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景觀公正的研究進展與多維評價方法探究

2023-10-18 08:38:48王紫鶴
中國園林 2023年9期
關鍵詞:城市綠地公正綠地

王紫鶴

王思元*

榮文卓

1 研究背景

隨著社會經濟的進步與發(fā)展,中國從“生產導向”過渡到了“幸福導向”時期,人民在公正、平等、民主、法治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1]。公正成為人們追求幸福的必由之路,它意味著資源、利益的平等分配[2]。社會公正以生產力作為衡量尺度[3],其意義在于催生“優(yōu)良”生產要素及資源之間的有效社會合作[4]。其中,景觀公正作為社會公正的分支,對于促進社會交往、提升居民的綠色環(huán)境意識、保障居民游憩休閑需求、提升社會生產力有著重要意義。

城市綠地是實現景觀公正的重要載體[5],它是以植被為主要存在形態(tài),用于改善城市生態(tài)、保護環(huán)境,為居民提供游憩場地和美化城市的一種城市用地[6]。它既是城市呼吸的綠肺,也是居民休閑放松的場所,在人群提升生活質量和保障身心健康方面有著重要作用。自古以來,城市綠地就承擔著社會公正的作用,古希臘的文人學園和體育場是公共園林的雛形,中國的寺廟園林成為當時人們公共交往的場所[7-9]。有研究認為城市綠地有助于減少貧富健康差距、心理壓力和環(huán)境不公的問題[10]。

景觀公平能夠促進城市綠地高效使用,讓綠地提供更優(yōu)質的綠色服務。實現城市綠地公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如今卻存在弱勢和邊緣化群體在城市綠地空間使用上受限[11-12]的問題。享有景觀是每個公民的基本權益,政府通過規(guī)定量化的指標來保證景觀規(guī)劃的合理性,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目前來看這種方式較為粗放。隨著社會治理的精細化發(fā)展,景觀規(guī)劃設計也在根據人口結構與特征向精細化和公正性變化[13-14]。國內外學者開始從綠地空間分布、政策公正、參與正義等方面,進行定性與定量分析,景觀公正理論也隨之發(fā)展,如今處在探索階段,急需進行系統(tǒng)梳理與辨析。

本文收集國內外研究信息(WOS及CNKI),借助知識圖譜軟件Citespace,通過總結歸納的方式,梳理景觀公正的研究方向。通過文獻瀏覽、篩選和揚棄提煉出景觀公正的內涵和3個維度的研究方法,旨在通過景觀公正整合不同研究范疇,完善景觀公正的本土化,形成景觀公正的科學評價體系,為景觀公正評價、空間優(yōu)化等相關研究打下基礎。

2 基于Citespace的景觀公正研究分析

通過知網數據庫進行相關文獻檢索,檢索詞為“景觀公正+景觀正義+空間正義+環(huán)境正義+生態(tài)正義”,得到1704條結果,經過人工篩選,去掉不相關領域的論文,最終得到393條有效數據。同時,對WOS數據庫以與中文同義的英文表達進行檢索,篩選去重后,得到數據598條。

從圖1來看,城市綠地公正性的研究集中于空間正義、環(huán)境正義、生態(tài)正義。其中,環(huán)境正義的關鍵詞有公眾參與、生態(tài)補償、分配范式等;空間正義的關鍵詞有住區(qū)更新、倫理失陷、準公共性等;生態(tài)正義的關鍵詞有公正性、共享性、公眾健康等,景觀公正概念的論文不多。

圖1 國內景觀公正領域研究關鍵詞聚類分析結果(數據量:393篇文獻)

由圖2可見,國外的研究集中于環(huán)境正義、環(huán)境管理、分配者感知公平等。研究涉及的范圍比較廣,比如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土地利用、綠色空間等。國外論文對于環(huán)境正義的研究較為深入,對于景觀公正未形成有力的綜合研究課題,多是不同類型研究的延伸。總的來說,目前城市綠地公正性的研究,主要涉及不同社會經濟屬性群體的公平感知,以及城市物質空間要素影響兩方面[15]。

根據Citespace分析,景觀公正在2019年正式提出,目前已成為一個研究熱點。未來將會向著精細化和量化的方向深入,空間格局的優(yōu)化是未來的研究方向。國內,空間正義和綠地可達性研究最為豐富,但尚未形成有體系的本土化景觀公正理論,景觀公正的定義仍然較為模糊,相關理論和實踐還處于摸索階段。國外的熱點多集中于法律法規(guī)、政策及使用公平的研究,對于景觀公正概念及指標的綜述研究較少。

3 景觀公正的內涵

3.1 景觀公正的發(fā)展歷程

回顧景觀公正的發(fā)展歷程有助于進一步了解其概念。20世紀60年代,隨著城市的迅速發(fā)展,西方國家出現許多社會不平等的問題,尤其表現為有色人種、貧困地區(qū)、土著地區(qū)的環(huán)境不平等,人們對于生態(tài)和城市綠地的反思逐漸興起。80年代,由于公正缺乏愈演愈烈,美國興起了環(huán)境正義運動[16],可視為景觀公正的前身。在英國,20世紀90年代出現了公正可持續(xù)性[17],提出要將環(huán)境正義限制于可持續(xù)性的框架內,分配環(huán)境商品,以確保人類現在與未來的生活會更好。同時期,法國也通過立法對景觀公正進行了引導與支持[18]。這些研究成為景觀公正研究的基礎。

一些公約與宣言里也明確提出了平等的權利與解決問題的方法。如1972年斯德哥爾摩宣言里提到“人類有享有自由、平等和充足的生活條件的基本權利”,1992年里約宣言里提到“環(huán)境問題最好在所有有關公民在有關一級的參加下加以處理”。進入21世紀,景觀公正在中國得到重視,十九大報告重新定義了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fā)展之間的矛盾,其中“不平衡”是公正問題[19]。二十大報告指出,“著力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全過程人民民主制度化、規(guī)范化、程序化水平進一步提高;構建優(yōu)勢互補、高質量發(fā)展的國土空間體系”。

如今,景觀公正問題已經成為一個全球化的問題,所涉及的權利與義務錯綜復雜,包括代際、人際、群體的差別與不公,也包括不同國家、不同群體、不同民族、不同區(qū)域的差異和沖突[20]。資源供需匹配關系的巨大矛盾制約著居民享有綠地資源公正性[21],出現了如綠色紳士化、綠地的階級性、“與人為敵的景觀”、非友好性質的開放空間等概念。而弱勢群體到城市綠地的鄰近性更低,缺少平等的進入綠地的機會[22],并因經濟收入的差異造成了顯著的城市綠地空間不公正問題[23]。同時,由于缺乏社會的尊重和認可,這一群體在更廣的社會活動中的參與度下降,使社會不公加劇[24]。

3.2 平等、公平、正義、公正的概念辨析

由于目前沒有成體系的景觀公正概念,名詞闡述眾說紛紜,需要辨析一下相關概念的含義。導向性指的是正確的價值觀對人的指導作用,其從高到低排序為:正義>公正>公平>平等。正義譯作justice,公平一般譯作fairness,公正譯作equity、impartialness,平等譯作equality。正義具有很強的道德色彩和導向性,是一種價值觀。公正是一個古老的議題,就字面意思的理解,是對既有自然法則的不帶有任何偏見的、自由并合理的遵循[25]。公正側重于分配領域,而正義則側重于社會制度的安排。公正與正義是種屬關系,公正的外延比正義大[26]。平等是公正的充分不必要條件,公正的內涵比平等更豐富,公正的價值評價涵蓋了平等,平等是達到公正的一種手段[27]。而公平強調地位上的一致、標準上的統(tǒng)一和起點的一視同仁,追求資源分配的均等化。公正偏重于每個人得其所得,根據每個人的貢獻進行分配,具有一定的客觀性和現實性,有助于最終實現整體公平。因此,本文選擇景觀公正這一提法進行研究。

3.3 景觀公正與各領域相關概念的關系

景觀公正概念與社會正義、空間正義等概念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如圖3與表1,社會正義是一個較大的概念,社會公平公正就是不同群體間的利益合理分配和社會資源合理配置,尤其要保護弱勢群體的利益[28]。心理學的正義與社會正義也有交叉,但兩者之間的聯(lián)系不如空間正義與社會正義的緊密,它認為公正是人們比較了自己與他人的報酬及投入產出比之后產生的價值判斷[20]。

表1 不同領域對于公正的詮釋

圖3 景觀公正與相關概念的關系

社會正義和空間正義的定義也有交叉。空間正義認為,要批判地看待人與人之間的不同及這種不同的產生是否正義??臻g生產結果保證居民的物質資源和空間權益的公平享有。景觀中的空間正義,即以空間系統(tǒng)為載體,向特定社會弱勢群體傾斜公共服務[29-30]。空間正義可以分為自然空間正義和社會空間正義[31-32],其中自然空間正義與生態(tài)正義的含義大體相似。

生態(tài)正義可以分為:人的關系和非人的關系。生態(tài)正義的學說承接自我國生態(tài)文明建設理論,認為人的生態(tài)權利與環(huán)境權利平等是生態(tài)公正的核心[33]。而環(huán)境正義屬于生態(tài)正義中關注人的部分,研究主體是人。環(huán)境正義的概念是指在生態(tài)環(huán)境上,權利和義務的無差別無歧視對待[34]。環(huán)境正義問題的表現具有復雜的尺度特征,主要體現在區(qū)域和群體2個層面,呈現出多學科視角、多元化主題和學科的交叉趨勢。

景觀公正作為“環(huán)境正義”的重要維度和有機組成部分,其內涵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而變得豐富[35],它既是作為環(huán)境正義的延展,也是對過去20年里景觀設計實踐的理論總結。景觀公正旨在以風景園林視角綜合調節(jié)社會各個部分、各個機構,強調不同人群對于綠色資源獲取、使用的公平[36],并且達到綠地中獲得健康和愉悅的目標。

4 城市綠地層面景觀公正不同維度的研究方法

有學者將公正評價分為可用性、可達性、吸引力、社會人口特征、文化背景幾個方面[37]。也有人認為可以分為分配公平和認可公平,分配公平指的是綠地資源的公平分配,認可公平是利益相關者在城市綠地決策過程中的公平[38]。塞薩·洛(Setha Low)針對公園綠地使用問題提出了公正的3個維度,即分配公正、互動公正和過程公正[39],是一種較為科學的分類方法,由于年代及國情的不同,其沒有相關的方法論與應用場景。本文在其分類的基礎上,通過整理國內外學者的理論與實踐經驗,豐富景觀公正的內涵、方法與實施管理路徑。

4.1 分配公正

分配公正反映了綠地這種景觀資源的要點是能否讓民眾享有平等進入的權利,也表示著在大范圍的綠地規(guī)劃中,是否能合理地分布,達到人人可公正進入綠地的效果。國內俞孔堅等最早提出綠地景觀可達性可以作為評價城市綠地系統(tǒng)的一個指標[40],其在規(guī)劃中被廣泛使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綠地分配公正的意義。但分配公正不只是綠地可達性這一個方面,還有綠地的數量、質量、防災避險能力和面積等。分配公正是實現景觀公正的第一步,只有民眾能夠公正地進入綠地,才會有如何使用和參與,分配公正對于保證綠地公正具有重要意義。分配公正立足于較大的范圍內綠地系統(tǒng)的規(guī)劃過程,可分為公共服務和生態(tài)格局2個層面,公共服務格局包括空間分布、面積及防災避險3個方面;生態(tài)格局包括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和景觀格局2個方面(表2)。

表2 分配公正類別與方法

4.1.1 公共服務層面

公共服務在廣義上指城市中各類公共服務設施在空間分布、布局樣式、相互關系及對城市健康運轉的影響[41]。公共服務基于公正與效率的原則建立公共服務評價指標,是多因素影響其服務品質的系統(tǒng)綜合[42]。它不局限于傳統(tǒng)的一刀切統(tǒng)計指標,而是增加了公園可達性、人均享有公園面積、供需比等指標作為公共服務主要評價及檢驗標準??蛇_性是指從空間中任意一點到該景觀(源)的相對難易程度,其相關指標有距離、時間、費用等。對于可達性使用最多的是緩沖區(qū)分析法,這種方法操作簡單、數據容易獲取,對于評價到達的難易程度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網絡分析法在此基礎上有了改進,考慮了實際路網對于到達綠地的影響。施拓等用緩沖區(qū)分析法與網絡分析法研究了沈陽市綠地的可達性,并且對比了兩者的差異[43]。此外,兩步移動搜索法修正了緩沖區(qū)法忽略路網的問題,根據供需關系,通過綠地和居民點2次搜索來進行評價。趙夢蕾等運用該方法,提高了研究對象綠地可達性的準確和靈活度,更好地反映綠地分布的公正性[44]。

關于綠地防災避險的研究,多集中于對綠地防災能力的評價和災后建設的建議。穆博等提出構建多尺度多層次綠色彈性綜合體進行災害防控,從大范圍到精細尺度有效利用綠地系統(tǒng)進行布局,能夠高效利用有限的綠地完善防災功能[45]。

4.1.2 生態(tài)服務層面

生態(tài)服務層面是指綠地生態(tài)功能的空間分布與自身之間的相互影響,是對各類綠地生態(tài)研究方法與理論的集合。本文從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與景觀格局2個方面分別進行討論。

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指人類從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獲取的利益[46]。研究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的意義是通過研究民眾的支付意愿,數值化生態(tài)功能,從而說明人類需要什么樣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實現綠地公正。戴爾阜等研究了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各個因子之間的權衡關系,力求實現綜合服務功能的最大化,總結了4類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的方法和幾種模型,如InVEST模型、ARIES模型等[47];李想等研究了北京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的文化方面,通過調查問卷的形式研究市民對于景觀的主觀感受,利用數學模型進行量化處理,得出了北京市市民的支付意愿[48];陳宏偉等對沈陽城市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價值進行估算,揭示了歷年來的時空變化規(guī)律[49]。

景觀格局是指不同形狀、大小和數量的景觀斑塊在空間上的排列狀況,反映了各種生態(tài)過程在不同尺度上的作用結果[50]。它是觀察綠地空間分布的重要手段,通過景觀格局的研究可以對未來城市綠地的合理布局打下良好的基礎。魏緒英等用空間格局方法研究了南昌市綠地點線面綠地景觀格局與優(yōu)化,對比優(yōu)化前后的景觀指標結果,使綠地布局更加合理[51];付鳳杰等研究了深圳福田區(qū)的景觀格局,加入了建筑高度將二維的景觀格局升為三維,達到了更為科學真實的效果[52]。

4.2 互動公正

城市綠地的互動公正是指任何人都能夠無差別地使用綠地,綠地滿足不同類型人群的需求,且功能全面多樣。其建設應以人為本,可采用主客觀相結合的方式研究,適合方法有問卷調查、實地調研等。圖4將綠地功能分為3個方面:游憩休閑、社會交往和景觀美感,并列出具體指標。具體應用如陳永生等研究了合肥市公園綠地的功能評價,運用多種方式建立了綠地功能評價體系,通過GIS、Tragstats等軟件對合肥市公園綠地進行了實證分析[53];劉志強等進行了綠地功能評價綜述,提出了生態(tài)功能、經濟功能、社會功能和綜合功能,并且列出了評價方法和出現頻率,提出了數量型、結構型、功能型、質量型指標[54];儲金龍等研究了皖南地區(qū)綠色功能綜合評價,從規(guī)劃、結構、社會服務3個方面確立指標,基于3S技術和層次分析法(AHP)確定指標和建立數學模型[55]。

圖4 互動公正評價類別與方法

4.3 過程公正

過程公正即公眾參與到城市綠地建設的各個階段,這是一種必然的趨勢。公眾擁有知情權、決策權、監(jiān)督權和營造權(表3)。公眾參與需要各個相關部門政府、團體、居民、機構協(xié)同配合,在綠地建設的全流程中切實保障社會公正,做到公眾的知、參、諫、學,不流于表面的形式化,而是能夠將群眾的聲音落實,切實參與到綠地規(guī)劃設計運營的全階段。過程公正的應用實踐在日本、美國、英國比較豐富。

表3 過程公正類別與方法

日本將過程公正納入法律,在《綠地總體規(guī)劃(1996年)》中規(guī)定將綜合規(guī)劃的內容進行公示,收集民眾的意見,保證市民的知情權。并且讓市民的意見參與到規(guī)劃編制過程中,通過多種方法進行公示,比如將規(guī)劃圖紙和說明書印制成冊發(fā)送、召開各種說明會進行講解公示、街道牌公示等[56]。

美國設立了公園運行機構,如委員會、基金會、公園組織、社區(qū)團體等。如在美國明尼阿波利斯市的城市公園系統(tǒng)中,即有專門的組織和平臺去處理和運營公園公眾參與事項。為保證上下貫通,公園組織了規(guī)劃過程的公示和咨詢委員會及志愿者團體,讓民眾加入公園建設中,使其有更強的參與感[57]。

英國與美國的運營模式有相似之處,都是政府讓渡部分權利,讓公眾、組織來運營管理綠地。在公眾參與過程中有2個方面:一個是交流和信息共享及協(xié)商;另一個是積極參與到決策、設計和規(guī)劃、管理的過程中,幫助確定其進程發(fā)展[58]。

以上3個國家都對過程公正的推進與落實進行了探索,這對于推進我國的過程公正有借鑒作用。根據美國規(guī)劃師Sherry Arnstein提出的“公眾參與階梯理論”階段模型,其中第二階段為象征性參與,第三階段為實質性參與。我國綠地的公眾參與屬于第二階段至第三階段的轉變過程中,參與形式由安撫性、教育性、告知性,逐步轉變?yōu)闆Q策性和合作性。如社區(qū)微更新等項目,居民的參與程度顯著增高。保持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導方式;鼓勵居民及活動家自下而上的更新活動;建立健全的上下溝通通道,將政府機構、專家團隊、社區(qū)居民協(xié)調組織,協(xié)同參與;同時構建好公眾全過程參與平臺,保證三方合作,加強宣傳,提高民眾的參與意識,是目前國內正在實踐的方向。

綜上,景觀公正涵蓋了綠地資源分配、使用、建設3個方面的內容。分配公正與互動公正偏向空間維度。其中分配公正主要研究的是綠色資源在大尺度空間上的分布合理性,能否按需分配,滿足服務范圍內居民的游憩休閑要求,相對客觀;互動公正主要針對的是單一的綠地內部,它的設施、植物、地形、水體等能否滿足居民對綠地的需求,能否涵蓋和兼顧多數群體和弱勢群體,更多受主觀因素影響。而過程公正偏向時間維度,它要求在綠地建設的全過程中,讓居民充分參與,包括立項、規(guī)劃、設計、建設、后期運營與活動組織。三者結合形成了景觀公正立方體模型(圖5)。

圖5 景觀公正3個方面之間的時空關系

5 建議與展望

歸納現有研究可以發(fā)現,分配公正和空間正義的單獨研究廣泛,但景觀公正還沒有形成適用的方法論,并且相關研究不成體系,景觀公正的3個維度尚未引起足夠的重視。本文探討了景觀公正的含義,從分配公正、互動公正、過程公正3個方面對景觀公正的方法論進行了提煉。將景觀公正涉及的學說和研究方法進行了梳理和匯總。目前,我國對景觀公正的研究還處在起步階段,有以下幾個方面需要加強研究。

1)景觀分配公正的研究要拓寬研究內涵。可達性作為經典指標在綠地分配公正的研究中有一定代表性,但綠地分配公正不僅僅是可達性,還包括了均勻度、面積、防災避險、質量、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景觀格局等。分配公正是景觀公正的基礎,今后應該對分配公正的研究加以延伸,并非一定要大規(guī)模建設,也可以使用微更新的方法,達到很好的公正效果。如利用廢棄或未充分利用的城市基礎設施、城市背街小巷等地帶,補充和完善綠地空間與服務功能。

2)加強對景觀互動公正的研究?;庸齻戎鼐G地的使用感受,是一個較為主觀的維度。研究方法以問卷調查和定性研究為主。在日后的研究中,應該加強定量研究,用科學的方法得出合理的結論。根據研究對象的具體狀況,對評價指標進行適當的選擇,靈活運用。如當地條件比較傾向于景觀的藝術美感,可以使用景觀美質評估法,增加相關的評價指標。

3)過程公正要堅持民眾全過程的參與管理。通過考慮城市綠地建設所涉及的所有過程和關系,包括將不同的人納入設計過程中[59],并且根據研究主體做出調整。結合調研,充分考慮民眾意愿,及時將公眾的聲音納入建設過程,做出符合公眾需求的綠地;通過設立專門的綠地運營平臺,組織綠地公眾參與,向上與政府銜接,向下與民眾組織,對外與媒體宣傳,對內與專家聯(lián)系,建立完善的過程公正體系;鼓勵非正式的公眾活動,為其提供機會,同時更精心地管理、維護和策劃公共空間[60]。

本文對景觀公正進行了概念辨析,提煉出了分配公正類別與評價方法,由于具體的場所情況各有不同,使用評價方法時應當靈活選擇,根據研究對象的實際情況選取指標,進一步地細化和修正。此外,本文對于景觀公正的內涵研究尚有不足,仍需從未來的科研實踐中不斷補充完善。

注:文中圖片均由作者繪制。

猜你喜歡
城市綠地公正綠地
可進入式綠地的養(yǎng)護與管理的研究
北京園林(2021年2期)2022-01-19 02:17:34
遲到的公正
公民與法治(2020年6期)2020-05-30 12:44:10
老城區(qū)綠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區(qū)綠地提升為例
北京園林(2020年1期)2020-01-18 05:19:30
編制城市綠地養(yǎng)護規(guī)范和標準應注意的事項
現代園藝(2018年1期)2018-03-15 07:56:40
公正賠償
城市綠地綠化種植與養(yǎng)護
現代園藝(2017年19期)2018-01-19 02:50:28
城市綠地功能與作用的重新認識
現代園藝(2017年23期)2018-01-18 06:58:23
透水性鋪裝在城市綠地中的應用初探
現代園藝(2017年21期)2018-01-03 06:42:03
杭州市區(qū)春季綠地對PM2.5消減作用的研究
風景園林(2017年5期)2017-10-14 01:03:41
走進綠地
歲月(2017年9期)2017-09-08 14:45:50
万年县| 汤阴县| 咸宁市| 揭西县| 建瓯市| 随州市| 兴安盟| 工布江达县| 潼南县| 商都县| 普宁市| 疏附县| 泽州县| 霍州市| 招远市| 日土县| 托克逊县| 辽阳县| 土默特右旗| 于都县| 农安县| 德钦县| 保靖县| 浮梁县| 西盟| 麻城市| 建德市| 永宁县| 上杭县| 文成县| 宁城县| 叶城县| 方正县| 云林县| 宁海县| 合川市| 阆中市| 纳雍县| 无极县| 故城县| 湟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