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門牌樓矗立在曼谷耀華力路的起點。
泰國首都曼谷是一座風情萬種的城市。金碧輝煌的宮殿,莊嚴肅穆的廟宇,拔地而起的高樓,擁擠嘈雜的街道,令人垂涎的美食,熱情好客的人們……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在這里有機融合,精神與物質在這里交相輝映。在這座有容乃大的城市里漫步,永遠都不會感到無趣。熱辣、香艷、歡喜、佛系,它是最大眾的審美,最本能的快樂。
雖然離開曼谷已有快一年時間了,但那里的美景還經(jīng)常在腦海里縈繞,尤其是那散發(fā)著濃郁中華文化氣息的唐人街。
在去一個城市之前,我會習慣性地查一下這個城市名稱的由來和含義。中文“曼谷”并非泰國首都泰語名稱的音譯,而是其英文名稱Bangkok的音譯。曼谷的泰語名太長,音譯為“共臺甫馬哈那坤棄他哇勞狄希阿由他亞馬哈底陸浦歐叻辣塔尼布黎隆烏冬帕拉查尼衛(wèi)馬哈灑坦”,意思是“天使之城,宏偉之城,翡翠佛的住所,因陀羅神堅如磐石的城市,擁有九顆寶石的世界之都,有著天宮般巍峨皇宮的幸福城,毗濕奴神創(chuàng)造的城市”。盡管泰國要求小學生記住這個名稱,但絕大多數(shù)人長大之后還是很難記得住。于是,泰國人使用泰語名稱中第一個稱謂Krung Thep(天使之城)作為首都名稱的簡稱,漢語音譯為“共臺甫”。
曼谷的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15世紀初,當時只是昭披耶河東岸的一個小漁村。昭披耶河,中文俗稱為湄南河,湄南在泰語里意思是大河。湄南河是泰國第一大河,自北而南縱貫泰國全境。泰國歷史上第三個王朝吞武里王朝(1769年―1782年)興起時,曼谷逐漸形成了一些小集市和居民點。吞武里王朝統(tǒng)一了四分五裂的泰國,恢復了阿瑜陀耶時代的疆域,為建立綿延至今的曼谷王朝奠定了基礎。
1782年,曼谷王朝帝王昭·披耶·卻里克(史稱拉瑪一世)把都城從湄南河以西的吞武里王都遷至河東的曼谷。拉瑪一世在此造宮殿、筑城墻,興建了曼谷最早的九條街道,其中以大皇宮、玉佛寺和三聘街最為著名。拉瑪二世、三世時期城內增加許多佛廟,曼谷因此有“佛廟之都”之譽?,F(xiàn)在的泰國國王哇集拉隆功為拉瑪十世。據(jù)說曼谷冗長的泰語名是拉瑪一世起的,以彰顯這座城市的輝煌。
我到達曼谷市中心的酒店時已是深夜,大堂門口依然有穿著傳統(tǒng)服飾的門童在迎候客人。門童笑意盈盈,雙手合十,“薩瓦迪卡”(泰語“你好”),酥麻綿長還帶著拐彎,一聲問候頓時讓我的旅途勞頓煙消云散。早就聽朋友說,泰國是“微笑國度”。的確,在曼谷的幾天時間里,無論我到哪里,都會與笑臉相逢。微笑拉近了我們的距離,讓我感受到被世界溫柔以待的滋味。
他們就沒有悲傷和焦慮嗎?為什么臉上總是掛著笑容?面對我的問題,泰國智庫克朗邦雅國家戰(zhàn)略研究所副所長優(yōu)沃迪·卡甘蓋笑著反問我,什么是笑對人生?看我一時答不上來,她接著說,笑對人生就是無論喜怒哀樂,都微笑面對。微笑不僅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更是一種生活能力。發(fā)自內心的、自然真誠的微笑可以解決很多問題,滿臉愁容是沒有能力的表現(xiàn)。她的話讓我對泰國人的微笑有了更深的理解。
口罩也遮蓋不住笑意盈盈。
夜色中的大皇宮一隅。
我入住的酒店位于湄南河畔,對岸是曼谷新城區(qū),那里有一座座現(xiàn)代化大樓拔地而起,高聳入云,展示了曼谷作為快速發(fā)展的現(xiàn)代化都市的一面。搭乘酒店免費提供的擺渡船到對岸的大型商場,仿佛置身于北京的時尚購物中心,商場集購物、餐飲、娛樂于一體,充滿生機和活力。商場外的廣場上臨時搭建起一個舞臺,泰國一位知名男歌手在臺上演唱,臺下擠滿了青年粉絲,他們揮動著偶像的照片,不時爆發(fā)出震耳欲聾的尖叫聲。夜幕降臨,在燈光映照下,摩天大樓璀璨奪目、分外妖嬈。豪華游輪在湄南河上游弋,游輪上燈火通明,樂聲震天。當時疫情還未完全消散,站在酒店陽臺上看著這燈紅酒綠、歌舞升平,不由得生發(fā)出諸多感慨。
有人說,只有見識過曼谷的夜晚,才算真正來過曼谷。朦朧夜色給曼谷披上了一層神秘、多彩的面紗,大皇宮更加金碧輝煌,僧院古剎更加肅穆莊嚴。曼谷的夜晚最迷人的地方非唐人街莫屬,那里店鋪林立,霓虹燈閃爍,人潮涌動,最具煙火氣息。來這里的除了游人,還有很多當?shù)厝恕?jù)說泰國人大多不喜歡自己在家做飯,喜歡在外面吃飯,其中來唐人街小吃店吃飯的最多。
曼谷唐人街的美食物美價廉,有價格親民的海鮮、燕窩、魚翅,也有粿條、魚丸湯、鹵鵝等老派的街頭美食。這些味道所屬店鋪,大多是有傳承的老店,藏在“前店后住”的騎樓,很難從眾多紛繁大招牌中一眼找到。但如果放慢腳步,路過那些帶著歲月痕跡的招牌時,隨意選擇一家進入,舌尖所品嘗到的,也許就是那一份久違的味道。
曼谷唐人街是世界上最大的唐人街,由三聘街、耀華力路、石龍軍路三條主街構成,并以其為核心延展交錯出復雜的街巷。在耀華力路的起點矗立著雄偉壯觀的中華門牌樓(崇圣牌坊)。匾額上“圣壽無疆”四個大字熠熠生輝,是泰國王室詩琳通公主親筆題寫。中華門牌樓是唐人街的象征,也是唐人街的入口。
行走在耀華力路或石龍軍路上,恍如置身于電影中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香港。滿眼都是醒目的中文招牌,層層疊疊;那街邊叫賣的小販,分明操一口親切的鄉(xiāng)音;屋檐下紅燈籠的流蘇隨風而動,不知又照拂了哪位游子的歸心。食品店、酒店、百貨店、工藝品商店,比比皆是,但最多的是金店,門面雖不大,但裝飾得富麗堂皇。據(jù)說曼谷70%的金店分布在唐人街。與北京不同的是,這里的金店把黃金制品一堆一堆擺在柜臺上,透出一股“豪橫”,仿佛在賣白菜,讓顧客不自覺地也跟著大方起來。
耀華力路的盡頭是泰國三大國寶級寺廟之一——金佛寺。金佛寺始建于1831年,最早由三位中國人捐資修建,因此又稱三友寺。1937年,因舊有建筑損毀,原址上修建了一座新廟宇。1955年,鎮(zhèn)寺之寶金佛被遷入時意外跌落,人們發(fā)現(xiàn)在它的灰黑色泥胎下,竟包裹著佛像的金身。這是世界上最大的實心金佛像,重達5.5噸。
唐人街歷史博物館位于金佛寺二樓,展示了各時期華人移民在泰國的奮斗歷史。根據(jù)史料記載,曼谷唐人街與曼谷城同時誕生,至今已有200多年歷史。早在明洪武年間,以普吉為代表的泰國南部錫礦資源豐富,吸引了最早一批華人前去謀生。華人在泰國中部的歷史,則從阿瑜陀耶王朝(1351年—1767年)說起。16世紀,隨著帆船貿(mào)易來到都城大城的華人為了商貿(mào)便利,陸續(xù)在當?shù)囟ň樱?7世紀中葉,大城的華人就達到4000人之眾。其中一部分華人參與了阿瑜陀耶王朝抗擊緬甸入侵的戰(zhàn)役,在鄭信的率領下,與泰人并肩作戰(zhàn),驅除緬甸軍。
唐人街一角。
身為華裔的鄭信執(zhí)掌吞武里王朝,為華人赴泰貿(mào)易帶來了更為寬松的環(huán)境,大量尋求商機的潮汕人移居泰國,在湄南河東岸逐漸形成華人社區(qū)。
曼谷唐人街從建設初期就得到了泰國王室的認可,并發(fā)展成為現(xiàn)在最繁華的街道。1782年,拉瑪一世將一塊土地賜予華人建立新的家園,這便是我們今日看到的唐人街最早的核心區(qū)域三聘社區(qū)。之后,泰國與中國的帆船貿(mào)易日益蓬勃,三聘社區(qū)也逐步發(fā)展壯大,拉瑪五世王朱拉隆功下令修建了耀華力路?,F(xiàn)在,曼谷市內大約有50萬華人,唐人街的經(jīng)營者幾乎全是華僑華人。資料顯示,泰國14%的人口為華人,至少有40%的泰國人具有華人血統(tǒng)。通過不懈奮斗,華人和有華人血統(tǒng)的泰國人在泰國享有很高的社會地位。2019年出爐的福布斯2016年全球富豪榜中,泰國共有16名富豪上榜,其中排名前十的富豪中有8位是華裔;泰國實行君主立憲制以來,37任總理中有18任總理是華人后裔。
至今,曼谷唐人街仍保留著典型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和華人社區(qū)習俗的特點。每逢春節(jié),這里都會換上喜慶的節(jié)日彩妝,年味濃厚。唐人街最古老的寺廟龍蓮寺里人山人海,擠滿了祈福的民眾,還有隆重的守歲法會。當?shù)匚椠埼瑾{隊在大年初一會敲鑼打鼓進到每家店鋪去討紅包。
優(yōu)沃迪·卡甘蓋對我說,曼谷唐人街從表面上看是一個人氣很旺的夜市,但本質上是一個中國文化中心,從中可以領略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隨著一年一度盛大的春節(jié)慶?;顒娱W亮登場,一個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出現(xiàn)在人們眼前。
站在曼谷唐人街,我感覺自己找到了中泰兩國關系發(fā)展的原點。中國與泰國地理相近,人文相親,歷史上兩國就保持著密切的交往與聯(lián)系,雙方有深厚的文化交流基礎。詩琳通公主曾創(chuàng)作了“中泰手足情,綿延千秋好”的詩句。我相信,詩琳通公主的同路人會越來越多,“中泰一家親”的理念將會更加深入人心。
(本文圖片均由任彥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