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榮謙
技法指導
一、厘清材料的邏輯內涵,審清主題方向
材料是寫作主題的策源地。厘清文題的邏輯、精準把握內涵,是審題精確的第一要務。如:
《紅樓夢》寫到“大觀園試才題對額”時有一個情節(jié),為元妃(賈元春)省親修建的大觀園竣工后,眾人給園中橋上亭子的匾額題名。有人主張從歐陽修《醉翁亭記》“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賈政認為“此亭壓水而成”,題名“還須偏于水”,主張從“瀉出于兩峰之間”中拈出一個“瀉”字,有人即附和題為“瀉玉”;賈寶玉則覺得用“沁芳”更為新雅,賈政點頭默許。“沁芳”二字,點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親之事,蘊藉含蓄,思慮周全。
——2022年全國甲卷
材料著重陳述了賈寶玉所題對額“更為新雅”“不落俗套”“蘊藉含蓄”。由這些信息可厘清“獨創(chuàng)”是本次作文的主題大方向。再審視材料情境,發(fā)現是一個“試才”的情境,再根據賈寶玉所題對額“點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和“契合元妃省親之事”,從而得出“創(chuàng)新人才”的主題定位,進一步挖掘,可明確“創(chuàng)新”對于“人才”的重要性。經過以上對文題材料刪繁就簡、取其大略的分析,我們就可以得出立意:“成才有道,貴用貴新”“才盡其用,亦貴其新”“真才實用,用須創(chuàng)新”等。
二、分析問題實質,審清內在需求
2023年高考作文出現了一種創(chuàng)新形式,就是結合考題滲透時代話題,這是一種積極嘗試,潛藏著健康成長的理念。寫作時一定要樹立問題導向意識,辯證分析問題的實質,審清命題關注的是青年的內在需求,要將個體意識和時代情境融為一體。如:
本試卷語言文字運用Ⅱ提到的“安靜一下不被打擾”的想法,在當代青少年中也不鮮見。青少年在學習、生活中,有時希望有一個自己的空間,放松,沉淀,成長。
——2023年全國新課標Ⅱ卷
“安靜一下不被打擾” 的想法對當代青年來說并不鮮見,希望有一個自己的空間,能夠放松、沉淀、成長。命題關注到了青年的內在需求。出現這樣想法的原因不同,故解決問題因人而宜。因此,立意可以為“默默堅持,拼出自由天地”“靜一靜,讓自己與眾不同”“靜下來,用真心換明天”“同屬一片天,同享奮斗美”等。
三、挖掘題旨新義,審清時代意蘊
主題類或命題類作文是較為常見的作文形式。相比較而言,主題類作文更傾向于大方向引領,立意行文在其范疇內就行;命題類作文則更注重于實際踐行,立意行文必須不折不扣。這一類作文的審題要點在于挖掘題旨新義,為主題或題目賦予最新理解,從而挖掘出其深刻的時代意義。如:
“續(xù)航”一詞,原指連續(xù)航行,今天在使用中被賦予了新的含義,如為青春續(xù)航、科技為經濟發(fā)展續(xù)航等。
請以“續(xù)航”為題目,寫一篇議論文。
——2023年北京卷
這里的“續(xù)航”不再局限于單方面的持續(xù)努力和堅持到底,還有蓬勃發(fā)展、助力發(fā)展、合力發(fā)展、快速發(fā)展、更好發(fā)展等豐富解讀?;谶@樣的題旨新義,我們可以理解為:在“續(xù)航”的時代意蘊里,青春是它的動力源泉,科技是它的騰飛翅膀,經濟發(fā)展是它的富強底色,還有不服輸的民族氣節(jié)、奮斗不息的民族精神、天下一家的共同體理念……
文題呈現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寫一篇文章。
當今時代,中醫(yī)藥發(fā)展迎來了春天,擺在中醫(yī)人面前的不僅有機遇,也有挑戰(zhàn)。如中醫(yī)臨床上經常會遇到這樣一個問題,開了藥方給病人,但效果不太明顯,是守方再服,還是變方呢?所謂“守方”,指藥方對癥、切中病機時,短期未見明顯療效,但堅持使用原來的藥方,直至達到治療目的。所謂“變方”是指應用原方療效不明顯,相應地對原方進行調整或改變,以適應新的病機。
是否要守方?守方多久?何時可以變方?如何守方?如何變方?這些問題都考驗著醫(yī)生的辯證功夫。
上述材料對你有怎樣的啟示意義?請結合材料內容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角度自選,立意自定,題目自擬,明確文體,不得寫成詩歌,不少于 800字,不得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