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沁剛
孩子學會了傾聽,專注力、理解力、思辨力都會隨之增強,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習成績,還能改善親子關(guān)系
許多家長發(fā)現(xiàn),大約從兩歲開始,孩子就不聽話了,聽家長講話時總是心不在焉、左顧右盼,甚至隨意插話、故意跟家長作對。如果家長簡單地把這種現(xiàn)象歸結(jié)為“叛逆”,那就冤枉孩子了,因為孩子不聽話,或許是沒有學會傾聽。
心理學認為,傾聽是人際交往中不可或缺的技能,是大腦接收、分析、理解的過程。善于傾聽的孩子認知能力和表達能力都較強,能理解和尊重他人,人際關(guān)系較好。如果孩子從小接受傾聽的訓(xùn)練,聽覺注意力會大大增強,入學以后學習成績更好,因為他更善于課堂聽講。
那么,怎樣讓孩子學會傾聽呢?
當家長把嘴閉上,孩子就會把耳朵打開,嘗試去傾聽;相反,如果家長嘮叨個不停,孩子就會充耳不聞
在養(yǎng)育孩子的過程中,身教的力量遠遠大于言傳,孩子不僅通過“聽家長的話”來學習,更多是通過“模仿家長的行為”來學習。所以,要想讓孩子好好聽別人說話,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就要給孩子做出傾聽的示范。
心理學認為,認真、主動、積極是傾聽的三要素。家長與孩子溝通時,要從這三要素入手,學會用身體傾聽、用大腦傾聽、用心傾聽。
第一,用身體傾聽。
與孩子溝通時,家長的任何細微動作都可能被孩子注意到,并對孩子造成影響,影響可能是積極的,也可能是消極的。
比如,孩子興高采烈地講述在幼兒園摔倒的事,家長拿起手機點了一下屏幕,孩子可能會察覺到家長不耐煩,進而感覺家長不關(guān)心他、不愛他,于是失去繼續(xù)講述的欲望。
因此,與孩子交流時,家長不僅要管住耳朵、保持專注,而且要管住身體,可以做出配合孩子的動作,如點頭、微笑、輕撫孩子的頭等,鼓勵孩子說下去,不要做出讓孩子誤解的動作。這是傾聽的基本要領(lǐng)。
第二,用大腦傾聽。
聽孩子說話時,如果孩子表達的觀點失之偏頗,或者講述的內(nèi)容雜亂無章,家長應(yīng)該一邊傾聽一邊默默地幫孩子歸納整理,等孩子說完了,再將整理結(jié)果說給孩子聽,向孩子核實內(nèi)容是否準確。
比如,孩子顛三倒四地講了一大通,媽媽耐心聽完后問:“老師是不是說,因為下雨,明天的參觀活動取消了,參觀延期到后天下午進行?”
家長這樣的歸納整理對孩子的思維發(fā)展非常重要。經(jīng)常聽家長這樣說,孩子的邏輯思維會更快地形成,學習知識會如虎添翼。
第三,用心傾聽。
所謂用“心”,這里指的是“同理心”。家長在與孩子溝通時,要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傾聽,從孩子的角度、用孩子的思維特點思考問題,這樣更容易理解孩子,找到問題的癥結(jié),也更容易贏得孩子的信任。
比如,孩子在幼兒園因為打架受罰,回家向爸爸訴苦。爸爸耐心聽完,回應(yīng):“我明白了,你跟壯壯打架,是想幫娜娜搶回屬于她的布娃娃,老師沒有調(diào)查清楚就懲罰你。你受委屈了,明天我會跟老師講清楚,替你討回公道。雖然打架不對,但你伸張正義的舉動是對的,英雄都這樣,爸爸支持你?!?/p>
需要特別強調(diào)的是,有些家長缺乏傾聽的耐心,表達欲望超強,喜歡給孩子講大道理,總是用長輩的權(quán)威壓制孩子的表達,久而久之,孩子就失去了表達的欲望。這是傾聽的大忌。
親子溝通的秘訣是:當家長把嘴閉上,孩子就會把耳朵打開,嘗試去傾聽;相反,如果家長嘮叨個不停,孩子就會充耳不聞。
孩子都喜歡玩互動游戲,家長可以利用孩子的這個特點進行傾聽訓(xùn)練
除了有意識地給孩子做傾聽示范,家長還應(yīng)該通過閱讀和游戲鍛煉孩子的傾聽能力。
親子共讀是鍛煉孩子傾聽能力的好方法。家長與孩子一起打開一本書,家長朗讀、講解,孩子不僅能聽到書中的故事,感受到家長的語音語調(diào)、故事人物的情緒,還能養(yǎng)成耐心聽別人說話的習慣。
當孩子做得好的時候,家長要及時給予鼓勵:“剛剛你安靜地聽媽媽讀完了一個故事,沒有打斷媽媽說話,你是怎么做到的?”
家長還可以視孩子的年齡和理解能力,就故事情節(jié)適當提問,以此提高孩子傾聽的專注度,潛移默化地增強孩子的理解能力。
孩子都喜歡玩互動游戲,家長可以利用孩子的這個特點進行傾聽訓(xùn)練。
游戲1:打電話
家長和孩子分別拿著話筒進行對話,家長提問,孩子回答,內(nèi)容可以是“你是誰”“你叫什么名字”“你幾歲了”“你正在做什么”等,要求孩子認真聽、認真回答。如果孩子回答正確,家長要給予獎勵。
接下來,角色互換,孩子提問,家長回答。家長回答時可以適當增加一些內(nèi)容,誘導(dǎo)孩子模仿。比如,孩子問:“你是誰?”媽媽可以回答:“我是媽媽,晨晨的媽媽。我是一名工程師,會設(shè)計大橋和房子?!?/p>
這個游戲,重點訓(xùn)練孩子的聽覺注意力和表達能力。
游戲2:順風耳
家長和孩子坐在客廳里,一起閉上眼睛,傾聽家里的各種聲音:行走的腳步聲、沖馬桶聲、空調(diào)吹出的風聲、洗菜的水聲、窗外傳來的歌聲……鼓勵孩子分辨聲音的方向和來源,最好能聽出聲音背后的事,比如,奶奶關(guān)掉了水龍頭,有甩水的聲音,說明菜洗好了。
這個游戲,同樣是訓(xùn)練孩子的聽覺注意力。
游戲3:看誰聽得準
家長按照一定節(jié)奏,連續(xù)說出一串詞語,讓孩子按事先說好的類別做出回應(yīng)。比如—
聽到動物就拍手:貓、桌子、錢包、狗、老虎、蘋果、大象、臺燈、茶杯、蟑螂、麻雀……
聽到水里的動物就拍手:鯉魚、老虎、青蛙、雞、鴨、長頸鹿、鯨魚、海豹……
聽到可以寫字的東西就拍手:鋼筆、尺子、橡皮、鉛筆、球、毛筆、錢包、手表、硬幣、電筆、三角板、蠟筆……
孩子做出的反應(yīng)越快、正確率越高,說明聽覺注意力越強。
如果孩子年齡小,家長所讀詞語數(shù)量不宜過多,詞義要簡單。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可以增加詞的數(shù)量,還可以提高反應(yīng)難度,比如變換拍手的方式,聽到食物拍一下手,聽到動物拍兩下手:巧克力、鉛筆、蛋糕、企鵝、電燈泡、連環(huán)畫、馬、駱駝、冰棍兒、汽車、玩具手槍、蘋果、兔子、花生、雞、眼睛、碗、盤子、米飯、孔雀、藥品、手表……
游戲4:復(fù)述故事
參加游戲者最好有5~10人。比如,媽媽給孩子講一個100字左右的小故事,孩子認真聽完,悄悄復(fù)述給爸爸,爸爸小聲再復(fù)述給奶奶,奶奶再復(fù)述給爺爺……最后一位大聲復(fù)述給大家,看原來的故事被大家聽漏了什么、增加了什么、歪曲了什么。
這個游戲很簡單,沒有時間、場地、道具的限制。孩子想完整、準確地復(fù)述故事,必須認真傾聽,并且加以記憶,還要準確表達,是很好的娛樂加訓(xùn)練的家庭活動。
孩子學會了傾聽,專注力、理解力、思辨力都會隨之增強,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習成績,還能改善親子關(guān)系。
【編輯:陳??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