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慶富
劉暢是天津某9 8 5高校的應屆博士生。最近,她應聘了家鄉(xiāng)兩所2 1 1大學的教職,卻均未通過簡歷初篩,其中一所學校反饋“第一學歷有點弱”。這讓本科畢業(yè)于普通院校的劉暢十分沮喪:“讀博期間,我在核心期刊發(fā)表了多篇論文,本以為至少能獲得面試機會。”
在職場中,不少用人單位特別看重求職者的學歷。有些用人單位對求職者的“第一學歷”要求嚴苛,哪怕求職者是在名校讀碩博,但是本科在普通院校就讀,也不會招用。
事實上,針對“第一學歷”的說法,我國教育部多次回應:國家教育行政部門相關政策及文件中沒有使用“第一學歷”這個概念,在管理過程中所說“學歷”通常指的是個人獲得的最高或最后的學歷。
在職場中,“第一學歷”指的是國民教育系列的普通全日制教育的學歷,也就是??苹蛘弑究茖W歷??粗亍暗谝粚W歷”的用人單位通常要求求職者本科在重點高校(如9 8 5、2 1 1、“雙一流”高校)就讀,對本科畢業(yè)于普通院校的予以拒絕。
博士生找工作,用人單位要看其本科是否在重點高校就讀,這就是俗稱的學歷“查三代”。用人單位之所以要對求職者學歷“查三代”,主要是對擴招后的碩士、博士等教育培養(yǎng)質量有所擔憂。用人單位認為,用經(jīng)過高考區(qū)分出來的“第一學歷”評價求職者的能力更客觀。
其實,有很多基礎知識扎實的人因為在考場發(fā)揮不佳、高考志愿填報失誤等未能進入重點高校就讀,并不代表他們的知識功底就一定比那些考入重點高校的人差。退一步說,即便他們知識功底稍遜一籌,但是他們能夠考上研究生順利拿到博士學位,證明其有足夠的能力和強勁對手抗衡,可以看出其領悟力、自我管理能力不輸名校生。他們的天資稟賦可能比名校生略差一些,但是他們肯吃苦、愛鉆研,他們要想取得和名校生同樣的成績,就必須多付出一倍甚至數(shù)倍的勤奮和汗水。憑借更多的努力與奮斗,他們才能和名校生踏入同一個研究生院。這種拼搏精神、這樣的人才不正是用人單位需要的嗎?
能夠從高考選拔制度中脫穎而出考入重點院校,這樣的人具有真才實學,但也只能證明其在高中階段確實優(yōu)秀、努力。其進入名校后是否能保持在高中階段養(yǎng)成的優(yōu)良習慣,還要打個問號。若是大學四年并未努力,即便其最終考研成功,也不見得比普通院校畢業(yè)的人優(yōu)秀。用人單位在招錄時,應研判求職者在未來能為單位創(chuàng)造多大的價值,而不是看重應聘者過去的光環(huán)。
以“第一學歷”篩選求職者,用人單位不僅會錯過真正的優(yōu)秀人才,也顯示出自身的淺薄和勢利,得不償失。對用人單位而言,應建立健全健康的人才評價機制,樹立科學的價值觀和評價標準,客觀公正地看待求職者學歷和出身問題。用人單位以“第一學歷”篩選求職者,學歷歧視不僅對求職者不公平,還涉嫌違法。相關部門要加強監(jiān)管、采取措施,對有學歷歧視的單位和個人依法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