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梓晴 楊曉麗(廣東職業(yè)技術學院)
現(xiàn)今連南瑤族是經過長期的遷徙形成的。在隋唐時期,就已具有一定數量到粵北地區(qū)居住。歷經多個朝代,目前連南地區(qū),已逐漸成為瑤族的聚居區(qū);根據民間傳說和史書記載,排瑤主要來自湖南湘江、沅江流域的中下游和洞庭湖地區(qū)遷徙而來。后來,逐漸向湘粵桂三省邊境遷移,大約在隋唐、宋朝時期,他們祖先經辰州、道州等地,遷徙到連南山區(qū)結寨定居。過山瑤是在清朝分別從湖南和廣西遷徙而來,后建寨定居。
連南瑤族自治縣是廣東省3 個少數民族自治縣之一,世界唯一的排瑤聚居地,特殊的歷史和地理條件孕育了當地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其千年瑤寨被譽為“世界瑤族第一寨”其中瑤族“耍歌堂” “瑤族長鼓舞” “瑤族通婚”接連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獨特的瑤族銀飾、排瑤民歌、瑤族刺繡均被列入“廣東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開耕節(jié)、瑤族藥浴節(jié)、暨桑葉美食節(jié)、瑤族開唱節(jié)——等節(jié)慶活動異彩紛。
連南瑤族自治縣,位于廣東省西北部,連南縣境南北縱橫距離約71 千米,東西最大距離約45 千米。地勢北、西、南高,東部低平。山脈多由北向西南走向。山體中上部亙連著數百座山峰??h域面積1306 平方千米。東北部與連州市交界,東南部與陽山縣相連,南面緊接懷集縣,西面毗鄰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西北角與湖南省永州市江華瑤族自治縣接壤?,幾宸植加谡既h面積88%的山區(qū);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截至2020年11 月1 日零時,連南瑤族自治縣常住人口為134691 人。
連南瑤族扎染更是當地傳統(tǒng)的染整技藝,伴隨著瑤族人流傳于連南當地的八排地區(qū)中,是當地人民服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南宋著名地理學家周去非的《嶺外代答》卷六《服用門》中記載到“瑤人以藍染布為斑,其紋極細。其法以木板二片,鏤成細花,用以夾布,而溶蠟于鏤中,而后乃釋板取布,投諸藍中;布既受藍,則煮布以去蠟,故能變成極細斑花,炳然可觀。故夫染斑之法,莫瑤人若也?!逼渲杏涊d該朝代瑤族扎染的技法與來源;連南瑤族扎染雖起源于宋代但歷經世代相傳到明清時期技藝成熟。連南瑤族扎染為白花藍黑樣式,色調素雅,風格獨特,主要使用于婦女的頭巾、各種生活用品等地方,十分富有民族特色?!艾幾逶尽备怯?016年入選廣東省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為瑤族扎染彰揚出其優(yōu)良的傳承性。
連南瑤族社會特征迄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連南瑤族仍保留著比較完整的以同姓血緣親族為紐帶的房族組織,簡稱為“房”,排瑤語稱VCN53PU44(音譯“溫不”)。房,是出自同一祖先的若干代子孫(以家庭為單位)的集合體,是社會組織的單位。同姓氏下分為大房、小房。大房為宗族,小房為宗支,均有密切的關系。如東芒排盤姓為五大房,即木生、馬桂、大欣、巴山、巴尼,他們來自共同的氏族,即盤姓氏族,具有很遠的共同血緣,成員之間有可查的血緣關系和族譜關系。在居住上,血緣親近的房族,各成員的住房緊挨一起,形成聚族而居的格局。
保留著帶有原始色彩的瑤老制,維持瑤排內部的社會秩序,調解糾紛,管理公共事務,生產生活等,都由瑤老負責。他們成了瑤族社會內部的上層人物?,幚现破渲饕^面人物是天長公和頭目公。天長公是一排之首,由排內威信較高,能說會道,有豐富的生產和社會經驗,具有領導和組織能力的老人充任。其責任是負責管理全排的民事案件、排解糾紛和對外的交涉聯(lián)系事宜。天長公任期一年,每年在農歷10 月16 日改選,這一天是新舊天長公交替的日子,新的天長公接任以后,排中辦事老人、頭目公等都攜酒到他的家共飲,天長公也以酒肉招待大家,借以交換意見,以便日后大家協(xié)力辦事。
連南瑤族文化特征關于瑤族婚姻特征排瑤的婚俗很有情趣。自古以來,瑤族婚俗分訂婚、認親、擇日、舉行婚禮、回門五個過程,充分體現(xiàn)了瑤族的民族文化和生活習俗。他們實行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嚴格限制血緣婚,同房姓宗族之間不準通婚,即使是異姓,舅姑姨表之間也不能結合,一定要過了3 代之后才能通婚。目前在連南縣內,主要居住的瑤族是排瑤,排瑤現(xiàn)有人口近8 萬,排瑤自稱“yao min”,用漢語記音為“要敏”,意為瑤人。連南地區(qū)有八排之分;其中,三排鎮(zhèn)油嶺瑤寨,坐落于約800米高的半山坡上,登頂遠眺,百峰爭雄,風光秀美,大有“一覽眾山小”氣概。而吊腳樓依山而建,民居層層疊疊,錯落有致,其結構均為青磚或木質。這里聚居著世界唯一的連南“八排瑤”,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素有“千戶瑤寨”之稱。
Borin等[7]基于5年表面流濕地處理農田排水試驗,得出進入濕地的農田排水總氮的50%以上被植物吸收,20%以上的氮儲存在土壤中,少部分氮通過反硝化損失掉,氮的平均消減能力約為90%。Williams等[8]研究表明,控制排水與常規(guī)排水方式相比,可以使硝態(tài)氮(NO3-N)降低約20%左右。王巖等[2]研究得出農田排水生態(tài)溝渠對氮磷的高效去除機理主要表現(xiàn)在溝渠植物吸收、過濾箱中的基質吸附和植物吸收、溝渠攔截壩所產生的減緩流速和沉降泥沙等方面。徐紅燈等[9]發(fā)現(xiàn)溝渠沉積物對氨氮具有很強的吸附和硝化能力。但是到目前為止,關于直接用于農田徑流氮磷攔截去除的生態(tài)溝道技術還比較缺乏。
八排瑤語是勉語的一個分支,又稱藻敏方言。八排瑤語沒有對應的文字系統(tǒng)。受瑤漢語言接觸的影響,瑤語中有不少漢語借詞,也出現(xiàn)了一些漢語的語法形式。近年來,傳統(tǒng)瑤歌的傳承受到了不小的阻礙,其中問題便是八排瑤語沒有自己的文字體系,只能依靠族人口口相傳而流傳至今,從而也導致了八排瑤語語言活力下降,但仍有不少當地人在努力傳承發(fā)展瑤語和瑤歌,使瑤語可以傳承下去?,幾逦幕陙硎艿絿掖罅ΡWo與推廣,不僅積極修復瑤族歷史文化。開展重點文物修復,還對石泉山、山溪、軍寮老排等五處摩崖石刻開展保護修復,搶救性保護歷史遺跡,發(fā)掘、還原歷史原貌。開展古村落和歷史建筑修繕,將油嶺村瑤族民居群整體修繕工程列入縣十件民生實事,推動古村落和歷史建筑得到有效保護與活化利用。開展非遺資料整理,在充分挖掘整理的基礎上,先后出版了《瑤族刺繡》《瑤族長鼓舞》《瑤族婚俗》等一批記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書籍,連南瑤族扎染技藝也在這獨特的傳承中依靠著先一輩的口授手交中傳承下來,雖然直到如今扎染技藝也具有很好的傳承性,但隨著風俗習慣逐漸弱化,只有油嶺、南崗、山溪、三排、牛頭嶺、連水、東芒等七個村寨還有這門技藝。目前最常見的僅有油嶺婦女頭布系列、南崗婦女頭布系列和三排小孩背帶披風這三類品種。
連南瑤族扎染工藝需要用針繡、壓挑、線扎等方式,當地居民制作不需要畫圖打稿,他們憑借著多年熟悉的技法自然扎出圖案。扎的樣式有很多,如:“回”字形紋、魚尾形紋,還有龍紋、十字紋等,方法多種多樣的款式后用針線扎出當地特色圖樣。通過以上對紗、線、繩等多種工具,對織布進行扎、縫、綴、夾等多種形式后染布,在放入染缸前還需進行染前處理,將面料放入清水中浸泡15 分鐘;退除漿料,然后將用線扎好的布料放進煮好的染料桶里染色,因使用的染料一般為植物染料所以所染色的布料基本都為棉、麻、絲等材質,再通過線扎圖案方式讓顏色深淺不一,染色后解開扎線,自然成形。因一般使用植物染料,想要將白棉布染出想要的深藍色,通常需要重復洗染十幾遍,每一步都需要親力親為,非?;ㄙM精力和時間。最后將布料晾干后,把扎實的線抽出,將布拉壓平整晾曬即成,但不可直接讓染織品在太陽下直射,會導致植物染料褪色。除以上扎染工藝外還有蠟染這種扎染工藝,蠟染也是早在宋代就產生了,當地人民就用藍靛和黃蠟在白布上染出精致的花紋圖案,稱為“瑤斑布”。至今,瑤家仍喜愛自織布匹,稱“家織布”,然后染成藍色、黑色,再制作衣服、被單、頭巾、腰帶、圍裙、背袋、花布鞋等,當地對蠟染這項經驗高、技藝熟練的瑤民可直接使用蠟染筆直接描繪出想要的圖案,然后將蠟涂覆的布料放入染料中浸泡。染料會滲透到蠟未涂覆的區(qū)域,染出圖案??梢灾貜瓦@個步驟來浸泡出更深的顏色,在染色完成之后,需要將布料放入清水中清洗干凈,還可將完成的作品放入沸水中煮,以去除多余的染料和蠟。除以上兩種技藝外,還有型糊染等處理染織品圖案的制作工藝。
連南地區(qū)環(huán)境文化與傳統(tǒng)文化融合的多樣性,是在連南瑤族人民和當地政府國家的保護下建設下,才能使對連南地區(qū)文化習俗有所向往的人看見連南瑤族最真實的記錄,更好地展現(xiàn)非物質文化遺產,讓連南瑤族更多的歷史文化可以讓更多的人了解與傳承,讓連南瑤族的手工藝源遠流長下去。
當前,連南瑤族自治縣經濟和社會發(fā)展面臨的主要問題是:經濟總量偏小,人均地區(qū)生產總值、人均財政收入等指標依然低于全國、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基礎設施建設狀況雖明顯改善,但因受地處粵北山區(qū)的影響,區(qū)位優(yōu)勢不突出,實體企業(yè)規(guī)模普遍較小,新增“四上”企業(yè)較少,產業(yè)結構有待進一步優(yōu)化;且經濟發(fā)展后勁不足、財政收支矛盾等問題突出;受土地、價格、成本等影響對連南地區(qū)經濟發(fā)展的制約明顯;城鎮(zhèn)化質量亟需提高。
其發(fā)展可通過連南瑤族當地特色文化進行深入發(fā)展,通過“生態(tài)+文旅”的模式,進而充分挖掘開發(fā)當地特色旅游資源,以重點景區(qū)提升帶動周邊區(qū)域和沿線旅游發(fā)展,大力推進村莊人居環(huán)境整治,令村落不斷完善基礎設施的同時帶動當地經濟的同時帶動更多的傳統(tǒng)文化向外界宣傳。
連南瑤族自治縣可在文旅項目中為旅客帶來連南瑤族的特色扎染體驗,讓旅客親手制作扎染紡織品,更加深入了解瑤族扎染制作過程中獨有的樂趣,感受當地特色的扎染工藝,為旅客帶來更嶄新的豐富的學習體驗,吸引更多旅客的到來。以此來帶動文創(chuàng)產業(yè)鏈,讓更多社會上對連南瑤族扎染文化的人加入到扎染文化的創(chuàng)新中,研發(fā)更多連南瑤族當地特色的創(chuàng)新周邊產品,開拓一條連南瑤族扎染文化的創(chuàng)新道路進行引流,打開連南瑤族自治縣的知名度,以扎染作為當地特色產業(yè)標志之一,帶動連南地區(qū)的經濟文化發(fā)展,同時也更好的讓連南瑤族的扎染文化向外界傳播交流。
連南瑤族傳統(tǒng)文化潛力在近年來國家的大力扶持與當地政府的宣傳下帶動了當地的文旅產業(yè)鏈,讓該產業(yè)鏈更加的完善;使近年來連南瑤族自治縣經濟逐步提高。
瑤族人以大米為主要食糧,還有玉米、番薯、芋頭、大薯、小米等雜糧。常種的蔬菜,有白瓜、南瓜、葫蘆、大蒜、蘿卜、白菜、辣椒、茄子、芥菜等。平時還采摘野菜、竹筍、蘑菇、木耳等作為副食。肉食除山上的飛禽走獸之外,還飼養(yǎng)牛、豬、雞、鴨。特別喜歡牛肉和豆腐,每逢節(jié)日,幾乎家家戶戶自磨豆腐。熏肉更有特色,人們殺豬或平時捕獲野雞、黃、野豬等,把肉切成一塊塊,貯于煙樓慢慢熏干,可放一年半載?,幖矣孟?、糯米做的糍粑也很有特色?,幾迦耍ㄖ饕悄械模┦群煤染?。當地家庭通常都有釀酒工具,其味道以清淡為主。男性瑤胞抽煙的極為普遍,煙葉是自己種的,味濃;吸煙時將整塊煙葉卷塞進煙斗,然后用鐵制煙針錐個洞,再用艾絨點火,或把煙斗伸到火爐塘點火。因此,凡抽煙者,腰間都插有長短不一的竹煙斗?,幇蟛糠秩俗≡诟呱蕉钙轮希郎桨陆ǚ?。住房,墻壁多為泥磚或以整條的杉樹排列而成,屋面有瓦蓋的,但多用杉樹皮。
由于自然環(huán)境的關系,瑤胞外出做工路途遙遠,都是早出晚歸。因此,他們經常吃炭火煨燒的食物。
目前當地人民緊跟國家與政府步伐,連南按照省委“一核一帶一區(qū)”區(qū)域發(fā)展格局和“1+1+9”工作部署,落實清遠市委“十大行動方案”,堅持生態(tài)優(yōu)先、綠色發(fā)展,在高質量發(fā)展新征程上提擋加速。緊扣綠色生態(tài)和特色文化,不斷夯實民族地區(qū)發(fā)展根基,鑄牢連南各民族共同體意識,打造大灣區(qū)優(yōu)質生態(tài)產品輸出地、構筑瑤族風情旅游目的地、勇當民族地區(qū)推動共同富裕先行地,在高質量發(fā)展新征程上提擋加速。
為保護連南瑤族文化,國家政府為當地制定文化遺產保護條例,第一為了保護、傳承和開發(fā)利用連南瑤族自治縣民族文化遺產。
民族文化遺產包括:
(1)具有代表性的瑤族建筑物、設施、標識和傳統(tǒng)瑤族村寨;
(2)瑤族經文、過山榜、民間傳說、諺語、禮詞、詩歌等傳統(tǒng)文學以及作為其載體的瑤語;
(3)瑤族長鼓舞、民歌、口技等傳統(tǒng)舞蹈、音樂;
(4)瑤族銀飾、扎染、刺繡、食品、傳統(tǒng)服飾、生產生活器具等傳統(tǒng)制作技藝;
(5)瑤族耍歌堂、香歌堂、眾人堂、婚俗、傳統(tǒng)體育等傳統(tǒng)節(jié)慶、禮儀民俗;
(6)瑤族醫(yī)藥。
以上文化遺產都在當地政府與國家的努力下保存與傳揚。且按照民族文化遺產的沿革、發(fā)展、分布和保存現(xiàn)狀等內容對民族文化遺產進行調查,并對民族文化遺產歸類建檔,編制保護規(guī)劃。
連南治縣人民政府應當與上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或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機構建立長期交流合作機制,加強瑤族傳統(tǒng)文化專門人才培養(yǎng),選派民族文化工作者接受繼續(xù)教育,建立健全民族文化遺產保護的人才引進和培育機制。嚴格依法辦事,追究其侵占或破壞者相關責任,責令其行為由相關部門改正、恢復原狀或賠償損失,并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樹立正確的民族可持續(xù)發(fā)展思想,讓可持續(xù)發(fā)展可持續(xù)滲入到政治、社會、文化方面,讓經濟、生態(tài)環(huán)境需要相互協(xié)調。大力發(fā)展瑤族傳統(tǒng)文化,積極與外界交流創(chuàng)造雙贏的局面,吸引和增加其他民族對瑤族人民的了解和關注,加強聯(lián)系,吸收不同的民族文化與瑤族扎染文化相互融合,創(chuàng)作出更多的新鮮事物,刺激消費,吸引外界旅客前來感受不一樣的消費體驗
連南地區(qū)為了更好地傳承瑤族扎染文化,連南瑤族自治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在千年瑤寨景區(qū)建設了“瑤族扎染坊”。房二貴沙和徒弟們開始長期在作坊開展宣傳、活態(tài)展示等傳承活動,同時也展示、出售各種瑤族服飾布料。在她們的推動下,傳統(tǒng)瑤族扎染不斷創(chuàng)新,開始探尋更多可能性。連南地區(qū)至今存在的東西都是該地區(qū)的文化瑰寶。正因如此才會為這份歷史文化遺產加以保護。連南瑤族歷史研究的重要依據,是研究進程中人們發(fā)現(xiàn),古建筑、構筑物等有很多深奧的原理,從而與現(xiàn)代科技與文化相結合,創(chuàng)造出更加多元化的事物,為連南瑤族地區(qū)經濟的發(fā)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條件,對之瑤族文化加強保護,是維護文化多元性持續(xù)發(fā)展性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