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如
Q:您對青島這座城市的印象是什么?
A:我來過青島很多次,因為我非常喜歡這座城市。她有著典型的標志,有紅瓦綠樹,也有碧海藍天。除了自然風貌,她的人文景觀也非常吸引人,特別是在城市發(fā)展過程當中所展現(xiàn)出來的動感時尚、年輕活力,都特別有魅力,是吸引人們的地方。
Q:青島從2005年開始打造“音樂之島”。在您看來,“音樂之島”的魅力在哪里,又該如何提升?
A:我知道青島在打造“音樂之島”,并一直關注著。音樂,有一種符號性或者說是標志性的“氣息”,那就是浪漫。音樂的這種浪漫,又與青島這座城市的浪漫高度吻合。青島這么一座有魅力的城市,她應該附著音樂的“浪漫”氣息。同時,我們應該從基層社區(qū)、從人民群眾出發(fā),讓音樂滲透到城市的每個角落,讓這座“音樂之島”真正充滿了音樂、充滿了活力。
Q:在您看來,合唱藝術的魅力在哪些方面?如何運用合唱藝術豐富群眾文化生活?
A:合唱藝術和其他門類的音樂藝術相比,有個最大的特點就是沒有門檻,從小學生到中老年人都可以參與,甚至現(xiàn)在有的幼兒園都有媽咪寶貝合唱團。習近平總書記告訴我們“走入生活、貼近人民,是藝術創(chuàng)作的基本態(tài)度;以高于生活的標準來提煉生活,是藝術創(chuàng)作的基本能力?!彼?,我認為合唱這種藝術形式是最具備人民性的音樂藝術。除此之外,參與到歌詠或者合唱這門藝術當中的普通人,他豐富了自己的業(yè)余生活,增加了一個溝通、表達、抒發(fā)情感的渠道,因為合唱這種藝術形式與老百姓是最緊密、最貼合。
Q:在您看來中西合唱聲樂藝術有哪些異同?
A:如果從室內音樂這個角度來講,合唱起源于西方并傳到中國的,標志性作品就是李叔同先生寫的多聲部合唱曲《春游》。今年恰好是這部作品誕生110周年,也是中國近代合唱誕生110周年。但實際上,在我們祖國廣袤的土地上,并不缺乏這種用和聲的、合唱的、多聲部的表達形式。比如,侗族大歌、壯族大歌這種自然合聲的民間合唱,又如,漢族最早的勞動號子這種一領眾和的多聲部形式,自古以來一直都有?,F(xiàn)在,我們有那么多的群眾喜歡自發(fā)的用多聲部的形式表達,它遍地開花,我們要有我們中國自己的語言、要有中國自己的風格、要有中國自己的特色,而且,我們的百姓也可以用合唱這種形式來講好我們中國自己的故事。
Q:您對藝術家的社會擔當,有怎樣的理解?
A:作為一種職業(yè),指揮很特殊,不像歌手、樂手通過歌唱、演奏直接表達,他要通過別人間接表達音樂作品,因此指揮的肩膀上擔著一定的職責。
同時,無論是作為藝術家、音樂家,還是作為音樂工作者,我所擔當的社會責任之一,就是普及音樂、提高全民的音樂素養(yǎng),而合唱又恰恰是提高全民音樂素養(yǎng)、藝術素養(yǎng)最直接、最簡單的一個渠道。我曾經對我的學生和我的團員說過,我們不要考慮自己會帶一個多么高水準的合唱團或者樂團,也不要去想我們站在一個多么高的演出舞臺上。我們通過指揮、排練,能夠讓基層社區(qū)、讓普通百姓對高雅音樂或者對音樂合唱這門藝術產生興趣,能夠提高他們的音樂審美,就是我們的責任和擔當。
Commander Sun Yi, who has visited Qingdao for many times, has a deep impression of Qingdao. In his eyes, Qingdaos beautiful natural scenery and profound cultural heritage, together with the citys characteristics, just like notes and transform into a romantic music element belonging to Qingdao. In addition, as a musician, one of his social responsibilities is to popularize music and improve the music literacy of peo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