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 宋磊
“幽默”一詞在中國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指的是用俏皮話、滑稽表演取悅統(tǒng)治者。三國時期,魏國邯鄲淳撰寫的《笑林》是中國最早的笑話集。20世紀20年代后,幽默的理論研究和實踐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幽默美學概念在這一時期誕生。人們習慣性地把滑稽而含有深意的話語稱為“幽默”。如今,現(xiàn)代意義上的“幽默”多以美學范疇被大家熟知,人們把會心的笑、心理的笑稱之為“幽默”,這也是幽默與滑稽的區(qū)別?;侵府斢^眾看到滑稽的語言或行為時,立即發(fā)笑。我們在理解、探究幽默美學之前,可以從原型層面、現(xiàn)實層面和審美超越層面去認識幽默美學的功能,在原型層面幽默是惹人發(fā)笑,是最樸素的心理表現(xiàn);幽默的現(xiàn)實層面就是幽默可以創(chuàng)造幽默文字、幽默漫畫,從而起到緩和對話的作用;審美超越層面指的是幽默作為一種獨特的審美境界而存在。
《紅樓夢》是一部章回體長篇小說,創(chuàng)作時間大概在1736年至1765年?!都t樓夢》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為背景,以林黛玉和賈寶玉的愛情故事為主線,描繪了閨閣佳人的人生百態(tài),也展示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劇美。據(jù)記載,《紅樓夢》中所提及的人物有幾百人,小說情節(jié)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紅樓夢》可以說是中國古典小說的巔峰之作,甚至可以將其與西方莎士比亞的巨著相提并論。后來,我們把對《紅樓夢》的研究專門稱為“紅學”。文學作品通過文字傳達作者的所思、所感,如果讀者被作者所描繪的情節(jié)所吸引,對作者的著作百讀不厭,那么作者的巨著就算成功了?!都t樓夢》就是這樣一部偉大的文學作品,在中國文學之林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對后世的影響也是無法估量的。
一、劉姥姥人物形象中的“幽默”
《紅樓夢》中有大量的幽默描寫,從美學價值層面挖掘《紅樓夢》中的幽默,有助于提升《紅樓夢》的藝術(shù)價值?!都t樓夢》用大量的篇幅寫劉姥姥進大觀園,在劉姥姥身上運用很多文字表現(xiàn)她的幽默,如劉姥姥的語言和行為動作。在《紅樓夢》中,劉姥姥是一個幽默人物。在劉姥姥剛進榮國府時,寫到劉姥姥“一壁里著走,一壁笑說道”;劉姥姥剛剛見到王熙鳳時,也寫到劉姥姥“未語先飛紅的臉……坐不是,立不是,藏沒處藏”;當劉姥姥見到平兒時,慌忙地跳了下來;在眾人一起去瀟湘館時,劉姥姥走土路“咕咚”一下摔倒了;在一起進餐時,劉姥姥說“老劉,老劉,食量大似?!?,眾人一聽全部都哈哈大笑起來;最后劉姥姥照鏡子時還將鏡子里的人當作是自己的親家母與她對話。
在《紅樓夢》里,劉姥姥是一個出場次數(shù)并不多的人物,之所以劉姥姥能夠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是因為劉姥姥身上的幽默性。在劉姥姥第一次進榮國府時,劉姥姥的衣著、行為舉止與大觀園里的人格格不入,劉姥姥的形象與貴族間的反差,映襯出賈府的繁榮景象。在王熙鳳給了劉姥姥一些銀兩后,劉姥姥鞠躬致意,顯得非常手足無措,向人們展現(xiàn)了一個既真實又憨厚的農(nóng)村婦女形象。劉姥姥第二次進榮國府時,在賈母等一眾人的帶領(lǐng)下,劉姥姥嬉游大觀園。劉姥姥被人家打扮成老妖精而遭到他人嘲笑,走土路過程中摔倒又被人嘲笑,進餐時還被王熙鳳故意提點讓她說笑話給大家聽,最后被灌醉后在大觀園里隨意行走,醉倒在賈寶玉的房間里。
《紅樓夢》里對劉姥姥的描寫主要以詼諧、調(diào)侃為主,以劉姥姥的視角看待大觀園,映襯出大觀園繁華的景象。劉姥姥三次進大觀園,在每次的對比中我們看到了作者的用心。劉姥姥真的是一個愚蠢、可笑的人嗎?其實并不是。在王熙鳳的請求下,劉姥姥給王熙鳳的女兒取名“巧姐”,還說了為什么用“巧”字,這就說明劉姥姥是一個有智慧的人。劉姥姥第二次進大觀園,她把地里新摘的瓜果蔬菜帶進大觀園,說明劉姥姥是一個知恩圖報的人。劉姥姥并沒有因為第一次進大觀園得到的賞賜而忘記做人的本性。劉姥姥第三次進大觀園,此時大觀園已經(jīng)失去了昔日繁華的景象,劉姥姥看到賈府的遭遇也是無能為力,劉姥姥舍盡家財把巧姐贖了回來,可見劉姥姥是一個明事理的人。劉姥姥身上所散發(fā)出的樸素人格品質(zhì),與劉姥姥平日里的嬉戲、詼諧形成鮮明的對比,這也正好說明劉姥姥的幽默并不“傻”,而是充滿智慧的,是能夠升華文章主題的。
二、王熙鳳人物形象中的“幽默”
在《紅樓夢》里,王熙鳳的出場次數(shù)是最多的,這一人物形象包含了大量的幽默內(nèi)容。王熙鳳的幽默突出了自己的性格特點,涵蓋語言、動作、心理等各方面,尤其是語言在不同的場合下具有點睛的作用,深入渲染了場景氛圍?!都t樓夢》第二十五回,眾人在怡紅院看望寶玉,王熙鳳說林黛玉吃了茶就要給賈府做媳婦;第二十九回,眾人在清虛觀,王熙鳳說道士拿盤子是為了向大家化布施;第四十六回,賈母錯怪王夫人時,王熙鳳說自己和平兒是一對燒煳了的卷子;第五十四回,正月十五家宴上擊鼓傳花,王熙鳳說“聾子放炮仗—散了罷”。在《紅樓夢》中,王熙鳳是一個外貌華麗、伶牙俐齒的人,她在賈府精明能干,深得賈母和王夫人的喜愛,是榮國府里權(quán)勢極高的人。
當讀完《紅樓夢》時,我們可以從多個角度分析王熙鳳人物形象上的幽默。
首先,從人物形象角度分析,王熙鳳身上的幽默給人一種開朗、精明的管家形象。在長輩面前,王熙鳳是一個伶俐乖巧的人;而在姐妹面前,王熙鳳則是一個親切活潑的人。幽默是王熙鳳身上的閃光點,賈府上下都喜歡聽王熙鳳講笑話,王熙鳳每次講的笑話,都能惹得眾人發(fā)笑。
其次,從調(diào)節(jié)氣氛角度分析,王熙鳳身上的幽默感可以起到活躍氣氛的作用。在《紅樓夢》第三十八回,史湘云宴請眾人,賈母看見亭子在水上,便想起了自己的一樁往事,賈母的情緒瞬間低落了起來,眾人也不敢玩笑了,王熙鳳機敏地說:“壽星老兒頭上原是一個窩兒,因為萬福萬壽盛滿了,所以倒凸高出來些了?!蓖跷貘P把賈母同壽星老兒相比,又用壽星老兒頭上高出來的部分證明賈母是來盛福壽的,失足落水卻變成了生福的預兆。王熙鳳話音一落,賈母和眾人都笑了,剛才沉悶的氣氛也變得輕松愉快了。
《紅樓夢》中有關(guān)幽默的描寫還可以起到表現(xiàn)主題的作用?!都t樓夢》總的來說是一部悲劇小說,作者也是這么寫的?!都t樓夢》前面用大量的文字描寫賈府的繁榮景象,卻用極少的文字描寫賈府的衰落,是作者的別有用心。在王熙鳳這一人物形象中,我們也能看到《紅樓夢》小說的主線、主題。在《紅樓夢》第五十四回元宵節(jié)家宴上,王熙鳳在擊鼓傳花中被擊中,她說了兩個笑話:第一個是正月半子子孫孫聚集在屋里歡快地吃酒,吃了一夜就散了;第二個是聾子放炮仗的故事。這兩個笑話都隱約映射到《紅樓夢》的主題,“散”就暗含了賈府最終覆滅的命運。《紅樓夢》幽默的語言、情節(jié)包含著深刻的內(nèi)容,渲染了《紅樓夢》是一部悲劇的主題作品。
三、林黛玉人物形象中的“幽默”
幽默語言的發(fā)生依賴于固定的環(huán)境,比如猜燈謎、射覆。在古代,貴族階級們用來娛樂的場所也可以營造幽默。在娛樂過程中,幽默與氣氛相伴而生,將不同階級人納入同一范疇之內(nèi),體現(xiàn)出了群體的和諧美?!都t樓夢》中各個階級在一起談笑已經(jīng)成為一種日常方式,如第五十三回寫到賈母率眾人在元宵節(jié)擺夜宴的場景,每個人都不論尊卑,在一起看戲,當說戲的人給賈母說書提到“王熙鳳”名諱時,眾人都笑了起來,說戲的人連忙道歉。正如薛姨媽最后說的,笑話只要對景就會惹人發(fā)笑。大觀園是一個詩意化的空間,有許多飽讀詩書的才女,她們在大觀園里作詩、飲酒等行為都具有幽默性質(zhì)。在詩社活動中,史湘云號召大家為詩社起個別名,并且每人想一個自己的名字,在賈探春決定使用“蕉下客”后,眾人都笑了起來,因為眾人把賈探春的名字詩意化了,這才產(chǎn)生了幽默感。
引用典故是林黛玉的特點。在《紅樓夢》第九回,賈寶玉去學堂前向林黛玉辭別,林黛玉說賈寶玉這一去定是蟾宮折桂了?!绑笇m折桂”出自《晉書》,林黛玉打趣賈寶玉幽默寓味十足。在《紅樓夢》第四十二回,本來是寫賈惜春完成賈母的繪畫任務的,但后來又引出林黛玉為劉姥姥起外號“母蝗蟲”。此外號一說出口,眾人便都大笑了起來。林黛玉為劉姥姥所起“母蝗蟲”,正好說明林黛玉身上“雅謔”的特色。林黛玉的幽默也閃耀著智慧的光芒。林黛玉和史湘云斗嘴,嘲笑史湘云把“二哥哥”叫作“愛哥哥”。在看戲時,林黛玉嘲笑賈寶玉說道:“還沒唱《山門》,你倒《妝瘋》了。”林黛玉與史湘云、賈寶玉之間的幽默是平輩間互相打趣、玩笑,但也是經(jīng)過林黛玉思考后所說的,說明林黛玉是一個直率、敏感的人。
林黛玉的幽默與王熙鳳不同,林黛玉從來沒有在賈母跟前開玩笑,林黛玉的幽默只是平輩之間的玩笑。林黛玉的幽默更多的是源自林黛玉性格里本身所包含的幽默,有些詼諧,還有些妙趣橫生。林黛玉作為一個女子本應該矜持,可她在賈寶玉面前卻說“蠢才,蠢才”,故意惹賈寶玉和她一起嬉戲打鬧,可見林黛玉對賈寶玉的喜愛。又一次,林黛玉說王熙鳳送來的茶葉好吃,王熙鳳便說有一事相求,林黛玉回道:“吃了他們家一點子茶葉,就來使喚人了。”從林黛玉與王熙鳳之間的對話上看,林黛玉與王熙鳳的關(guān)系非常親密。林黛玉稱襲人為“嫂子”,惹得襲人羞澀發(fā)笑。襲人雖然表面害羞,但心底是非常開心的,因為她做夢也想成為賈寶玉的妾室。在《紅樓夢》中,林黛玉的多愁善感似乎成為她身上的一種“刺”,無時無刻不在保護著自己,這種刺和她身上的幽默格格不入,但把她表現(xiàn)得更加真實,可愛動人。
四、史湘云人物形象中的“幽默”
在《紅樓夢》中,史湘云總是給人一種富家小姐的印象,她靈巧、天真、直爽,是小說中可以讓讀者瞬間喜歡上的一個人物。史湘云不似王熙鳳那樣精干,也不似林黛玉那樣多愁善感,她是一個特別真實的人物。在《紅樓夢》第二十回,林黛玉嘲笑史湘云吐字不清,把“二哥哥”叫成“愛哥哥”,賈寶玉笑道:“你學慣了他,明兒連你還咬起來呢。”史湘云說道:“我只保佑著明兒得一個咬舌的林姐夫……那才現(xiàn)在我眼里!”可見史湘云的幽默非常的真實,她有多大的年齡,就說多大年齡的話。史湘云從來不偽裝自己,她是有著一顆明亮童心的人。雖然史湘云從小父母雙亡,但是她依然是一個樂觀、熱情的人,如果《紅樓夢》里沒有史湘云這個人物,那么就少了很多溫情。
在《紅樓夢》中,史湘云的出場也非常的有喜感,她的笑聲非常有感染力,說話間又帶著一點兒咬舌。薛寶釵也說史湘云一來就大說大笑,開心地和大家一起玩笑,把歡樂帶給大家。史湘云是一個愛說話的話口袋子。香菱要學詩,她不敢向薛寶釵請教,只得拜訪史湘云,史湘云沒日沒夜地為她講解,沒有一點兒主子的樣子。在行酒令上,史湘云憨態(tài)可掬的形象惹得眾人發(fā)笑,她一說話,現(xiàn)場的氣氛便活躍了起來,她神采飛揚,大口吃肉,大口喝酒,這種任性快活的性格也感染了周圍的人。在《紅樓夢》第六十二回,眾人給賈寶玉過生日,史湘云吃酒劃拳,隨口說了一句“這鴨頭不是那丫頭,頭上那討桂花油”,這樣俏皮的話一下子惹得眾人發(fā)笑了起來。
史湘云是一個富有浪漫色彩的豪爽女性,賈府通稱她“史大姑娘”。她生性豁達樂觀,恣意瀟灑,愛淘氣,甚至敢于喝醉酒后在園子里的大青石上睡大覺。史湘云于嫵媚中沾染了一些風流倜儻的男兒氣概,她在穿著上總是喜歡男裝。一次下大雪,她的打扮就與眾不同。她身穿里外發(fā)燒大褂子,頭上戴著大紅猩猩氈昭君套,又圍著大貂鼠風領(lǐng)。林黛玉笑她道:“你們瞧瞧,孫行者來了。他一般的也拿著雪褂子,故意裝出個小騷達子來?!北娙艘残Φ溃骸捌粣鄞虬绯蓚€小子的樣兒,原比他打扮女兒更俏麗了些?!鼻嘻悑趁碾s染些風流倜儻,使史湘云這一形象更富有魅力了。
雖然《紅樓夢》是以悲劇為結(jié)尾的古代小說,但在通讀完后,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它對幽默的描寫最獨到,這正是它受人喜愛的一個重要原因。從藝術(shù)角度分析,《紅樓夢》以幽默敘事方式娓娓道出許多劇情,比如在談吐、舉止,以及日常話語中,幽默敘事方式造就了《紅樓夢》的喜劇性,對解讀《紅樓夢》來說是一種底氣和元素。幽默敘事方式還使小說的審美形態(tài)大幅提升,營造出了一種審美意境,說明小說的生命力是無窮無盡的?!都t樓夢》的藝術(shù)成分值得廣大學者深入研究,其中對幽默的描寫是不可或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