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紫薇
摘 要:中國的民族管弦樂藝術(shù)正在迅速崛起,這一發(fā)展趨勢需要我們不斷創(chuàng)新和展現(xiàn)中國民族音樂的獨特魅力。這是當代民族音樂發(fā)展的重要目標。從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期到八十年代的快速發(fā)展期,中國的民族管弦樂已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不論是作品的數(shù)量、題材,還是技法、演奏形式等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長城》這首民族音樂作品,通過優(yōu)秀的旋律和節(jié)奏,向我們呈示了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的真實寫照。長城代表著民族團結(jié)和堅強的意志,它不僅僅是一座城墻,更代表著我們民族的驕傲和力量。
關(guān)鍵詞:民族管弦樂;中國民族音樂;《長城》
中圖分類號:J6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905(2023)23-000-03
一、新時代民族管弦樂的創(chuàng)作概述
中華國樂擁有悠久的歷史,在中華文化的長河中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進入新時代以來,民族管弦樂作品的數(shù)量多達上百部,老一代作曲家的優(yōu)秀作品各具特色,青年一代的作曲家也頻頻嶄露頭角。中國民族管弦樂的發(fā)展取決于一支強大的創(chuàng)作團隊,由作曲家、指揮家和演奏家組成。這個團隊的成長為中國民族管弦樂的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從2016年開始,各類民樂藝術(shù)展演匯集了頂流的藝術(shù)家、一流的藝術(shù)團體,以多樣的形式為大家展現(xiàn)國樂之美。隨著時間的推移,民族管弦樂的創(chuàng)作團隊日益壯大。幾乎所有的作曲家都通過各種方法將民族樂器融入樂隊中,并在保留民族風格的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新和改編,使作品更加豐富多彩,具有獨特的藝術(shù)特色。這種多樣性是當下民族管弦樂創(chuàng)作的一大特點[1]。
二、民族音樂會《長城》作品概覽
(一)民族管弦樂《長城》簡介
有不少藝術(shù)作品圍繞長城來表達和歌頌對于長城的理解和熱愛,這些作品成為中華文化寶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堕L城》是一場由四位杰出作曲家共同打造的民族音樂會,它將傳統(tǒng)的民族樂器與現(xiàn)代的藝術(shù)表演相結(jié)合,展現(xiàn)出長城悠久的歷史文化和豐富的民間音樂。
(二)民族管弦樂《長城》中樂器的應用
中國的民族樂器有四種類型,它們有各自獨特的演奏方式。在民族管弦樂中,拉弦樂器通過拉弓來發(fā)出聲音,彈撥樂器則通過手指或撥弦來發(fā)出聲音,吹管樂器則通過氣流來震動管道,并通過敲打、搖晃、敲擊、摩擦和刮削來發(fā)出聲音。在民族管弦樂中眾多樂器是必不可少的,而它們除了有獨特的音色外,還對全曲有著不可磨滅的表現(xiàn)作用[2]。
1.二胡
二胡屬于中國傳統(tǒng)的拉弦樂器,由兩根琴弦組成,是民樂中最常見、使用最多的樂器之一。因深受中國人的喜愛,很多中國民間老一輩人的家里都有一把二胡作為日常演奏的樂器。二胡在民族管弦樂隊中作為演奏主旋律的聲部,因音色獨特、接近人聲而成為高頻樂器。
2.阮
阮樂器也是民族管弦樂隊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分為大阮、中阮、小阮。阮樂器由四根琴弦組成,是我國歷史悠久的民族彈撥樂器,阮樂器一般作為低聲部進行伴奏,能豐富整體的音響效果。阮的音色溫柔如水,往往和拉弦樂器進行交融,在伴奏中更能突出該樂器本身的特色。
3.笙
笙樂器屬于吹奏類樂器,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簧發(fā)聲的樂器。笙的音色柔和,音域?qū)拸V,在民族管弦樂隊中有著重要的地位。演奏者要控制氣息以及掌握演奏技巧,使得笙樂器演繹出它獨特的伴奏音色,能起到豐富樂隊色彩效果的作用。
4.嗩吶
嗩吶是中國一件歷史悠久的傳統(tǒng)雙簧吹奏樂器,它的音色多變,穿透力極強,在高亢清脆、悠揚凄涼兩種情感表達中隨意變換,既能演奏歡快熱情的樂曲,也能演奏悲涼凄冷的樂曲,表現(xiàn)力極為豐富。嗩吶在民族管弦樂隊中單獨演奏的機會不多,往往是和其他樂器相襯吹奏,更能凸顯其音色的獨一無二性[3]。
5.大提琴
大提琴屬于西洋樂器,由四根琴弦組成,音色渾厚低沉。大提琴作為西洋樂器出現(xiàn)在民族管弦樂中最為主要的因素是中國民族樂器中缺少低音聲部的樂器,因而借用西方的大提琴來進行低音聲部的演奏,從而達到作曲家所想表現(xiàn)出的音樂效果。在民族管弦樂隊中大提琴往往以持續(xù)低音示人,為全曲襯托出鮮明的背景畫面,它圓潤的音色能很好地與其他樂器相融合,使得這件西洋樂器的融入毫無違和感,反而恰到好處。
三、民族音樂會《長城》作品鑒賞與探究
這四部作品的風格、文化細節(jié)所描繪的內(nèi)涵都是大不相同的,不論是在作品中表達的一些幽怨、被壓迫的感覺,還是對偉大祖國的歌頌,都是長城對于當代所表現(xiàn)的含義,它是一個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思想精神源泉。
(一)《長城萬里》
《長城萬里》作為整場音樂會的序曲,也是整個音樂會的第一個樂章。這首樂曲的開頭是嗩吶的聲音,它模擬古代戰(zhàn)場的號角聲。隨后,大提琴的低音為整個背景增添了一絲沉重的氣氛。多種樂器的齊鳴為整首曲子增添了一段引子。二胡的滑音技巧使得整首曲子充滿神秘感,在寧靜的氛圍中,突然從弱到強的嗩吶引出了主題旋律。嗩吶群和鼓的重音十分突出,二胡群的整體旋律描繪出了戰(zhàn)火紛飛時小心謹慎的情景,大提琴始終保持低沉的持續(xù)低音,箜篌的和弦音由強到弱引出了二胡群柔和的旋律表達,富有意味深長的韻味,隨后主旋律由二胡過渡為琵琶,揚琴的顫音以及竹笛也貫穿其中,源遠流長。作曲家用快慢對比、強弱對比來表現(xiàn)以前的長城和今天的長城,讓聽眾聯(lián)想到從安靜祥和到狼煙烽火再到盛世之景的畫面。前段高潮部分結(jié)束后,一種緊張的氣氛又隨之展開,二胡表現(xiàn)出行軍中的匆忙與局促,大鼓和行進鼓也烘托出了一種焦灼的氛圍,嗩吶和笙模仿一陣陣的號角聲,樂曲巧妙地借助不同樂器音色的特點,一陣齊鳴后頓時寂靜,讓人聯(lián)想到烽火戰(zhàn)爭已成為過去,逐漸進入和平歲月的美好光景由此而來,隨著音樂層層遞進,全曲在各樂器的合奏聲中進入尾聲,在高潮處結(jié)束全曲[4]。
(二)《長城內(nèi)外》
《長城內(nèi)外》是一首充滿活力的音樂,它通過使用塤樂器、塤弦、大提琴等元素,營造出一種寧靜而協(xié)調(diào)的氛圍。笙的旋律十分優(yōu)美,與塤交相輝映,兩個聲部的塤同時進行,由近至遠。展開部分運用不同樂器獨特的音色巧妙結(jié)合,大提琴的低音鋪墊也相得益彰。大提琴兩個持續(xù)低音作為背景,竹笛的旋律更為清晰,二胡群的旋律極具地域文化和民族韻味的美妙音樂風格,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大提琴作為連接部分,過渡到了笙樂器,從而引出了二胡群的旋律,作曲家把北方長城所包含的不同地域文化獨特的民歌音調(diào)融合在了一起。先是一股極為突出的南方風韻的音樂色彩,給人以細膩柔和之美;緊接著轉(zhuǎn)換為東北民歌的素材,由二胡、竹笛、嗩吶交替演奏,十分喜慶歡快的節(jié)奏較為明顯;隨后又融入了內(nèi)蒙古民歌的音樂素材,呈現(xiàn)一種策馬奔騰的景象,使整體樂曲毫無違和感,給人一種版圖音樂的既視感,演奏家把這三個地域的音樂有機地融合在一個作品當中,產(chǎn)生了一種文化交融和文化碰撞的絢爛效果。在全曲的尾聲部分,又回到了展開部分的主題旋律,在齊奏聲中達到高潮,結(jié)束全曲。
(三)《血肉長城》
全曲共分為兩個樂章,第一樂章名為《長城磚》,在全曲的開始,映入眼簾的就是演奏家用弓敲擊、拉古箏琴弦的畫面,往日的古箏都是用彈、撥弦的手法進行演奏的,而在這首作品中用弓拉或者敲擊古箏來創(chuàng)造出不同的音色,拉箏的新方式也是一種音色上的探索,激發(fā)出別具一格的音響效果。古箏與阮“一問一答”式的演奏方式極具生動性,箏聲較為強,阮聲則為弱,打擊樂器在中間也起到了襯托的作用,古箏跟弦樂的對抗,大提琴較弱的持續(xù)低音逐漸引出二胡聲部。作曲家把這一塊塊磚擬人化地比喻為每一個中國人都緊緊地擁在一起,用了一些特殊的演奏法和音響效果來表現(xiàn)長城的堅硬之感,以及表現(xiàn)中國人民堅毅頑強的形象[5]。
第二樂章名為《眾志成城》,在全曲中占的篇幅也較長,樂曲表現(xiàn)了一種凝聚力和團結(jié)的力量,這個樂章作曲家采用了勞動號子的形式,第一主題使用勞動號子中一領(lǐng)眾和的演奏形式,是二胡聲部和阮、琵琶聲部“一唱一和”的表現(xiàn)形式,隨后又轉(zhuǎn)為二胡聲部與大提琴,歡快的曲風逐漸明顯。二胡聲部突出主旋律,琵琶、阮聲部輔之展開,展開部融入了嗩吶、竹笛等樂器齊鳴,由強到弱,速度由小快板逐漸轉(zhuǎn)為廣板,連接處大提琴持續(xù)低音引出了笙樂器,竹笛清脆爽朗的旋律為聽眾描繪出一種萬物復蘇、鳥語花香的景象。笛與笙融為一體,隨之各樂器合奏,主旋律再次轉(zhuǎn)為二胡聲部,樂曲的漸弱漸強十分突出,干凈利落,融合其他樂器后,二胡聲部始終保持低聲部主旋律,所有樂器漸弱減慢,由揚琴和豎琴進行片段的結(jié)束。“用我們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是《義勇軍進行曲》的開頭,而“用我們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則是整首曲子的靈魂所在。通過人聲的朗誦,把“用我們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的音色融入整首曲子,使得整首曲子的節(jié)拍從緩緩的低音轉(zhuǎn)變至高亢的高音,以此來完美地收場。
(四)《長城頌》
《長城頌》是這場音樂會的總結(jié),分為三個樂章,人聲的部分是全曲的一大特色,貫穿始終,給人以一種從遠古走向今天之感,既有對長城歷史的回顧,也有對中國未來的希冀,是一首大氣磅礴歌頌長城的作品。
第一樂章《黎明》,全曲由一個小的音樂主題開始,古箏的撥弦拉開了全曲的序幕,混聲合唱的歌詞“你聽,你聽”與樂曲相得益彰,鼓聲模仿了行軍的隊伍,步履匆匆,持續(xù)的鼓聲融合人聲合唱,竹笛聲穿插其中,阮樂器與合唱鼓瑟齊鳴,交相輝映,第一樂章的合唱部分較為突出,由遠到近、由弱到強的聲音逐漸傳遞,最后迸發(fā)出巨大的力量[6]。
相對來說第二樂章給大家留下的印象最為深刻,第二樂章《夜雨》,由竹笛聲拉開序幕,引出馬頭琴的旋律,馬頭琴演奏家對樂器的琴弦、演奏手法以及演奏形式做了創(chuàng)新。在用樂器模仿風聲時,女聲獨唱融入其中,作曲家創(chuàng)作的人聲和馬頭琴兩個聲部像在不同的時空對話,給人一問一答、身臨其境的感覺,從演奏和演唱聲中不禁讓人們想起無數(shù)英雄浴血奮戰(zhàn),保家衛(wèi)國,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不朽傳奇,這些色彩性樂器和人聲的女聲獨唱會為觀眾呈現(xiàn)出別具一格的視聽盛宴。
第三樂章《驕陽》是對民族戰(zhàn)士的歌頌,更是對偉大祖國的贊美。樂曲在一陣齊鳴聲中展開,隨后合唱聲部融入樂曲中,混聲合唱與民族管弦樂相映生輝。合唱聲部運用輪唱、齊唱等演唱形式,四句同樣的歌詞“不停奮斗的腳步”,由弱到強,與民樂融為一體,在一陣陣的合奏氛圍中,合唱戛然而止,民樂演奏出了合唱聲部的主題旋律,逐漸熱血沸騰,由揚琴的弱音開始又引出了合唱聲部,男女聲部交替進行演唱,聲部層次十分清晰,層層遞進,阮聲部的弱音部分與合唱的弱音融為一體,在民樂合奏聲與混聲合唱的融合中迸發(fā)出尾聲的高潮。第三樂章讓人熱血沸騰,任歲月蹉跎我們依舊勇往直前的精神是引領(lǐng)中華兒女奮進的目標和方向,這是作曲家對新時代蓬勃發(fā)展的優(yōu)秀創(chuàng)作,也是對中國人民精神的贊嘆,更是對偉大祖國的歌頌[7]。
(五)《長城隨想》
《長城隨想》是音樂界里程碑式的作品,把這個作品放在全新創(chuàng)作的音樂會中,也是一個標志性的代表作品。音樂會選取第三樂章《忠魂祭》、第四樂章《遙望篇》,在演奏形式上并未采用大型交響樂的演奏形式,而是選擇了彈撥樂小型的配器,運用當代全新的編配形式,在和聲織體上也進行了不一樣的改編?!堕L城隨想》這首作品賦予了古老樂器二胡新的靈魂,表達出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奮斗歷程以及中華兒女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的目標。
第三樂章《忠魂祭》是對千古垂青的無數(shù)將士的慰念,歌曲如怨如訴。樂曲的開始由阮聲部的顫音拉開帷幕,揚琴持續(xù)低音貫穿阮聲部的始終,隨后引出二胡獨奏的旋律色彩,二胡在這一章中占據(jù)主導位置,用二胡的音色渲染情緒,表達出了無限的哀思與深沉,中阮與二胡交替呼應,大阮作為低聲部襯托出悲涼的背景,更為突出二胡蕭瑟的音色效果,結(jié)尾處由阮聲部進行過渡,與第四章形成了很好的連接。《遙望篇》的第四樂章充滿了活力和希望,展現(xiàn)了一幅神奇的畫面:神州大地上繁花似錦,祖國的天空上響起了歡快的樂曲。在這一章中,二胡的聲音更加活躍,揚琴和阮的聲部為整個場景增添了一分歡快的氣氛。速度由廣板發(fā)展為小快板,曲風更為突出歡愉的色彩,二胡在高音區(qū)中逐漸走向尾聲,由弱到強、由遠到近,情緒更加飽滿生動,酣暢淋漓。
四、結(jié)束語
各個民族樂器的獨特個體、獨特演奏形式、獨特音響色彩是組成民族管弦樂的前提,當今世界中國民族管弦樂是民族文化的交融,更是民族文化的沉淀,一曲曲具有民族精神、民族風格的作品在當代民族管弦樂發(fā)展中熠熠生輝。長城,在建筑的時候就創(chuàng)造了無數(shù)奇跡,且承擔起了抵御外敵的功能,在民族危亡的時候它又是一種精神象征屹立著,在今天它對于構(gòu)建中國多元一體的文化也起到了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以往用純音樂、民族音樂形式來表現(xiàn)長城的作品并不是非常多,而藝術(shù)家通過非常個人化的獨特的表達,闡釋了長城的文化價值所在,把長城歷史的、當代的文化價值用藝術(shù)的手段進行了非常好的呈現(xiàn)。在聽音樂會時,更多的是回溯歷史,在歷史中找到中華民族最不應該忘記的那些精神力量。語言的盡頭是音樂的開始,一場場寓意深遠的富有想象力的旨在推動中國民樂發(fā)展的不同凡響的民族管弦音樂會給大家?guī)砀嗵貏e的情感體驗,豐富中華人民對于長城精神的理解。
參考文獻:
[1]馮志平.民族管弦樂漫談[J].大眾文藝,2014(01):21.
[2]薛楚蘭.《樂韻中華》劉錫津作品音樂會簡評[J].黃河之聲,2018(21):148.
[3]孫建國.民族管弦樂作品的個性創(chuàng)新與運用[J].音樂探索,2008(01):26-29.
[4]王濤.淺析中國民族管弦樂的發(fā)展[J].神州,2018(14):31.
[5]吳雅蓉.阮對民族管弦樂隊配器技法的影響分析[J].黑河學院學報,2018,9(12):176-177.
[6]車永強.淺析笙族樂器在民族管弦樂隊中的作用[J].大眾文藝,2011(14):25.
[7]張萌.新時代中國民族管弦樂創(chuàng)作述略[J].音樂藝術(shù)(上海音樂學院學報),2020(01):34-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