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瑞 張亮亮 魏建波 滕文娟 龍佳明 程 洋 安瑞東
(1.首鋼京唐鋼鐵聯(lián)合有限責任公司 冷軋部,河北 唐山 063200; 2. 首鋼集團有限公司 技術研究院,北京 100041)
中高碳鋼板可用于制作冶金鋸片[1-5],其表面質量一直是抑制生產效率的瓶頸。熱軋65Mn鋼板表面往往存在粉化的氧化皮,導致酸洗后表面色差嚴重。
影響鋼板表面氧化皮結構的因素很多[6-10],包括化學成分、軋制工藝、除鱗工藝等。卷取后的冷卻速率也影響氧化皮結構。本文研究了65Mn鋼板酸洗后表面色差的形成原因,研究了卷取溫度及卷取后冷卻方式對鋼板表面質量的影響。
試驗用材料為熱軋65Mn鋼卷,化學成分如表1所示。將板坯加熱至(1 220±20) ℃;經2個粗軋可逆軋機和七機架精軋機組軋制,終軋溫度為(890±20) ℃,隨后冷卻至700~730 ℃卷取,坑冷至室溫。
表1 研究用65Mn鋼的化學成分Table 1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investigated 65Mn steel
從鋼卷外層第二圈即尾部約10 m處取樣,采用EVO18型掃描電子顯微鏡檢驗氧化皮的微觀形貌,采用電子探針顯微分析儀測定氧化皮與基體界面的成分;金相試樣采用4%(體積分數)硝酸酒精溶液腐蝕,然后采用LEICADM2500型光學顯微鏡進行金相檢驗。
檢查酸洗后鋼卷形貌發(fā)現其表面有不同程度的條狀色差,采用掃描電子顯微鏡觀察發(fā)現其表面凹凸不平,如圖1所示。鋼板表面氧化皮粉化較嚴重、不致密,且明顯破碎,如圖2(a)所示。檢查鋼卷截面發(fā)現,氧化皮內有塊狀白亮色組織,如圖2(b)所示,能譜分析表明其為單質Fe?;w晶間氧化深度約20 μm,會導致晶界耐蝕性下降,產生酸洗缺陷。
為弄清圖2所示氧化皮破碎和其中白亮色塊狀相的形成原因,對氧化皮與基體的界面進行了面掃描,結果如圖3所示??梢娧趸そ缑嬗忻黠@的碳偏聚,其質量分數為2%~5%。該鋼卷是700~730 ℃卷取隨后坑冷,在冷卻過程中C元素沿鐵素體晶界擴散至表面與FeO發(fā)生反應,生成白亮色塊狀相。反應式為:
圖3 氧化皮與熱軋65Mn鋼卷基體界面的碳分布Fig.3 Distribution of carbon at interface between oxide scale and the hot-rolled 65Mn steel coil matrix
FeO+C=Fe+CO
(1)
2FeO+C=2Fe+CO2
(2)
由于FeO較疏松,碳擴散很快,剩余的C和生成的CO及CO2沿疏松的FeO快速擴散至外層致密Fe3O4層時受阻,并發(fā)生如下反應:
Fe3O4(s)+2C(s)=3Fe(s)+2CO2(g)
(3)
Fe3O4(s)+4CO(s)=3Fe(s)+4CO2(g)
(4)
氧化皮中白色塊狀相是反應產生的單質Fe,而反應生成的CO和CO2則溢出表面,使氧化皮破碎粉化。為揭示發(fā)生晶間氧化的條件,在實驗室進行了熱模擬試驗。
為了探索不同溫度卷取后以不同方式冷卻的65Mn鋼卷表面的氧化程度,采用尺寸為4 mm×4 mm×4 mm的試樣在實驗室進行熱模擬氧化試驗:在氮氣保護下將試樣加熱至600~800 ℃,隨后通入空氣保溫1 h,以5 ℃/min的速率冷卻至室溫。
如圖4所示,600 ℃試樣表面氧化皮厚度僅為3 μm,基體無明顯晶間氧化;溫度升高到650 ℃,氧化皮增厚到6 μm,基體發(fā)生了晶間氧化,深度為5.5 μm;溫度升高至700 ℃以上,氧化皮粉化脫落,無法測定其厚度,基體晶間氧化進一步加劇,深達14 μm;在800 ℃,基體無晶間氧化,發(fā)生晶內氧化,有明顯的氧化質點。這表明在700~730 ℃卷取隨后坑冷的熱軋65Mn鋼卷表面會發(fā)生嚴重的晶間氧化。
在不同溫度氧化試驗的65Mn鋼卷表面脫碳程度不同,如圖5所示。600 ℃氧化的試樣無明顯脫碳,650 ℃氧化的部分脫碳,而700~800 ℃氧化的完全脫碳。
圖5 在600(a)、650(b)、700(c)和800 ℃(d)氧化的65Mn鋼試樣的脫碳層Fig.5 Decarburized layer in the 65Mn steel specimens oxidized at 600(a), 650(b), 700(c) and 800 ℃(d)
700~730 ℃卷取溫度是65Mn鋼奧氏體(γ)轉變成鐵素體(α)的溫度,在鋼卷坑冷過程中,鐵素體量增多,并產生全脫碳層。全脫碳的出現與兩相區(qū)的冷卻時間和冷卻速率有關。γ-α轉變溫度范圍越大,在該溫度區(qū)的冷卻時間越長,越易發(fā)生全脫碳,實際生產中應避免在該溫度區(qū)長時間停留。
根據實驗室模擬結果,降低卷取溫度和提高卷取后冷卻速率能減輕脫碳和晶間氧化程度。在生產中進行了600~620 ℃卷取隨后分別坑冷和空冷的試驗,鋼卷的截面微觀形貌如圖6所示。
圖6 熱軋后600 ℃卷取隨后坑冷(a,c)和空冷(b,d)的65Mn鋼板截面的微觀形貌Fig.6 Micrographs of section of the 65Mn steel sheets coiled at 600 ℃ then cooled in pit(a,c) and air(b,d) after hot-rolling
圖6表明,600 ℃卷取后坑冷的鋼卷表面無白亮色塊狀相,且晶間氧化深度從20 μm下降到了小于10 μm,脫碳明顯減少;600 ℃卷取并空冷的鋼卷晶間氧化深度下降到了不足5 μm,晶界耐蝕性提高,酸洗后鋼卷表面色差減少。
(1)熱軋后在700~730 ℃卷取隨后坑冷的65Mn鋼卷表面氧化皮粉化嚴重,氧化皮內有白亮色塊狀相,基體晶間氧化深度約為20 μm,導致晶界耐蝕性下降。
(2)降低卷取溫度和提高卷取后冷卻速率能減輕65Mn鋼卷晶間氧化程度和脫碳,600 ℃卷取隨后空冷的65Mn鋼卷晶間氧化深度下降至5 μm以內,晶界耐蝕性提高,酸洗后鋼卷表面色差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