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建紅[山西藝術職業(yè)學院,太原 030012]
《長征組歌》自1965 年公演至今,幾十年間經久不衰、膾炙人口、常演常新。毫無疑問,這是一部經受住了時間檢驗的成功的大型交響合唱作品。《長征組歌》由《長征組詩》發(fā)展而來,這部作品不論在文學方面還是在音樂方面,都堪稱經典。在論文《淺析〈長征組歌〉詩歌語言的藝術魅力》中,我曾就《長征組歌》詩歌語言的藝術特征進行過論述,討論它的文學性特點;在這篇文章里,我將對《長征組歌》音樂創(chuàng)作中的民族性特征進行挖掘和探索,討論它的音樂性特點。筆力有限,不到之處,懇請方家、同行批評指正。
1965 年的春天,四位作曲家晨耕、生茂、唐訶、遇秋接受給《長征組歌》譜曲的任務時,周恩來總理指示:《長征組歌》應該是革命的、民族的、大眾的?!堕L征組歌》反映的是“長征”這一中國工農紅軍創(chuàng)造的奇跡,自然是“革命的”。《長征組歌》用典型的紅軍傳統(tǒng)歌曲的旋律音調,用莊嚴輝煌、氣勢磅礴的交響音樂來表現(xiàn)“革命性”?!堕L征組歌》是合唱作品,作曲家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在旋律上下了很多的工夫,放棄了追求復雜的音樂織體,各聲部的穿插簡單有序,易進易出;整部《長征組歌》的音域都在普通群眾可接受的范圍之內,一般只唱到小字二組f;調性簡潔,轉調和離調的情況較少見。作曲家們匠心獨運,降低了《長征組歌》的難度,賦予它更多的群眾性,使它易唱易記。
那如何體現(xiàn)民族性呢?我們先來說說什么是音樂的民族性。音樂的民族性,即音樂的民族特點,體現(xiàn)了民族的特性,表現(xiàn)了民族的心理素質。它來自民族的生活和歷史,反映了民族人民的生活習慣、思想感情、語言特點、歷史文化影響等。在音樂的表現(xiàn)中,音樂的民族特點是通過具有民族特殊性的表現(xiàn)形式和手法體現(xiàn)的。①從1934 年10 月開始長征,到1936 年10 月紅軍三大主力在甘肅會寧會師,紅軍長征一共經過了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廣西、貴州等十四個省份。十四個省份包含了多個地區(qū)、民族,每個地區(qū)、民族都有自己的地方特色音樂,有自己特殊的音樂表現(xiàn)形式和手法,風格各不相同?!堕L征組歌》到底應該以哪個民族的音樂為主?如何體現(xiàn)民族性?下面,我將從音樂主題和曲式結構、樂隊編配形式兩方面來具體地分析一下《長征組歌》音樂創(chuàng)作中的民族性特征。
當作曲家們拿到肖華上將創(chuàng)作的《長征組詩》時,發(fā)現(xiàn)詩人是以紅軍長征時走過的路程、經歷的主要事件為順序,分十幾個主題,巧妙地講述了長征的故事。而我國遼闊的地域性、豐富的民族性,使這漫長艱辛的長征路上處處有山歌、小調、地方戲曲的基礎。在體現(xiàn)民族性這一點上,作曲家們創(chuàng)造性地決定“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根據(jù)詩歌表現(xiàn)的內容,從相關聯(lián)的各地的地方音樂中獲取創(chuàng)作靈感。他們把中央紅軍長征走過的地區(qū)的地方音樂,如江西采茶戲、苗家山歌、云南花燈、川江號子等民間音調,與紅軍傳統(tǒng)歌曲的音調相結合,創(chuàng)作出別具一格的《長征組歌》。
具體來看,比如第一首《告別》,講述了中央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被迫放棄根據(jù)地,開始戰(zhàn)略轉移,即長征故事的開始、長征發(fā)生的原因?!陡鎰e》全曲采用了一個古二部曲式的結構。②樂曲開始的樂段a 由兩個雙句體構成,節(jié)奏舒緩,速度緩慢,慷慨悲歌,表現(xiàn)了紅軍被迫開始長征時的沉痛心情。樂段b 和樂段a 是一個音樂主題,但它通過改變速度,形成了進行曲風格的樂曲,速度上較樂段a 由慢漸快,模擬隊伍行進時昂揚急速的步伐節(jié)奏。樂段a、b 是典型的紅軍傳統(tǒng)歌曲的曲調。樂段c 的主題和樂段a、b 完全不同,在旋律上,它采用了江西贛南采茶戲的曲調,江西采茶戲是江西各地采茶、花燈等民間歌舞小戲的統(tǒng)稱。樂段c 由兩個雙句體重復構成,用纏綿悱惻、余音繞梁的采茶戲音調表達了根據(jù)地老百姓送別紅軍時依依不舍的情景?!败娒袼蛣e”的場景正是發(fā)生在紅軍長征的起點江西瑞金,用江西當?shù)氐牟刹钁蜃鳛椤端蛣e》的主題,恰如其分,既巧妙地暗示了事件發(fā)生的地點,又體現(xiàn)了《長征組歌》音樂創(chuàng)作的民族性特征。d 樂段的音樂主題來源于樂段a,但與a 相比,節(jié)奏拉寬,和聲加強,織體變厚,用堅定的節(jié)奏表現(xiàn)出軍民堅信長征必定勝利的決心。此曲樂段abcd 之間的曲式關系也符合我國傳統(tǒng)音樂中“起承轉合”的關系,體現(xiàn)了音樂創(chuàng)作的民族性特征。
再比如第三首《遵義會議放光輝》。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歷史標志性的轉折點,從此,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遵義會議放光輝》這首歌的音樂主題就使用了貴州當?shù)氐囊粽{,選取了苗族、侗族兩個民族的音樂作為主題素材。開頭“苗嶺秀,旭日升。百鳥啼,報新春”一句,主要改編自苗族古歌《開天辟地歌》,是苗族最為傳統(tǒng)、最具特色的歌曲之一。③這一句的旋律非常優(yōu)美,舒展大氣,具有濃濃的貴州高原山歌風味,描繪出萬物復蘇、生機盎然的新春景象,表達了人們對于遵義會議勝利召開的喜悅之情和對中國革命光明未來的憧憬之情。《遵義會議放光輝》全曲都是以這一主題旋律為基礎進行變化重復,通過調節(jié)速度的快慢呈現(xiàn)出山歌與歌舞體兩種風格,用悠揚的山歌風和載歌載舞的歌舞節(jié)奏表現(xiàn)出人們對于會議勝利召開的慶祝與頌揚。
而第八曲《祝捷》“大雪飛,洗征塵,敵進犯,送禮品”講述的是1936 年10 月19 日陜甘支隊與紅十五軍軍團在陜北吳起鎮(zhèn)會師后的事。當時還是深秋時節(jié),但是當?shù)靥鞖廪D冷,大雪紛飛。國民黨準備對我軍進行圍剿,卻在直羅鎮(zhèn)戰(zhàn)斗中被我軍大部殲滅,“活捉了敵酋牛師長”,給我軍提供了大量補給。這一場殲滅戰(zhàn)被稱為吳起鎮(zhèn)會師后的“奠基禮”,所以詩詞中有“勝利完成奠基禮,軍民凱歌高入云”的描寫?!蹲=荨凡捎煤蠞O鼓和長沙花鼓的音調作為樂曲主題,以一個湖南籍宣傳員的口吻來講述直羅鎮(zhèn)戰(zhàn)役勝利的故事,表現(xiàn)戰(zhàn)役勝利后全體紅軍戰(zhàn)士的喜悅。全曲音樂情緒詼諧幽默,用偏慢的音樂速度一板一眼地娓娓道來,形成帶有演說敘述性的風格。《祝捷》不僅音樂主題來自湖南當?shù)氐拿耖g音樂,而且本曲的曲式結構是我國傳統(tǒng)民間音樂中的板腔體結構。《祝捷》以“大雪(呀)紛飛(呀)為我洗征塵,敵人進犯送來好禮品”這兩個對稱的上下句作為全曲唱腔的原板,接下來的男高音獨唱與混聲合唱相結合的部分是在原版基礎上發(fā)展變化而來的慢板,到“勝利完成奠基禮呀啊,軍民凱歌高入云哪”這兩句是在原板基礎上發(fā)展變化而出的快板。最后的男高音獨唱與四部混聲合唱是節(jié)奏自由的散板?!蹲=荨返囊魳分黝}和板腔體曲式結構都體現(xiàn)了《長征組歌》音樂創(chuàng)作中的民族性特征。
類似的情況在《長征組歌》其他樂曲中都有體現(xiàn)。比如,多首作品在調式上采用的都是我國傳統(tǒng)的五聲調式;第四曲《四渡赤水出奇兵》在原作《長征組詩》中名為《入云南》,其中的音樂主題就運用了云南花燈曲調;第五曲《飛躍大渡河》中講的故事發(fā)生在四川省,這首樂曲的音樂主題運用的就是四川當?shù)氐拇ń蛱栕拥囊粽{;第六曲《過雪山草地》包含兩個主題,綜合了青海藏族歌舞、河北蔚縣秧歌與云南花燈音樂;第七曲《到吳起鎮(zhèn)》中的主題改編自陜北秧歌,女聲二聲部合唱,采用的是山西蒲劇中“眉戶戲”的曲調;第九曲《報喜》的音樂主題以贛東北采茶戲為素材創(chuàng)作而成……這些巧妙的樂思,均體現(xiàn)了《長征組歌》音樂創(chuàng)作中的民族性特征。
《長征組歌》采用的是管弦樂隊和民族樂器相配合的中西合璧的樂隊編配形式。管弦樂隊音色音域寬廣、宏大熱烈、雄壯輝煌、形象鮮明,表現(xiàn)力極為豐富,適合表現(xiàn)“長征”這樣的宏大敘事主題。但是“長征”又發(fā)生在中國,“長征”走過的地區(qū)地域廣闊,民族眾多,民族樂器豐富多彩。為了更準確地體現(xiàn)《長征組歌》音樂創(chuàng)作的民族性特征,作曲家們在配器上,混合使用了多種中國民族樂器,有琵琶、三弦、板胡、竹笛、橫簫、鑼鼓、嗩吶、二胡等。我們來具體地了解一下。④
第一曲《告別》敘述了“長征”的起因、革命老區(qū)人民與人民子弟兵依依告別的情景。作為“長征”這一宏大事件的開端,也是《長征組歌》的開始,如果僅僅以合唱隊的歌聲來表現(xiàn),是單薄、缺乏力度的,而管弦樂隊可以很好地完成這一任務。首先,《告別》的引子部分先用小號吹響了長征的號角,接著,管樂、弦樂相結合,以悲壯深切的音樂語言,敘述了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在腥風血雨的艱難局面中,不得不進行戰(zhàn)略轉移的史實。此處的引子不僅奠定了本曲的情緒,也奠基了整部《長征組歌》的情緒氛圍。而在《告別》的女聲二重唱伴奏部分,具有濃郁民族風格的樂器二胡和琵琶濃墨重彩地登場了。民族樂器音色較為單薄,為了突出它們,管弦樂隊中的管樂器全部避讓,弦樂器也只是作為音樂背景,只有簡單的節(jié)奏型伴奏。二胡和琵琶,一個是弦樂器,一個是彈撥樂器,音色截然不同,相互對比又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它們所奏的旋律由江西的采茶戲提煉而來,哀婉纏綿,如泣如訴地形象描繪出革命老區(qū)人民與人民子弟兵依依告別的情景。接著樂曲后面的部分要表現(xiàn)軍民對革命一定會勝利的決心時,管弦樂隊又開始擔任主奏任務,宏大輝煌的音響效果奏出革命軍民心中的堅毅和自信。
第六曲《過雪山草地》表現(xiàn)的內容非常豐富,既有雪山行軍,又有草地露營;既要表現(xiàn)“紅軍不怕遠征難”的英雄氣概,又要突出其“萬水千山只等閑”的革命樂觀精神。為了表現(xiàn)這千頭萬緒的樂思,作曲家們專門設計了交響性的器樂樂段作為序奏。序奏部分和聲奇異,音響怪誕,先用弦樂組震弓演奏半音階模擬紅軍面對風雪漫天,寸步難行地過雪山的艱難場面。然后,用極富民族特色的竹笛獨奏讓緊張的場面瞬間安穩(wěn)沉寂,切換到“草地宿營”主題。竹笛獨奏的旋律包含云南花燈元素,抒情性很強,多裝飾音,是竹笛這一民族樂器的常見奏法。
再如第七首《到吳起鎮(zhèn)》,開頭的陜北民歌主題運用陜北秧歌特有的切分節(jié)奏,以及陜北民歌常見的一領眾合的演唱形式,民族風味十足;緊接著是一小段民族樂器板胡的間奏。板胡是秦腔中的主要伴奏樂器,本身就具有濃濃的“陜北風”。之后的女聲二重唱,采用的是與秦腔類似的山西蒲劇中“眉戶戲”的曲調,委婉動聽。這部分的樂隊配器中除了用到嗩吶、二胡、板胡、三弦等民族樂器,還特意增加了特色鮮明的低音板鼓。板鼓是我國歷史悠久的民族樂器,在唐代時就有使用。此處的女聲二重唱也采用發(fā)聲位置比較靠前的民族唱法的音色,手拿竹板邊打邊唱,從演唱形式到音樂主題,再到伴奏樂器,都更加突出了《長征組歌》音樂唱作中的民族性特征。
類似這樣的管弦樂隊與民族樂器相配合,以突出“民族性”的例子,在《長征組歌》中比比皆是。比如第二曲《突破封鎖線》中,使用了我國傳統(tǒng)民族打擊樂器土梆子,通過飛快地敲擊,營造出氣氛的緊張感,來表現(xiàn)紅軍突破四道封鎖線的事件。這首樂曲開頭那急促的響板、竹笛的上行短線條和緊隨其后的厚重銅管,使中西方樂器完美結合,表現(xiàn)出戰(zhàn)斗的緊張氣氛。第五曲《飛躍大渡河》,樂曲一開始,運用了川劇音樂中常用的鐃和鈸來突出節(jié)奏,并且創(chuàng)造性地將吆喝聲設計進音樂中,渲染出紅軍飛躍大渡河時激烈戰(zhàn)斗的氣氛。第七曲《到吳起鎮(zhèn)》、第八曲《祝捷》中運用到的板胡、嗩吶獨奏,也突出了《長征組歌》音樂創(chuàng)作中的民族性特點。
需要強調的是,在樂隊演奏過程中,為了突出民族樂器的音色,管樂器會有意避讓,弦樂器只作為伴奏的背景音樂,這樣更能凸顯出民族樂器的風格,也避免了民族樂器與管樂器的沖突。⑤管樂器音質適合輝煌莊嚴的宏大敘事,但不適合表現(xiàn)感情細膩的抒情風格,二胡、琵琶、竹笛等民族樂器與樂隊中的弦樂器一起合作,音色上更加融合,抒情性也更強。
《長征組歌》作為新中國合唱作品中的不朽經典,亮點多多,實在不是拙作所能窮盡的。僅從“民族性”這一角度探討《長征組歌》的音樂創(chuàng)作特點,期待與同行探討,也希望得到更多的批評指正!
① 《中國民間歌曲集成》全國編委會、《中國民間歌曲集成貴州卷》編委會:《中國民間歌曲集成》貴州卷上,中國ISBN中心,1995年版。
② 謝功成:《曲式學基礎教程》,人民音樂出版社1998年版。
③ 唐藝華:《〈長征組歌〉音樂創(chuàng)作民族化研究》,南京藝術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08年。
④ 肖華詞,晨耕、生茂、唐訶、遇秋曲:《紅軍不怕遠征難——長征組歌總譜》,人民音樂出版社 2009年版。
⑤ 崔志、陳晨:《〈長征組歌〉分析報告》,《戲劇之家》2016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