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上海領(lǐng)科雙語學校七(1)班 沈冪
他資質(zhì)平平,七次才考中秀才;他身體孱弱,終生與疾病相伴;他出身平凡,祖輩幾百年沒出過一個芝麻官。他是中國歷史上令后人仰之彌高的“半個圣人”,他就是我的偶像——晚清政治家和戰(zhàn)略家曾國藩。
14 歲起曾國藩就與父親并肩趕考。但父子倆屢考不第,成為鄉(xiāng)人的笑柄。曾國藩不僅在第六次院試落榜,他的文章還被作為“文理欠通”的反面典型懸牌示眾。但他愈挫愈勇,回家后仔細研讀歷年范文,找出癥結(jié),改變文風。第七次院試他終于金榜題名,之后接連高中舉人和進士,還被道光皇帝欽點為翰林院庶吉士。
曾國藩的經(jīng)歷使我明白:要縮短自己與夢想的差距,唯有勤奮、不斷拼搏。
曾國藩一生清正廉明,家無余財。初次見到他的外國人驚訝于這位堂堂的兩江總督竟然衣著陳舊。每晚,曾國藩秉燭夜閱公文、全家長幼女眷都在麻油燈下紡紗績麻的畫面成為中國近代史上動人的一幕。
面對中國“數(shù)千年未有之大變局”,晚年的曾國藩高瞻遠矚,吸取“師夷長技”的思想,與開明官員一起積極開展洋務(wù)運動,創(chuàng)立江南機器制造局等軍工廠及中國第一家翻譯館,大大推動了中國近代化進程。
曾國藩曾說:“唯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痹鴩x書做事奉行大巧若拙、水滴石穿。他待人拙誠,與家人互相扶持,對幫助過他的人涌泉相報,對朋友和下屬鼎力相助。處于人生低谷時他愈加躬身自省,“但留一壁清光”。
曾國藩一生與家人的書信頗多,內(nèi)容小到家庭瑣事,大到治國安邦,在今天看來仍有很大的學習和借鑒價值,每個人都能從中獲得自己想要的寶藏。
曾國藩的一生如長河入海,不爭一關(guān)一隘的得失,卻擁有百川歸海的恢宏。在風雨飄搖的末世,他奮力扛起補天填海的大業(yè)。盡管他無法挽回傳統(tǒng)社會積弊已久的頹勢,也無法實現(xiàn)造福萬民的理想,但他用一生守護了自己珍視的文化與信仰。
這樣的人不正是我們少年的偶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