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閆晗
但凡影視劇里出現(xiàn)一個寫詩的人,似乎結局都不太妙。
《漫長的季節(jié)》里王陽寫詩,“打個響指吧,他說/我們打個共鳴的響指/遙遠的事物將被震碎/面前的人們此時尚不知情”,朦朧晦澀,欲說還休——他的結局是死在冰冷的河水里。這首詩后勁綿長,刻在王陽父親的記憶里,也讓觀眾念念不忘,戳心戳肺。無論是家庭的變故,還是時代巨輪的碾壓,身處其中的人們的確毫不知情,自然帶著命運的傷感。
《人世間》里的馮化成,一出場就是有名氣的詩人,吸引少女周蓉千里迢迢去找他。才華是有的,他曾寫出過《北陀寺的風》這樣動人的詩:“風,鉆入一截殘垣/刺透著凋零/云低鴉鳴/風,送來陣陣炊煙/融沒著香火/碎了鐘聲/風,懷著絲絲寒意/竄入毛孔/滅了心熱/喚醒無上清涼。”一首詩寫出人世間的滄桑憂傷,讓一座原本少人問津的廟宇成了網(wǎng)紅之地,香火旺盛。然而,馮化成的人生卻是一路向下,他在才華衰竭之后中年出軌,被打上“渣男”標簽,最終在北陀寺出家,與他寫過的詩歌呼應,融為一體。
在很多人看來,詩人似乎就應該命途多舛,給自己的詩增添些傳奇的注腳。文藝作品也常用他們寫的詩來點題,浪漫又憂傷。讀古詩也是如此,小時候讀柳宗元寫的《江雪》,總以為它只是描繪詩人雪天垂釣的情景,就像一幅寧靜的古畫,知曉了詩人被貶的經(jīng)歷以及當時那種孤立無援的處境,再讀“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就有了一種蒼涼的感覺。
現(xiàn)實中,我倒是比較害怕遇見寫詩的人。有時候,有些人會對我說:“我最近寫了一首詩,跟你分享一下。”我便忍不住心里發(fā)毛,因為好詩是少有的,無聊的文字倒是常見。一些人日常喜歡用詩歌這種文體表達自己,常為兒子升學、晚輩新婚、同學聚會賦詩,甚至一天數(shù)首,深得乾隆爺高產(chǎn)的精髓,卻讓人欣賞不來。
我喜歡看小孩子寫的詩,因為他們看待世界的眼光不同,有可能帶來一些驚人的新鮮感。一個人一旦過了“詩歌年齡”,沒了赤誠的心和清亮的眼光,又缺乏天賦,寫古典詩頂多像打油詩,寫現(xiàn)代詩也大多油膩不堪。
能把詩寫好的人常常帶著一種天真的氣息。我大學的一位老師,眼神清澈,那張臉明擺著寫著“詩人”二字。當他一臉恬靜地念到一句“we sit on the moon(我們坐在月亮上)”時,坐在我旁邊的姑娘已經(jīng)愛上了他——文藝青年在特定的氛圍中還是有一定魅力的。但有一次,該老師在一場辯論賽中做評委,他十分不滿有些人顛倒黑白、混淆是非,認為大家評出的那個最佳辯手過于咄咄逼人甚至有點人身攻擊的傾向??纱蠹覍λ囊庖姴⒉焕聿?,有人還隨口說:“我們跟你不一樣,你是詩人嘛!”
老師緬懷他念書時的20世紀80年代,連學校的門衛(wèi)都懂得詩歌,頗有文采。某次,他的同學晚歸,被門衛(wèi)攔在了門外。門衛(wèi)要求他出示證件,他翻遍口袋,卻連張水票也找不到,最后,哀怨地來了一句:“除了這顆心,還有什么更能證明我自己的呢?”結果,他被放進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