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彩霞 王巧芬 朱春奇
“雙減”政策實施以來,勞動教育被提到了新的高度?!读x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發(fā)布,標志著勞動正式成為一門獨立課程。課程內(nèi)容包括清潔、烹飪、公益勞動等,動手指數(shù)很高,對不同年級學生有不同的要求。
勞動出真知。孩子們只有通過勞動體驗,才能真正感受“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樸素道理,體會幸福生活要靠勞動來創(chuàng)造的深刻內(nèi)涵。國家一直提倡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重視勞動教育,特別是在家庭教育中,勞動更是不可或缺的人生必修課。
在家庭中,每一個成員都是需要擔負工作、承擔責任的。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往往有一個片面的概念:家是父母的。孩子也會理所當然地認為家是父母的,不是自己的,所以就本能地把家當成賓館、飯店,自己什么都不做、不說。還有些孩子在家里隨心所欲、隨手亂扔、隨地亂放,其實他們心里有一個認知——反正有人收拾。
為了更好地幫助孩子們,我們要在他們心中種下家務勞動的“三顆種子”。
首先,種下“家”的種子。家是所有人的家,不是父母兩個人或者家庭中哪一個人的家。我們在做家庭教育指導時見過一個案例:母親不停地訴說孩子有多懶,自己的襪子都不洗,脫了亂扔,在家里什么都不做。原來,孩子的父親也是這樣不做家務,認為家務是女人的事情。所以,這孩子從小就理所當然地認為:我是男人,家務是女人的事情。這樣的結(jié)果是:這個家變成了母親的家,孩子和父親是不需要對這個家負責任的。所以,孩子不能深刻體會母親的不易,更不會看見母親的辛苦,不惜物不敬人。
其次,種下“勤奮”的種子。對于一個孩子而言,如何活下來,一定是他出生以后要訓練的第一件大事。但在目前的家庭教育中,只把勤奮和學習掛鉤,而不和生活關(guān)聯(lián),我們很多時候只看孩子在學習方面是否勤奮,而不看他在其他方面是否勤奮。我們忽略了勤奮是一個人的特質(zhì),并會內(nèi)化為一種品格。尤其是對于6~12歲的孩子,他們在這個年齡段需要用勤奮克服自卑。但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家長替代了孩子所有的勞動,剝奪了孩子勤奮的機會,導致孩子沒有勤奮體驗,出現(xiàn)青春期心理問題的概率提升。一個足夠勤奮的孩子,會用自己的勤奮帶出生活的勇氣、生命的力量,不斷通過付出創(chuàng)造跨越式的成長。否則,青春期會成為他們成長的一道難關(guān)。
最后,種下“價值”的種子。價值感是一個人心理健康的基石,即“我是一個有用的人”。當一個孩子發(fā)自內(nèi)心地認為自己是一個有用的人,他就不會輕易自殺,也不易患上抑郁癥、焦慮癥及其他精神性疾病。當孩子在家務勞動中體驗付出、體驗收獲、擔負責任、感到有價值,從小樹立正確的家庭觀念、責任意識時,他在面對未來不可預知的世界時就會更加游刃有余。
魏書生上任盤錦市教育局局長伊始,關(guān)注的第一件事不是分數(shù),不是考試,不是升學率,而是家務勞動。他要求盤錦市的孩子都要做家務勞動,有時間多做,沒時間少做,但不能停下來,一分鐘也要做,做半個小時就更好了。魏書生認為,一個人的頭等大事,就是承擔家庭責任。一個人如果不愛自己父母的話,根本就不可能去愛祖國、愛人民;只有從小用行動去心疼父母、能承擔家庭責任的孩子,長大了才會心疼老百姓,心疼集體和國家,這樣才能找到幸福感。
有一首歌唱得好:“愛學習,愛勞動,長大要為人民立功勞……”從小在孩子心靈深處種下家務勞動的“種子”,才能幫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圩?。
(張彩霞單位系周口市七一路第一小學,王巧芬單位系周口市六一路小學,朱春奇單位系周口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