□陳黎黎 設計 洪春幸 評析
《田忌賽馬》是統(tǒng)編教材五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第二篇課文,選自漢代司馬遷的《史記·孫子吳起列傳》。本單元語文要素是“了解人物的思維過程,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目的是引導學生樹立在具體情境中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
課文短小精悍,以“賽馬”為線索,生動講述了齊國大將田忌的門客孫臏通過仔細觀察,巧用智謀,改變馬的出場順序,幫助田忌在和齊威王賽馬時贏得勝利的故事,塑造了孫臏足智多謀的人物形象。
文中插圖呈現(xiàn)兩匹正在賽跑的馬,它們之間的距離很近,一目了然,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所說的“大家的馬腳力相差不多”的意思。課后第一題要求學生默讀課文,用自己的話講一講田忌賽馬的故事;課后第二題要求學生通過連線,標畫齊威王和田忌賽馬的對陣圖,并說說孫臏這樣安排的理由。
通過課前預習,五年級學生已大致了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但對孫臏的思維過程不甚理解。基于此,本節(jié)課要通過畫關系圖、連線圖,填寫合適的符號等直觀方式,引導學生梳理人物關系,了解孫臏的計策,推導孫臏的思維過程,感受孫臏善于思考、足智多謀的人物形象,形成在具體情境中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
1.正確認讀“摩拳擦掌、出謀劃策”等詞語,理解“出謀劃策、引薦”等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借助圖式,了解故事主要人物之間的關系。
3.通過理解課文關鍵語句,了解孫臏的思維過程,感受孫臏足智多謀的人物形象,體會田忌對孫臏的信任。
重點:通過理解課文關鍵語句,了解孫臏的思維過程,感受孫臏足智多謀的人物形象,體會田忌對孫臏的信任。
難點:通過理解課文關鍵語句,了解孫臏的思維過程。
1.出示《完璧歸趙》《曹沖稱象》《草船借箭》三個故事的圖片。
提問:同學們,你們發(fā)現(xiàn)這三個小故事的主人公有什么共同特點嗎?
預設:這三個故事里的主人公都非常善于思考,會動腦筋。
2.理解“思維”:我們把人們思考的過程叫作“思維過程”。
3.出示單元語文要素:了解人物的思維過程,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提取關鍵詞:了解思維、加深理解。
4.教師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5.默讀課文注釋,圈畫關鍵信息,了解課文的作者與出處。
1.導入:今天就讓我們一起穿越時空,回到2000 多年前的賽馬現(xiàn)場,去見證這場精彩的賽馬比賽吧!
2.出示自學要求。
(1)自由朗讀課文,圈畫出課文中的四字詞語,多讀幾遍。
(2)想一想課文中出現(xiàn)了哪些主要人物,他們之間分別是什么關系。
3.自由朗讀課文,完成學習任務。
4.檢查字詞。
(1)出示四字詞語。
摩拳擦掌 躍躍欲試 興致勃勃 遙遙領先
出謀劃策 胸有成竹 不動聲色 如實相告
(2)指名讀,追問:你能做做“摩拳擦掌”的動作嗎?
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摩拳擦掌”一詞中的每個字都含有“手”,提醒“摩”字的正確寫法。
(3)齊讀四字詞語。
5.了解人物關系。
(1)指名提問:課文中出現(xiàn)了哪幾個主要人物?(板書:孫臏、齊威王、田忌)
(2)指名追問:他們之間分別是什么關系?你是從課文的哪些自然段中找到的?
預設:孫臏是田忌的門客,田忌是齊威王的大將,孫臏是齊威王的軍師。
(板書:門客、大將、軍師)
(3)出示課文段落,指名讀,全班齊讀。
孫臏是齊國大將田忌的門客,田忌對他非常賞識。
田忌如實相告,并引薦了孫臏。后來,齊威王任命孫臏為軍師。
(4)理解“門客”的含義,知道“門客”是為貴族出謀劃策的人,從而了解“出謀劃策”是出主意、想辦法的意思。
(5)理解“引薦”的含義,并了解“推薦”和“引薦”的不同之處:“推薦”用于人或物,“引薦”只能用于人。
6.教師小結:通過簡單明了的圖式,我們就可以了解主要人物之間的關系了。
1.過渡:身為門客的孫臏究竟為大將田忌想出了一個什么妙計?快速默讀課文,用橫線畫出孫臏的妙計。
2.交流反饋,初步了解孫臏的計策。
(1)出示課文第10~14自然段,全班朗讀。
(2)分小組朗讀,再用自己的話說說這次賽馬共分三場比賽以及比賽的具體情況。
3.完成練習,并校對。
(1)布置任務:通過朗讀,你們了解孫臏的計策了嗎?老師來考考大家,請大家完成練習。
(2)請一名學生在黑板上完成練習,并用自己的話簡單敘述賽馬的順序和結果。
(3)引導學生用一句話概括孫臏的妙計:改變馬的出場順序。
(4)教師小結:大家看,通過這樣的連線圖,我們就能清楚地知道孫臏通過改變馬的出場順序,幫助田忌贏得了比賽。(板書:贏)
4.回歸文本,再次朗讀第10~14 自然段,加深對孫臏計策的理解。
(1)教師敲鑼領讀,學生分組朗讀。
(2)全班齊讀,教師敲鑼伴讀,烘托氣氛,帶領學生感受2000多年前的賽馬現(xiàn)場。
5.感受田忌對孫臏的信任。
(1)著重朗讀第11~13 自然段中對田忌神態(tài)的描寫,從“不動聲色”和“一點兒都不著急”中感受田忌對孫臏的信任。
(2)根據(jù)田忌的神態(tài),猜一猜,在比賽前孫臏還會特別交代田忌什么事情?
預設:孫臏會告訴田忌,第一場輸?shù)臅r候,他可千萬要穩(wěn)住,表情不能露出破綻。要是被齊威王看出來了,那他們的計策可就要失效了。
(3)小結:田忌真的很信任孫臏,這種信任正是來自孫臏的“胸有成竹”。
(4)全班朗讀。
孫臏胸有成竹地說:“將軍請放心,按照我的主意辦,一定能讓您贏?!?/p>
田忌很信任孫臏,決定全聽他的。
1.出示要求:在課文中找一找孫臏是怎么想出這個妙計的,用波浪線畫出來。
2.交流明確。
(1)指名反饋,出示課文第2自然段。
田忌經常同齊威王及貴族們賽馬。孫臏看了幾場比賽后發(fā)現(xiàn),大家的馬腳力相差不多,而且都能分成上、中、下三等。
(2)明確孫臏的兩個發(fā)現(xiàn):“大家的馬腳力相差不多”“而且都能分成上、中、下三等”。
3.推想孫臏的思維過程。
(1)了解馬的腳力是“馬的速度”的意思。
(2)“大家的馬腳力相差不多”是什么意思呢?
預設:大家的馬的速度相差不多。(借助課文插圖,加深理解“腳力相差不多”)
追問:那么,這句話的意思是每一匹馬的腳力相差不多嗎?你能看著黑板上的連線圖具體展開說一說嗎?
預設:不是,這句話的意思是齊威王的上等馬和田忌的上等馬腳力相差不多,齊威王的中等馬和田忌的中等馬腳力相差不多,齊威王的下等馬和田忌的下等馬腳力相差不多。
追問:你能用一句話進行概括嗎?
預設:同等級的馬腳力相差不多。
(3)從“都能分成上、中、下三等”中,孫臏又會想到什么?
預設:所有人的馬都能分成三個等級。
追問:這些馬是根據(jù)什么來分成上、中、下三等的呢?
預設:根據(jù)馬的腳力。
追問:反過來說,分成上、中、下三等的馬之間的腳力如何呢?
預設:不同等級的馬腳力相差多。
4.教師小結孫臏的所見所想。
這就是孫臏的“所見”:田忌經常同齊威王及貴族們賽馬。孫臏看了幾場比賽后發(fā)現(xiàn),大家的馬腳力相差不多,而且都能分成上、中、下三等。
這就是孫臏的“所想”:同等級的馬腳力相差不多,不同等級的馬腳力相差多。
5.借助圖式,加深理解。
6.板書總結:這就是孫臏的思維過程。他根據(jù)比賽前的所見所想,改變馬的出場順序,幫助田忌贏得了比賽。(在板書上添加兩個箭頭)
1.過渡:其實孫臏的計策并不是萬無一失的。我們今天不僅要成為孫臏,還要贏過孫臏。
(1)思考:如果,那么孫臏的計策就行不通了。
(2)預設:
如果齊威王也改變馬的出場順序,那么孫臏的計策就行不通了。
如果只比兩場,那么孫臏的計策就行不通了。
如果齊威王把所有的馬都換成上等馬,那么孫臏的計策就行不通了。
如果齊威王讓田忌先出馬,再決定自己出馬的等級,那么孫臏的計策就行不通了。
(3)質疑:既然會有這么多意外情況發(fā)生,為什么孫臏在比賽前依然“胸有成竹”,保證“一定”會讓田忌贏得比賽?
預設:
因為按照上、中、下三個等級的順序來出馬是一種比賽習慣,他料想一般不會改變。
因為他了解齊威王是一個高高在上的王,習慣用實力碾壓,不會做小動作。
因為他知道齊威王是一個開明的君主,不太在乎輸贏。
2.思考:孫臏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預設:神機妙算、料事如神、足智多謀……
總結:同學們,《田忌賽馬》讓我們見識了孫臏的足智多謀。相信大家一定對歷史中運用謀略取得勝利的故事很感興趣。請大家在課外找一找相關的故事,和同學們交流。
“思維能力”是《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出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一個重要方面。如何在語言實踐中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是語文教學面臨的一個新的挑戰(zhàn)?!短锛少愸R》作為一個經典的巧用智謀的故事,能很好地落實“思辨性閱讀”。本課充分體現(xiàn)了“思辨”的特點,在積累學生語言經驗、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方面作出了很有意義的探索。
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了解人物的思維過程,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傲私馑季S過程”和“加深內容理解”這兩者之間不是簡單的原因和結果的關系,而是相互促進、相互成就的,也就是說,“了解思維過程”有利于“加深內容理解”,同時“加深內容理解”也有利于“了解思維過程”。這也反映了語言和思維之間的本質關系。
在本課的教學中,教師很注意甚至很在意這種語言和思維之間的關系。比如:在引導學生理解孫臏的計策時,要求學生“快速默讀課文,用橫線畫出孫臏的妙計”“分小組朗讀,再用自己的話說說這次賽馬共分三場比賽以及比賽的具體情況”,給了學生從語言中提取信息的機會,這是理解內容;之后要求學生“用一句話概括孫臏的妙計”,學生分析和概括后得出這一句話就是“改變馬的出場順序”,這是訓練思維。由此,學生經歷了一個從理解課文語言到了解人物思維的過程。
在課文第2自然段的學習中,語言和思維的相互促進作用就顯得更加明晰和深刻了。教師先出示第2 自然段,引導學生朗讀、理解孫臏在賽前的兩個發(fā)現(xiàn)“大家的馬腳力相差不多”和“而且都能分成上、中、下三等”;再針對該段第2句話追問“這句話的意思是每一匹馬的腳力相差不多嗎”,從而引起學生的反思,使其正確理解句意;然后,引導學生“用一句話進行概括”,明白“同等級的馬腳力相差不多”;最后,用追問和引起學生反思的方式,引導學生理解“而且都能分成上、中、下三等”就是“不同等級的馬腳力相差多”的意思。這段話的理解過程也是學生運用比較、分析、概括等一系列的思維方式解決問題的過程,為推想孫臏的思維過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了解孫臏的思維過程”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說是重點,是因為思維過程是這篇課文的教學價值所在;說是難點,是因為思維過程是內隱的,不易發(fā)現(xiàn),也不好表現(xiàn)。因此,思維外顯成為本課必選的教學手段。這不僅指課文中人物的思維外顯,還指學生的思維外顯。只有讓學生的思維外顯,才能使了解人物的思維過程成為可能,甚至有時學生的思維外顯就等于人物的思維過程進一步明晰。
在本課的教學中,教師三次通過圖式來實現(xiàn)思維的外顯。第一次要求學生厘清人物之間的關系。課文中有兩句話表示人物之間的關系,把這兩句話轉換成一個簡單的三角示意圖,不僅讓學生的理解從模糊到清晰,也讓思維從線性到結構化,為顯化學生的思維過程和思維模式作了鋪墊。第二次要求學生“把齊威王和田忌賽馬的對陣圖標畫出來”。標畫對陣圖,就是用三條線表示課文中三個自然段的主要意思。這是課文語言內涵的外顯,也是比賽過程的外顯,更是孫臏妙計的外顯。連線看似簡單,卻包含了學生閱讀、比較、梳理的過程。第三次要求學生“理解第2 自然段中的關鍵句,把‘≥’或‘>’填入合適的方框”。這是一個很關鍵也很精彩的設計。說“很關鍵”,是因為“理解第2 自然段中的關鍵句”是理解孫臏“怎么想出這個妙計”的關鍵,也是理解人物思維過程的關鍵??梢赃@么說,不能很好地理解這段話,約等于沒有完全讀懂這篇課文,至少讀得不夠全面、不夠深刻。說“很精彩”,是因為這是一次從語言到符號的轉換,也是一次使思維從模糊籠統(tǒng)到精確明晰的進化。
當然,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思維外顯的過程中是步步為營、小心謹慎的。圖示前,都有明確的圖示對象,會讓學生找到對應的句子,并嘗試初步理解句子,甚至讓學生說說句子的意思,然后把自己的理解圖式化。圖示后,會要求學生對著圖式說一說自己的理解。這樣的操作可以避免為了圖示而圖示,讓圖式真正成為思維外顯的手段和結果。
反思與質疑是閱讀時應該具備的良好品質,是思維的高級形態(tài),也是對已知答案的再度探索。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對閱讀內容進行反思和質疑,這應該是“思辨性閱讀”的一個標志。
在本課的教學中,教師顯然不滿足于學生的理解停留在文字表面,還希望學生在全面還原故事和了解孫臏想出計策的過程后,能對其有更深刻的認知。因此,教師特意在教學接近尾聲的時候引導學生對孫臏的計策進行反思和質疑。
教師首先引導學生反思“如果,那么孫臏的計策就行不通了”。這個填空很平常,也很深刻。它可以引發(fā)學生的好奇心,使其自覺地對整個計策的可行性和可能存在的漏洞進行深入的分析。這種分析是建立在對孫臏的計策以及比賽的情況全面了解的基礎之上的。學生提出的每一種假設都是對之前的學習的一次評價,同時也讓看似已經結束的閱讀得以延續(xù),使自身更加深刻地理解文本和展開思考。教師又進一步質疑:“既然會有這么多意外情況發(fā)生,為什么孫臏在比賽前依然‘胸有成竹’,保證‘一定’會讓田忌贏得比賽?”如果說前一個假設所引起的反思是重點針對齊威王以及比賽情況的,那么這一次的質疑就轉向了孫臏的思維過程,引導學生進一步分析孫臏提出計策的前提條件。比如:齊威王是一個怎樣的人?當時賽馬比賽的風氣是怎么樣的?也就是說,不僅要了解孫臏的計策本身,還要考慮實施計策的環(huán)境和其他因素。只有天時地利人和,才有成功的可能,而這一切都是孫臏的計策中不得不考慮的,正所謂算無遺策。
上述反思質疑的過程,會引導學生對人物的思維過程有更加深刻透徹的認知,也會對課文內容有更加全面深入的理解,更有意義的是會引起學生思考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