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瑋瑋
(銅陵市第二十二中學 安徽銅陵 244000)
初中音樂微課是依托信息技術創(chuàng)建出來的一種新型教育形式,在信息技術時代,為微課的創(chuàng)建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應運而生的微課模式可以將抽象的音樂知識轉化為具體的教學內容,也就是將學生帶入音樂情境中。簡短精悍的微課內容是對初中音樂知識點的總結凝練,大大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因此,各地學校教師要積極對自己的教學方式進行改革,充分發(fā)揮微課的優(yōu)勢與長處。
“微課”的概念最初是由美國教育專家戴維提出的,之后經過發(fā)展演變,我國在2011年首次將微課引入課堂教學之中。微課是指借助信息技術對整合性的知識點進行割裂,為學生提供碎片化學習模式。微課的核心內容是課堂教學視頻,所以教師開展微課教學之前需要根據相關課件和教學主題合理設計視頻內容。微課的定義字眼是“微”,因此其具有時間較短、內容較少但是主題鮮明且具有很強的趣味性等特點。制作人員在設計和制作微課時會將音樂知識點轉換為簡短的教學內容,采用一種更加直觀、生動的方式為學生呈現(xiàn)出一個教學情境。這種新型微課教學模式可以改變傳統(tǒng)課堂的枯燥、無趣,遵循“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將學習主動權交到學生手上。同時,推廣微課教學是大勢所趨,所以教師要在初中音樂課堂上積極實施微課教學,以此開拓學生的學習眼界。
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教師需要合理地安排教學計劃,但是這樣會出現(xiàn)知識點堆積而導致學生不能完全理解并掌握知識點。同時,教師安排學生在課堂上學習音樂時會受到音樂設備的限制,所以教師對于一些音樂教學只能跳過,這樣會使得音樂學習不成體系,從而增加學生的理解難度,甚至會誘發(fā)他們的厭學情緒。通過微課教學模式,教師可以根據初中音樂教材中的內容進行適度的拓展延伸,打破教學大綱的限制,尤其在學生的聲樂練習方面,教師可以通過微課教學彌補教室內部設備不完善的缺陷,充分利用豐富的網絡教學資源幫助學生在聲樂練習方面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
微課教學既可以應用在個體學習方面,也可以加強小組合作交流。微課的主要優(yōu)勢就是可以對問題進行聚焦,突出音樂教學的主題,這使得學生在學習時有明確的方向。同時,微課教學實際上是一種對初中音樂教材進行補充完善的有效方式,在微課視頻的影響下,學生可以逐步增強自主學習能力?;诰W絡和信息技術的微課教學模式,是與學生的實際情況高度適配的,因此學生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微課內容,然后進一步學習和理解知識,這一系列的學習并不需要教師的參與,因為微課教學在制作過程中已經將知識點簡化處理,學生可以較輕松地把握相關的音樂知識,如自己的聲樂水平、鑒賞能力、器樂操作技巧等。
音樂在初中學科中作為一門探究性課程,并沒有引起教師和學生的關注,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采取的是形式化教學,有時還會被擠占,這種現(xiàn)象并不利于提升音樂課堂的教學效果。在進行教育改革之后,將微課教學模式作為一種新穎的教學方式,可以逐漸提升學生和教師對音樂學科的關注程度。再者,統(tǒng)一的音樂教材并不能很好地關注到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運用微課教學可以幫助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因為初中音樂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對美的認識,從了解樂譜、開口歌唱到最后的欣賞器樂演奏都是為了將審美教育貫穿初中的整個學習階段,在這種情況下,借助微課教育可以將音樂教材里的內容進行拆分講解,增強音樂教學效果,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在初中音樂課中唱歌是較為普遍的一項教育內容,教師在錄制微課時可以對唱歌環(huán)節(jié)中需要注意的重點及難點進行特別標記。另外在查閱資料時教師可以尋找一些經典的歌曲,引導學生仔細聆聽、感受,從歌聲中體會歌手想要傳達的情感。在傳統(tǒng)的音樂中,教師會直接教導學生開口歌唱,所以學生的聲音里只有技巧、沒有感情,這種長時間且機械性的重復練習無法使學生深入理解音樂的魅力以及其中想要傳輸的價值。教師剪輯制作合理的微課視頻可以有效解決當今的教育現(xiàn)狀。首先,教師需要在微課視頻中加入指導性知識,也就是對于一些實踐性音樂教材內容,教師可以去掉原唱的聲音,保留伴奏部分,最大限度地鼓勵學生參與到實際教學之中。其次,教師在制作微課視頻時可以增加師生互動以及生生互動的學習間隙。最后,教師制作的微課視頻時長不宜超過10分鐘。
鑒賞音樂在初中教材里面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主要是因為學生在鑒賞歌曲時可以了解不同曲風的演奏方法以及感情的轉變。但是鑒賞課需要學生有一定的審美能力,教師可以將需要鑒賞的音樂上傳到微課視頻,將教材里的知識轉化為生動的音樂視頻。不過微課視頻要以聆聽為主,圍繞音樂教材中鑒賞歌曲的教學目標展開多種多樣的聆聽教學活動,但是不要試圖強制學生反復聆聽,因為這樣會失去音樂本身應有的新穎性及獨特性。學生在初中階段會出現(xiàn)很強的逆反心理,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興趣選擇合適的音樂,不應被音樂教材限制。欣賞微課實踐活動的最終目標是將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應用到音樂作品上來,教師可以借此豐富學生對音樂的情感體驗,如對于一些歡快風格的音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一邊聽一邊將歌曲中的情景畫在紙上,這種將聽覺和感覺聯(lián)合起來的教學模式是進行學科整合的具體教學形式。
綜合微課是唱歌微課和欣賞微課的結合,學生首先需要提升自己鑒賞音樂的水平,在此基礎上開口歌唱,配合器樂進行演奏。由于我國各地區(qū)學校的建設有所差異,在一些偏遠地區(qū)并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持音樂教材中的綜合實踐部分。為了彌補這一知識的空白,教師可以制作微課視頻,也就是進行“云演奏”,雖然學生不能親身感受創(chuàng)作音樂的樂趣,但是在微課視頻的普及下,可以激發(fā)學生對音樂教材中綜合性活動的好奇心,這種好奇心將在后續(xù)的學習中成為一股持久的推動力。綜合性的音樂活動可以很好地描述自然界的萬事萬物,其中也包括人類復雜的情感變化,教師制作微課視頻時可以在曲譜旁添加動物或者植物的具體形象,引導學生在聆聽時可以進行聯(lián)想,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描繪出歌曲中的繁榮景象。在缺乏器樂的情況下,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參與編創(chuàng)活動,記錄周邊環(huán)境中動物的鳴叫聲音、花朵開放及衰落的聲音、人類活動的聲音,然后對這些聲音進行簡單的處理,最終編制在微課視頻之中,再配以合適的畫面。這種教學方式可以引導學生體驗合作的樂趣和音樂教材中綜合實踐活動的價值和意義。
初中音樂教學可以結合現(xiàn)代教育模式,使教學順應時代的發(fā)展要求,在信息化背景下將微課教學應用到初中音樂課堂上,結合其特有的呈現(xiàn)形式緊緊圍繞音樂主題開展相關的教學活動,可以豐富教學內容。同時這種專業(yè)化教學方法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對音樂的興趣,逐漸提升自己的音樂素養(yǎng),在音樂審美上形成自己的見解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