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航 周毓華
穆坪土司為嘉絨十八土司之一,于明初得到朝廷封授(1)穆坪土司于永樂十三年(1415年)正式獲得朝廷封授,初名董卜韓胡宣慰使司。乾隆十年(1745年)始稱“穆坪董卜韓胡宣慰使司”。其中,“董卜韓胡”亦作“董卜韓瑚”,“穆坪”在檔案中常寫作“木坪”。本文為行文方便,統(tǒng)稱穆坪土司。,治所位于今四川省雅安市寶興縣,全稱為“穆坪董卜韓胡宣慰使司”。明代多稱“董卜韓胡”(2)馬長壽先生在《嘉絨民族社會史》一文中認為穆坪土司的祖源與唐代哥鄰董氏有關,而且與烏斯藏瓊部有密切的關系。任乃強先生在《民國川邊游蹤之〈天蘆寶札記〉》一書中認為,今寶興縣在古代為氐族人所居住,唐朝時氐人同化于吐蕃。宋代有董卜韓胡等七姓首領分別在此地稱王。到了明朝初年,首領蒼旺業(yè)卜率董卜韓胡四姓歸誠,于是合為一司,就是董卜韓胡宣慰使司。還有一種說法認為,“董卜”及其“韓胡”均是嘉絨藏語方言對數(shù)量和地名的一種本地稱謂。其中,“董卜”是對數(shù)量的直譯,在此引申為成千上萬的百姓;“韓胡”是對地理環(huán)境的直譯,在此引申為百姓居住的地方。,清代則多稱“穆坪”(3)關于“穆坪”一詞的來源,沒有統(tǒng)一的說法。從歷史上到今天,磽磧藏族人民稱“穆坪”為“穆溪”“穆革積”或“穆積”,意思是城區(qū)?!捌骸笔侵钙教沟膱龅?四川人又稱“壩”或“壩子”。筆者分析,“穆坪”一詞是“穆溪”和“坪”的合稱,意思為城區(qū)中平坦的壩子。因“穆”字筆畫繁多,在清代文獻中,常常用“木”字替代,即出現(xiàn)“穆坪”和“木坪”兩種寫法并用的現(xiàn)象。。從洪武六年(1373年)接受封賜至民國十九年(1930年)正式改流,穆坪土司在今川西北地區(qū)活動557年,是明清時期川西北地區(qū)頗有影響的一支力量。明末清初,董卜韓胡勢力衰減,但在堅參囊康時期,穆坪土司實現(xiàn)中興,發(fā)展達到鼎盛。其一,在母親王幺幺的悉心教導下,堅參囊康積累了深厚的儒學和漢文化功底,文采智謀兼?zhèn)?其二,穆坪土司積極參與清王朝平定大小金川的戰(zhàn)役,以巨大的代價維護了國家統(tǒng)一,獲得乾隆帝嘉獎;其三,在大小金川戰(zhàn)役中,穆坪地區(qū)成為清軍進兵的主干道之一和軍需補給及保障基地,隨軍商賈云集,大量漢族百姓移居此地,不僅促進了穆坪地區(qū)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也改變了當?shù)孛褡宸植几窬?。目?學界從人物事跡、遺址考察、家國認同、文化遺產(chǎn)等角度對穆坪土司進行了研究(4)參見彭陟焱、陳昱彤:《穆坪土婦王夭夭事跡考述》,《西藏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5期,第99-104頁;彭凱:《清代穆坪土司及其土兵“安勇”事跡考述》,《隴東學院學報》2018年第2期,第69-72頁;彭陟焱、王航:《穆坪土司官寨及墓園遺址考察》,《民族學刊》2018年第3期,第73-79頁;王航、彭陟焱:《論清代穆坪土司的家國認同》,《西藏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年第3期,第67-72頁;王航:《穆坪土司文化遺產(chǎn)及其保護開發(fā)芻議》,《四川民族學院學報》2021年第3期,第16-26頁等。,但未見針對堅參囊康功德碑這一重要文獻的具體研究。筆者在2017年赴寶興縣調(diào)查期間,發(fā)現(xiàn)該碑在紅軍長征時期被刻上“只有共產(chǎn)黨才能救中國救窮人 紫光政治部制”字樣,因此該碑具有民族史文獻和紅色文物雙重價值,值得深入研究。
堅參囊康在清代文獻中又被稱作“甲勒參囊康”“甲木參納木”“甲爾參納木卡”“堅木參那木喀”等,漢名堅永寧,生于清雍正七年(1729年),卒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終年63歲。堅參囊康是入清以來穆坪第六代土司,乾隆十一年(1746年)至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在位。在堅參囊康正式承襲土司之位前的十余年間,穆坪政務均由其母王幺幺協(xié)同辦理。乾隆九年(1744年)六月,清王朝命“堅參德康承襲明正土司,其印信土務仍令喇章協(xié)辦,俟德昌年壯能獨辦參務專以;責成其董卜土司無照例,請將囊康承襲,但尚未練達,仍令伊生母王幺幺協(xié)辦,俟囊康諳練再經(jīng)專辦”(5)中國歷史第一檔案館藏,全宗檔03-0382-011,縮微號:026-0308,《奏明德昌等承襲明正等土司缺其頭人汪結請加土守備》,乾隆十年一月二十一日。。
明末清初,董卜韓胡因貢道受阻而尋求擴張,并與南明、大西政權展開混戰(zhàn),戰(zhàn)敗后其勢力從大渡河上游的小金川地區(qū)大為退縮。順治十八年(1661年),董卜韓胡宣慰司堅參喃哈向平西王吳三桂投誠,康熙元年(1662年),有著敏銳政治洞察力的堅參喃哈向清廷呈繳明朝所頒印信。后來,堅參喃哈之子鳥兒結被其弟朗結所殺,董卜六姓頭人誅殺朗結,立鳥兒結之子為土司,不料其子又死。沃日、瓦寺等土司趁董卜韓胡政局不穩(wěn),蓄謀將其兼并。危急之際,天全土司楊自唐將在西藏為僧的朗結庶子雍中七力喚回穆坪,繼承土司位,穩(wěn)定了董卜韓胡的局勢。(6)任乃強:《民國川邊游蹤之〈天蘆寶札記〉》,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2010年,第46頁。西爐之亂后,同為嘉絨土司的明正土司勢力大衰,土司蛇蠟喳巴被害,清朝令蛇蠟喳巴之妻工喀承襲土司之職。工喀勢單力孤,需要尋找強有力的援手,于是決定將唯一的女兒桑結嫁給在作戰(zhàn)中表現(xiàn)突出且實力強大的雍中七立,與其結為聯(lián)盟。自此,董卜韓胡土司與明正土司兩家開始聯(lián)姻,這一傳統(tǒng)一直延續(xù)至民國時期。雍正三年(1725年)六月,明正土婦桑結死于打箭爐的地震中,她的兒子堅參達結作為明正、董卜韓胡兩土司的真正執(zhí)政者登上了政治舞臺,同時掌兩土司印信,實力日益強大,其轄地包括今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全境和雅江縣、道孚縣及涼山彝族自治州冕寧縣的大部分地區(qū),包括天全六番招討司等在內(nèi)的多個土司均被其管轄。堅參達結執(zhí)政期間始終順應清廷,在平定西藏策凌敦多布之亂等多次軍事活動中為清政府提供土兵、糧餉等物資保障,被封為“振威將軍”。而在堅參達結征戰(zhàn)之時,董卜韓胡土司一切大小事務悉由其次妻王幺幺代為處理,她辦事公允有方,深得民眾愛戴,朝廷賞其一品夫人。雍正十一年(1733年),堅參達結病故。
穆坪土司經(jīng)過堅參雍中七力、堅參達結、王幺幺兩代三人的經(jīng)營,至堅參囊康時期達到鼎盛。堅參囊康在漢族母親王幺幺的悉心教育下,認真學習漢文化,并學習處理土司事務。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王幺幺去世后,堅參囊康迅速成長為一名優(yōu)秀的少數(shù)民族首領。從大的時代背景看,當時的清王朝正處于康乾盛世時期,綜合國力尚處于上升階段,這為土司的發(fā)展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環(huán)境。當清王朝在苗疆遍行“改土歸流”時,嘉絨土司由于其地理環(huán)境較為封閉,形成獨特的文化圈,加之勢力較為強大,可以在“以番攻番”的民族策略中起重要作用,反而得到清王朝的扶持。(7)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大小金川戰(zhàn)爭結束,嘉絨18土司中有16家土司存續(xù)下來。其中于明朝歸附的土司7家,清朝自順治至乾隆四十一年又新設9家土司。這9家土司中又有5家系雍正朝“改土歸流”以來所設。乾隆十七年(1752年)“雜谷事件”之后,鄂克什、巴底、梭磨等土司得到升遷。乾隆二十年(1755年),鄂克什土司晉升為安撫司;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巴底土司晉升為宣慰司;乾隆四十年(1775年),梭磨土司晉升為宣慰司。清代,四川地區(qū)共置11家宣慰司,嘉絨藏區(qū)就占了6家。而云南、貴州、湖南、廣西、湖北等地區(qū)宣慰司級別的土司共計只有9家(湖北4家,湖南3家,云南1家,貴州1家)。嘉絨土司地位之高可見一斑。參見葉小琴、陳潘:《從羈縻統(tǒng)治到流官政治——明清時期嘉絨藏區(qū)土司制度研究》,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19年,第44-45頁。堅參囊康繼承土司之位后,堅決響應清朝平定金川叛亂的戰(zhàn)爭,率領土民完成運糧、增兵任務。乾隆二十年(1755年),金川土司聯(lián)合綽斯甲布土司“將百姓碉房燒毀”又“攻打革布什咱丹東官寨”。中央奉行一貫的“一家有事,彼此救援之盟”,令明正土司派土兵前往革布什咱土司境內(nèi),幫助其共同防守。后鑒于明正土司一家出兵“不無單弱”,“諭木坪土司甲木參納木喀即撥土兵五百名,就近赴打箭爐,協(xié)同明正土司防范”。十月,朝廷又“調(diào)土練五百名同明正、木坪等土兵往駐章谷泰寧以壯聲勢”(8)阿桂:《平定兩金川方略》卷1,乾隆二十年十月丁巳,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四川總督阿爾泰奉命調(diào)“木坪、明正各土兵三千余名,分路遣用,以資攻守”(9)阿桂:《平定兩金川方略》卷4,乾隆三十一年三月癸酉,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五月,堅參囊康親自“帶領番兵修理道路”,還“隨攻甲金達山梁”“實屬不辭勞瘁”(10)阿桂:《平定兩金川方略》卷29,乾隆三十七年五月壬戌,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當四川總督富勒渾奏稱軍糧短缺時,朝廷“飭雅安、天全、蘆山等州縣辦米,由木坪趕運”(11)《清高宗實錄》卷965,乾隆三十九年八月戊申,《清實錄》第20冊,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第1100頁。,他率領土民積極配合,奮不顧身,克服重重困難圓滿完成任務。史載,穆坪所在西路糧線“每月協(xié)運米面二千石”(12)《清高宗實錄》卷314,乾隆十三年五月戊子,《清實錄》第13冊,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第151頁。。僅在第一次金川戰(zhàn)爭期間,穆坪土司就承擔運糧至少四萬二千石。第二次金川戰(zhàn)爭期間,穆坪所在西路運米“以計有一萬二千余石”。乾隆皇帝圣諭給予嘉獎:“川省自辦理軍務以來,各土司、夷民,急公踴躍,甚屬可嘉,業(yè)經(jīng)疊沛渥恩,分別蠲緩。今大功指日告成,該土司等益加奮勉出力,允宜再沛膏恩,用昭優(yōu)恤”(13)《清高宗實錄》卷973,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乙未,《清實錄》第20冊,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第1281頁。,并“欽賜誠勤巴圖魯四川木坪宣慰使司宣慰使”(14)寶興縣博物館藏,穆坪土婦王幺幺貞節(jié)牌坊碑文。稱號,軍功加銜一等,記錄十次,記大功三次。此外還特準明正土司堅參德昌、穆坪土司堅參囊康等土司頭目二十九人晉京朝上,各賜不同等級的官服。乾隆帝又特許其至熱河觀光,賜宴班禪額爾德尼、王公大臣及金川、穆坪土司堅參囊康等四十四人,優(yōu)厚有加。直至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清實錄》中均有穆坪土司堅參囊康進京朝覲,皇帝優(yōu)待之的記錄。當時更有詩贊堅參囊康:“卬籠關外奮天戈,荷甲而今盡荷蓑。笮里燒畬鹽汲井,一聲聲唱太平歌。萬里星馳祝萬年,蠻司也許入班聯(lián)。金漿玉釀露恩渥,王防圖中盡列仙”(15)《欽定千叟宴詩》卷3《預宴六十五人詩八十一首》,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122頁,中央民族大學圖書館藏。,形象地描寫了朝廷為獎賞穆坪土司征金川之功,而特許其榮耀之史實。在德國海德堡人類民俗博物館內(nèi),藏有紫光閣功臣堅參囊康畫像。畫像上題字為“木坪土司堅木參納木喀,踴躍從戰(zhàn),來我軍營督勵兵弁,其眾效命,奮不顧身,名與紫閣凡若而人。乾隆丙申春,臣于敏中(16)于敏中(1714—1780),文華殿大學士,首席軍機大臣,四庫全書正總裁,紫光閣五十功臣之一。、梁國治(17)梁國治(1723—1786),東閣大學士兼戶部尚書,書法家。奉敕恭贊”(圖1)。
圖1 堅參囊康像
圖2 堅參囊康功德碑(寶興縣政協(xié)攝)
堅參囊康在位時期,穆坪土司的經(jīng)濟及文化發(fā)展達到鼎盛。金川之亂被平定后,穆坪地區(qū)商業(yè)大興,各省商民云集于此。根據(jù)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由堅參囊康親自撰寫的城隍廟鐘的銘文可知,當時穆坪有來自江西、陜西、四川、湖廣、福建、貴州等地的客商38家。在文化方面,作為首領的堅參囊康除了深諳漢文化外,還在甘孜德格印經(jīng)院上供金銀千兩,迎得了佛典《丹珠爾》,并且主持書寫了多達二十萬函的佛經(jīng)典籍,還出資修造了佛像、佛經(jīng)和佛塔。在堅參囊康的主持下,穆坪地區(qū)又建立了城隍祠、關帝廟、川王宮、永寧府、經(jīng)樓等。據(jù)有關資料分析,永寧府極有可能就是堅參囊康(堅永寧)所建的“衙門崗”的土司官寨,百尺經(jīng)樓可能就是永福寺。(18)舊土署側,近定西門有喇嘛寺,舊名永福寺,為土司家廟,俗呼經(jīng)堂。(堅參囊康)建小卡子后山嘴上土署與永福寺經(jīng)堂(喇嘛寺)。參見任乃強:《民國川邊游蹤之〈天蘆寶札記〉》,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2010年,第45、54頁。可見,穆坪土司深受漢藏文化的影響,不僅信奉藏傳佛教,還信奉道教以及四川民間信仰,這體現(xiàn)了堅參囊康包容大度的性格和海納百川的胸懷,以及較高的文化素養(yǎng)。堅參囊康在位期間,穆坪地區(qū)文化興盛,經(jīng)濟繁榮,社會發(fā)達程度在嘉絨地區(qū)無有出其右者。
堅參囊康功德碑原立于寶興縣穆坪鎮(zhèn)關帝廟后山坡樹下,后存放于紅軍長征翻越夾金山紀念館內(nèi)(圖2)。筆者經(jīng)過仔細辨認,將碑文摘錄并句讀于下。
欽賜誠勤巴圖魯、穆坪宣慰使司宣慰使、軍功加銜一等、甲大老爺建造功德碑記
夫人建功立業(yè),必本之以德,而濟之以才。茍有德無才,則難以成豐勛偉烈;而有才無德,亦多見其好事喜功。惟才德兼?zhèn)?而后見諸事。功者皆出于忠君、孝親、為國、愛民之深□,可以銘諸金石而不磨。如宣慰公諱甲勒參納木喀,聰明剛果,多藝多能,自承襲世職以來,動作食息,不忘國恩,內(nèi)外公私,永言先德。以故生平建樹,皆上關忠孝,下本慈祥。夫非有德有才之明驗乎?公勤誠報國,能致其身。兩金猖獗,幾被謗言,而一腔忠義,三載勤勞,親冒矢石,憤立奇勛,卒表精忠,循蒙圣眷。其所以兩建御□樓者,□□□□□□□□以□邊遠□□夙□瞻仰□□萬壽以無疆□其忠悃□何如哉□□□□□氏□□□□□威遠服公。新建永寧府百尺經(jīng)樓,為母祈生,□□福迄于今□近朝睹。請建貞節(jié)坊,千秋□□,為母增死后之榮。迄于今,人民感慕其孝,思為何如哉?若夫創(chuàng)立城隍祠,重修關帝廟,增新川王宮,公之誠于祀神者□非公之勤于治民,□至□修羊村石路,造瓦西鐵橋,又于札底關外一帶偏橋,俱煉鐵索,扶危濟□,萬古永逸。其恩遍土民,澤及商旅,又何如乎?公生平捐造,功德何止萬金,悉蓄自節(jié)儉,不派人民,而卒能全忠孝、布慈祥,以垂于不朽。余嘗入□西席,得以知其始末焉?!跻蚩蜕棠狡涞?囑余作文以壽(19)“壽”通“鑄”。石,故樂為之記。
公本諱堅參囊康,乾隆□□(20)此處所缺文字當為“十一”。年承襲穆坪宣慰使司宣慰使。兩金之役,屢建軍功。仰荷皇恩,加誠勤巴圖魯,賞戴花翎,循加□□□頂□甲勒參納木喀□□□□入千叟大宴,蒙圣恩賜□□□□耀前□□勝六番副□于后。
首客(略)
穆坪 秦楚吳蜀閩 眾客商(略)
大清乾隆五十三年歲次戊申荷□吉□(21)此處疑為“荷月吉旦”,即農(nóng)歷六月初一,或農(nóng)歷六月吉日。
雅州府蘆山縣新薦歲進士許明琪拜撰 安□□明□鐫
公立
該碑碑身正文內(nèi)容分為生平事跡評述、恩寵待遇、捐資客商、撰寫者身份姓名四個部分。因年代久遠,加之地震影響,此碑曾斷為兩截,又因曾被刻上紅軍抗日反蔣的宣傳標語,使得功德碑碑文有多處無法辨識,筆者以“□”或“略”代替無法辨識的內(nèi)容,但并不妨礙對碑文的整體釋讀。
其一,關于堅參囊康的姓名及官職、封號。前文介紹,堅參囊康又稱“甲勒參囊康”“甲木參納木”“甲爾參納木卡”“堅木參那木喀”等,漢名為堅永寧。其中,“甲木參”是“堅參”的譯音,實際上是出自藏語。藏語“甲木參”是“佛法勝利之經(jīng)幢”(22)“幢”,佛教術語,又作寶幢、天幢、法幢,是一種圓桶狀的、表達勝利和吉祥之意的旗幟。之意。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西爐之亂后,元氣大傷的明正土司與穆坪土司聯(lián)姻,這一傳統(tǒng)延續(xù)至民國時期。明正土司姓甲,取其藏文音譯“甲木參”的第一個字,在漢譯中有的被翻譯為“堅參”或“堅贊”。后來穆坪土司為示區(qū)別,取漢姓為“堅”,實際上是同一音的別寫,甲、堅均為穆坪土司的姓氏。因此,在紫光閣功臣像中,堅參囊康名為“堅木參那木喀”,但在功德碑中,則用“堅參囊康”一名,且“堅參囊康”為其名諱,民間則稱其為“甲大老爺”。需要引申強調(diào)的是,自堅參囊康始,清代穆坪土司及下屬頭人多取漢名。堅參囊康長子丹增汪結漢名甲鳳彩,次子丹珍彭錯漢名甲鳳池,季子丹紫江楚漢名甲鳳翔,皆以“鳳”入名;丹紫江楚嫡長子堅參生朗多吉漢名堅恒貞,該輩均以“恒”入名;堅參生朗多吉長子為堅衍桓,次子為堅衍熺,另有堅衍湘、堅衍坤、堅衍锜三子夭折,皆以“衍”入名,且末字以金木水火土五行為部首。不難發(fā)現(xiàn),歷代穆坪土司的字輩為:永、鳳、恒、衍、子,……這種起名的方式與內(nèi)地漢族極為類似,其期盼家族兒女雙全、人丁興旺的生育理念亦與當時清王朝“盛世滋丁,永不加賦”的國策相適應。(23)王航、彭陟焱:《論清代穆坪土司的家國認同》,《西藏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年第3期,第67-72頁。
關于堅參囊康的官職、封號。堅參囊康為誠勤巴圖魯、穆坪宣慰使司宣慰使、軍功加銜一等,并位列紫光閣功臣。首先,關于巴圖魯(baturu)之名號,《清續(xù)文獻通考》載:“國朝崇尚武功,錫封世襲至為優(yōu)渥,其臨陣沖鋒尚有賜巴圖魯號者。巴圖魯乃清語,猶漢文稱能干,諺云好漢也……”(24)劉錦藻:《清續(xù)文獻通考》卷131《職官十七》,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年,第8911頁。在清代歷史上,“巴圖魯”賜號具有借詞多元性,這些借詞中有蒙語、滿語、藏語、漢語等。借自于藏語、漢語及蒙古語的baturu賜號都肇始于乾隆年間。(25)綦中明、劉麗華:《清代baturu(巴圖魯)賜號考略》,《湖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5年第1期,第17-23頁。不同語言的借詞與滿語baturu搭配,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文化共同體的歷史邏輯?!罢\勤巴圖魯”屬于含有漢語借詞的滿語賜號,堅參囊康族屬又是藏族,這鮮明地體現(xiàn)了中華各民族文化交融的特點。其次,堅參囊康在土司位上的官職為“宣慰使司宣慰使”。乾隆朝官修《清通志》載:“宣慰使、指揮同知為從三品”(26)《清朝通志》卷71《職官略八》,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7171頁。,《清通典》將宣慰使列為高品級土職武官(27)《清朝通典》卷40《職官十八》,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2236頁。。入清以后,清王朝對穆坪土司的封授經(jīng)歷了一個較長的過程?!肚迨犯濉份d:“穆坪董卜韓瑚宣慰使司,其先于明世襲土職。至康熙元年(1662年),堅參喃喀歸附,仍授原職,請領宣慰司印信。乾隆十年(1745年),頒給號紙。天全州黎雅營屬。”(28)《清史稿》卷513《土司二》,北京:中華書局,1977年,第14241—14242頁。再次,堅參囊康為乾隆朝紫光閣二百八十功臣之一。紫光閣是明清兩朝檢閱親兵騎射、接見藩邦及外國使節(jié)之所。乾隆《大清一統(tǒng)志》載:“紫光閣在太液池西岸,豐澤園之北。圣祖時,集三旗侍衛(wèi)大臣校射于此,后于閣前殿試兵部中式武舉,至今循以為例?!?29)乾隆《大清一統(tǒng)志》卷1《京師上》,光緒壬寅(1902)秋上海寶善齋石印,中國國家圖書館藏。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兩金川大功告成,并命圖繪諸功臣像于閣上”(30)乾隆《大清一統(tǒng)志》卷1《京師上》,光緒壬寅(1902)秋上海寶善齋石印,中國國家圖書館藏。“上親制贊者五十人,為定西將軍、誠謀英勇公阿桂……大學士舒赫德、于敏中……超勇侯海蘭察……嘉勇男??蛋病浯稳宄贾瀑澱呶迨?為奉恩將軍都爾嘉……木坪土司堅木參那木喀,綽斯甲布土司雍中旺爾結,鄂克什土舍雅滿塔爾,綽斯甲布土舍綽爾嘉木燦……”(31)《嘉慶重修一統(tǒng)志》卷4《京師四》,《四部叢刊續(xù)編·史部》,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84年。作為為平定大小金川做出重要貢獻的民族首領,堅參囊康及綽斯甲土司雍中旺爾結榮列紫光閣功臣,并被繪制畫像流傳后世,幾乎與著名的阿桂、于敏中、??蛋驳戎爻疾⒘?。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正月,(乾隆帝)“御正大光明殿,賜宴朝正外藩等,……木坪土司宣慰使甲爾參納木卡……至御座前,賜酒成禮”(32)《清高宗實錄》卷1024,乾隆四十二年正月壬午,《清實錄》第21冊,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第724頁。,可謂恩寵優(yōu)渥。
其二,關于堅參囊康的文治武功。堅參囊康的業(yè)績是其功德碑碑文的主體內(nèi)容。碑文正文以起興的手法開頭,論述了德才兼?zhèn)涞闹匾?認為建功立業(yè)者須以德為本,以才為輔?!睹魈鎸氂枴份d:“今太學之教,本之以德行,文之以六藝者,遵古制也”(33)“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校印:《明太祖寶訓》卷6,洪武二年六月丁卯,第499頁。;《續(xù)資治通鑒》云:“其心不正而濟之以才,所謂虎而翼也”(34)畢沅:《續(xù)資治通鑒》卷162《寧宗嘉定十六年》,北京:中華書局,1957年,第4415頁。。足見“本之以德,而濟之以才”的重要性。碑文里“忠君、孝親、為國、愛民”中的“孝親、忠君、愛民”是傳統(tǒng)的三位一體的清官政治思想模式,其核心是“忠君”?!爸倚⒂^念”是封建王朝最基本的政治道德規(guī)范,表現(xiàn)為臣民對君主要履行絕對義務。愛民思想則是植根于儒家“仁政”和“民本”學說,與忠孝觀念一道成為指導清官為人從政的重要原則。(35)陳旭:《孝親、忠君、愛民——清官政治思想模式》,《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6期,第96-100頁。除清官標準之外,堅參囊康又憑借其戰(zhàn)功得到了“為國”的褒獎。
一說忠君。深受儒家文化影響的堅參囊康忠于清王朝,且憑借其功績多次受到乾隆帝優(yōu)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五月,“木坪宣慰司堅木參囊康及各土司土舍頭目等入覲于(承德避暑山莊)惠迪吉門外”(36)《欽定熱河志》卷22《巡典十》,《欽定四庫全書·史部》。;“七月,金川木坪宣慰司嘉勒燦囊康及土司土舍頭目等四十四人入覲”(37)《清高宗實錄》卷1111,乾隆四十五年七月甲午,《清實錄》第22冊,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第851頁。;八月,“上御(承德避暑山莊)卷阿勝境,賜扈從王公大臣……金川木坪宣慰司嘉勒燦囊康等四十四人食”(38)《清高宗實錄》卷1112,乾隆四十五年八月戊申,《清實錄》第22冊,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第864頁。。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十二月,“金川木坪宣慰司甲勒參納木卡及土司土舍頭目等三十一人于西華門外瞻覲,(乾隆帝)命隨至瀛臺,賜茶。(39)《清高宗實錄》卷1221,乾隆四十九年十二月壬寅,《清實錄》第24冊,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第376頁。不久,“上(乾隆帝)御撫辰殿大幄次,賜蒙古王、公、額駙、臺吉等及年班回部阿克蘇四品伯克邁瑪?shù)诿舻仁?金川木坪宣慰司甲勒參納木卡及各土司、土舍頭目等三十一人宴”。(40)《清高宗實錄》卷1221,乾隆四十九年十二月甲辰,《清實錄》第24冊,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第377頁。
二說孝親。堅參囊康父親堅參達結去世時,堅參囊康年僅四歲。在母親王幺幺的儒學教育下,堅參囊康迅速成長。史載王幺幺“青年守節(jié),白首完貞,勵志撫孤,竭誠盡職”(41)王幺幺貞節(jié)坊碑文。轉引自任乃強:《民國川邊游蹤之〈天蘆寶札記〉》,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2010年,第49頁。。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六月,在堅參囊康的請求下,清朝“旌表穆坪已故土司堅參達結之妻現(xiàn)任土司甲勒參納木客、明正土司甲勒參德浸之母、大頭人目目之長女王氏么么貞節(jié)坊”(42)《寶興縣文史資料》第三輯,《第六章行政機關》第83頁“土司石坊刻字”。。功德碑所云“新建永寧府百尺經(jīng)樓,為母祈生,□□福迄于今□近朝睹。請建貞節(jié)坊,千秋□□,為母增死后之榮。迄于今,人民感慕其孝”凸顯了堅參囊康孝親的高尚品德。
三說為國。針對清初嘉絨地區(qū)的政治格局,鄒立波認為,中央王朝所建立起的與土司地方之間的新型政治關系同嘉絨土司歷史上固有的政治傳統(tǒng)有所相悖。當新秩序深入嘉絨地方后,土司立足于傳統(tǒng)的政治觀念選擇接納或抵制。(43)鄒立波:《清初土司政治秩序在嘉絨地方的重建及其影響——兼論金川之役爆發(fā)的緣起》,《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6期,第135-142頁。面對新的秩序,穆坪土司的選擇與大小金川土司截然不同。在大小金川戰(zhàn)役中,堅參囊康不僅積極響應中央王朝征調(diào),而且主動幫助朝廷解決棘手問題。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三月,小金川土司僧格桑與大金川土司索諾木勾結侵犯鄰地,朝廷令四川總督阿爾泰召集九土司環(huán)攻大金川(44)《清史稿》卷513《土司二》,北京:中華書局,1977年,第14219頁。,穆坪土司奉命派兵與瓦寺土兵共同屯駐小金川,以示震懾。八月,穆坪土司派人親自去見僧格桑,曉以利害,使其退還所侵占之地方。(45)阿桂:《平定兩金川方略》卷5,乾隆三十一年七月壬子,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九土司圍攻之事遂罷。可見,穆坪土司不但響應中央號召出兵,而且洞悉朝廷意圖,選擇恰當?shù)臅r機充當中間人的角色進行斡旋,穆坪土司對中央強烈的歸屬感可見一斑。值得一提的是,穆坪土兵在戰(zhàn)役中所付出的代價極其慘重。據(jù)統(tǒng)計,穆坪于第一次金川戰(zhàn)役至第二次金川戰(zhàn)役爆發(fā)期間陸續(xù)出兵共計三千五百名。在第二次金川戰(zhàn)爭中,“各土司各土兵隨征以來,傷損實多”,穆坪土司原來可派兵一千三百余名,戰(zhàn)爭后期則僅能派出三百二十余名,青壯年大量銳減,傷亡人數(shù)難以計算。清政府不得不將戰(zhàn)爭中擒獲的大小金川戰(zhàn)俘分賞給各路土司,其中穆坪土司分得兩千八百九十一名,其中壯丁一百八十五名。(46)數(shù)據(jù)來自中國科學院民族研究所四川少數(shù)民族社會歷史調(diào)查組編:《金川案》,內(nèi)部資料,1963年6月,第79頁。功德碑所稱“一腔忠義,三載勤勞,親冒矢石,憤立奇勛,卒表精忠,循蒙圣眷”是堅參囊康在金川戰(zhàn)役中的真實寫照。
四說愛民。堅參囊康在位時期,穆坪地區(qū)的文化、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以后之六年中,“官軍及隨軍商旅之出人此途者,無慮百萬余人。漢人劇增,則所咨訪取法者富。造至乾隆末世,穆坪殆已半漢化矣”(47)任乃強:《民國川邊游蹤之〈天蘆寶札記〉》,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2010年,第52頁。。此外,堅參囊康在今寶興縣城西北8公里處的五龍鄉(xiāng)瓦西溝建造瓦西溝鐵索橋。橋身長51.5米,寬1.7米,橋面用木板鋪設,下有環(huán)扣鐵鏈10條,橋面左右各有扶鏈兩條。東岸的橋墩用條石扣筑,西岸則是利用巖壁固定橋鏈。該橋歷經(jīng)維修,部分鐵索尚為舊物。瓦西鐵索橋不僅年代久遠,更是寶興西河的重要津梁,是清代穆坪與明正土司之間往來的必經(jīng)之處。在西岸巖壁上刻有兩首詩,其一為《瓦西鐵索橋落成志》:“□□□□□涓涓,兩載親瞻見□□……慈航能普濟□方東……揮金似土成□美。煉□□橋不募捐。我亦有□□快睹。□題永紀萬□年?!甭淇钐帪椤疤J陽歲薦士許明琪撰”(上款被削)。另一首詩題為《丙午秋鐵橋落成志慶》:“望洋恨隔水涓涓,咫尺聲聞□□□。天矢志成梁垂……濟紹先賢。長□不……”落款處為“宣慰主人甲納參□□□題”(48)任乃強:《民國川邊游蹤之〈天蘆寶札記〉》,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2010年,第68頁。。許多字已經(jīng)漫漶不清。根據(jù)記載,我們可以做一個合理的推測:1786年(乾隆五十一年丙午),為了方便土民之間以及穆坪與明正之間的交往,堅參囊康帶領土民在滔滔的五龍河上建起了一座鐵索橋。已到晚年的堅參囊康了卻了一樁心愿,不禁感慨萬千,揮筆而就,題詩一首,刻于橋側的石崖之上。題詞的那一天,蘆山人許明琪也作詩一首,應和土司堅參囊康,稱贊穆坪土司的親民政策。除摩崖詩外,在五龍鄉(xiāng)還有云峽崖刻,舊時沿著崖壁鋪設棧道以通往來。乾隆時期,堅參囊康下令鑿石壁為長形崖路,寬有五六尺,可供轎子通過,時人稱這段崖道為“高梯子”。崖壁上《創(chuàng)修巖路碑記》記載了堅參囊康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六月率領各大頭人捐資修路的歷史事實。堅參囊康功德碑中“若夫創(chuàng)立城隍祠,重修關帝廟,增新川王宮,公之誠于祀神者□非公之勤于治民,□至□修羊村石路,造瓦西鐵橋,又于札底關外一帶偏橋,俱煉鐵索,扶危濟□,萬古永逸。其恩遍土民,澤及商旅,又何如乎?公生平捐造,功德何止萬金,悉蓄自節(jié)儉,不派人民,而卒能全忠孝、布慈祥,以垂于不朽”短短百余字的描述,高度概括了堅參囊康關心民生、造福百姓的動人事跡。
其三,關于捐資客商。前文已敘,穆坪地區(qū)在堅參囊康時期涌入大量漢商。碑文中各位客商的姓名雖難以辨識,但卻標明了客商來自秦、楚、吳、蜀、閩等地。任乃強先生在研究寶興城隍廟鐘銘文中的38家客商后認為:“玩各家名字,似多有兵士與差役之屬,夙有牌號之商家甚少”(49)任乃強:《民國川邊游蹤之〈天蘆寶札記〉》,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2010年,第54頁。,此當為灼見。在穆坪土司歷史上,商業(yè)最為繁盛的階段是大小金川戰(zhàn)役時期,官軍及商旅往來均要經(jīng)過穆坪。從這一角度而言,金川戰(zhàn)役時期穆坪地區(qū)興起的貿(mào)易多為過境貿(mào)易,其繁盛是一時的,穆坪地區(qū)所能見到的刻有客商姓名的石碑也多產(chǎn)生于金川戰(zhàn)役期間。然而,各地漢族客商出現(xiàn)在土司堅參囊康的功德碑中,加之堅參囊康生母王幺幺為漢族女性,可以充分說明堅參囊康時期的穆坪社會具有較高的整合度,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達到了高峰。
其四,關于碑文撰寫者身份。在碑文落款處,寫有“雅州府蘆山縣新薦歲進士許明琪拜撰”?!皻q進士”亦稱“歲貢生”,簡稱“歲貢”,屬科舉時期貢入國子監(jiān)的生員?!柏暽擦?曰歲貢、恩貢、拔貢、優(yōu)貢、副貢、例貢”(50)《清史稿》卷106《選舉一》,北京:中華書局,1977年,第3100頁。,歲貢是最普通的貢生,由各省的府州縣學及八旗官學將資格較老的廩生按食廩年數(shù)依次選送?!肚迨犯濉份d:“歲貢,取府、州、縣學食廩年深者,挨次升貢。順治二年,命直省歲貢士京師。府學歲一人,州學三歲二人,縣學二歲一人,一正二陪?!?51)《清史稿》卷106《選舉一》,北京:中華書局,1977年,第3104頁。又載:“五貢就職,學政會同巡撫驗看,咨部依科分名次、年分先后,恩、拔、副貢以教諭選用,歲貢以訓導選用?!?52)《清史稿》卷106《選舉一》,北京:中華書局,1977年,第3108頁??梢?歲貢生與進士相差甚遠,僅充當訓導,是教諭的助手。許明琪僅為“新薦歲進士”,且其名不見于《蘆山縣志》,但就其所撰寫的碑文來看,文采斐然,格調(diào)高古,許氏亦可謂有學之士。對于民間歲貢生自稱“歲進士”的做法,清人劉聲木持否定態(tài)度:“此等事不足敘,此等字亦不宜入文。有文集稱歲貢生為歲進士者,乃鄉(xiāng)里鄙夫嚇詐善良,有此奇異名目,豈可據(jù)為典要,以之入文。”(53)劉聲木:《萇楚齋隨筆續(xù)筆三筆四筆五筆》,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第290頁。實際上,將“歲貢生”提升為“歲進士”,是一種基于國家認同的身份認同。進士是科舉制度下所能考取的最高功名,地方讀書人企圖通過建構、拔擢個人身份,以獲得在當?shù)氐拿c地位。通過前文所敘許明琪與土司堅參囊康和詩的故事,這種訴求便可窺見一斑。
堅參囊康功德碑是川西歷史上罕見的保存至今的較為完整的土司功德碑,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和現(xiàn)實價值。
堅參囊康功德碑不僅記錄了土司的文治武功,其碑文也反映了清代嘉絨藏族地區(qū)乃至西南地區(qū)的社會發(fā)展狀況和民族融合情況。其歷史價值概括起來有如下幾點。
第一,記錄并評述堅參囊康的生平。堅參囊康生平事跡在正史、方志的記載中呈現(xiàn)碎片化現(xiàn)象,主要集中于軍事、朝貢方面,對其在地方建設的貢獻則鮮有記載。堅參囊康功德碑完整、系統(tǒng)、簡潔地介紹了堅參囊康的文治武功,使得穆坪土司的歷史形象和歷史功績得到了更有力的佐證。
第二,反映嘉絨藏族社會的發(fā)展。彭陟焱認為,明清時期在嘉絨藏區(qū)實行的土司制度維護了地方社會秩序的安定,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統(tǒng)治,使國家得到了空前的完整和統(tǒng)一。(54)彭陟焱:《試論明至清初中央王朝對嘉絨藏區(qū)的經(jīng)營》,《西藏研究》2004年第4期,第33-37頁。徐法言認為,金川戰(zhàn)役后,金川地區(qū)形成多元化的宗教格局,不同族群雜居通婚,異質文化、宗教信仰在此碰撞融合。(55)徐法言:《改土歸屯后金川地區(qū)的宗教信仰與社會結構的變遷》,《民族研究》2022年第3期,第107-123頁。作為金川戰(zhàn)役的戰(zhàn)略要道,穆坪地區(qū)亦是如此,堅參囊康功德碑為以上結論提供了新的注腳。今日學人所接觸到的土司文化,相當程度上是改土歸流之后經(jīng)過重構的文化,并非土司時期的文化。而堅參囊康功德碑作為文物性質的史料,真實地、原本地還原了清中期穆坪土司社會狀況:土司上報國家、中孝至親、下安百姓,民族和諧交往、廣泛交流、適度融合。土司對地方貢獻之大,百姓對土司敬仰之深,盡見諸碑文。這既是康雍乾盛世對川西地區(qū)的影響,也是堅參囊康出色領導才能的體現(xiàn)。而碑文中所載穆坪地區(qū)的經(jīng)樓、城隍祠、關帝廟、川王宮則是不同宗教文化相與激蕩的明證。
第三,建立強烈的政治認同感,建構地方社會的國家秩序。雍正初年以來,隨著青藏高原形勢逐漸穩(wěn)定,清朝在對西南地區(qū)的土司大規(guī)模實行“改土歸流”的同時,逐漸傾向于將嘉絨土司作為“內(nèi)地土司”來管理,從多個方面持續(xù)強化嘉絨地區(qū)的地方秩序建構。(56)曾現(xiàn)江:《清中葉至民國嘉絨地方:社會、文化與族群》,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前言”,第3頁。這種秩序建構在穆坪地區(qū)有著突出的體現(xiàn)。筆者認為,堅參囊康功德碑體現(xiàn)了三重認同:土民對土司的認同,土民對國家的認同,土司對國家的認同。土民通過勒石記功的方法表達對土司的敬仰和認同,通過身份建構的方法表達對國家秩序的認同,而土司則通過上忠皇帝、下愛百姓的方式表達對國家的認同。站在政治認同的高度,土司功德碑象征著國家秩序在地方社會的確立;而與此同時,流傳于穆坪地區(qū)的關于堅參囊康身份的傳說,也能說明穆坪土司高度的政治認同。這則傳說認為,堅參囊康是王幺幺與康熙帝第十七子果親王允禮所生。彭陟焱《穆坪土婦王夭夭事跡考述》及筆者《論清代穆坪土司的家國認同》等文章已從考據(jù)的角度否定了這一傳說的真實性,此不贅述。需要強調(diào)的是,傳說的真實性與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傳說反映了一種心態(tài),傳遞了一種認同:穆坪土司為確立自己在川西地區(qū)的地位,并謀求發(fā)展,試圖盡力尋找與中央王朝增進感情的方式,通過結構家族身份實現(xiàn)“向東擺動”的強烈政治認同(圖3)。
圖3 穆坪土司的三重政治認同
除了歷史價值外,在交往交流交融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視域下,堅參囊康功德碑具有極其珍貴的史料價值、文學價值和政治文化價值。
第一,堅參囊康功德碑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傳統(tǒng)文獻記載的空白,對于研究清代嘉絨地區(qū)社會風貌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放眼西南乃至整個南方地區(qū),目前所發(fā)現(xiàn)的土司功德碑實屬鳳毛麟角,而對土司功績風范記錄得如此翔實的碑銘則更是罕見。堅參囊康功德碑不僅對于研究土司生活史、土司家族史、土司制度史、土司社會史都有著重要意義,而且為中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研究提供了寶貴的西南范例,為研究清代嘉絨藏族社會的發(fā)展與整合提供了珍稀史料。
第二,堅參囊康功德碑碑文為地方文人許明琪所撰,文辭平實無華,夾敘夾議,多用對偶、反問、互文等修辭手法,以史詩的方式呈現(xiàn)了堅參囊康的生平事跡,書寫了土民與土司、土司與國家、土民與國家之間的認同情感,頗具文學價值。碑文一方面體現(xiàn)了清代穆坪地區(qū)儒學的興盛和文化的整合,另一方面也對清代藏漢及各民族團結互助、互通有無的友好關系進行了全方位書寫,不僅關照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史實,也反映出了各民族世代相傳的家國情懷,更凸顯了“榮辱與共,休戚與共”的共同體意識。
第三,堅參囊康功德碑體現(xiàn)了強烈的政治文化認同,對研究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歷史邏輯有著重要的意義。其一,堅參囊康“忠君愛民”的品質產(chǎn)生于封建王朝時期,但從思想內(nèi)核來看,與當下黨員干部“愛黨愛民”的宗旨有一脈相承的關系。而土民對土司的敬仰、對科舉仕途的向往,也反映了在大一統(tǒng)秩序下自下而上的政治認同逐漸增強。在政治認同的基礎上,堅參囊康團結了眾多漢族客商,促進了穆坪地區(qū)的民族交融和經(jīng)濟發(fā)展,共同體意識開始在穆坪地區(qū)發(fā)端。其二,堅參囊康時期,穆坪地區(qū)文化多元,兼容并包。儒、釋、道等文化的相與激蕩,漢、藏等民族的交往融合,體現(xiàn)出中華文明的強大張力。堅參囊康功德碑所體現(xiàn)的仁孝、忠勇、愛民等精神,更是中華民族共同的、歷久彌深的價值旨歸。
除卻碑文主體,碑身“只有共產(chǎn)黨才能救中國救窮人 紫光政治部制”幾個紅色大字系1935年紅四方面軍在寶興戰(zhàn)斗期間所刻?!白瞎庹尾俊笔羌t軍的代號,“救中國、救窮人”集中反映了當時中國共產(chǎn)黨所領導的工農(nóng)紅軍的革命目標和政治理想,這也使得堅參囊康功德碑具有了紅色文物的價值。
清代嘉絨土司的發(fā)展與興盛既是清王朝“以番攻番”的政治需要,也體現(xiàn)了藏、漢兩大文化的加速融合。尤其是大小金川戰(zhàn)爭結束后,“嘉絨藏區(qū)的大多數(shù)藏族人民在農(nóng)業(yè)、手工業(yè)、商業(yè)、宗教信仰、風俗、生活習慣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發(fā)生了變化,與內(nèi)地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交流也越來越頻繁”(57)彭陟焱:《乾隆朝大小金川之役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10年,第232頁。,穆坪土司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鐫立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的堅參囊康功德碑是目前可見的稀有的土司功德碑之一,它真實記錄了堅參囊康榮耀輝煌的生平事跡和忠君愛民的品行操守,反映了清中期穆坪地區(qū)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體現(xiàn)了王朝秩序下強烈的向心意識和國家認同。碑身上的紅軍宣傳標語則又賦予其紅色文物價值。深入挖掘包括土司功德碑在內(nèi)的土司文化遺產(chǎn)的歷史價值和時代內(nèi)涵,一方面有助于重構土司社會國家認同和民族交融的歷史圖景,推動中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研究;另一方面有助于把握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發(fā)展的歷史脈絡,深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理論和實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