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甫誕辰1311周年,讓我們走近杜甫,了解真正具有生命力的文學(xué)創(chuàng)作的真諦。
杜甫是大地的詩人,他畢生活動的區(qū)域,東至山東,西至甘肅,南到四川、湖南。行萬里路,于今是等閑事,于古是千難萬險。他的早年,意氣風(fēng)發(fā)、浪跡江湖,中年以后,卻顛沛流離,仿佛是大地上安不下的一張書桌。
杜甫在中國詩歌史上橫空出世的意義,在于他決定性地實現(xiàn)了目光的調(diào)整。大地不再是與紅塵相對的地方,不再是安放寧靜心靈的地方,大地是人之居所,是千千萬萬的黎民所生息的地方。行走于大地,便是行走于民間。那些曾經(jīng)在《詩經(jīng)》中神采飛揚,但在《詩經(jīng)》之后的個人詩作中再未被清晰注視的人物和景象驀然被看見——那些農(nóng)夫、士兵、小吏,那些悲傷的母親和走投無路的弱者,大地上的不公不義,大地上的殘破、疾苦……此前從來沒有一個中國詩人如此真切、如此深情和誠摯地注視著人群,注視著一個一個的百姓,注視吾土吾民。在杜甫的筆下,大地不再僅僅是精神的大地,大地恢復(fù)了、獲得了它的人間性。
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杜甫成為了“詩之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