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將尹善道《孤山遺稿》中的漢詩分為詠物詩、詠懷詩、敘事詩、紀行詩、山水詩、酬贈詩、神游詩、挽詩、思親思君詩等,并對這些詩歌的內(nèi)容以及詩歌中政治抱負的言說方式進行了簡要分析。尹善道是個仕途失意的文人,他對政治理想進行言說的素材極為廣泛。只是這種言說有時是正向的,有時則是反向的,山水詩中則出現(xiàn)了“零言說”現(xiàn)象。
【關(guān)鍵詞】尹善道;漢詩;理想;政治;言說
【中圖分類號】I10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7-2261(2023)07-0030-04
一、引言
尹善道(1587年-1671年),字約而,號孤山,是李氏朝鮮王朝中期著名的文學大家、卓越的時調(diào)詩人,擅長以優(yōu)美的韻律描繪山川美景。除了朝鮮語文學作品,其文集《孤山遺稿》[1]中共收錄有258首漢詩,其中第一卷250首,包括五言和七言的古詩、律詩、絕句、集古詩,此外第六卷中還收錄了《錢塘春望》《冒雪訪孤山》等8首長詩①。這些詩歌按照創(chuàng)作年代排序,以作者14歲(1600年)時所做的五言絕句《自國島廻舟》開篇,時間上橫跨作者一生,是珍貴的域外漢籍資料,在研究其文學思想和文學成就等方面具有很重要的價值。
韓國古典翻譯院[2]認為目前學界對尹善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朝鮮語文學作品上,對其漢詩與散文等文學作品的研究不夠重視,指出尹善道漢詩數(shù)量大,是其朝鮮語詩歌的4倍多,作者在自己的各個人生階段都留下了漢詩作品,且認為漢詩有其獨特的詩歌審美價值和藝術(shù)特征,具有重要的文學史價值,由此指出我們應(yīng)該對這些漢詩作品加以重視,對之進行更廣泛深入的研究。
到目前為止,中韓兩國對尹善道漢詩的思想進行過研究的學者主要有Oh Sun-Ju[3]、金藝鈴[4]等,他們認為屢遭流放的尹善道志在“朝堂”卻因性格關(guān)系不得不一次次面對“江湖”,指出其詩歌旨在表達對“朝堂”理想的渴望。目前的研究多著力于對尹善道漢詩思想性的提煉,對其漢詩內(nèi)容與文本本身的研究較少。本文在以上先行研究的基礎(chǔ)上,通過細讀文本,對尹善道漢詩按照內(nèi)容進行分類整理,探討引發(fā)尹善道言說“理想”的題材特征,分析各類題材對“理想”的言說方式。
二、尹善道漢詩歌題材的多樣性
(一)詠物詩
尹善道善于托物言志,通過對日常器物、動植物等吟詠寄托感情?!豆律竭z稿》中《詠硯滴呼韻》《詠一日花》《詠小硯》《詠雞》《詠燈花》《詠房中共盆松梅》《古琴詠》《消冰花》等詩。如:《詠硯滴呼韻》②:
形似仙桃落九天,口如鵬噣舉波邊,胸中云夢惟泓識,麗澤多年意猶堅。
這是尹善道早年寫的一首詠物詩,通過對“硯滴”的描摹以及由此引發(fā)的感慨,表達了堅守自我、堅持理想、不改初衷的意志,同時也從側(cè)面表現(xiàn)出了作者高雅不俗的生活情趣。再如《詠一日花》:
甲日花無乙日輝,一花羞向兩朝暉,葵傾日日如馮道,誰辨千秋似是非。
這首七言絕句寫于1618年作者第一次被流放期間。此詩歌通過對“一日花”的吟詠,表達了自己雖遭流放,但仍然懷揣一顆堅定不移的忠君愛國之心,堅持自己的理想,通過對馮道與田千秋的嘲諷,表達了對朝中曲意逢迎者的不屑態(tài)度。
(二)詠懷詩
《孤山遺稿》有不少詠懷詩。其中直接以“詠懷”為題的詩歌便有兩首。一如《次韻謙甫叔丈詠懷兩首》之第二首:
人間軒冕斷無希,惟愿江湖得早歸,已向孤山營小屋,何年實著芰荷衣。
這首詩寫于1616年尹善道第一次出仕時期。作者發(fā)現(xiàn)他所在的朝堂并不是他理想的朝堂,自身性格與官場上相互傾軋的現(xiàn)實格格不入,很難實現(xiàn)當上高官這樣的朝堂夢想,于是便渴望投身江湖。對《離騷》中“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詩句的引用表達了作者孤芳自賞、潔身自好的態(tài)度與品格。再如《用前韻詠懷》:
誰將七尺馬牛裾,宜與化翁游太初,義是人間男子路,仁為天下丈夫居,潛心四象兩儀理,著眼三皇五帝書,大鼎珍烹何足羨,興酣菰米配鱸魚。
該詩寫于1646年作者隱居期間,作者通過這首詩歌,表達他無心政治與朝堂,在江湖生活中自得其樂的生活狀態(tài)。尹善道無論是為官期間,還是隱居期間,其詠懷詩都透露著對政治的不屑與對江湖的向往。本文認為這是對其自身理想的反向言說,是作者政治理想得不到施展時的一種自我安慰與解嘲。正如他1642年《樂書齋偶吟》所感嘆的那樣:
眼在青山耳在琴,世間何事到吾心,滿腔浩氣無人識,一曲狂歌獨自吟。
“滿腔浩氣無人識”,一語道出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傷與落寞。政治理想不得施展,只能隱遁在自己的世界里,在美景與雅樂中似乎忘記了人世間的煩惱,但一轉(zhuǎn)頭,卻又為自己的懷才不遇而黯然神傷。
(三)敘事詩
尹善道的敘事漢詩一般寫日常瑣事。如《女奚破盥面老瓦盆》:
莫為破匜嗔小鬟,客居買取任他艱,山家奇事天教我,從此前溪抔洗顏。
這首詩作于1616年至1617年作者第一次遭流放期間。將“臉盆破了”這一生活瑣事入詩,有敘有嘆,借小事抒發(fā)流放生活的艱辛,表達了作者樂觀曠達的生活態(tài)度。與之類似的還有1641年隱居期間寫的《玩月》:
玩月蒼巖下,飛蚊作雷聲,畏之欲入室,無由抱秋明,寧將遍身癢,博此一心清,啖咋任汝為,霜風會有時。
作者從“賞月時被蚊子叮咬”這一小事出發(fā),以“蚊”喻人,表達了作者堅持自己的理想與信念,不向黑暗勢力妥協(xié)的意志。
(四)紀行詩
《南歸記行》是一首紀行長詩,寫的是1611年作者南下回故鄉(xiāng)海南時的所見所聞所感。作者用“征馬迢迢渡漢水”“平川荒壟重重隔”“玄黃拒地鞭無力”等表達路途遙遠,崎嶇不平,極言一路之艱辛;用“曲直溪山六十里,長短書屏三百疊”“萬谷喧轟沸笙鐘,千峰照耀妝珠玉”記錄路途中或秀麗或壯觀的風景;以“姑家夫子情款曲,細酌軟語永今夕,馬粟掩牢奴飯白,西窗桂影喚人行”等詩句言說一路上親故們的熱情招待;用“小弟踉蹌越門限,季妹婭奼語羅幕”“疾病饑寒疑始釋”等訴說長途跋涉后終與家人相見時的激動與歡喜。在這首記行長詩的末尾,作者發(fā)出了“幽人從此莫遠游,遠游亦勿過時復”的感嘆。
這雖然是一首紀行詩歌,但作者也不失時機地表達了自己的朝堂夢想:
是日陌上逢高軒,云是嶺南新方伯,仆從揚揚馬如飛,前隊朱衣鳴畫角,丈夫得志豈易得,愿蘇顛崖百萬億。
作者路上見到官員的車馬,便祈愿這位官員能拯救黎民。這從側(cè)面反映了作者渴望實現(xiàn)政治抱負,忠君愛民,在仕途上有所作為的人生理想。
(五)神游詩
尹善道雖然沒有來過中國,但對中國的一些風景名勝充滿了向往。這種向往體現(xiàn)在他的神游詩里。其神游詩如參加科舉考試時寫的《錢塘春望》,年老隱居時寫的《客心洗流水》等。這兩首詩歌分別寫“我”在“西湖”與“峨眉”“蜀地”等處神游時的所見、所聞、所感。其中長詩《錢塘春望》從春日西湖與其周邊美麗繁華的自然人文景觀描寫入題,一番懷古詠嘆之后,復以西湖與周邊的自然人文景觀描寫收尾,通過對西湖及其周邊自然、人文、社會景觀的描寫,抒發(fā)了作者對以西湖以及杭州的向往之情。同時,通過對發(fā)生在西湖周邊的朝代更迭事件的感慨哀嘆,表達了作者愛國慕賢、渴望英雄出世的情懷以及求之而不得時的傷感與惆悵[5]。
(六)酬贈詩
《孤山遺稿》中收錄最多的漢詩是酬贈詩。這些酬贈詩記錄了作者與親友之間的交往唱和,寄托著親情友情等各種情感,同時也是作者表達自己人生與價值觀念、抒發(fā)情感的重要通道。如1608年《贈梁秀才呼韻》:
梁家秀才曰子浩,被體以褐懷寶玉,長松落落立遠峰,上有孤鶴下琥珀,龍鐘于世悔有耳,今日幸聽峨洋曲,憑君莫謂久無事,良弼不曾棄圣辟。
從詩中可以看出,青年時期的尹善道,是非常珍視、欣賞這位能彈奏“峨洋曲”的朋友的。作者是愛音樂,愛樂器,愛懂音樂之人。晚年的酬贈詩中,還有一首《贈別權(quán)伴琴》是寫給樂友的:
山門晚出送吾君,人世閑忙此路分,借問何時隨我去,集仙臺上弄晴云。
作者希望這位朋友“權(quán)伴琴”能和他一起遠離塵世煩惱,做個灑脫的神仙。同樣是面對“知音”,年輕時的尹善道勸對方入世上進,爭取為朝廷效力。晚年時的尹善道則勸對方出世逍遙。這種矛盾同樣可以在尹善道的詩歌找到答案。他在1645年創(chuàng)作的《對案》中稱“誰曾有仙骨,吾亦愛紛華”,表達自己原本也是個熱愛世俗的人,并不是一開始就有仙風道骨的。所以,此處尹善道勸“權(quán)伴琴”與自己一同出世做神仙,并不代表尹善道晚年時放棄了朝堂理想,而是坎坷人生經(jīng)歷使他在求而不得時學會了自嘲,習慣了對理想的反向言說而已。
(七)挽詩
《孤山遺稿》中共收錄有30余首挽詩。這些詩歌有悼念親人長輩的,悼念朋友以及朋友家人的,還有悼念自己婦人和兒子的。1639年,剛剛結(jié)束了一段流放生活的尹善道聽聞自己庶出的愛子尾兒被天花奪去的幼小的生命,不禁心如刀絞,遂賦長詩一首,詩名“悼尾兒”。《悼尾兒》先用“途中聞汝死,未哭心先悸”言說自己的喪子之痛,然后鋪展開來,回憶自己中年得子的喜悅,稱贊尾兒的懂事,再現(xiàn)父子相處的暖心細節(jié)與分離后的思念和牽掛,表現(xiàn)對失去尾兒的自責與痛心,最后用“修短實有命,傷生為道累,何為無益悲,理遣吾庶冀”句進行自我安慰。
如上所述,在《悼尾兒》的末尾,作者認為太過看重生死就會影響對“道”的追求,勸說自己從沒有用的悲痛之中走出來,希望能用理性戰(zhàn)勝感情上的悲傷。此處的一個“道”字,表達了被朝廷重新啟用的尹善道,在躊躇滿志赴任路上,希望自己快點忘記傷痛,理性理智地投身到自己的朝堂夢想中。
(八)思親思君詩
尹善道在被流放期間創(chuàng)作了不少思親思君題材的詩歌。如《次樂忘韻》中的“人間百事已忘情,一念君親耿耿明”“圣主恩天地,微臣偶此身,杜門思改過”,《屬患頭痛無聊展讀九歌有感復用前韻》中的“伊昔行吟子,憂君不計身”,《復用前韻》中的“去留惟帝命,生死任君仁”,《曉行》中“遙想高堂秋夢覺,昧兒安否苦相思”等均是表達父母、君主思念之情的詩句。
《以降日有感》是一首催人淚下的思親詩,現(xiàn)摘錄如下:
當日爺娘鞠育時,豈知伊蔚③[6]乃如斯,衰遲更念恩勤意,不是囚山淚欲垂。
作者在自注中交代了這首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1660年,尹善道遭遇了人生中的第三次流放。陰歷六月廿一,在流放地三江,作者迎來了人生中的第74個生日,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作者想到了自己的父母。引用《詩經(jīng)》“蓼莪”中的意象,把自己比作愧對父母的不成器的雜草“蔚”,最后一句“不是囚山淚欲垂”更是正話反說,表達了垂垂老矣的作者仕途上一路碰壁,政治理想得不到施展,一生郁郁不得志的辛酸與悲傷。
(九)山水詩
在朝鮮語文學方面,尹善道是著名的山水詩人。他生前熱衷于園林造景,他在韓國全羅南道莞道君建造的芙蓉洞園林,因為具有較高的歷史與審美價值,1992年被韓國政府認定為368號歷史遺跡。其文學作品也成為現(xiàn)代園林美學研究者的重要研究資料。作者一生創(chuàng)作了不少山水田園詩歌,我們從其中一部分山水田園詩中仍能讀出作者對理想或正向或反向的言說。如晚年隱居時的一天,在作者親自命名的“洗劍亭”里,天下著雨,亭邊楓葉似火,耳邊響起宴樂的歌聲。尹善道為此作了《甲辰仲秋初五日登洗劍亭》:
天作之臺人作亭,大江小澗肯廻縈,燕姬慣唱江南區(qū),楚客偏傷澤畔行,萬谷笙鐘添醉興,百林金碧惱游情,清瀾準備龍泉洗,好手誰屠偃海鯨。
這首詩歌主要寫美景、音樂、宴飲帶來的享受與舒暢、快意心情。同時詩中的“楚客”“斬鯨”等意象也隱約表達著作者的政治抱負。但在部分山水田園詩歌里,卻完全看不到作者對政治理想的言說。如1642年,作者得到了一個洞窟,將它命名為“金鎖洞”,因作《初得金鎖洞作》:
鬼刻天慳祕一區(qū),誰知真箓小蓬壺,瓊瑤萬仞神仙窟,山海千重水墨圖,兔躍鴉騰窺斷嶂,風顛雨暗在平蕪,登臨記得前宵夢,玉帝何功賜與吾。
再如第二次流放期間,他看到翠屏瀑布下方的巖石平坦寬闊如瑤席,瀑布后方山勢高聳如玉樓,便寫了《雨后戲賦翠屏飛瀑》:
云錦屏高瑤席上,水晶簾迤玉樓傍,如何有此豪奢極,自笑幽人忽濫觴。
以上這兩首詩,都抒發(fā)作者了對鬼斧神工的大自然的贊嘆與熱愛之情,同時,前者表達了對天賜美景的感恩與歡喜,后者表達了作者在心理上對擁有詩中所言美景的極度滿足。在神奇美妙的自然山水景觀面前,作者進入了忘我的境界,詩歌中完全不見通常對政治理想的正向或反向言說。這種“零言說”現(xiàn)象在尹善道的其他題材的漢詩中是很少見的,這一方面反映了尹善道對瑰麗奇絕的自然風光的極度熱愛,同時也體現(xiàn)了自然風光之美對人心理的療愈作用。
三、結(jié)語
首先,本文對《孤山遺稿》中的漢詩按照題材進行了簡單的分類整理,并探討了各類詩歌的思想特征,考察了作者言說自身政治/朝堂理想的媒介與方法。
仕途坎坷的尹善道一生都在追求政治理想,渴望政治抱負得以施展。他的這種思想體現(xiàn)在他各種題材的詩歌里,觸發(fā)他言說理想的媒介無處不在,一個物件、一件小事、一處風景、一個人、一程路、一首詩、一段靜默的時光,都能使作者想到自己的政治夢想。作者詩歌中的物、人、風景、事件、情感多是高雅不俗的,即使需要將世俗的人、物、事、景、情寫入詩歌,作者也會用他極具文采的語言,引經(jīng)據(jù)典,以雅寫俗。
尹善道對理想的言說,有直言渴望為朝廷效力的正向言說,也有表達對仕途不屑,渴望歸隱山林的反向言說。從時間上來看,他在少年與青年時期更多地采用正向言說,在中晚年時期則更熱衷于反向言說。從詩歌內(nèi)容上來看,他的詠物詩、詠懷詩、敘事詩、紀行詩、酬贈詩、神游詩、挽詩、思親思君詩里均充滿著他對理想的或正向或反向的言說。
在對尹善道漢詩進行分類探討的過程中,作者發(fā)現(xiàn)其部分山水詩歌呈現(xiàn)出了對政治理想的“零言說”現(xiàn)象,這與其他類型的詩歌有所不同。此類山水詩歌純粹為了表現(xiàn)瑰麗奇絕的自然風景,抒發(fā)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詩中看不到作者對政治理想的表達。在作者的現(xiàn)實與日常里,除了能包容萬象的自然山水,再沒有什么事、物、人、情能讓作者忘掉理想,忘掉現(xiàn)實中的不如意。尹善道為什么能成為朝鮮歷史上有名的山水詩人?他的朝鮮語詩歌為什么對山水風景情有獨鐘?這應(yīng)該與山水美景帶給他的物我兩忘的極樂的審美體驗有關(guān)。政治清明的朝堂是他的社會理想空間,美麗的山水風景則是他的自然理想空間。
尹善道的漢詩,就是一個飽學中國文化和文學經(jīng)典、忠君愛國的朝鮮文人,用感情飽滿、詼諧的筆觸呈現(xiàn)出的對社會理想空間的向往和對自然理想空間的熱愛與贊美。
注釋:
①關(guān)于尹善道漢詩數(shù)目,Ryuh Geun-an稱共有360首,這應(yīng)該是把組詩拆開計算的結(jié)果。本文以民族文化促進會《孤山遺稿》的目錄為準,一個組詩視為一首。
②本文所選尹善道漢詩引自民族文化促進會(1988),下同。
③“伊蔚”句出自《詩經(jīng)·蓼莪》,全句為:“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勞瘁?!币鉃椋焊吒咻锶~青翠,不料非莪而是蔚,可憐我的爹和娘,生我養(yǎng)我太勞累。
參考文獻:
[1]尹善道.孤山遺稿[M]//民族文化推進會.韓國文集叢刊:第91集.坡州:景仁文化社,1988.
[2]韓國古典翻譯院.孤山遺稿譯注[DB/OL].[2023-02-01].http://db.itkc.or.kr/inLink?dataId=ITKC_BT_0332A.
[3]Oh Sun-Ju. A study of the literature and life of Gosan Yun Sun-do[J].THE KOREAN ESSAYS ON SIJO LITERARY SCIENCE,2005(7):241-260.
[4]金藝鈴.略論蘇軾與尹善道[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05(2):82-88.
[5]馬瑞.李氏朝鮮時期文人筆下的“西湖”形象研究[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6(10):18-20.
[6]程俊英.詩經(jīng)譯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222.
作者簡介:
馬瑞,女,漢族,河南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語言學、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