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馨妍
漢字之美,從金壇愚池這個景點就可見一二。
“愚”,大智若愚之愚,愚公移山之愚,非真愚也,也有告誡后代要下愚勁苦讀之意?!俺亍眲t代表一泓清碧,不同于大江大河奔放之美,給人一種幽靜、雅致之感。
跨過白色圓形拱門,走進愚池公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蔥郁的樹木。沿著小路走上小木橋,碧綠色的河水遠看就像一條繡著各種各樣景色的綢帶。沿岸是一棵棵柳樹,柳樹的葉子是青綠色的,枝干彎彎曲曲,有的直垂湖水,倒映在湖里,就成了一座“柳干拱橋”。一陣微風吹過,平靜的水面泛起一圈圈漣漪,岸邊柳樹的枝條隨風搖曳,好似一幅美麗的淡水墨畫。當時正值傍晚,天空染上了一層紅暈,倒映在湖里,夕陽的余暉給湖水鍍上了一層金色,水面波光粼粼,這一切美得讓人心醉。繼續(xù)向前走,就可以看到掩映在綠樹叢中的段玉裁紀念館了。
幾椽灰磚朱檐的仿清建筑,幾盆幽蘭的盆景,石子甬道旁株株五針松,一切顯得古樸而典雅。置身其間,油然產(chǎn)生一種復雜交織的感覺:既肅穆又親切,既深沉又開闊,既恬靜又激動。這或許是段玉裁治學精神的召喚吧!走進紀念館,一尊段玉裁銅像,赫然出現(xiàn)在我的眼前。段玉裁正一手按在胸前,一手握著一卷書。他的一雙眼睛像一對珠寶,有魔力,有磁性,仿佛能將眼前的現(xiàn)實世界吸進去,然后向那個時代發(fā)射頻波。
走進屋子,輕拂窗臺,抬眼看著段玉裁先生曾用過的書架和桌椅,我的思緒似乎穿越了時空。夜色已深,只有一間破舊的小茅屋里亮著微弱的光,段老正伏案執(zhí)筆撰寫《說文解字注》,斯是陋室,惟吾治馨!身為段中學子的我應該學習段老的治學精神,傳承“不耕硯田無樂事,不撐鐵骨莫支貧”的古訓。
走進愚池,愚池之美在于風景,更在于文化!
點評
小作者以漢字“愚”“池”注解開篇,將漢字文化的韻味暈染全篇;接著以移步換景方法觀察愚池公園的景色,用生動形象、清新雋永的語言描繪景物的特點,著意渲染了“愚池”幽美恬靜、古樸典雅的氛圍,感染著讀者徜徉其中,享受那份情思悠遠的文字,沉浸于陋室德馨的靜美,獲得段老治學精神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