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燕
摘 要:《祖暅原理及其應用》是普通高中教科書數(shù)學必修二《探究與發(fā)現(xiàn)》出現(xiàn)的內容,堪稱我國古代數(shù)學之瑰寶.它集思想性、科學性、文化性和教育性于一體,但在實際教學中并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在今年福建省高三數(shù)學質檢中,問題被徹底暴露出來了,這應當引起教育管理部門的注意,引起廣大高中數(shù)學教師的反思.
關鍵詞:祖暅原理;數(shù)學教學;授人以漁
2 原因分析
關于祖暅原理,經過進一步的了解,發(fā)現(xiàn)絕大多數(shù)考生居然對此一無所知,遑論對祖暅原理的理解與應用了.可見,考生無從下手的主要原因在教學,而這又與一種客觀存在的現(xiàn)象有關,即“多考多教,少考少教,不考不教”.雖然新課改進行了這么多年,可在當下的高中學校,這種“為考而教,有考才教”的現(xiàn)象還未絕跡,對教師也是一個誤導,久而久之,潛移默化,形成錯誤認知,沖淡新課程理念,阻礙教師的個性化教學,使得課堂教學趨于同質化.以祖暅原理為背景的試題在各地的高三數(shù)學模擬考中不多見,還讓筆者記憶猶新的,只有2013年的上海試題.這就不難理解,在當下的高中課堂上為什么鮮見祖暅原理的教學了.
在高中數(shù)學課本上,除了有欄目《探究與發(fā)現(xiàn)》,還有《閱讀與思考》等欄目,這些欄目里的內容都很精彩,若能認真對待,不僅教學可以出彩,而且可使學生受益匪淺.況且祖暅原理非常淺顯易懂,教學中通過對鮮活生動的例子探究,可以使學生學得興趣盎然,活學活用.可惜的是,《祖暅原理及其應用》就像一顆遺落的明珠,高一錯過了它,到了高三,還是沒有引起絕大多數(shù)教師足夠的重視.
學生在這道質檢題的失敗,折射出《探究與發(fā)現(xiàn)》、《閱讀與思考》等欄目的內容在高中數(shù)學教學中的尷尬,即被邊緣化,被置之不理.同時也是一種無聲的呼喚,對于《探究與發(fā)現(xiàn)》、《閱讀與思考》等欄目的內容,在日常教學中,真的可以當它們?yōu)檫吔橇?,視而不見,置之不理嗎?教師真的需要沉下心來思考,教書育人,兩位一體,是不可分割的,是不能偏廢的,但怎么融合?怎樣使《探究與發(fā)現(xiàn)》、《閱讀與思考》等欄目的內容教學與“正文內容”的教學相得益彰?
3 授人以漁
讓學生理解祖暅原理不難,原理本身通俗易懂,難就難在利用祖暅原理求幾何體的體積時,有一道坎,即怎樣尋找到一個既滿足祖暅原理要求,又容易求出體積的幾何體.師者,傳道解惑也.在探究半球的體積時,惑為怎么想到“去取一個底面半徑和高均為R的圓柱,從圓柱中挖去一個以圓柱的上底面為底面,下底面中心為頂點的圓錐,把所得的幾何體與半球放在同一水平面上(圖2(2))”?解惑:分析截面面積公式S1=πr2=π(R2-l2)=πR2-πl(wèi)2,而πR2-πl(wèi)2可以看成半徑分別為R和l的兩圓的面積之差,即S1可以看作是在距離大圓所在的水平面為l之處,半徑為R的圓面上挖去一個半徑為l的同心圓后,所得圓環(huán)的面積(如圖2所示).
顯然,這個半徑為R的圓面可視其為底面半徑為R的圓柱之截面,而在該截面上挖去的同心圓,其半徑l正好等于截面和下底面的距離.進一步分析可知,這個挖去的同心圓,可視其為一個倒立圓錐在等高處的水平截面,倒立圓錐的母線與軸成45°角.它的底面半徑和高均為R,這正是我們會想到“在一個底面半徑和高均為R的圓柱中挖去一個以圓柱的上底面為底面,下底面中心為頂點的圓錐”的原因.把所得組合體與半球放在同一水平面上(圖2(2)).
在任意等高處,這兩個幾何體的水平截面的面積總相等,于是他們的體積相等.
參考文獻:
[1] 欒麗娜.高中數(shù)學立體幾何高考試題分析與教學策略研究——以理科為例[D].河南大學:2015.
[3] 李菁.構建問題體系助探究動手合作實驗促學習——以《祖暅原理及其應用》的教學為例[J].中學教學參考,2018(35):3-7.
[4] 張守江.也談高考中的數(shù)學文化試題[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8(6):155-157+160.
[5] 呂圓.HPM視角下高中數(shù)學問題解決教學研究[D].曲師范大學,2012.
[6] 于道洋,寧連華.試論墨家的理性精神及其對數(shù)學教育的啟示[J].數(shù)學教育學報,2021(5):8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