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陳和香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建設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高素質干部隊伍”,并強調要“選優(yōu)配強各級領導班子”,這是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yè)對干部隊伍建設提出的鮮明要求。領導班子一般由一個正職和若干個副職組成,正副職關系不僅直接影響一個單位或部門的工作成效和集體合力,還關乎整個隊伍的團結穩(wěn)定和領導班子的整體形象。因此,如何正確認識和處理好正副職之間的關系,既是領導班子建設中必須要面對的實踐問題,也是提升領導班子集體領導效能需要研究的理論課題,對提升領導工作方法具有重要意義。
職責范圍不同。在我國現(xiàn)行領導體制中,正副職在領導班子中都有明確而具體的分工。比較起來,正職負責主持單位或部門的全面工作,根本職責是把方向、謀全局、抓大事,而副職協(xié)助正職分管某一方面或幾個方面的工作。
角色定位不同。正職通常被稱為“一把手”,作為領導集體的“班長”,在各級領導班子中處于核心地位,是本單位或本部門貫徹落實中央大政方針和上級重大決策的第一責任人。而副職作為領導班子成員,既是“配角”又是“主角”,即相對于正職而言,副職無疑是配角,處于輔助位置;而在其分管的工作范圍內,副職又要唱主角,扮演主要角色。
地位作用不同。從組織管理結構看,正副職之間存在一定的層級差,正職的地位具有唯一性,而副職一般有一個以上。正職發(fā)揮總攬全局、謀劃指揮、協(xié)調各方的關鍵作用。而副職既要協(xié)助正職通盤考慮工作,又要負責分管工作的具體落實,起著承上啟下的紐帶作用。
可見,作為領導班子的組成部分,正副職之間是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雖然二者的權責、定位等有所不同,但作用都不可或缺,既需要正職當好“領頭雁”,也需要副職當好助手。因此,在實踐中,最關鍵的是,正副職領導如何快速找準自身定位,扮演好自身角色,避免相互沖突或掣肘,真正形成工作合力,提高領導班子的整體戰(zhàn)斗力。
正職是一個單位的定盤星,需要定方向、定戰(zhàn)略和定目標,其在組織運轉中的重要作用是副職無法替代的。正職要發(fā)揮好作用,應準確把握角色定位,明確工作邊界,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
一是善于把方向。面對千頭萬緒的工作和錯綜復雜的問題,正職不能霧里看花、人云亦云,而是應比別人站得更高、看得更遠、想得更深,善于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能見微知著、一葉知秋,及時發(fā)現(xiàn)急需解決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對工作有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zhàn)略性布局,從而掌控正確的前進方向,帶領下屬往既定目標前行。
二是善于彈鋼琴。統(tǒng)攬還要求統(tǒng)籌兼顧,即善于彈鋼琴。毛澤東在《黨委會的工作方法》中指出:“彈鋼琴要十個指頭都動作,不能有的動,有的不動。但是,十個指頭同時都按下去,那也不成調子。要產生好的音樂,十個指頭的動作要有節(jié)奏,要互相配合?!闭毜墓ぷ饕嘈枞绱耍炔荒軉未蛞坏刈ブ行?,也不能平均用力,應學會審大小而圖之、酌緩急而布之、連上下而通之、衡內外而施之,通過抓大事帶動全盤工作開展,使組織管理中各個要素之間實現(xiàn)有機配合和協(xié)調聯(lián)動,真正做到統(tǒng)籌有方、協(xié)調有序。
三是善于議大事。統(tǒng)攬絕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平均用力往往難以出亮點。正職應該在著眼全局工作的基礎上,牢固樹立要事優(yōu)先的理念,善于對紛繁復雜的工作進行比較甄別,快速理清頭緒,確定工作重點。在具體實踐中,至少有三類情形值得正職列入重點工作范疇:第一類是單位面臨的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務;第二類是群眾普遍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第三類是單位存在的薄弱環(huán)節(jié)。當正職對重要情況、重大事項胸中有數(shù),并能夠集中優(yōu)勢兵力打“殲滅戰(zhàn)”時,就能抓重點帶一般,促使問題迎刃而解。
一是善于合理放權。從一定意義上講,放手就是要放權。正職需要掌握向副職放權的方法,可通過合理分工和科學授權等方式,讓副職有職有權、各司其職,尤其對于那些事務性、一般性、技術性的工作,應放手讓副職去處理和解決,不隨意插手和干預。這樣不僅能充分調動副職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還能讓正職把時間精力集中于事關政策性、全局性、關鍵性的工作,提升領導效能。
二是加強督促檢查。正職對副職負有監(jiān)督和檢查的責任和義務,若對副職的工作不聞不問、放任自流,就有可能使工作偏離正確方向,造成工作失誤,給單位發(fā)展帶來負面影響。因而正職在決策執(zhí)行過程中,應加強宏觀調控能力和駕馭全局的領導藝術,督促副職抓好分管工作,及時跟進和掌控工作進度,根據情況適時進行提醒糾偏,防止小問題變成大問題。
三是敢于擔當責任。正職不應事必躬親,但也絕不能當“甩手掌柜”,而是要敢于直面錯綜復雜的矛盾和層出不窮的難題,做到不躲難、不躲事、不躲過。不躲難,即遇到難題不逃避不推諉,敢于迎難而上,把擔子挑起來;不躲事,即遇到原則問題敢碰硬,不怕得罪人,與歪風邪氣和不良傾向做堅決斗爭;不躲過,即工作出現(xiàn)問題不甩鍋,敢于主動承擔領導責任,勇于把過錯認下來、把責任攬過來,贏得副職的尊重。
正職在決策過程中應帶頭貫徹落實民主集中制,既廣泛聽取意見,又敢于拍板,實現(xiàn)民主與集中的有機結合,防止獨斷專行和軟弱渙散。一方面,正職應當充分發(fā)揚民主,敞開大門、廣開言路、從諫如流,只有注意聽取方方面面的意見建議,才能集思廣益、博采眾長。另一方面,面對大量龐雜的意見建議,甚至班子成員各執(zhí)一詞、形成尖銳對立時,正職應發(fā)揮主心骨作用,對各種方案進行反復比較,權衡利弊得失,平衡各方關系,選取其一或綜合成一,形成符合實際的科學決策。
當然,決策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可能會“牽一發(fā)而動全身”,高水平的“一把手”在決策時應保持清醒頭腦,不為壓力所動搖,不為利益所左右,不為人情所困擾,注意把握三個原則:一是堅持全局性原則,處理好全局與局部之間的關系,站在全局的高度謀劃工作,在事關全局的問題上必須旗幟鮮明,不能隨波逐流、因小失大;二是堅持長遠性原則,處理好當前與長遠的關系,用長遠的眼光來對待和謀劃當下的工作,不能鼠目寸光、就事論事;三是堅持系統(tǒng)性原則,處理好系統(tǒng)內外各種要素之間的關系,左右照應、正負兼顧,不被一葉障目,不以偏概全。
一是有用才之心。知人善用是正職的必備基本功。正職要有胸懷有格局,善于觀察和考量副職的品德、能力、性格、處事等特點,主動發(fā)掘和充分發(fā)揮副職的長處,讓副職展示才華、挑起大梁,使副職的一技之長轉化為勝任工作的本領,更好地履職履責、擔當重任。
二是有容人之心。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班子成員都有自己的優(yōu)勢和不足。正職應帶頭講團結,善于將班子成員擰成一股繩,尤其對那些敢于提出不同意見甚至尖銳意見的副職,不要片面認為其故意找茬而耿耿于懷,而應本著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態(tài)度進行自我反思,遇事多通氣多交心,在正副職之間建立信任關系。
三是有公正之心。公生明,廉生威?!耙话咽帧币ズ冒嘧訋Ш藐犖?,公道正派是重要的品質要求。對于各種性格、各樣專長的副職和下屬,正職應做到“一碗水端平”,不能厚此薄彼,切忌人為地搞“小圈子”。尤其是在副職之間產生矛盾和摩擦時,正職不能以個人好惡和得失作為評判標準,而是不偏不倚、主持公道,平衡和協(xié)調好副職之間的關系,有效化解矛盾,把來自五湖四海的副職凝聚起來。
有人戲稱“當官要當副”,認為副職責任不大,有事“一把手”頂著,有活下屬干著,比較輕松好干。其實當好副職并不容易,想真正成為正職的“左膀右臂”,既不能妄自尊大,也不能妄自菲薄,應時刻擺正位置,牢記一個“副”字,做到不越權、不爭權、不棄權,銘記有為才能有位。
一是唱好“主角”不缺位。副職作為自己所分管工作的“主角”,最硬核的能力就是守土有責、把好一攤,對“責任田”抓得起、拿得下、把好關,讓正職放手放心。這要求副職學會吃透兩頭,既吃透上情,學會“架天線”,準確領會上級政策和正職意圖;又吃透下情,主動“接地氣”,對分管部門的情況了如指掌,對遇到的問題和困難摸清摸透。在此基礎上,把上情和下情結合起來,找準工作切入點和著力點,通過精心安排、科學指導、檢查督促等,把分管工作落實到位,妥善解決職權范圍內的各種難題,出色完成分管任務目標。
二是當好“配角”不越位。副職既然是正職的助手,就應該恪守本職本分,謹記權力的邊界,掌握進退取舍的分寸,根據分工和正職授權行事。對正職沒有授權的或超越自己職權范圍的事情,副職不能擅自拍板,不能輕易越位表態(tài)和越權做事。在工作方法上,非緊急特殊情況不能搞“先斬后奏”,注意事前、事中和事后的請示匯報,讓正職能及時掌握全局情況和工作進展,切忌把自己分管的領域當成獨立王國。
三是甘當“綠葉”不搶位。副職應擺正位置,自覺讓正職處于舞臺中心,在利益和機會面前主動后退一步,不與正職爭高低、論長短,淡泊名利、甘當綠葉。即使遇到能力、學識或資歷比自己略差的正職,副職也不能恃才傲物,更不要刻意炫耀自己比正職擅長的方面,而是低調行事,主動維護正職的良好形象。
一是既尊重正職又敢于在執(zhí)行中及時建言。正職的職權來自組織的任命或授權,具有合法性,對正職的尊重是對其職務、職權、職責的尊重。但這種尊重絕不是唯唯諾諾、恭維吹捧,而是真正發(fā)自內心,這不僅表現(xiàn)在言語上,更重要的是把正職的意圖全力落實到位,以實際行動來加深彼此了解和信任。同時,副職處于承上啟下的位置,往往比正職更直接了解工作進展,更容易察覺具體執(zhí)行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和偏差,一旦發(fā)現(xiàn)工作疏漏應及時匯報并提出糾偏善后的措施,避免出現(xiàn)重大工作失誤。
二是既自覺維護正職權威又敢于堅持原則。正職作為一個單位的當家人,必須有一定的權威性。因而副職不僅要做到自己支持正職,還要引領下屬尊重正職,下屬有不當言行舉止時應加以提醒和制止。同時,副職維護正職權威的重要前提是堅守底線,即在大是大非面前絕不妥協(xié)和讓步,更不能毫無原則地一味遷就,當正職的決策和行為有造成重大損失的風險,或者違反組織原則和黨紀國法時,必須有正確立場和鮮明態(tài)度,敢于對其錯誤行徑進行斗爭。當然,斗爭應本著團結的目的出發(fā),不僅要開誠布公、以理服人,還需注意場合和講究方式方法,對正職起到警醒和制約作用。
三是既善于思考謀劃又堅持服從大局。在事關全局的重大決策部署特別是自己所分管領域上,副職要有自己的獨立思考和真知灼見,敢于直陳利弊得失和風險后果,提出有價值的思路方案,為正職提供決策依據。同時,副職在工作中應服從全局,凡經集體研究決定的事,即使自己持保留或反對意見,都要不折不扣落實,切忌固執(zhí)己見,更不能因自己意見未被采納而鬧情緒甚至撂挑子,導致整體工作延誤。
一是做勇于破解難題的“排雷兵”。當面對牽涉面廣的棘手難題、事關中心工作的重大任務或緊急突發(fā)狀況等急難險重任務時,副職要不回避、不退縮、不推諉,敢于啃硬骨頭,為正職當好參謀、出好主意,全力幫助正職攻克難關,有條不紊拆除問題“引線”,安全引爆矛盾的“導火線”,從而有效掌控局面和化解危機。
二是做善于化解沖突的“解圍人”。當正職處于被誤解、埋怨等尷尬境地時,副職不應隔岸觀火,更不能煽風點火,在關鍵時刻、危難之際,主動出面為正職解圍,做好解釋澄清和正面引導工作,為正職保駕護航。副職沖在前面解決沖突,不僅可以使正職從困擾中擺脫出來,而且可以為正職創(chuàng)造緩沖機會和回旋余地,有助于解決問題和扭轉被動局面。
三是做敢于承擔責任的“攬事人”。遇到有風險或得罪人的事情,副職不應退避三舍,把正職直接推上前臺,而是敢打頭陣,敢講“硬話”,敢唱“黑臉”,大膽處理問題。當所分管的工作發(fā)生問題或失誤時,副職不能推卸開脫,把責任甩鍋,而應以大局為重,主動站出來承擔責任和風險,并積極解決問題,盡力將矛盾和困難在自己的分管范圍內消化。
一是正職分身無術時主動“補位”。正職工作繁重,大事要事交織,急事難事疊加,有時確實難以分身,尤其是中心工作處于關鍵時刻或臨時性任務扎堆時,正職可能會指定副職代勞。對此副職不宜以自己分管工作更重要等各種理由推諉,而是應當體諒正職的難處,主動及時補位,避免發(fā)生因缺位造成的失職現(xiàn)象。
二是正職出現(xiàn)疏漏時巧于“補救”?!爸钦咔],必有一失?!闭毜墓ぷ髑ь^萬緒、利益交織,有時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和牽制,難免出現(xiàn)紕漏甚至差錯。副職對此不應袖手旁觀,而是要雪中送炭,給予善意提醒,提出改進意見,設法解決問題,努力做到正職沒有想到的問題我要想到,正職忘掉的事情我來提醒,正職落下的工作我來補上,正職沒看到的漏洞我來堵上,巧妙地幫助正職“圓場”。
三是正職的短板善于“補齊”。正副職領導無論是角色定位還是個人經歷、知識能力、思維方式、價值觀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異性,而這恰恰使二者的互補成為可能。副職應學會換位思考,了解正職的需求與難處,當正職因碰到不懂或沒有把握的難題而一籌莫展時,副職不應當看笑話、說風涼話,而是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專長,幫忙出主意、提建議、解難題,盡力補齊正職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