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梅亦君
書 名:煙 愁作 者:琦 君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一件藏青色的舊毛衣珍藏了二十多年,扣子掉了兩粒,扣眼也豁裂了好幾個(gè),但依然時(shí)不時(shí)拿出來穿一穿,因?yàn)槟鞘悄赣H遺留的唯一的紀(jì)念品?!?/p>
這是溫州籍中國臺灣著名女作家琦君筆下的《毛衣》。她的散文集《煙愁》滿載著對父母、親友、師長的深沉情感,一篇篇讀來,讓人深受感動(dòng)。母親擔(dān)心“我”過冬太冷,將“我”織給她的毛線背心改織成《毛衣》穿回“我”的身上。父親專門為“我”定制了一件旗袍,讓“我”穿著豪華禮服參加《喜宴》?!拔摇彼牧烁赣H的《酒杯》,怕挨罵于是裝病,父親卻只字未提。哥哥離別前將《金盒子》和封神榜香煙片交給“我”保管,沒過幾年哥哥竟不幸病逝,多年后弟弟也撒手人寰,金盒子也沒能傳到弟弟手上。外祖父為“我”糊《紅花燈》,“我”坐在他的膝蓋上看廟戲。出家修道的啟蒙恩師寫來《不見是見,見亦無見》的書信,不久便離世永別。
《煙愁》貫穿著濃濃的親情、友情、師生情,除了寵愛“我”的父親、母親、兄弟、外祖父,還有既嚴(yán)厲又慈愛的啟蒙恩師、有求必應(yīng)的二叔、雪夜里帶“我”溜出大院的阿榮伯伯、會(huì)做風(fēng)箏的阿多叔、替“我”挨罵的胖子老劉、分食甌柑的堂叔、冒雨送西服的友人,甚至教孩子抽煙的遠(yuǎn)房四叔、采了一滿籮山楂果子的乞丐“三劃阿王”……一個(gè)個(gè)獨(dú)特的人、一份份獨(dú)有的愛貫穿著作者的童年,充實(shí)著作者的成長,滋養(yǎng)著作者的人生。
一篇篇散文回憶的是人、是事,更是人間真情。“以后每年冬天,我總穿著它(毛衣),母親的愛,好像總是圍繞著我?!薄拔也胖栏赣H愛我原勝于一切身外之物(玉杯)?!薄拔铱v有一千一萬個(gè)美麗的金盒子,也抵不過一位親愛的哥哥。”“(阿榮伯伯)那慈愛懇切而堅(jiān)定的音容,常常是我寂寞時(shí)的安慰、困難中的啟示?!薄拔译m怕他(老師),也愛他。”……最讓人動(dòng)容的是,當(dāng)《鮮牛奶的故事》中不允許幼年琦君喝牛奶的庶母年老后,作者反而“勻出一只手來扶著她”——為她訂鮮牛奶,琦君在故事的最后這樣寫:“人生并不是為享受,卻是要有更多的給予;并不是以妒恨剝奪他人的快樂,乃是要以溫厚與同情換取與旁人同樣的快樂?!?/p>
往事如煙,臺灣與溫州相隔兩岸,琦君對故鄉(xiāng)的回憶很悠長;故人如煙,親人、師友生離死別,琦君對故人的思念也很傷感。這綿綿無期的回憶、這肝腸寸斷的思念,也讓讀者跟著眼含淚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