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澤易 陳 鵬 高 云 張文才 趙 楠
68歲男性,因頭暈頭痛伴行走不穩(wěn)1個月于2021年1月4 日入院。既往2 年前曾行胰腺腫瘤切除術,術后病理檢查示低分化胰頭腺癌,術后病情穩(wěn)定,按期入院接受隨訪,同時給予“卡培他濱+吉西他濱”化療,未見明顯異常。入院時體格檢查:神志清楚,GCS評分15分;雙側瞳孔等大、等圓,直徑約2.5 mm,對光反射靈敏;頸軟,無抵抗;聽力正常;四肢肌力5級,肌張力正常;指鼻試驗陽性,輪替試驗陽性,跟膝脛試驗陽性,雙下肢病理征未引出。外院顱腦CT 示右側橋小腦角區(qū)邊界清晰類圓形腫塊,等稍高密度,周圍可見不規(guī)則水腫帶環(huán)繞。入院后顱腦MRI 平掃及增強顯示右側橋小腦角區(qū)團片狀病灶,信號欠均勻,呈等T1、稍長T2混雜信號;T2Flair呈混雜等高信號,內可見片狀地信號灶,病灶可見分葉,邊界清晰,呈寬底與鄰近腦膜關系密切;增強后可見周圍腦膜明顯強化,最大層面約4.2 cm×3.6 cm×2.7 cm,可見明顯腦膜尾征(圖1)。術前考慮右側橋小腦角區(qū)腦膜瘤,排除手術禁忌后在全麻下行右側橋小腦角區(qū)腫瘤切除術。術中見腫瘤組織呈灰色,無明顯包膜,質地較脆,與天幕輕度粘連,基本切除病灶。術后病理檢查考慮轉移瘤。術后病情穩(wěn)定,術后1周出院,術后1 個月常規(guī)腹部CT 檢查示胰腺腺頭區(qū)部分切除,胰腺管輕度擴張伴尾部結節(jié)形成。最終因腫瘤全身廣泛轉移,家屬放棄繼續(xù)治療于2021年5月死亡。
圖1 胰腺癌橋小腦角區(qū)轉移MRI表現
腦轉移瘤占顱內腫瘤的10%~15%,以肺癌、乳腺癌、黑色素瘤多見。而胰腺癌作為預后極差的惡性腫瘤,腦轉移甚為罕見,僅占其遠處轉移的0.6%;同時,胰腺癌具有高度侵襲性,大多數病人確診后存活時間內尚不足以發(fā)生腦轉移就已死亡,所有當胰腺癌病人出現腦轉移時常被神經外科醫(yī)師忽略,而容易根據其影像學表現及臨床經驗誤診其他顱內病變。本文病例頭顱CT和MRI都具有典型的均勻強化且伴腦膜尾征等影像學表現,反復頭痛頭暈及行走不穩(wěn)等小腦臨床表現也符合橋小腦角區(qū)腦膜瘤臨床表現,其次該病人并無聽力障礙,胰腺癌術后一直定期常規(guī)隨訪,未見明顯復發(fā)及遠處轉移,所以術前考慮橋小腦角區(qū)腦膜瘤,術后病理檢查診斷為腦轉移瘤,結合病人的病史,考慮胰腺癌腦轉移。
腦轉移為腫瘤轉移最后途徑,而且胰腺癌腦轉移罕見,故該類病人術后常規(guī)隨訪中肝膽外科醫(yī)師往往重點排查胸部及胃腸道復發(fā)情況,忽略了顱腦的排查,至病人出現神經功能障礙才發(fā)現顱內占位。這提示臨床工作中遇及類似情況時,應提高胰腺癌腦轉移認識。臨床懷疑腦轉移瘤,可行PET/CT 檢查結合MRI進行鑒別,以提高術前診斷準確率,但PET/CT 對于胰腺炎癥可呈假陽性,對于乏血供腫瘤呈假陰性。
總之,臨床醫(yī)師診斷疾病時應全面細致,明確疾病診斷仍以病理檢查為主,不能只局限影像學特征及相關臨床表現,力求提高診斷準確率,減少誤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