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延洋
學生有了好奇心的驅使會產生自己的疑惑,如果問題得不到解答,他們的好奇心就會逐步消退,影響了他們的學習興趣。教師要讓問題意識扎根于歷史課堂,讓學生的學習由被動走向主動,使學生主動查閱資料、分析問題,拓展思路,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
一、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
良好的情境能增強學生的探究動機,引發(fā)學生的深入思考。教師要通過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吸引學生主動學習,讓他們的思維得到發(fā)展。如在教學《青銅器與甲骨文》內容時,教師向學生講解青銅的成份,并展示圖片,向學生提出問題:我國是什么時候開始出現青銅器的呢?到夏、商、西周青銅器的發(fā)展呈現什么樣的趨勢?教師向學生呈現當時統治階層舉辦宴會的圖片,并提出問題:宴會上可能會使用到哪些青銅器?觀察商周青銅器有哪些特點?教師創(chuàng)設“藏禮于器”的情境,提出問題:有人請教來客地位等級,避免器物使用錯誤,這樣做理由是什么?
二、設計科學的問題
教師要避免提出范圍寬泛、無針對性的問題,要根據本章節(jié)的知識結構與核心要素提問,能提升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能積極地投身于課堂中思考、交流,能感受問題背后蘊含的內容。如在教學《戰(zhàn)國時期的社會變化》內容后,教師提出問題:春秋時期大國爭霸和戰(zhàn)國七雄兼并戰(zhàn)爭的情況及其歷史影響如何?問題有一定的深度,能引發(fā)學生的深入思考,學生能暢所欲言地闡述自己的觀點。
三、鼓勵學生大膽質疑
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根據他們的個體差異,采用因材施教的策略,讓每位學生都能獲得充分發(fā)展。教師要營造和諧課堂氣氛,與學生溝通交流,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大膽闡述自己的觀點。教師要以提問拓寬學生的思路,讓學生的思維得到發(fā)散。如在教學《秦末農民大起義》內容后,學生針對秦朝苛捐雜稅、民不聊生,陳勝、吳廣揭桿而起,提出了不同看法,有說雖然起義失敗,但勇氣可嘉;有學生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如果他們成功,也會自己稱王。對于學生的觀點,教師不能一味否定,要肯定他們言之有理的地方。
四、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借助問題的引導,讓學生從合理的角度去了解歷史事件、歷史人物,能引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好奇心。學生在思考問題后,教師要鼓勵他們表達獨到的觀點。對于有爭議的地方,教師要鼓勵學生主動思考,促進思維的碰撞,形成有深度的理解。
總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意識到問題意識培養(yǎng)的重要性,要為學生提供思考、交流的空間,讓他們通過探究互動掌握歷史知識,從而能促進學習能力與歷史素養(yǎng)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