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堅
眾所周知,圖書館的藏書都是正式出版物,而在美國華盛頓州有一家圖書館,專門收留那些被出版社拒絕出版的退稿,因此被稱為“退稿圖書館”。這家另類的圖書館背后有著許多溫暖的故事。
托德·洛克伍德是美國著名小說家、詩人理查德·布勞提根的忠實粉絲。他細讀過布勞提根的每一部作品,十分敬仰這位有著“第一位后現(xiàn)代主義小說家”美譽的作家。1984年10月,布勞提根去世后,洛克伍德十分傷心,總想為偶像做點兒什么。
一天夜里,洛克伍德難以入眠,布勞提根小說中描述的每一個細節(jié)都在他腦海閃現(xiàn)。他猛然記起布勞提根在一部作品中虛構(gòu)過一家圖書館,那里收藏的都是被出版商狠心拒絕的手稿。圖書館內(nèi)只有一位管理員,既沒有讀者,又不對外開放,純粹只為撫慰作者受傷的心靈……
何不籌建一家這樣的圖書館,懷念自己的偶像呢?洛克伍德開始實施他的構(gòu)想,四處搜羅未見天日的手稿??墒?,幾年過去了,洛克伍德還是沒有收到多少退稿。但出于赤誠,1990年,他的“布勞提根圖書館”還是在華盛頓州克拉克縣的一間小房子里開張了。
起初,洛克伍德謹遵布勞提根小說里的“腦洞”不對外開放,可總有人好奇地闖進來一探究竟。進入圖書館,映入眼簾的幾排書架上冷清地散落著幾本書稿,唯有幾個擺在不同位置的蛋黃醬罐子突兀地刺激著眼球。人們一番探問后,方知這些罐子是用來分類圖書的,靈感同樣出自布勞提根的小說《在美國釣鱒魚》里的細節(jié)。人們唏噓不已,紛紛要求圖書館對外開放,洛克伍德接受了大家的建議。
對公眾開放后,圖書館漸漸熱鬧起來,不僅讀者絡(luò)繹不絕,各種退稿也紛至沓來。那些送退稿過來的作者可謂形形色色:皮匠賈斯蒂斯送來了大作《皮衣與人類歷史》;遠在加州的老婦蘇珊·德威特寄來了硬核作品《不明飛行物VS哥倫比亞廣播公司》;5歲的切克則由媽媽抱著,親手把精心繪制的圖畫書《我的三輪車》放到書架上……
看著不得志的退稿們愉快地聚在一起,洛克伍德更加兢兢業(yè)業(yè),除了日常維護圖書之外,他開始對作品進行精選點評。查爾斯·格林17歲那年創(chuàng)作的《愛永遠美麗》,從完成到進圖書館一直都在尋找出版商,卻屢屢碰壁,因被拒稿459次,被洛克伍德評為“世界拒稿之最”;農(nóng)婦比阿特麗斯·奎恩創(chuàng)作的詩集《雞蛋下了兩次》被洛克伍德點評為“一個養(yǎng)雞場女主人26年的生活智慧總結(jié)”。
漸漸地,洛克伍德的小房子已經(jīng)裝不下越來越多的退稿。正在他發(fā)愁之際,克拉克縣博物館伸出了橄欖枝。遷址之后,退稿圖書館名聲更加響亮,儼然成了當?shù)氐囊粡埼幕?/p>
而今,退稿圖書館專門開發(fā)了“蛋黃醬系統(tǒng)”,將所有書稿根據(jù)十五個大類、提交年份和獲取順序進行編目,同時允許作者提交未發(fā)表的電子手稿。
(源自《中外文摘》,曉潼薦稿)
責編:楊一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