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超琴 萬億 王玥
脛腓骨極易骨折,約占全身骨折發(fā)生率的13.7%,多由高能量損傷所致,可分為氣血瘀證、瘀血凝滯證、肝腎不足證。而對于骨折斷端移位明顯、手法未能復位者,需手術復位。骨折傷后早期1~2 周內,血離經(jīng)脈,淤積不散,氣血不得宣通,辨證為氣滯血瘀型,常見局部淤腫明顯,疼痛較甚[1]。劇烈疼痛常致患者入睡困難、或寐而易醒、時寐時醒,嚴重可導致徹夜不寐,嚴重影響患者的就醫(yī)體驗以及康復速度。目前臨床上治療此類疼痛所致失眠患者以藥物療法居多,如地西泮、艾司唑侖片等,但容易產(chǎn)生頭暈、日間困倦和認知功能減退等藥物不良反應[2]。部分患者因害怕形成藥物依賴而拒絕服用,或自作主張濫用或不規(guī)律服用而導致失眠仍然存在,影響疾病的治療。針對上述情況,提出耳穴壓豆配合五音療法治療氣滯血瘀型脛腓骨骨折患者術前失眠。因此,本研究對骨科收治需進行手術治療的氣滯血瘀型脛腓骨骨折術前失眠患者進行觀察,旨在主要對該類型患者術前應用耳穴壓豆配合五音療法改善失眠取得的效果展開探究,評估術前應用耳穴壓豆配合五音療法對改善失眠、血流動力學及疼痛的影響。
選取本院2021 年8 月—2022 年7 月骨科治療的60 例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條件:符合《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3]的氣滯血瘀證的脛腓骨骨折者;自愿接受隨訪者;年齡大于18 歲、小于65 歲的患者;全身情況能夠耐受耳穴壓豆及五音療法者。排除條件:合并心、腦、腎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礙的患者;采用非手術治療方案患者。按照組間基本資料具有可比性的原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0例。對照組男19 例,女11 例;年齡22~54 歲,平均41.17±2.50 歲。觀察組男16 例,女14 例;年齡19~52 歲,平均37.23±2.41 歲。兩組患者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颊?、家屬在治療前已了解治療方案,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
1.2.1 對照組 給予術前常規(guī)治療及護理,如病情觀察、生活護理、健康宣教等,并做好心率、血壓、疼痛評分等相關記錄;口服苯二氮?類藥物,并記錄服藥后是否有困倦、頭暈等不良反應;控制飲食攝入量,對有抑郁情緒的患者進行針對性的溝通和疏導。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應用耳穴壓豆和五音療法。具體步驟如下。
(1)取穴:用探棒查耳穴的陽性反應點,根據(jù)選穴原則確定穴位,并做好標記;用75%酒精棉簽自上而下、由內向外、從前向后消毒耳部皮膚;一手托持耳部,一手用鑷子夾取粘有王不留行籽的膠布,對準穴位緊貼壓其上,貼壓時稍微用力使其固定;按壓時每個穴位輕輕按揉1~2 min,每日3~5次,使耳部有熱、麻、脹、痛的氣感,患者感到酸麻為止,宜王不留行籽膠布隔天更換1 次。
(2)五行音樂療法:在患者進行耳穴壓豆治療過程中,依次播放羽調代表曲目,如《船歌》《梁?!贰抖吃隆贰洞蠛铡贰锻稀?,聆聽過程中無任何其他操作,防止人員干擾。每次播放5首曲目,每次刺激貼壓的耳穴及睡前進行播放,音樂音量控制在 40~50 dB,時間20~30 min,干預過程中患者出現(xiàn)煩躁、頭痛等癥狀時立即停止。
(3)收集資料及干預時間點:于患者術前每日晚進行干預,次日早收集資料,直至手術當日。
(1)睡眠質量:以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shù)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4]來評估,PSQI 量表中包含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質量等7 個評價指標,每項0~3 分,總分為21 分,分數(shù)越高代表睡眠質量越差。
(2)疼痛: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評分展開評估,分數(shù)越高代表疼痛越劇烈。
(3)血流動力學指標:主要是包括平均動脈壓(MAP)、心率(HR)。T0、T1、T2、T3 分別指術后1 h、3 h、6 h、12 h。
(4)藥物不良反應:包括頭暈、日間困倦、跌倒等。
采用SPSS 18.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計算百分率,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組間均數(shù)比較采用t檢驗;組間及各時點間比較采用雙因素重復測量方差分析。以P<0.05 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雙因素重復測量方差分析結果顯示,兩組患者MAP 和HR 均呈現(xiàn)先下降后升高的趨勢,各時點均以觀察組低于對照組,時間和組間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隨觀察時間延長組間差異逐漸增大,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交互<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
干預后觀察組PSQI、VAS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干預后兩組患者PSQI、VAS 評分比較
觀察組患者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使用苯二氮?類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氣滯血瘀型脛腓骨骨折是指傷后2 周以內,見血離經(jīng)脈,淤積不散,氣血不得宣通,局部淤腫明顯,疼痛較甚,癥見肌表發(fā)熱的脛腓骨骨折。傷后患肢疼痛、腫脹、畸形,患肢不得站立,局部壓痛,可有骨擦感,臨床上此類患者以青壯年多見。骨折的治療及愈合需要較長的過程,給患者的生活帶來很大的不便,患者傷后疼痛及擔心預后不佳會導致患者入睡困難、或寐而易醒、時寐時醒,嚴重可導致徹夜不寐,從而影響病情的轉歸[5]。
對于失眠的治療中醫(yī)和西醫(yī)有著不同的理論基礎和治療方法,西醫(yī)治療大部分采用抗焦慮和鎮(zhèn)靜藥, 但是長時間服用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胃腸道問題。目前臨床上西醫(yī)治療失眠主要為口服艾司唑侖片,但其治療效果較差,其屬于短效型苯二氮?類藥物,能夠在進入人體后,對患者體內中樞神經(jīng)GABA 受體產(chǎn)生作用,縮短患者的非快速眼動期睡眠第四級時間,產(chǎn)生鎮(zhèn)靜作用[6],長期服用將產(chǎn)生成癮性。失眠在《內經(jīng)》中被稱為“目不瞑”“不得眠”等,認為失眠主要與兩個因素有關,一是其他病證的影響,如咳嗽、嘔吐等,使人不得安臥;二是氣血陰陽的失調,使人不能入眠。近年來,中醫(yī)藥在失眠患者治療中得到了廣泛應用,不僅可從根本上緩解癥狀,且無藥物不良反應,中醫(yī)治療失眠方法較多,臨床上有針刺、推拿、艾灸、貼敷等。
耳穴壓豆療法最初源自我國中醫(yī)經(jīng)絡學,該理論認為人的耳與身體的經(jīng)絡、臟腑等內在相關,機體發(fā)生病理變化會反應至對應的耳穴[7]。實踐中耳穴主要選擇神門、皮質下、枕、垂前、失眠(主穴);心、肝、脾、腎、膽、胃(配穴),可清心安神,交通心腎,改善失眠。通過刺激耳穴,可以有效疏通經(jīng)絡,促使氣血運行,對臟腑功能做出調整,進而促使機體陰陽平衡。王雙等[8]將耳穴壓豆應用于骨折患者術后鎮(zhèn)痛中,可以進一步改善患者的術后睡眠質量。本研究采用的護理方法中,取耳穴中神門、內分泌、腎等穴貼壓,觀察組術前VAS、PSQI評分低于對照組,血壓、心率波動比對照組低,且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降低。主要原因為耳穴壓豆的護理方式是對耳部穴位進行刺激,相應地對身體經(jīng)絡、肺腑產(chǎn)生影響,從而調節(jié)大腦皮層的功能,以調和氣血,促進經(jīng)脈循行,進而起到疾病防治的效果,并調和氣血陰陽、填精補腎,極大改善患者的睡眠質量。還有研究結果顯示[9-13],耳穴壓豆聯(lián)合穴位按摩可減輕骨折患者的疼痛感受,改善緊張焦慮的情緒。
張曉娟等[14]研究用撳針聯(lián)合五音療法治療高血壓患者的失眠狀況,結果顯示相較于常規(guī)護理干預,運用不同音調和音律的五音療法可以達到調理臟腑,治療疾病的目的,緩解失眠患者的癥狀、安魂養(yǎng)心,提高睡眠的質量。于小潔等[15]采用針刺四關穴配合耳穴壓豆可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質量、抑郁癥狀,且安全性較高。姚青等[16]用耳穴撳針聯(lián)合五音療法改善腦卒中后失眠效果的觀察中,選穴為神門、 腎上腺、交感等耳穴,并根據(jù)患者不同的疾病辨證分型,選取相對應的五音音樂,取得良好療效。王巧梅等[17]通過耳穴壓豆聯(lián)合五音療法對腦梗死失眠患者的干預,觀察該方法對患者睡眠質量和負面情緒的影響,發(fā)現(xiàn)該療法可以通過調節(jié)臟腑功能以及氣機,提高睡眠質量,減輕負面情緒,從而緩解患者焦慮心理,保障腦梗死患者身體和精神的健康狀態(tài)[18-20]。
綜上所述,采取耳穴壓豆配合五音療法治療氣滯血瘀型脛腓骨骨折術前失眠患者,為氣滯血瘀證脛腓骨骨折術前失眠治療提供新的思路。當然,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表現(xiàn)為病例的樣本量較小,僅選取一定時間內我院的患者參與研究,不能代表整體應用效果;且苯二氮?類藥物服用后可能會產(chǎn)生除頭暈和日間困倦以外的其他副作用,由于本研究例數(shù)有限,僅討論這兩種副作用的發(fā)生率,未來將擴大樣本量在后續(xù)研究中進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