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芹
《牽一只蝸牛去散步》是中國臺灣作家張文亮寫的一首詩,簡短的文字,樸素的語言,卻蘊含著深刻的教育哲理。每一次讀它,都有一股溫柔的力量從心中升起,讓內(nèi)心柔軟平和。
是的,教育孩子,就如同牽著蝸牛去散步!
2021年9月,我和我的第五屆“小蝸牛”相遇了!盡管做了充分的心理準備,可我還是吃了一驚。瞧,陳同學在開學第一天滿操場跑,幾個老師都控制不住他;王同學始終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喚他十遍也不回應;丁同學課上小話說個不停;李同學總把頭埋在桌肚里玩……如果說這些“小蝸牛”的舉動還在意料之中的話,那徐同學這只“蝸牛”就很不一般了。
他,入學時竟然還不會數(shù)數(shù),10以內(nèi)的數(shù)也搞不清大小順序,甚至連話也說不利索。經(jīng)過家訪,我得知他在上幼兒園大班時才開口說話。母親自稱是文盲,平時在工地上班;父親忙于生計,也沒時間陪伴他。孩子入學前是電視陪大的,生活是60多歲的二姨照顧的;而且,他的父母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在一起生活了。
家訪后,我感到肩上的擔子很重。孩子是無辜的,我該怎么辦?對,就這么辦!溫和堅定,不急不躁,愛與包容!新時代的教師就應該更有擔當、更有智慧,用情懷點亮學生心路,用匠心陪伴學生成長!不會數(shù)數(shù),我們拿各種學具教他練習數(shù)數(shù);計算慢要掰手指頭,那就掰手指頭,大大方方地掰;課上學不會的就課下接著教。他說他喜歡去我辦公室學習,不喜歡和爸爸一起學習,因為我會教他而爸爸只會打他。聽了他的話,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決心要多關(guān)注他、幫助他。
由于他的數(shù)感發(fā)展緩慢,別人都可以心算了,他還在點數(shù),課堂上總是慢很多拍。所以我總說:“請大家等一等徐同學?!逼渌⒆右矟u漸學會了:“徐同學,我們等你。”由于說話遲,語言發(fā)展緩慢,他的理解能力提高也慢,不僅不能自己獨立讀題,就算老師讀給他聽,他也經(jīng)常不理解題意。于是我就帶他讀書,讀數(shù)學書、數(shù)學繪本、數(shù)學故事;數(shù)學問題不理解我就給他講,一遍不行就兩遍,兩遍不行就五遍……慢慢地,我發(fā)現(xiàn)他計算時不掰手指頭了,能獨立地讀題了,也能獨立地完成一頁練習了。對他來說,這是多么大的進步啊!如果說他學習上的進步給我?guī)砹诵牢亢统删透?,那么與他情感上的交流給我?guī)淼膭t是幸福感!
關(guān)注他越多,我對他的愛與包容就越多。他愛學習,會及時、認真地記下老師布置的作業(yè)。有一天值日生不小心把老師寫在黑板上的作業(yè)擦了,他急得嗷嗷叫:“我的作業(yè)還沒記呢!”他愛集體,會默默地去班級圖書角整理圖書。他還會真心贊美同學,從教室第一排跑到最后—排,只為對同學豎一個大拇指,說聲“你真棒”。
看,他就是這么慢,卻也是這么可愛!在與他相處的一年里,我怨過、氣過,但更多的是包容、理解和尊重,也收獲了幸福。
教育孩子,就像牽一只蝸牛去散步。從教22年來,我聞過花香、感受過微風、聽過鳥叫和蟲鳴,也看到了滿天亮麗的星斗!未來,我會堅定自己的信念:用愛去包容,用行動去影響,做新時代“四有”好老師,讓孩子們的童年因為有我的陪伴而更加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