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東
摘 要:因教學內容的二維靜態(tài)呈現(xiàn)方式和學生動手能力弱導致學生的直觀想象能力難以得以發(fā)展.本文利用皓駿軟件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實驗探索的環(huán)境,借助于數(shù)學實驗室,學生可以用鼠標拖動或觀察參數(shù)的變化來動態(tài)認識圖形變化的本質,用形象直觀的動態(tài)圖像表現(xiàn)抽象的定理,借此理解定理的形成過程.通過例題中的動態(tài)直觀感受,更好地去理解定理的應用,提升學生直觀想象的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動態(tài)幾何;積件;垂直
“直線與平面垂直的判定”是人教A版高中數(shù)學教材必修二第二章第三節(jié)“直線、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質”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教材遵循“直觀感知—操作確認—思辨論證—度量計算”的認知過程,從生活中的旗桿與地面垂直引入線面垂直的概念出發(fā),接著通過折紙?zhí)骄?,讓學生直觀感知,然后直接給出線面垂直的判定定理,這容易讓學生難以理解.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動態(tài)數(shù)學技術融入數(shù)學課堂已成為解決數(shù)學重難點的有力手段,恰當?shù)厥褂脛討B(tài)數(shù)學技術可以促進學生對數(shù)學本質理解.本文試圖基于Hawgent皓駿動態(tài)數(shù)學軟件設計“線面垂直判定”的教學積件,利用信息技術與數(shù)學知識的有機融合,培養(yǎng)學生空間想象能力.
1 教學設計與實施
1.1 動手試驗,引出定理
折紙試驗:請同學們準備一塊三角形的紙片,過△ABC的頂點A翻折紙片,得到折痕AD,將翻折后的紙片豎起放置在桌子上,要求BD和DC與桌面接觸.(1) 折痕AD與桌面垂直嗎?(2) 如何翻折才能使折痕AD與桌面所在平面垂直?
學生:我們小組經過反復試驗和討論得出結論:折痕AD⊥BC時,就可以判斷AD垂直桌面.
1.2 基于皓駿,驗證定理
1.2.1 積件制作步驟
(1) 繪制一個平面α和平面內的一條直線a
首先,下拉點擊“3D坐標系”得到三維坐標系,并顯示坐標系.點擊“繪制|坐標點”彈出對話框,“x坐標”“y坐標”“z坐標”分別輸入“2;2;-2;-2”“3;-3;-3;3”“0;0;0;0”得到坐標點A(2,3,0),B(2,-3,0),C(-2,-3,0),D(-2,3,0).按住ctrl依次選擇點A、B、C、D,單擊“繪制|多邊形”,得到平行四邊形ABCD.該平行四邊形ABCD用于表示平面.其次以同樣的操作方式,得到E(2,0,0),F(xiàn)(-2,0,0),接著再繪制出線段EF.該線段用于表示平面內的一條直線.
(2) 繪制一條垂直于直線a的動直線l
點擊“插入|變量尺”彈出對話框,“變量”“左端”“右端”“步數(shù)”分別輸入“θ”“0”“π”“6”.點擊“繪制|坐標點”彈出對話框,“x坐標”“y坐標”“z坐標”分別輸入“0;0”“3*cos(θ);0”“3*sin(θ);0”得到G(3cosθ,3sinθ,0),H(0,0,0).點擊G點,再按住ctrl點H點,單擊“繪制|約束點|對稱點”,得到點G關于點H的對稱點I,接著再繪制出線段GI,該線段用于表示垂直于直線a的動直線l.
(3) 測量角度與繪制直角標記
首先,按住ctrl依次選擇點E、H、G,點擊“測量|角度”,得到∠EHG=90.00°再點擊“∠EHG=90.00°”,點擊鼠標右鍵,彈出信息框,在“基本”處將測量精度改為“0”,得到∠EHG=90°.其次,點擊E點,再按住ctrl點H點,單擊“繪制|自由點|對象上的點”,得到線段EH上的自由點J.以同樣的操作方式繪制得到線段GH上的自由點K,點擊J點,再按住ctrl點H、K點,點擊“變換|平移”彈出對話框,點擊確定,得到變換點“L”.按住ctrl依次選擇點J、L、K、H,單擊“繪制|多邊形”,得到矩形JLKH.拖動點J、K,將矩形調整到合適的大小,用于標記∠EHG.接著點擊線段GI,再點擊“繪制|跟蹤”,同樣點擊多邊形JLKH,再點擊“繪制|跟蹤”,拖動變量尺,得到線段GI隨θ的變化而改變位置,但∠EHG一直都是90°.因此,動直線與平面內的一條直線保持垂直.
(4) 界面的優(yōu)化
首先選中線段GI、EF,點擊“設計|線寬”,增加線寬,改變顏色等.其次選中多邊形ABCD、多邊形JLKH,填充顏色,降低非透明度.接著右擊對象中的“跟蹤”,在畫筆處將虛線改為“True”,增加線寬,改變顏色,降低非透明度;以及點擊“插入|文字表格”將直線和平面用字母表示.最后選中需要隱藏的對象,按“Ctrl+H”隱藏,得到最終效果圖1.
(5) 繪制與平面內的兩條平行線都垂直的直線
在空間中,如果一條直線垂直于兩條平行線中的一條,則這條直線與另一條直線也垂直.因此在前四步的基礎上,只需要制作與直線a平行的直線b,即可探究一條直線與平面內兩條平行直線垂直時,直線與平面的位置關系.按照上述操作方法制作線段CD上的自由點M,點擊M點,再按住ctrl點F、E點,點擊“變換|平移”彈出對話框,點擊確定,得到變換點“N”.點擊M點,再按住ctrl點N點,單擊“繪制|線段”,得到線段MN.線段MN即為平行于直線a的直線b.最后優(yōu)化界面,增加直線b的線寬,插入文字表格表示直線b,選中需要隱藏的對象,按“Ctrl+H”隱藏,得到最終效果圖2.
1.2.2 積件的教學應用
動態(tài)數(shù)學技術應用于立體幾何教學,與幾何知識深度融合,使學生樂學、善學.首先,讓學生感知直線l垂直于平面內一條直線a的情況,通過動畫演示發(fā)現(xiàn)直線l無法始終垂直于平面α,如圖1所示;接著讓直線l垂直于平面內兩條平行直線a和直線b,讓學生通過動手動態(tài)操作發(fā)現(xiàn)直線l也不能與平面保持垂直,如圖2所示;最后,讓直線l垂直于平面內兩條相交直線a和直線b,通過直線l與直線a或直線l與直線b夾角度數(shù)的變化,從而發(fā)現(xiàn)當直線l與直線a和直線b同時垂直時,直線與平面保持垂直.
1.3 動態(tài)分析,運用定理
在學生初步理解線面垂直的條件后,教師出示例題,引導學生完成,結合信息技術,利用蒙層功能,動態(tài)呈現(xiàn)題中線面之間的關系,通過應用加深學生對判定定理的運用.
例題 如圖,已知點M是菱形ABCD所在的平面外一點,且MA=MC.
求證:AC⊥平面BDM.
師:請同學們梳理清楚題中已知條件,結合圖形,看看要證明AC⊥平面BDM,還需要什么條件?
生:老師,根據(jù)菱形的性質,我們知道AC⊥BD(如圖3),那么根據(jù)線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知,還需要求證AC垂直于平面內另外一條和BD相交的直線,從圖形上可以看出,在已知線段中只有MO.
師:這位學生已經找到一對垂直關系,那請哪位同學來說一下,怎么證明AC⊥MO?
生:我又看了一下題中的已知條件,MA=MC我們還沒用到,結合菱形的性質可知點O為AC的中點,由△MAC為等腰三角形可知,MO⊥AC(如圖4),由AC⊥BD及MO∩BD=O,根據(jù)線面垂直判定定理可知,AC⊥平面BDM.
師:上面兩位學生回答得很好,思路清晰,語言嚴謹.老師把他們的思考過程用圖形表示出來了,請同學們結合圖形,寫出解題思路.
2 積件在教學中應用的反思
與傳統(tǒng)教學比較,本節(jié)課利用積件將動態(tài)數(shù)學技術與數(shù)學課堂融合,能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直觀演示,促進理解.積件的動態(tài)演示,幫助學生,突破空間想象難點,促進學生對線面判定定理的理解和運用;二是測量精準,助力驗證.當說明直線和兩條相交直線都垂直,才能證明線面垂直時,利用角度的變化來展現(xiàn)直角關系更具有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