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佳
“?!弊质家娪谖髦芙鹞?,為形聲字。其左邊的部首為“水”的象形字,引申為“江河”;右邊的部首為“每”字。“每”字本義是指戴有頭飾的婦女,即為母親,對此,有人便將“?!弊纸忉尀椤八哪赣H”。據(jù)《說文解字·水部》記載:“海,天池也,以納百川者。從水,每聲?!彼^“納百川”,是指由許多河流匯集而成,即為“水的母親”。由于“?!蹦堋凹{百川”,所以才引申出“極大”“極多”之意,如“人?!薄霸坪!薄稗o?!钡?。
古人生活在中原地區(qū),對“?!钡恼J(rèn)識(shí)是非常有限的。《爾雅·釋地》有言:“海,晦也。主承穢濁水,黑如晦也”,“?!庇纱顺霈F(xiàn)“荒遠(yuǎn)之地”的概念。古人認(rèn)為中國四周皆有海,在戰(zhàn)國時(shí)期出現(xiàn)“海內(nèi)”一詞,即“四海之內(nèi)”,此時(shí),“海”產(chǎn)生一種“邊界”義,將中國國境之內(nèi)與國境之外區(qū)分開來,“海外”便指中國以外的地方。
六朝時(shí)期出現(xiàn)一些含“?!钡脑~,大部分是一些佛教用語?!翱嗪!敝笁m世間的煩惱和苦難,后比喻無窮的苦境;“學(xué)?!毙稳輰W(xué)問深廣……“?!北磉_(dá)的是抽象事物的“深邃、廣大”之義。此時(shí),還產(chǎn)生了相類似的新詞,如“海涵”“海納”等敬辭,“海涵”指大度包容,“海納”指廣泛采納。
唐代之后,航海業(yè)繁榮,“?!北阌辛恕皬暮M?、外國傳進(jìn)來的(物品)”這一含義。唐代李德裕在《花木記》中說:“凡花木名海者,皆從海外來,如海棠之類是也?!?/p>
在古代,人們認(rèn)為“?!笔沁b遠(yuǎn)的、神秘的、荒涼的。唐詩提及“?!钡牟糠?,也大多是客觀陳述百川入海的事實(shí),或者是描寫人們觀念中、想象中的海,并非描寫作為客觀事物的大海。例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shí)”。而最為人們熟知的描寫大海的詩歌,是曹操的《觀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