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克才
杜威曾說:“只有知識和真實情境發(fā)生鏈接,知識才具備了轉化、遷移、應用的條件”[1]。從認識論的角度看,知識和情境發(fā)生鏈接的前提是知識的情境化,即知識融入情境之中,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有預見地引入和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讓知識的內涵生動地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由此,學生才可以直觀感知知識的原始形式,體驗知識產(chǎn)生和運用的完整過程,從而增強對知識的感知力、理解力,提高學生對知識內化的效率?!读x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版)》[以下簡稱《義教課程標準(2022年版)》]在課程理念中明確要求“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與技能,提高解決體育與健康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2]。當下的體育課堂,應以《義教課程標準(2022年版)》理念為引領,根據(jù)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適合學生學習、提高和發(fā)展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練興趣、學習動機,為學生掌握和運用技能、提高核心素養(yǎng)發(fā)揮作用。
一、教學情境的構建方法
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構建教學情境是為了讓學生“獲得豐富的運動體驗和認知,提高技戰(zhàn)術水平和體能水平,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體育精神、體育道德和體育品格”[3]。在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時,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和學習能力著手,依托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讓學生在適宜的學習氛圍中增強體驗,提高認知能力,在學練中調動和激發(fā)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提高對技能的學習和掌握。在教學情境的氛圍中,拓展學生的學習思維,將所學知識和技能在對抗練習、教學比賽或成套動作的展示等場景中運用,并得到不斷強化和鞏固。
1.圍繞學情特點,營造生活情境
《義教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要求注重教學方式改革。改變以往單一、單調、呆板的簡單教學情境,倡導每節(jié)課創(chuàng)設不同的教學情境或運動情境[4]。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尊重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以學生已有的知識、生活經(jīng)驗,依據(jù)小學生愛模仿、善想象的心理特點,設計充滿趣味的活動環(huán)節(jié),構建教學情境,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確保學生在練習中興趣盎然。如,在三年級立定跳遠教學中,依照低年級學生愛模仿、善想象的心理,把立定跳遠設計成“小青蛙找媽媽”的教學情境,在小青蛙“學本領、練本領、捉害蟲”的具體情境中進行跳的模仿練習,通過“跳荷葉”“捉害蟲”等游戲和比賽,促進學生進行立定跳遠學習,完成學練任務。
2.圍繞動作要點,構建學練情境
設計教學情境時,要圍繞教學內容的重難點,以相對統(tǒng)一和系統(tǒng)的情境貫穿教學始終,從而讓技術學習得以突破,技術運用得以呈現(xiàn),運動能力得以提升,給學生沉浸式的教學情境體驗。如,在六年級50m快速跑教學中,根據(jù)起跑后上體保持適當前傾的教學重點和途中跑時重心平穩(wěn)、動作協(xié)調的教學難點,教師按照“學、練、賽”一體化設計,創(chuàng)設起跑“推倒標志桶”練習,要求在起跑線前2m處擺放標志桶,學生在起跑加速時順勢推倒標志桶,解決學生起跑加速時重心過早抬起的問題;練習時采取“讓距跑”,激發(fā)學生練習積極性;在“降落傘跑”的比賽中,以在“降落傘”落地前最先達到30m的終點為判斷,激發(fā)學生潛力,提升學生快速奔跑能力。
3.圍繞技能掌握,打造比賽情境
教學比賽是學生掌握和提升運動技能必不可少的教學過程。比賽是鞏固技能的有效途徑,可以檢驗學生對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情況,提升學生的獲得感,豐富學生的運動體驗和認知?!皠?chuàng)設豐富多彩、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倡導教師將集體學練、小組學練與個人學練有機結合,注重將健康教育教學理論講授、交流互動與實踐應用相結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與技能,提高解決體育與健康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2]?!比纾谛W四年級“行進間運球”教學中,在學生學練行進間運球等內容后,創(chuàng)設“運球過障礙比快”的比賽情境,檢驗學生控球能力和運球速度;設計“運球避襲”情境,提高學生行進間運球躲閃和快速突破能力;通過5VS5“運球搶關”的攻防練習,讓學生的行進間運球能力在比賽中得到應用和檢驗。
二、教學情境的實施策略
1.突出游戲功能,增學練趣味
體育游戲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應用非常普遍,它能夠增強學練過程的趣味性,調動學生學練積極性。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根據(jù)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游戲環(huán)節(jié),能夠營造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促進學生積極參與游戲活動,完成學練任務。如,在前滾翻教學過程中,教師針對“團身緊、滾動圓”的技術要點,創(chuàng)設“小猴子鉆呼啦圈”的教學情境,學生在學練中為了鉆過呼啦圈,對收腿、收腹的時機有了更好的把握;在鉆過呼啦圈時感到生動有趣,樂于嘗試;在成功鉆過呼啦圈后的快樂體驗,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參與練習的積極性。通過游戲和教學情境的結合,提高了課堂的趣味性和學生學練的積極性,有助于前滾翻的動作的掌握和鞏固。
2.強化對抗學練,重技術應用
在以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的現(xiàn)行課程標準理念指引下,單一的動作技術教學已經(jīng)無法滿足學生運動技能的掌握以及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在技能掌握的過程中,離不開技術學習后的實踐檢驗,通過不同的情境增加運動體驗,能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促進技能形成?;趯W生能力實際組織教學,教學中增加對抗練習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從“學技術”轉向“用技術”,不僅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動作技術,而且能夠促進學生更好地發(fā)展運動技能。如,在水平三“行進間單手肩上投籃”教學中,在學生初步掌握投籃技術后,先后采取繞過標志桶進行行進間單手肩上投籃、行進間運球擺脫防守進行單手肩上投籃等環(huán)節(jié),強化在學練中單手肩上投籃技術的運用。投籃技術在防守情境下的對抗設計能夠切實提高靈活運用能力,實現(xiàn)技術學習到技能轉化。
3.突出比賽場景,促技能提升
《義教課程標準(2022年版)》突出強調了運動項目特性的把握和學習運用,更加注重項目完整內容在比賽和生活中的深度學習,而不是學習從項目中剝離出來的碎片化知識和割裂化技能。[4]除了必要的專門練習之外,更需要通過在真實情境中的不斷運用來改進和提高動作技術,并不需要熟練掌握動作技術才能參加對抗、比賽或展示。
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緊扣教學的重點與難點,幫助學生在層層深入的比賽情境中逐步熟練動作、豐富認知、提高學習效率?;诖耍處熥プ〗虒W重難點設計具有層次性的比賽,有助于學生在逐層闖關中思想更投入、學得更扎實、練得更充分、信心更充足。如,在水平三“行進間單手肩上投籃”教學中,學生在學習行進間擺脫防守的基礎上,進行1VS1行進間單手肩上投籃比賽,投中或搶得籃板球后進行攻防互換,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看誰投籃進球次數(shù)最多;然后進行3VS3籃球比賽,使用該技術投籃成功可得2分,其他技術投籃成功得1分,以此激發(fā)學生在比賽中合理使用該技術進行籃球比賽,切實提升學生行進間單手肩上投籃的應用能力。
4.圍繞學科融合,重情境互動
《義教課程標準(2022年版)》將跨學科主題學習作為獨立的課程內容呈現(xiàn),旨在幫助學生體驗和理解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的重要性,又能培養(yǎng)學生跨學科思維及運用多學科知識和技能解決體育與健康中實際問題的能力?!盵2]體育與健康課程具有綜合性的特征,涉及多門學科的知識和技能。在跨學科主題學習中,其主題下的教學情境設計增強了真實情境的互動以及內容的融合,培養(yǎng)學生的戰(zhàn)術思維、預判能力、應變能力,提高學練的有效性。
如,在五年級雙手胸前傳接球一課中,根據(jù)《義教課程標準(2022年版)》“鋼鐵戰(zhàn)士”跨學科主題內容,創(chuàng)設“智勇雙全小戰(zhàn)士”情境,通過小紅軍練兵學習雙手胸前傳接球、2名學生1組進行“小紅軍送信”(傳接球、運球+傳接球)、闖過封鎖線(1人運球1人左右跑位防守+2人跑位+傳接球),在練習中隨著“戰(zhàn)斗音樂”烘托作戰(zhàn)情境,每個場景分別采用不同的音樂背景,營造沉浸式的學練體驗,讓學生在情境互動中提高籃球雙手胸前傳接球技術。
參考文獻:
[1]約翰·杜威.我們怎樣思維:經(jīng)驗與教育[M].姜文閔,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60-63.
[2]季瀏.《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突出的重點與主要變化[J].課程·教材·教法,2022,42(10):54-59.
[3]季瀏.我國《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解讀[J].體育科學,2022.42(5):3-17.
[4]陳雁飛,周志勇.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六大新變化[J].北京教育(普教版),202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