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三利 李世英
(1.西安市第八醫(yī)院影像科,陜西 西安 710061;2.西安市紅會醫(yī)院醫(yī)學影像診療中心放射科,陜西 西安 710054)
艾滋病也稱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AIDS),是人感染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引起的免疫抑制性臨床綜合征。由于艾滋病患者的CD4+細胞計數(shù)下降,導致免疫功能急劇下降,為此容易出現(xiàn)肺炎感染[1]??ㄊ戏文蚁x肺炎(PCP)是由卡氏肺囊蟲引起的一種急性肺炎,起病隱匿,易發(fā)于免疫力功能低下者,發(fā)展迅速,若未及時治療,死亡率極高[2]。肺炎是艾滋病最常見的機會性感染,也是導致患者艾滋病患者預后不佳的重要原因,為此加強其與卡氏肺囊蟲肺炎的鑒別診斷具有重要價值[3]。CT為胸部疾病的重要診斷方法,特別是當前高分辨率CT(HRCT)與多層螺旋CT掃描可清晰顯示病變邊緣及內(nèi)部結(jié)構(gòu)特征,能提供了更多的定量指標和分析工具,從而提高鑒別診斷的敏感性與特異性[4]。本文旨在分析螺旋CT對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囊蟲肺炎不同分期的影像診斷價值。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8月至2021年10月在本院診治的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囊蟲肺炎患者120例,其中男63例,女57例;平均年齡(44.38±3.85)歲;平均入院體溫(38.15±1.48)℃;平均體質(zhì)指數(shù)(21.22±0.84)kg/m2;平均病程(8.37±0.24)d;臨床分期:Ⅰ期90例,Ⅱ期30例。納入標準:所有患者都符合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囊蟲肺炎的診斷標準(經(jīng)PCR確診、HIV檢測呈陽性);患者生命體征穩(wěn)定,在檢測過程中無發(fā)生死亡情況;患者知情同意;本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了本研究;使得進行螺旋CT檢查者。排除標準:妊娠與哺乳期婦女;嚴重臟器受損患者;合并精神疾病患者;依從性差,無法配合調(diào)查者;合并惡性腫瘤的患者。
1.2螺旋CT檢查 所有患者都給予螺旋CT檢查,使用GE公司的OPTIMA670 64排128層螺旋CT。掃描時全身放松,深吸氣終末屏氣,以肺尖至肺底肋膈角為掃描范圍。CT掃描參數(shù):電壓120 Kv,電流100 mA,螺距1,層厚5 mm,準直10 mm,5~10 mm間隔,5~10 mm層距,1 mm準直。重點觀察肺臟部位,縱隔窗窗寬300~350 HU,窗位30~35 HU;肺窗窗寬1000~1600 HU,窗位-500~-600 HU。在螺旋CT增強掃描中,采用美國BAYER公司Stellent雙筒高壓注射器經(jīng)肘經(jīng)脈注入注射非離子型對比劑70~80 mL,流速2.5~3.0 mL/s,延遲25~30 s掃描。
1.3觀察指標 觀察所有的病灶分布特征(左肺、右肺、雙肺上葉與下葉等);觀察兩組患者的常規(guī)CT特征(斑片狀磨玻璃影、實變影、結(jié)節(jié)及氣囊樣改變、胸腔積液、縱膈淋巴結(jié)腫大);將所有CT掃描圖像的原始數(shù)據(jù)傳工作站,行多平面重建(MPR)及曲面重建(CPR),繪制感興趣區(qū)(ROS)中,取病灶周邊前、后、內(nèi)、外方向上1 cm范圍內(nèi)3個感興趣區(qū),測定與記錄血容量(BV)、平均通過時間(MTT)、血管表面通透性(PS)等CT灌注參數(shù)。上述所有圖像處理都由2位影像科醫(yī)師(1名中年資醫(yī)師、1名高年資醫(yī)師)獨立閱片,討論協(xié)商得出一致結(jié)果。以病理診斷為金標準,判斷診斷的敏感性、特異性與準確性。
2.1病灶分布特征 在120例患者中,病灶分布在左肺上葉24例,左肺下葉26例,右肺上葉28例,右肺下葉22例,雙肺上葉11例,雙肺下葉9例。
2.2病灶CT常規(guī)特征 在120例患者中,CT常規(guī)特征顯示斑片狀磨玻璃影、實變影、結(jié)節(jié)及氣囊樣改變、胸腔積液、縱膈淋巴結(jié)腫大分別為56例、46例、36例、42例與51例,分別占比46.7%、38.3%、30.0%、35.0%、42.5%。
2.3CT灌注參數(shù)對比在120例患者中,CT灌注參數(shù)顯示BV、BF、PS值分別為(24.02±1.58)mL/100 g、(15.02±1.84)mL/min/100 g、(56.02±3.18)mL/min/100 g。
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囊蟲肺炎的早期主要表現(xiàn)為咳痰、干咳、低熱、呼吸困難等,此時如果疑診為卡氏肺囊蟲肺炎,應及時通過PCR法、痰涂片等方法檢測卡氏肺囊蟲病原體。不過當前對于卡氏肺囊蟲肺炎的血氣分析、臨床表現(xiàn)、血常規(guī)特異性不高,其在臨床確診有賴于病原體的檢出。本文結(jié)果顯示,在120例患者中,病灶分布在左肺上葉24例,左肺下葉26例,右肺上葉28例,右肺下葉22例,雙肺上葉11例,雙肺下葉9例。CT常規(guī)特征顯示斑片狀磨玻璃影、實變影、結(jié)節(jié)及氣囊樣改變、胸腔積液、縱膈淋巴結(jié)腫大分別為56例、46例、36例、42例與51例,分別占比46.7%、38.3%、30.0%、35.0%、42.5%。螺旋CT可設定亞毫米層厚掃描,具有亞毫米層厚的多排探測器,能清楚顯示微小病變,還可顯示病灶與周圍組織的空間關(guān)系,有利于臨床診斷[5]。有研究顯示CT觀察可更進一步幫助對卡氏肺囊蟲肺炎病理改變的理解,CT特征主要為肺部多發(fā)毛玻璃樣不透明區(qū)伴有肺血管影,尤其是高分辨率掃描能夠更好地觀察肺小葉、支氣管、小葉間隔的改變,在晚期表現(xiàn)為肺泡實變影或肺小葉間隔增厚[6]。
有研究顯示卡氏肺囊蟲肺炎是艾滋病患肺部感染性疾病的常見機會性感染,已成為艾滋病患者死亡的重要誘因之一[7]??ㄊ戏文蚁x肺炎患者的胸部X線表現(xiàn)??梢娫诜伍T周圍下肺后段網(wǎng)狀浸潤病變,然后可逐漸發(fā)展為肺部彌漫性實變。如果合并其他致病原的混合感染,在X線上可表現(xiàn)為混合性實變影。螺旋CT檢查具有很高的診斷準確率,對人體的輻射較小,可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動態(tài)監(jiān)測[8];并且螺旋CT可逐步發(fā)現(xiàn)病灶內(nèi)小空洞和小鈣化,了解肺部小結(jié)節(jié)形態(tài)、密度和輪廓,準確了解空洞壁的情況。本文結(jié)果顯示,在120例患者中,CT灌注參數(shù)顯示BV、BF、PS值分別為(24.02±1.58)mL/100 g、(15.02±1.84)mL/min/100 g、(56.02±3.18)mL/min/100 g。不過螺旋CT診斷畢竟為一種間接性診斷方法,應結(jié)合相應臨床癥狀和體征進行鑒別,同時還要取得病原學診斷進行確診。
綜上,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囊蟲肺炎的螺旋CT影像具有典型表現(xiàn),其鑒別診斷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囊蟲肺炎具有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