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金茹
摘?要:紅色資源是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時期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人民進行艱辛探索、矢志奮斗過程中所形成的物質載體和精神內核,承載了厚重的革命史、社會主義建設史和改革開放史等歷史文化,蘊含著堅定的理想信念、深沉的愛國主義等豐富精神內核。在“大思政課”背景下,紅色資源育人有助于增強“大思政課”的歷史厚度、愛國深度和內容廣度。我們應著眼大使命、培育大師資、搭建大平臺,推動紅色資源融入“大思政課”,實現(xiàn)紅色資源思政育人成效,更好地培養(yǎng)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關鍵詞:大思政課;紅色資源;價值意蘊;實踐路徑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20.068
“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tǒng)發(fā)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奔t色資源作為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時期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人民進行艱辛探索、矢志奮斗過程中所形成的物質載體和精神內核,承載了厚重的革命史、社會主義建設史和改革開放史等歷史文化,蘊含著堅定的理想信念、深沉的愛國主義等豐富精神內核。在“大思政課”背景下,我們應用好、用活紅色資源,擦亮“紅”的底色,實現(xiàn)紅色資源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提升“大思政課”的育人成效。
1?紅色資源概述
我國的紅色資源時間跨度長、分布區(qū)域廣、意識形態(tài)強,有必要進行系統(tǒng)研究、挖掘和應用。但到目前為止,“紅色資源”還沒有明確的定義。紅色資源最早進入學者研究視野當在2002年,譚冬發(fā)、吳小斌《“紅色資源”與扶貧開發(fā)》一文指出紅色資源是順應歷史潮流的一切革命活動凝結的人文景觀和精神,紅色資源作為革命老區(qū)的特色,應思考如何利用紅色資源促進老區(qū)扶貧開發(fā)。由此紅色資源進入學者研究視野,依托地方文化、時代變遷等不斷延伸,使紅色資源被賦予豐富內涵。
從研究角度出發(fā),有學者從廣義和狹義、物質和精神等方面對紅色資源進行釋義,以期對紅色資源進行正確注解。又逢建黨百年,學界對紅色資源掀起新一輪研究熱潮。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講到“革命博物館、紀念館、黨史館、烈士陵園等是黨和國家紅色基因庫”,“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chǎn)黨人精神譜系,用好紅色資源”。由此分析,本文對“紅色資源”一詞更傾向于“紅色資源”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時期,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人民進行艱辛探索、矢志奮斗過程中所形成的物質載體和精神內核。
紅色資源貫穿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漫長時期,分布于960多萬平方公里的中華大地,內涵豐富,形式多樣,感染力強,為“四史”教育的開展提供豐富的史料支撐,為愛國主義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提供生動的素材資料,具有強大的教育功能和價值引領作用。
2?“大思政課”背景下紅色資源育人的價值意蘊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用好紅色資源,講好紅色故事,搞好紅色教育,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奔t色資源以物質或精神的形式,見證著中國共產(chǎn)黨帶領著人民進行艱辛探索、矢志奮斗的征程,包含著堅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愛國主義等豐富內核,增強了“大思政課”的歷史厚度、愛國深度和內容廣度,不斷推動思政課理論創(chuàng)新,提升思政課育人成效。
2.1?增強“大思政課”的歷史厚度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按笏颊n”不僅要面向未來,還要回望歷史,以嚴謹?shù)拇髿v史觀和歷史思維,發(fā)揮歷史以史鑒今、資政育人的作用,增強“大思政課”的歷史厚度,促進對紅色資源的正確體悟。
在迎接建黨100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強調:“要在全社會廣泛開展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fā)展史宣傳教育?!奔t色資源蘊藏于“四史”之中,佐證著中國共產(chǎn)黨篳路藍縷、初心不改的百年奮斗征程。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紅色資源印證著中國共產(chǎn)黨在面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壓迫下,領導人民進行頑強抗爭,尋求救國救民的道路,實現(xiàn)了站起來的偉大飛躍。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紅色資源印證著中國共產(chǎn)黨面對一窮二白、百業(yè)待興的爛攤子,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完成了近代以來最深刻的社會變革,建立社會主義制度,進行社會主義初步探索。改革開放時期,紅色資源印證著中國共產(chǎn)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銳意進取,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歷史征程,實現(xiàn)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歷史跨越。紅色資源以精神或物質的形式,記載下中國共產(chǎn)黨帶領中國人民奮斗的百年征程,也記載下中國共產(chǎn)黨獨立自主地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道路的艱辛歷程。
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紅色資源是“大思政課”豐富、獨特的資源寶庫,為增強“大思政課”育人成效提供史實依據(jù)和理論支撐。
2.2?增強“大思政課”的愛國深度
愛國主義是一門時間跨度大、空間輻射廣、要素結構復雜的“大思政課”。如何將愛國主義教育講深、講透、講活,真正把愛國主義講到學生心坎上,讓學生將弘揚愛國主義演化為自己的自覺行動。
紅色資源本身蘊含著濃厚的愛國主義屬性。不論是在革命時期,還是社會主義建設、改革開放時期,正是無數(shù)革命先烈、英雄前輩滿懷愛國之情,在書桌與鋼槍、考場與戰(zhàn)場、家門與國門之間將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緊密相連,拋頭顱、灑熱血,才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中國。只有將愛國主義放置于特定的地理環(huán)境、血緣譜系、民族身份之上,才能使學生在感知、體悟愛國主義時,真正認識到個人的前途命運與國家命運始終緊密相連,真正轉化為個人與國家關系的認知,深刻理解什么是愛國、為什么要愛國以及如何愛國?!爱敶袊?,愛國主義的本質就是堅持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愛人民高度統(tǒng)一”。紅色資源深刻揭示了如今的中國與中國共產(chǎn)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關系,有利于加強學生對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愛人民的理論認同、政治認同和情感認同,正確認識個人前途命運與國家命運的關系,積極將個人“小我”融入社會“大我”,真正教育學生將愛國主義融入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之中。
紅色資源深刻回答了新時代什么是愛國、為什么要愛國、如何愛國的問題,增強了愛國主義教育的深度,激發(fā)新時代學生投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火熱實踐中。
2.3?拓展“大思政課”的內容廣度
辦好“大思政課”,關鍵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供給,要符合教育教學和學生成長成才的雙規(guī)律,真正滿足學生之需、釋疑學生之惑。思政課改革創(chuàng)新要堅持八個“相統(tǒng)一”要求,思政課不僅應該在課堂上講,也應該在社會生活中來講。“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現(xiàn)實結合起來?!按笏颊n”就是要打破“孤島效應”,用好校園、社會、家庭、網(wǎng)絡等教育場域的各類教育資源,實現(xiàn)思政育人全覆蓋。
紅色資源時間跨度長,從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直至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空間輻射廣,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人民進行的革命、建設和改革活動范圍廣大,具有明顯的地域色彩;意識形態(tài)強,凸顯了中國共產(chǎn)黨百年奮斗的風雨征程和社會主義發(fā)展的曲折歷程。精神內核豐富,既有已成規(guī)模的中國共產(chǎn)黨人精神譜系,又有散落各地的英雄故事、黨的故事、根據(jù)地故事;物質形式多樣,既有綜合性的革命紀念館、黨史館、烈士陵園,也有具有地方特色的博物館、黨史館。
紅色資源是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資源寶庫,是遵循思政課政治屬性、增強思政課思想性、理論性、親和力的獨特資源,大大拓展了“大思政課”的內容廣度。
3?“大思政課”背景下紅色資源育人的實踐路徑
紅色是中華民族最鮮亮的底色,紅色資源承載著中國共產(chǎn)黨帶領中國人民的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時期,分布于960多萬平方公里的中華大地,見證著我們黨艱辛而輝煌的奮斗歷程。當今中國正處于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前進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我們必須用好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賡續(xù)紅色血脈,實現(xiàn)紅色資源育人,培養(yǎng)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3.1?著眼“大使命”:形成紅色資源思政育人機制
“當前形勢下,辦好思政課,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全局中來看待,要從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高度來看待?!彼颊n作為從國家戰(zhàn)略需求出發(fā)建構的教學體系,本身就具有特定的政治屬性,具有較強的意識形態(tài)。紅色資源屬于意識形態(tài)教育范疇。將紅色資源融入“大思政課”,著眼大使命,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紅色育人機制。
(1)用好紅色資源。
要把紅色資源納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學體系,深化以黨史學習教育為重點的“四史”教育,深耕中國共產(chǎn)黨精神譜系,挖掘、梳理地方紅色資源、紅色校史資源,讓紅色資源“活”起來,擦亮“紅”的底色。
(2)發(fā)揚紅色傳統(tǒng)。
思想政治教育重在價值引領,要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從知識層面到實踐層面的全覆蓋,使學生對每一個革命先烈、革命文物、精神追求產(chǎn)生情感認同、價值認同,自覺成為紅色文化的傳播者、紅色傳統(tǒng)的發(fā)揚者。
(3)傳承紅色基因。
長期身處和平環(huán)境,容易得理想信念缺失的“軟骨病”,要加強紅色教育,深化愛國主義教育,堅守理想信念,讓紅色基因深入骨髓,成為精神之鈣,堅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和共產(chǎn)主義遠大理想。
3.2?培育“大師資”:完善思政教育教師隊伍建設
“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fā)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薄按笏颊n”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新形態(tài),給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體帶來了新挑戰(zhàn)、提出了新要求。
(1)強化思政課隊伍建設。
思政課教師要按照八個“相統(tǒng)一”的要求,把紅色資源適當融入思政課理論和實踐教學中,推動紅色資源進校園、進課堂、進頭腦,以文化人,以情感人,增強“大思政課”的說服力和親和力,讓思政課真正成為扎根中國大地的經(jīng)世之學。
(2)推進全課程育人體系。
思想政治教育從思政課擴展到全部課程,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的生動體現(xiàn),與“大思政課”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教師主體要根據(jù)學科專業(yè)特色,適宜融入紅色資源,激發(fā)學生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以藝術為例,可以開展紅色文學作品閱讀活動,舉辦紅色觀影的實踐活動,根據(jù)不同的歷史階段選取相關的影視作品,提高學生課程參與度的同時,還接受了紅色文化的洗禮。
(3)開發(fā)紅色校本課程。
除了使用教育部統(tǒng)一規(guī)定的教材,學校應開發(fā)紅色校本課程,對本地區(qū)紅色資源進行實地調研、搜集,形成地方性紅色校本教材,拓展原有課程內容,深化課程說服力、親近感,對地方紅色資源進行保護和發(fā)展,實現(xiàn)地方文化育人。
3.3?搭建“大平臺”:推動思政教育內容形式創(chuàng)新
“大思政課”為紅色資源育人提供了廣闊的教育場域,特別是互聯(lián)網(wǎng)、大數(shù)據(jù)、云計算等先進技術賦能,促進紅色資源育人內容和形式的創(chuàng)新,實現(xiàn)內容供給優(yōu)化。
(1)教學主課堂。
課堂是思政課教學的主渠道。要對紅色資源蘊含的歷史文化和精神內核進行剖析,適宜融入課程內容,增強思政課說服力。
(2)實踐活課堂。
思想政治教育要堅持理論性與實踐性的統(tǒng)一,組織學生參觀革命博物館、紀念館、黨史館、烈士陵園,開展講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等主題活動,觀影紅色作品,排演紅色劇本,讓學生體悟紅色文化,感受家國情懷,實現(xiàn)知行統(tǒng)一。
(3)網(wǎng)絡新課程。
我們要主動擁抱網(wǎng)絡,先進技術賦能“大思政課”,建立信息整合、資源共享的紅色資源數(shù)據(jù)平臺,打造紅色實景課、“沉浸式”課堂,開展3D史館VR體驗,線上線下聯(lián)動,塑造紅色資源育人新模式,增強紅色資源育人的全時性。
每一件革命文物、每一個英雄先烈、每一種革命精神都回顧著黨走過的百年風雨征程,跨越時空、永不過時。紅色資源融入“大思政課”建設是將紅色資源優(yōu)勢轉化為思想政治教育優(yōu)勢的生動體現(xiàn),也是傳承紅色基因、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的生動實踐。我們要著眼“大使命”、培育“大師資”、搭建“大平臺”,用好紅色資源,賡續(xù)紅色血脈,真正讓紅色資源融入“大思政課”建設中,讓“大思政課”成為傳承紅色基因、扎根中國大地的課程。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堅定信心埋頭苦干奮勇爭先譜寫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絢麗篇章[N].人民日報,20190912.
[2]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N].人民日報,20221016.
[3]陳艷.講好紅色故事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J].新湘評論,2020,(22):30.
[4]習近平.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以優(yōu)異成績迎接建黨一百周年[N].人民日報,20210221.
[5]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34.
[6]“‘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N].人民日報,20210307.
[7]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J].求是,20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