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瑞紅
幼兒園午睡后的起床環(huán)節(jié)是培養(yǎng)幼兒自理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也提出“要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經觀察發(fā)現(xiàn),存在一些幼兒午睡起床后想梳漂亮辮子,但教師時間不夠、新手教師因經驗不足,忽視生活教育、因家庭的“包辦”導致幼兒自理能力差等問題。根據以上情況,山東省青島西海岸新區(qū)大場中心幼兒園重點從幼兒的起床穿衣、梳頭、活動組織三個環(huán)節(jié)進行專項調查研究,以期讓起床環(huán)節(jié)更加科學化,進一步提高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與教師捕捉生活教育契機的能力。
穿衣問題。起初,穿衣是幼兒整個起床環(huán)節(jié)中用時最長的部分。小班幼兒穿衣最為困難,對教師的依賴性最強,中、大班幼兒雖已學會自己穿衣,但常出現(xiàn)不能自主穿套頭衫、拉背后的拉鏈等情況。由于時間問題,教師只能幫幼兒穿衣,缺乏觀察、交流、指導和起床后對幼兒情緒情感的關注。我園采用以下策略解決幼兒穿衣問題。
第一,提高班級整體穿衣效率。教師可以提前5分鐘播放輕音樂,將幼兒從睡夢中喚醒,提醒幼兒不要著急下床,開始幫助體弱和先醒來的幼兒穿衣,再喚醒還沒有醒來的幼兒。此外,教師可以指導幼兒睡前將脫下的衣物整理好擺放在床邊,方便幼兒醒來后即刻穿衣。在整理衣服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給予幫助,借此教幼兒學會折疊衣物。
第二,通過活動與環(huán)創(chuàng)讓幼兒愛上穿衣。教師可以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讓幼兒愛上穿衣,認識衣物的各個部位與作用,清楚穿衣的步驟,了解不同衣物的穿法。此外,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情境,在游戲中鍛煉幼兒的穿衣能力。比如,在娃娃家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引導幼兒為娃娃穿衣,吸引幼兒興趣。
第三,家園合作,提高幼兒穿衣自理能力。為了讓小班幼兒擁有自主穿衣的成就感,家長可以給幼兒穿款式簡單、輕便的衣服入園。此外,家長在家盡量讓幼兒自主穿衣,不再包辦代替。
梳頭問題。起床后,幼兒等待梳頭的時間過長,尤其是女孩,需要排隊梳辮,每人平均耗時2分鐘,全班女孩梳完辮子大致需要30分鐘?!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要求,應盡量減少不必要的集體行動和過渡環(huán)節(jié),減少和消除消極等待現(xiàn)象。為此,我園嘗試以下方案,解決幼兒梳頭等待問題。
第一,分層進行,分工負責。按幼兒能力分類,動手能力差的幼兒由教師協(xié)助梳頭,動手能力強的幼兒則嘗試自己梳頭;按時段輪流梳頭,先為先起床和頭發(fā)太亂的女孩梳頭,若發(fā)型不太亂或不影響下午活動,就將幼兒的梳頭時間安排在自由活動環(huán)節(jié);按教師的分工進行,主班教師全面觀察并指導動手能力強的幼兒自主梳頭,配班教師則協(xié)助能力稍弱的幼兒梳頭。
第二,自主梳頭,教師指導。首先,選擇合適的梳子,激發(fā)幼兒使用漂亮梳子的熱情;其次,教師與幼兒進行語言、情感方面的交流,提出關于梳頭的建設性意見,讓幼兒覺得梳頭是一件美好且有趣的事情;最后,教師根據實際案例指導幼兒自主梳頭,并及時給予幼兒鼓勵。
活動問題。為調動幼兒起床后的情緒,我們組織了以下四種活動。第一,“悄悄話”活動。起床后的幼兒在活動室自由交談,待“悄悄話”活動開始,大部分幼兒表現(xiàn)得十分有興趣,并積極投入聊天。第二,“愛心小天使”活動。教師鼓勵先穿好衣服的幼兒幫助未穿好衣服的幼兒穿衣,或協(xié)助同伴扣扣子、拉拉鏈等。其間,無論是助人的幼兒還是被幫助的幼兒,都顯得非常開心。第三,自選圖書活動。教師請先起床的幼兒穿好衣服,到圖書角選擇自己喜愛的圖書,幼兒拿到書后安靜地看了起來。第四,喚醒小游戲。教師觀察幼兒起床后的狀況,有選擇地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如天氣寒冷時,幼兒舍不得離開溫暖的被窩,教師就用喚醒小游戲帶動幼兒,幫助他們精神飽滿地面對接下來的環(huán)節(jié)。
通過一系列嘗試,我們發(fā)現(xiàn)培養(yǎng)幼兒自理能力,教師不僅要遵循其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還要用理論指導實踐,及時總結最優(yōu)指導方案。同時,教師也要積極幫助家長轉變觀念,形成教育合力,為幼兒成長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