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明艷 段艷芳 李梅
( 1.榆林市第二醫(yī)院口腔科,陜西 榆林 719000;2.韓城市人民醫(yī)院口腔科,陜西 韓城 715400;3.榆林市星元醫(yī)院口腔科,陜西 榆林 719000)
錯頜畸形屬于臨床常見的口腔疾病,在癥狀表現(xiàn)上多以牙齒排列不齊,咬合關系異常為主,不僅容易導致食物殘渣遺留,誘發(fā)牙周口腔問題,對于生長發(fā)育期的兒童而言更會造成牙齒發(fā)育異常,情況嚴重者甚至會造成顱骨發(fā)育異常,影響患兒的身心健康[1]。無托槽隱形矯治技術是一種基于計算機設計并制作的彈性牙齒矯治器,能夠借助高分子材料變形后的回縮力移位矯正患牙,幫助牙齒排列恢復整齊,同時還具備摘戴便捷,利于維持矯治期間的口腔清潔等諸多優(yōu)勢[2]。本文旨在驗證無托槽隱形矯治技術的臨床應用價值,現(xiàn)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錯頜畸形患兒80例,根據(jù)治療方式的不同分為A組和B組,各40例。A組男24例,女16例;年齡(9.56±1.33)歲;病程(2.50±0.63)年;錯頜畸形類型:安氏Ⅰ類32例,安氏Ⅱ類8例。B組男21例,女19例;年齡(9.61±1.52)歲;病程(2.47±0.68)年;錯頜畸形類型:安氏Ⅰ類29例,安氏Ⅱ類11例。納入標準[3]:經(jīng)X線和牙頜面檢查證實為錯頜畸形;有正畸矯治的治療需求;矯治前口腔衛(wèi)生情況良好;既往無正畸治療史;符合傳統(tǒng)矯治治療和無托槽固定矯治治療的適應癥;患兒及其家長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標準:合并牙周病變的患兒;存在牙齒缺失的患兒;合并口腔黏膜病變的患兒;需進行拔牙治療的患兒;配合度及依從性較差的患兒;隨訪中斷或失聯(lián)的患兒;重度牙列擁擠或重度錯頜畸形患兒。經(jīng)倫理委員會批準,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A組采取傳統(tǒng)固定矯治治療:矯治前先利用X線檢查患兒的錯頜畸形程度,采用超聲波對口腔進行清潔,采用全石膏模型,使用傳統(tǒng)直絲弓托槽輔助矯正,矯治時先干燥隔濕處理牙面,酸蝕后再行氣槍沖洗吹干,一切準備工作就緒后粘結托槽,使用絲弓矯正牙齒不齊或牙列擁擠的情況,矯正完成后叮囑患兒家屬每個復診1次,佩戴半年后改為佩戴保持器,指導患者每日餐后使用軟毛刷刷牙,每日至少刷牙3次。B組采取無托槽隱形矯治治療:指導患兒取端坐臥位,在下頜下緣和水平面平齊的情況下取上頜和下頜完整的硅膠模型,參考X線檢查結果為患兒制定個性化的矯治方案,先利用電子計算機以專業(yè)軟件模擬建立三維模型,專業(yè)醫(yī)生審核操作步驟,調整矯治模擬細節(jié);隨后采用高分子透明材料加工制作無托槽矯治器,指導患兒及其家長正確的佩戴方式,每日佩戴時長至少在20 h以上,每間隔2周更換1次矯治器,每月復診1次,對患兒牙齒移動情況進行評估,調整牙齒矯治程度;指導患兒三餐前后至少使用軟毛牙刷刷牙3次。兩組矯治治療時間均為6個月。
1.3觀察指標 比較患兒的矯治效果[4];分別于治療前和治療6個月后記錄患兒的牙周健康指數(shù),包括牙齦指數(shù)、齦溝出血和菌斑指數(shù),分值越高表示牙周健康狀況越差;記錄兩組矯治治療期間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2.1兩組矯治效果比較 完成治療后,A組顯效4例、有效9例、無效13例,總有效率為67.50%;B組顯效16例、有效20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為90.00%。B組矯治總有效率高于A組(χ2=6.050,P<0.05)。
2.2兩組牙周健康指數(shù)比較 治療后,兩組牙齦指數(shù)、齦溝出血和菌斑指數(shù)評分均高于治療前(P<0.05),但B組治療后上述三項評分均低于A組(t=13.234、6.633、9.402,P<0.05)。見表1。
表1 兩組牙周健康指數(shù)比較分,n=40]
2.3兩組并發(fā)癥比較 A組患者出現(xiàn)齲病1例、牙齦炎5例、牙根吸收2例、黏膜損傷3例,發(fā)生率為27.50%;B組患者出現(xiàn)牙齦炎2例、牙根吸收1例,發(fā)生率為7.50%。B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A組(χ2=5.541,P<0.05)。
本文結果顯示,B組矯治總有效率高于A組(P<0.05),由此可見,無托槽隱形矯治技術在保障矯治效果方面更勝于傳統(tǒng)固定治療方式。究其原因,傳統(tǒng)固定矯治治療利用直絲弓控制正畸牙移動至所需位置,建立正常的頜骨關系,在弓絲嵌入托槽后結扎固定牙弓,并整體連接起來一件事支抗牙齒的移動,進而達到良好的矯治目的[5]。但該方式在維持口腔健康方面效果并不理想,加之治療期間的疼痛感嚴重影響患兒的配合度,從而影響矯治效果。相比之下,無托槽隱形矯治技術作為一種新型治療方式可以在保障矯治效果的同時提高患兒治療的舒適度,臨床認可度更高。經(jīng)研究[6]發(fā)現(xiàn),無托槽隱形矯治可以在計算機的輔助下設計制作具有透明彈性特征的活動性矯正裝置,它可以在兩周內移動牙齒0.33 mm,并通過聯(lián)連續(xù)性的小范圍移動來達到正畸治療的目的。不僅如此,該技術與傳統(tǒng)固定矯治方式最大的不同之處在于,它充分利用熱壓薄膜材料變形后的回彈力,一方面可以合理控制正畸力的大小,另一方面也可以設置矯治力度的使用時間,控制牙齒移動方向以保障良好的矯治效果[7]。與此同時,本文結果還發(fā)現(xiàn),兩組治療后牙齦指數(shù)、齦溝出血和菌斑指數(shù)評分雖較本組前均有明顯提高,但B組評分始終低于A組(P<0.05),由此表明,無托槽隱形矯治技術可以有效減輕對患兒牙周環(huán)境的影響,更利于維持口腔牙周健康。其主要原因與無托槽隱形矯治器可以定時摘戴清洗有關,不僅有利于口腔清潔,還可以減少細菌在矯治器上繁殖滋生,同時無托槽隱形矯治器的材質較為柔軟,可以減輕對牙齦的刺激,從而抑制菌斑的形成,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維持口腔的健康。對此,本文結果顯示,B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A組(P<0.05),進一步證實,無托槽隱形矯治技術具備較高的安全性,臨床應用優(yōu)勢顯著。
綜上所述,無托槽隱形矯治不僅可以維持錯頜畸形患兒良好的牙周健康狀況,更可以在減少并發(fā)癥的同時提高矯治效果,臨床應用價值顯著,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