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輝
7年前,啤酒行業(yè)大興價格戰(zhàn),一瓶啤酒的價格一度還不如一瓶礦泉水。啤酒的生產成本比礦泉水高得多,但這樣不合常理事情就發(fā)生了。
早在2017年時,筆者調研一家白卡紙包裝企業(yè),彼時包裝行業(yè)正在經歷漲價,筆者問公司董事長:你們這樣提價,下游啤酒廠能接受么,畢竟包裝成本占據啤酒生產成本的大頭。該董事長意味深長的回答道:啤酒行業(yè)就像2016年的包材行業(yè)一樣,大家壓力都很大,漲價將一觸即發(fā),就看哪家企業(yè)先憋不住發(fā)漲價函,其他企業(yè)會紛紛跟進,這已經是大家的心照不宣的共識。
此后,果然如該董事長所說,中國啤酒的消費升級正式拉開序幕,那時價格很低,具備持續(xù)漲價的空間,并且中高端啤酒銷量也在持續(xù)高于行業(yè)的增長,低端啤酒在下滑,正是典型的消費升級進行時。
中國啤酒行業(yè)主要經歷技術引進、一城一啤、圈地跑馬、存量競爭、高端化五個歷程,目前正處于中成熟度市場轉向高成熟度市場階段。新中國成立后,工業(yè)快速發(fā)展帶動啤酒業(yè)進入新階段;1979-1997年,得益于改革開放政策,中國啤酒行業(yè)開始快速發(fā)展,1993年中國啤酒產量超越德國位居世界第二;1998-2013年,由于啤酒存在運輸半徑、典型的區(qū)域規(guī)模效應,兼并收購成為啤酒廠商壯大的必經之路,華潤、青啤、百威、嘉士伯先后開啟并購舉措,行業(yè)寡頭初步形成,2013年行業(yè)整體產量達到巔峰;2014-2017年,行業(yè)進入存量競爭階段,整體產量開始緩慢下滑,同比增速減緩;2018年至今,啤酒行業(yè)逐步轉向高成熟度市場,寡頭們開始尋求擺脫產品單一的同質化,向高端化、多元化轉型。
2017年至2021年,中國啤酒行業(yè)CR5市占率由75.6%升至92.9%,行業(yè)集中度不斷提升;其中華潤啤酒、青島啤酒、百威亞太、燕京啤酒、嘉士伯(含重慶啤酒)2021年市占率分別為31%、22.3%、21.6%、10.2%、7.8%,形成寡頭格局,行業(yè)CR5市占率已達到較高水平。
啤酒企業(yè)向上議價能力較弱,同時因啤酒原材料相對單一,對主要材料價格波動尤為敏感,大麥、玻璃、易拉罐、瓦楞紙為影響啤酒成本主要材料,其中包裝物的成本占比達到50%左右,大麥等原材料占比30%左右。產業(yè)鏈的中游主要是啤酒制造廠商。行業(yè)下游主要包括線上、線下渠道商以及終端消費者,在進入存量競爭時代后,企業(yè)為向高端化轉型已多次實施提價舉措,消費者接受度較高,對終端消費者議價能力強。
因此,基于寡頭壟斷格局的形成,回到2017年上述包裝企業(yè)董事長對筆者所說的話,也就不難理解,那時恰好處于行業(yè)升級的臨界點上,經歷了多年的兼并重組和價格戰(zhàn),寡頭們你爭我奪,發(fā)現(xiàn)“藩鎮(zhèn)割據”已經形成、誰也不能打死誰,于是大家默契的開始要收入和利潤。
目前,中國啤酒高端化做得最好的是百威,得益于百威的全球地位和多品牌優(yōu)勢,形成一個高端品牌天網。進口啤酒也從高端切入,打開了消費者的價格天花板,感知到啤酒酒體的多元化和個性化,這會讓中國國內的啤酒企業(yè)受益。比如白啤是德國進口特產,但今天中國企業(yè)都有白啤產品,這對中國啤酒企業(yè)來說是一場很好的演練。
進口啤酒并不會像紅酒那樣對中國國產啤酒產生較大打擊,主要原因是紅酒上游需要好的種植、而中國還沒有年份長的葡萄樹。反觀啤酒,其工業(yè)化具有一定的標準化。啤酒之所以普及,很重要的是工業(yè)化,按照酵母分類,啤酒分為頂部發(fā)酵(Ale、艾爾)和底部發(fā)酵(Lager、拉格),拉格啤酒效率高、穩(wěn)定好、成本低。來自墨西哥的進口啤酒反而是銷量最大的,主要是百威收購了科羅娜,進口至中國作為市場的主力,成長迅速。華潤則聯(lián)姻喜力,與科倫娜競爭,兩者的高端競爭會是一場精彩的戰(zhàn)役,我們可以密切觀察。青島啤酒主品牌,作為國產高端化的佼佼者,也在努力向上走。
可喜的變化是,燕京啤酒收入連續(xù)多年下滑后,也在2021年開始高個位數(shù)增長。燕京啤酒2022年報顯示,公司的營業(yè)收入約為132.02億元,同比增長10.3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3.52億元,同比大幅增長54.51%。其中,燕京啤酒的中高檔產品全年營收約76.58億元,同比增長13.77%。從噸價看,據中信證券研報,燕京啤酒的噸價超3500元/千升,同比增長約6%。
青島啤酒2022年營業(yè)收入約為321.72億元,同比增長6.65%,扣非凈利潤約為32.09億元,同比大增45.43%。高端化同樣帶動了青島啤酒的量價齊升,2022年累計銷量807.2萬千升,同比增長1.8%,其中,中高檔及以上產品的銷量達293萬千升,同比增長5.0%。根據東吳證券研報,青島啤酒產品結構升級帶動噸價提升至3987元/千升,同比增長4.8%。
華潤啤酒2022年營收約為352.63億元,同比增長5.6%;凈利潤約為43.44億元,同比下滑5.3%,增收不增利。當年,華潤啤酒的銷量約為1109.6萬千升,同比增加0.4%,其中次高檔及以上產品的銷量約210.2萬千升,同比增長約12.6%,源于對部分產品的價格進行了適度調整,整體平均銷售價格同比上升5.2%,據光大證券研報,華潤啤酒2022年的噸價約3178元/千升。但由于原材料及包裝物料成本大幅上升,公司整體毛利率同比下降0.7%至38.5%。
綜上來看,國產啤酒的高端化還沒有完全成功,目前放量的仍然是次高端。比如青島啤酒主品牌的銷量主要來自6-8元的次高端產品,而8元以上的高端及以上產品的貢獻相對較小。整體而言,中國啤酒的中高端產品占比低,未來消費升級的提升空間很明顯,高端化成為決勝關鍵。
高端化趨勢下,各大龍頭啤酒龍頭更加注重提質增效,去產能降本增效、結構升級成為這些龍頭廠商發(fā)展重點。2021年,青島、華潤、重慶等頭部啤酒企業(yè)紛紛關閉酒廠,意在提升酒廠的生產效率,同時結合自身產能布局,合理建設生產基地。燕京啤酒近期也透露,已著手開始關廠,同時調整和精簡總部和工廠員工架構,壓縮管理層級。
罐化率將進一步提升。相較玻璃包裝,鋁罐包裝耗材較少且具有保質性強、易運輸?shù)奶攸c,能直接降低啤酒廠商的包材成本和運輸成本,減少啤酒產品的長途損耗率,擴大可覆蓋的市場面積。鋁罐包裝日益普及將成為中國啤酒包裝未來之勢,到2025年中國啤酒罐化率將達到40-45%。
啤酒是一個有一定同質化、工業(yè)大生產的大眾消費品,有即期性、場景多、頻次高的屬性,有一定價格敏感度,其中夏季燒烤納涼、社交或自飲,是啤酒的剛需;在產品特性上,又像水泥、玻璃等行業(yè),存在運輸半徑;因此,啤酒行業(yè)賺的是規(guī)模效應的錢,行業(yè)格局至關重要;如果格局穩(wěn)定之后,行業(yè)平均價格會逐步提升。隨著消費者收入提高對啤酒價格敏感度降低,中高端啤酒未來可能成為主流產品。
同時,矛盾的辯證法要一分為二看問題,既然是工業(yè)化釀造,所有的原料都是全球統(tǒng)一采購,各家的釀造技術并沒有明顯的獨特性,因此即便高端化成為大勢所趨,將來重新陷入激烈競爭的情況仍不可避免,并且當下的高端化也依然是基于國外產品的模仿,鋁罐裝也在擴大啤酒的銷售半徑和運輸短板。企查查數(shù)據顯示,全國現(xiàn)存啤酒相關企業(yè)超7萬家,2023年前5月,中國新增啤酒相關企業(yè)3876家,與2022年同期相比,上漲26.75%,眾多精釀啤酒企業(yè)紛紛成立,分享高端化的蛋糕。
通過財報來驗證,以青島啤酒為例,毛利率最高的時候是在2010年,達到43.54%,此后一路下滑低至37.79%,此后曾經回升至40%以上,但2021年、2022年毛利率則是創(chuàng)下上市以來最低的36.8%左右,凈利率則是創(chuàng)下上市以來最高的11.8%,核心原因是銷售費用率從2016年的23%降低到2022年的13%。其他啤酒公司也是類似的情形,因此,當下中國啤酒企業(yè)的高端化并未成功,更多的是成本壓力下,各家達成提價降費的默契,本土企業(yè)還需要在啤酒品質上進一步提升。
啤酒的消費群體主要集中在20-49歲這一年齡段,當前中國人口結構正向老齡化發(fā)展,65歲及以上的人口數(shù)量持續(xù)增加。啤酒的消費主力軍人口呈現(xiàn)下降趨勢,15-64歲的人口數(shù)量在2016-2021年期間呈現(xiàn)出逐年下降的態(tài)勢,年輕人占比出現(xiàn)下降,將制約啤酒需求量和消費量的進一步提升。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作者聲明:本人不持有文中所提及的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