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圖繪名山:明代文獻中惠山圖研究 ①

2023-11-06 07:29唐曉嵐李夢晨南京林業(yè)大學風景園林學院江蘇南京210037
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 2023年5期

唐曉嵐 李夢晨 (南京林業(yè)大學 風景園林學院,江蘇 南京 210037)

惠山風光作為山水畫主題或背景的明清傳世佳作常被視為吳韻江南的代表。自元代始,惠山就已被元四家中的倪瓚(1301—1374)、王蒙(1308—1385)及元末道士方從義(約1302—1393)所繪。②元代文人畫有倪瓚的《九龍山圖》與《惠山圖》、王蒙的《惠麓小隱圖》及元末道士方從義的《惠山舟行圖》。明清時期,惠山寺僧性海寺災重建、禮部尚書邵寶(1460—1527)致仕歸鄉(xiāng)等開發(fā)使得惠山書畫作品大量涌現(xiàn)。經(jīng)歷代經(jīng)營,惠山集書院、寺庵、屋舍、泉洞于一體的格局基本定型,漸成為游覽勝地、文教之地、雅集場所,形成景觀入畫之新景象?;萆降某墒旎瘞踊萆綀D進入發(fā)展高潮,畫作所表現(xiàn)的主題和內(nèi)容通常反映其山水風光,亦作為暢游時的導覽指南和描繪自然風光的詩文參照。隨著被稱作“讀圖時代”的21 世紀到來,圖像學研究方法成為目前研究古代圖像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1]美國德裔猶太藝術史學家歐文·潘諾夫斯基(Erwin Panofsky,1892—1968)強調(diào)圖像學研究中對藝術作品的認識與理解應包括前圖像志描述、圖像志分析和圖像學解釋三個層次。[2]故本文將從對圖像內(nèi)容的客觀描述、對特定主題與傳統(tǒng)意義的闡釋以及對所表現(xiàn)的惠山形象的揭示三方面展開對惠山圖的分析。

以惠山為題材的明代文人畫已受到學界關注,[3-6]隨著“中華古籍資源庫”的建設使得針對古籍文獻中惠山插畫的考辨與分析成為可能?;谑分疚墨I中檢索的“惠山”及“惠山圖”相關詞條信息,③筆者在“鼎秀古籍全文檢索平臺” 中,通過檢索 “惠山” 一詞發(fā)現(xiàn)其最早出現(xiàn)于唐代,約25 次;宋代約出現(xiàn)196 次;元代約出現(xiàn)74 次;明代約出現(xiàn)451 次;清代約出現(xiàn)1176 次。檢索“惠山圖” 一詞發(fā)現(xiàn)最早出現(xiàn)在元代,約出現(xiàn)2 次;明代約出現(xiàn)2 次;清代約出現(xiàn)11 次。筆者遵循史學家的史料探源—擇別—辯證—整理研究路徑,[7]以時間為序梳理明代文獻,結合圖像學分析,進而探究惠山圖歷史演變邏輯、歸納惠山圖在明代的特征和功能,以期實現(xiàn)對惠山圖的研究深入挖掘明代惠山的形象和名山文化。

一、惠山作為圖像題材的溯源

惠山,北通武進,西通宜興,南距太湖,東至邑城五里。優(yōu)越的自然和地理環(huán)境,孕育出此間靈山秀水?;萆接阱a諸山最大,古今之名有西神山、九龍山、慧山、歷山等。[8]219惠山一名自晉始,作為常用稱謂沿用至今。晉時,西域僧人慧照成為此山的開山禪師,慧照佛學造詣頗高,喜與文雅之士相交,頗為聞名,后人為紀念他取山名為慧,慧、惠相通,惠山一名由此而來。正如明無錫邑人王永積《錫山景物略》云:“惠山……山不一名,開山禪師命慧照,慧惠也,僧名名山?!盵9]37

明代江南社會進入快速發(fā)展期,佛教大興,造園、雅集風氣盛行,惠山因具幽林、古寺和名泉的風景特質(zhì),引起天下勝流前往,成為觀覽與雅集首選之地。史志中的惠山圖也隨之不斷增多。如圖1 所示,在明代文獻中檢索出惠山相關圖12 幅,描述主題和內(nèi)容多體現(xiàn)惠山的人文景觀。明代惠山人文景觀的營建始于洪武年間惠山寺的重建,于正嘉年間達到建設高潮,期間營建了二泉書院、龍泉精舍、鳳谷行窩、黃園、惠麓小圃等多處人文景觀,[10]明代縉紳們相繼在此處郊游、舉行詩會茶會。12 幅圖像僅2 幅成畫于正德之前,剩余10 幅皆成畫于正德之后,可見,惠山圖的流變傳承與文人活動直接相關,而文人活動又與人文環(huán)境營建關系密切。

圖1 明代文獻中惠山圖及相關文字記載(整理自[8-9]、[11—16])

惠山是江南特色自然山水與歷史營建相結合的風景名勝?;萆饺宋沫h(huán)境的營造依托于泉澗豐富、山水格局獨特的自然環(huán)境,其中“滂注崖谷,下溉田十余頃”[17]的多泉特質(zhì)在茶圣陸羽于中唐時期所創(chuàng)作的《游記》中頗有見解,[18]其山勢頗具九峰起伏層疊、澗塢環(huán)繞的“九龍之狀”山水形勝也深得劉宋南平王劉鑠的贊許。[8]219作為江南名勝的惠山在南朝時已有人工開發(fā)的痕跡,其人文景觀的營建在唐宋時快速發(fā)展、明清時期達到高峰。南朝以來,惠山便是文人騷客活動和創(chuàng)作的場所,營造出獨具特色的人文景觀。西晉末,衣冠南渡,大量北方士族南遷為惠山的開發(fā)奠定基礎,如南朝宋司徒右長史湛挺于惠山腳下建士族歸隱別墅“歷山草堂”,[19]正如其在《歷山草堂應教》所述“閉戶守玄漠,無復車馬跡”,[20]叢樹茂密蔥蘢直插天上,亂石巨巖徑入云天霧障,以筑草堂讀書其中,更以詩章唱酬留刻于石。

隋唐時期,飲茶風尚[21]和旅游之風[22]盛行。唐朝時,陸羽、張又新先后在《茶經(jīng)》[8]18和《煎茶水記》[23]中評“無錫縣惠山寺石泉水第二”,將飲茶與泉相聯(lián)系。常州太守獨孤及在《無錫慧山新泉記》中詳述無錫縣令敬澄主導營建寺內(nèi)泉景。[24]此后惠山泉便吸引眾多名人觀覽并留下贊詠惠山的詩詞篇章,如中唐詩人皇甫冉《雜言無錫慧山寺流泉歌》、晚唐詩人李紳《別石泉》和丞相李德?!痘萑???梢姶藭r惠山自然環(huán)境繁盛,人文環(huán)境發(fā)展成熟,共同奠定了惠山圖出現(xiàn)的人文基礎。

宋代惠山人文環(huán)境在前朝基礎上發(fā)展,促成惠山泉景的開發(fā)與二泉名勝形成。如二泉之上陸子祠的營建及南宋文學家楊萬里題詩“山上泉中一輪月”,[25]點明“二泉映月”的景觀意象。同時,由于宋代圖經(jīng)發(fā)展到全盛時期、畫作技巧、理論發(fā)展成熟,奠定了惠山圖出現(xiàn)的繪畫基礎。由此可推知,宋朝風雅為惠山文獻創(chuàng)建了適宜的歷史語境,宋代書籍中的惠山圖可能已經(jīng)出現(xiàn),然或佚失或不存。

后經(jīng)元明清的持續(xù)發(fā)展,惠山成為雅士隱居之地、茶泉貢品之地、帝王政治之要地、佛道之勝地與先賢祭祀之地。[26]61元代惠山郊游之風已然興盛,如王仁的《無錫志》中所呈現(xiàn)“四方游衍之人,舟車隘塞,攜觴挈榼,歲無虛日”[26]19的惠山旅游盛況。明代士民對郊游的需求愈發(fā)強烈,[27]正如無錫鄒迪光說:“所過佳山水,未嘗不游。蓋尚平之于五岳,其天性然?!盵28]清朝時,隨著康乾兩帝在12 次南巡中14 次臨幸惠山,惠山成為帝王青睞的政治要地,最終形成集勝景、宗教、文學、祭祀多方面于一體的自然與人文環(huán)境。

二、惠山圖作為書籍插畫的演變

古代圖像是通過模擬、位置、比例和變異來表達取向、傳遞評價、暗示觀念和凸顯想象,這是一種常見的表達方式。[29]通過古籍庫檢索發(fā)現(xiàn),明前的史志中未見有關惠山的插畫。然而,自明弘治時期開始,惠山圖頻繁出現(xiàn)于無錫地方志和游記中。相較于元代倪瓚的文人畫,明代的史志中惠山圖呈現(xiàn)出完整意義上的視覺形象,并集中以插畫形式出現(xiàn)于明代文獻中。如表1 所示,本文將依據(jù)主體差異劃分為形塑無錫縣的惠山圖、刻畫全貌及周邊景觀的惠山圖、刻繪蘇州至無錫段水域風光的惠山圖三種探討其演變過程,歸納其特征和挖掘惠山形象。

表1 明代惠山圖像的基本信息

表2 明代惠山圖的畫面特征比較分析

1.形塑無錫縣中的惠山圖

明弘治年間編修的《重修無錫縣志》是現(xiàn)存最早呈現(xiàn)惠山圖像的方志輿圖。方志輿圖在中國古代史中意義非凡,通常由地方官員或文士編寫,記錄當?shù)氐牡乩?、歷史、文化、經(jīng)濟等方面的信息,體現(xiàn)了官方政績或人文意象,并繼承了圖文互說的傳統(tǒng)。同時,方志輿圖往往是由實地考察后完成的作品,具有實用指示和表達思想的雙重功能。因此,方志輿圖具有時代性、實用性和思想性,是了解古代名山歷史的重要參考資料。

弘治版與萬歷版的無錫縣志中的《縣境圖》《縣城圖》畫面相似,僅在城池形狀、建筑數(shù)量上略微有差別,其二者兼具方志輿圖的所有特點,均采用形象化的畫法展示無錫縣境內(nèi)山川和城池的分布,遵循左西右東的圖向,以俯視的視角呈現(xiàn)無錫的地理環(huán)境。在《縣境圖》中,錫山山尾與惠山相連,以近九十度的夾角真實地刻畫出兩山的山形走勢(圖2)。在《縣城圖》中,惠山與錫山隔著“惠山寺”和“二泉亭”相對而望,惠山寺的圖示相對更大,內(nèi)容更詳盡,明顯居于該區(qū)域的視覺中心(圖3)。通過結合《重修無錫縣志》中“慧山,稱名寺”[11]238及宋代袁默《題慧山寺》載“勝景深藏誰到此,好須圖繪入丹青”,[11]262便知惠山寺是惠山乃至無錫中的一處宗教圣地。

圖2 縣境圖(分別改繪自《重修無錫縣志》[11]95《無錫縣志》[12]332)

圖3 縣城圖(分別改繪自《重修無錫縣志》[11]94《無錫縣志》[12]333)

二志用心繪制惠錫二山的方位,尤其注重代表性景觀的描繪和文字的標注、注重方志的記錄之功用,尚無精確導覽之能。

2.刻畫全貌及周邊景觀的惠山圖

此類惠山圖通過對惠山及周圍景觀進行描繪,著重呈現(xiàn)明代惠山及人文景觀的整體形象,區(qū)別于方志輿圖,開始出現(xiàn)導覽示意的特征。

(1)《慧山記·慧山圖》

正德五年(1510),惠山迎來第一本專志《慧山記》。該書由明代惠山寺住僧覺性草創(chuàng),后由山僧圓顯接踵;至明正德年間,由邵寶厘為四卷,全書分為14 門類,考察了惠山的泉石、峰塢、池澗等情況,記錄了從南北朝至明正德五年的勝跡歷史。除撰文介紹和歷代吟詠詩文外,另載有一張完整的惠山景觀圖。

《慧山記》開篇即是《慧山圖》(圖4),采用傳統(tǒng)形象畫法及平俯結合的多視角觀察方式描繪惠山全貌,圖向為左東右西。該圖地勢從低到高,布局由近及遠,依次為河水、山景、群山,凸顯山中景觀背山面水的山水格局。最近處為運河東側(cè),好似畫者站在岸邊遠觀對岸的惠山全貌。此圖以山景為主,山景占據(jù)畫面絕大部分,沿途建筑和標志性歷史景觀均被繪制并標注,水景僅繪輪廓,相對簡略。與其說這是一幅惠山全圖,倒不如說是惠山景觀示意圖。為清晰展示惠山的山中人文景觀,畫者擴充惠山的休閑場域范圍。遠處群山雖簡繪山貌,但尤其注重山形;惠山寺位于畫面中心,重要地位不言而喻;水景被山景環(huán)繞,兩面環(huán)山,河堤、岸邊及景觀間的道路均被精細繪出。圖說中介紹了惠山的九條山塢及塢下的歷史景觀,著重描述惠山“狀九龍”的山形特征。圖中詳細標注聽松庵、寄暢園、二泉書院、慧山寺、碧山吟社等18處景觀,為游人登臨賞玩提供指引?!痘凵綀D》是首個構建完整的惠山圖像,集中展示明代惠山的新地景。

圖4 慧山圖(改繪自《惠山記》[8]219)

《慧山記·慧山圖》以山中景觀為主,展示惠山完整的景觀格局,側(cè)面反映畫者對于人文景觀在營造惠山文化氛圍上的重視。畫者著重進行人文景觀的文字標注和山中道路的精細刻畫,圖文互證,賦予畫作導覽示意的新意義。由此可見,此時惠山圖開始區(qū)別于方志輿圖,具有導覽示意的特征,成為具有實用價值的插畫。

(2)《惠山古今考·九龍山圖》

明萬歷二十七年(1599),錫邑談修在《慧山記》與《慧山集》基礎上編纂專志《惠山古今考》一書,增補明正德后的詩文。該書共十卷,卷一為談修所撰,主要考述惠山各景觀歷史及變遷。卷首附《九龍山圖》(圖5)一幅,重點表現(xiàn)惠山的山水勝景,與方志輿圖風格迥異。

圖5 九龍山圖(改繪自《惠山古今考》[13]449-450)

《九龍山圖》以惠山的山水為主,以惠山寺為中心,相較于《慧山記·慧山圖》其東西向拉長并擴大幅面三倍,增加龍尾陵、黃埠墩,但整體的山水布局、水流流向及景觀之間的相對位置均未變化,反而描繪更為精細。圖畫上,山景占據(jù)大片篇幅,被劃分為遠近兩個層次,遠山僅繪其輪廓,近山則精細刻繪。近景中的山中怪石、樹木及建筑也一一表現(xiàn)。山景由錫惠二山組成,錫山獨立的東峰恰似“龍首”,而惠山山脊線向北一路走低,最后甩出一條低伏的“龍尾”結束山勢,九龍形勝躍然紙上。水景則以水岸分界,開闊的河道和充斥煙火氣的水岸展現(xiàn)出兩種不同的刻畫方式,一精一簡,一黑一白,增加山景的表現(xiàn)空間,突出山景的中心地位。此圖與《慧山記·慧山圖》中河道內(nèi)外所展現(xiàn)的畫面內(nèi)容有所不同。河道之外,道路將各個景觀串聯(lián),清晰可見;河道內(nèi),游人與舟船作為點綴,做參考點的同時也為畫面增添生氣與活力。此圖繼承傳統(tǒng)插畫中通過舟船及人物表達景色優(yōu)美、人氣旺盛之意的特殊畫法,正與“山川之佳秀者,適足為邑人游衍之娛”[26]18相契合。此圖比例準確性高,參考性強,景觀標注有所減少,導覽指示作用減弱,但描繪更為細致,畫面呈現(xiàn)重山景、略水景、顯勝景、增細節(jié)的特征,融合輿圖和山水畫特色。結合《慧山記·慧山圖》中標注的人文景觀,說明當時惠山的人文景觀營建已經(jīng)達到完善,其九龍形勝的山勢和濃厚的人文環(huán)境已使其成為縉紳游賞、雅集之勝地。

另外,《九龍山圖》兼具精細與美觀兩種特性,其精細體現(xiàn)于人文景觀和道路的細節(jié)刻畫,這是出于導覽的需要;美觀性則體現(xiàn)于水景的描繪,以人物與舟船等意象豐富惠山山水景觀。總而言之,《九龍山圖》反映了一種方志插畫從示意圖向描繪山水景觀的繪景圖轉(zhuǎn)變的趨勢。

(3)《三才圖會·慧山圖》

《三才圖會》是松江華亭人王圻筑室吳淞江畔,與其子王思義于明萬歷三十七年(1609)編纂成的百科類圖書,以“天、地、人”三才的格局,分天文、地理、人物及時令等十四類,共106 卷。該書地理卷中有《慧山圖》一幅,重點表現(xiàn)湖山勝景的寫意之感。書中另有《三吳圖》和《吳門圖》,但展現(xiàn)的是太湖等水域的景觀,故不做詳述。

《三才圖會·慧山圖》(圖6)繼承平俯結合的多視角觀察方式,由近及遠地展現(xiàn)惠山俯瞰太湖之景。區(qū)別前圖,畫者已不再拘泥于僅描繪惠山景觀,而是以展現(xiàn)惠山與太湖之間的湖山風光為主。王圻在序言中引用唐代著名畫家張彥遠大中元年(847)《歷代名畫記》的內(nèi)容,道出繪制插畫的目的:“圖畫所以成造化、助人倫,窮萬變,測幽微,蓋甚哉圖之不可以已也。”[14]10強調(diào)插畫在敘述歷史中具有成造化、助人倫的作用?;萆降挠^景之態(tài)須基于實際情景和畫者想象描繪的必然,引導著山水畫風格成為描繪惠山圖的趨勢。《三才圖會·慧山圖》的繪畫結構,與圖經(jīng)的敘述順序完全對應。據(jù)圖經(jīng)載:“慧山,在無錫縣西七里,數(shù)峰連綿,云林頗幽登之??赏?,有聽松閣、漪瀾臺,山下有靈池異花,載在方志,有真儒隱客遺事故跡,一名九龍山。陸羽謂山陽有九隴,若龍偃臥,其泉伏涌潛泄,論者以為第二泉云?!盵14]264

圖6 慧山圖(改繪自《三才圖會》[14]264,文字標記為筆者推想)

畫者截選惠山一角,好似站在惠山頂俯瞰太湖之景,重在塑造整體形象的幽隱氣質(zhì),引起觀圖者聯(lián)想,并無展現(xiàn)景觀的在地特征?!痘凵綀D》從多頁幅轉(zhuǎn)為半頁,突出湖山景觀格局,以達由景入情的代入感。湖山各占一半的布局中,山景刻繪較細致,水景以淺繪水紋的形式出現(xiàn)。近處,畫面中出現(xiàn)一位“真儒隱客”,與惠山幽隱的氣質(zhì)相得益彰。中景處一座草堂式建筑環(huán)繞著龍縫泉,山間隱匿著幾座樓閣,其中聽松閣、漪瀾臺、碧山吟社均與前兩幅所展現(xiàn)相同。遠景展現(xiàn)了連綿不斷的山峰和微波蕩漾的湖面,描繪出遙遠山水之間的景象。此情此景不免讓人聯(lián)想到北宋文豪蘇軾的詩句:“踏遍江南南岸山,逢山未免更留連;獨攜天上小圓月,來試人間第二泉?!保ā痘萆街]錢道人烹小龍團登絕嶺望太湖》)[13]551

此圖雖未表現(xiàn)惠山全貌,簡畫道路,未標文字,但通過抓住惠山代表性景觀以及文人逸事等著力描述,實現(xiàn)畫面與景觀敘述相呼應。總之,該圖以景觀為主,湖山并重,著重表現(xiàn)觀覽太湖之感、展示惠山的隱逸氣質(zhì),與文字記錄完美結合。

3.刻繪蘇州至無錫段水域風光的惠山圖

此類惠山圖以惠山周邊河湖水域為背景,通過對水邊山巒、漁船和連接河湖兩岸景觀等的刻繪,表現(xiàn)出一派山水秀麗的自然風光,具備典型的繪景圖特點。

(1)《王太初先生五岳游草·吳門圖》

《王太初先生五岳游草》由浙江臺州臨海人王士性于萬歷二十五年(1597)撰成,共12 卷,所寫所述所繪皆為王氏親歷考證,全書共繪32 幅。其中《三吳圖》(圖7)、《吳門圖》(圖8)為第11、12 幅,而《三吳圖》雖繪制了惠山,但主要展現(xiàn)惠山在震澤①太湖,古稱震澤、具區(qū),又名五湖、笠澤。古代震澤是太湖的一部分,《尚書·禹貢》所載的“三江既入,震澤底定”。宋代程大昌在《禹貢山川地理圖》中提及:“震澤者,今太湖。” 孔安國傳,孔穎達正義.尚書·禹貢[M].阮元,???十三經(jīng)注疏.北京:中華書局,1980:148;王云五,編.禹貢山川地理圖[M].叢書集成初編:2992 冊.北京:商務印書館,1936:78.在“鼎秀古籍全文檢索平臺” 中,通過檢索《五岳游草》內(nèi)“太湖” 相關詞條發(fā)現(xiàn)太湖出現(xiàn)8 次,而五湖出現(xiàn)2 次。的具體方位,僅具有方志輿圖的指示定位特征,未表現(xiàn)惠山圖的形象變化,故不作敘述?!秴情T圖》不僅記錄震澤區(qū)域內(nèi)的地理要素基本方位,具有與方志輿圖相似的記錄特點,且作為紀游插畫,比文字記錄更善于表現(xiàn)山川形勝及意象,能使觀畫者達“置身物外,曠觀遠覽”之境。清康熙學者潘耒在《重刻五岳游草》序中點明其繪圖優(yōu)勢:“一一為圖記,發(fā)為詩歌,刻書意象,能使萬里如在目前?!盵30]

圖7 三吳圖(改繪自《王太初先生五岳游草》[15]卷三)

圖8 吳門圖(改繪自《王太初先生五岳游草》[15]卷三)

《吳門圖》占一個筒頁,通過形象畫法展現(xiàn)以震澤等水域為背景的吳門①吳門,古吳縣城(今江蘇蘇州市)的別稱。唐張繼《閶門即事》:“試上吳門晉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詳見[清]彭定求等,編.全唐詩(卷242) [M].北京:中華書局:1960:2721.全景,遵循左西右東的圖向,沿用平俯結合的多視角觀察方法,湖山之景界限分明,山川形勢一覽無余。畫面布局由近及遠,層次明顯,湖面作為主體,各大名山嵌于其中,位于圖的中心,西側(cè)則以惠山為界。近處為零星山體,僅繪其山頂;中間畫面精細、元素豐富,是畫者表達的重點;遠處山脈連綿不絕,有阻隔觀圖視線、增加全圖層次之用,可見全圖已具繪景圖之姿。景觀標注于湖山上方空白處,雖以簡單符號式畫法繪制古橋、佛塔及城墻,然山川刻繪清晰明了,湖山風光凸顯。畫者標注地名和代表性景觀,而未刻畫景觀細節(jié)及道路,體現(xiàn)方志輿圖強調(diào)示意性的特點。簡言之,該圖具備以湖為主、山為輔的畫面布局,結合形象化的繪制風格,形成兼具山水意境與指示功能的惠山圖。

(2)《三才圖會·吳門圖》

《三才圖會·地理》共403 幅圖,《三吳圖》(圖9)《吳門圖》(圖10)分別為卷六第15 幅和卷七首幅,相比祖本《王太初先生五岳游草》中的《三吳圖》《吳門圖》,圖向、畫圖視角、畫面布局均一致。[31]但該圖在石、樹、路、橋等細節(jié)處細致刻繪,以網(wǎng)狀水紋和留白的刻繪形式呈現(xiàn)河流的動靜。此圖抹去景觀的文字標注,點綴旗桿、石紋、陡坡等元素,使圖像更為具體、精美,突出湖山勝景圖的風格,但導覽指示功能仍存。可見,其仍展現(xiàn)湖山形勢,只是景觀刻繪更為精細,突出游賞性。

圖9 三吳圖(改繪自《三才圖會》[14]232)

圖10 吳門圖(改繪自《三才圖會》[14]253)

(3)《新鐫海內(nèi)奇觀·虎丘圖》

明萬歷三十七年(1609),錢塘臥游道人楊爾曾刊行《新鐫海內(nèi)奇觀》,以圖領文,共十卷,收錄130多幅插畫。卷二有13 幅圖,《虎丘圖》(圖11)為其首幅,畫者采用傳統(tǒng)形象畫法展現(xiàn)蘇州至無錫沿湖②筆者在“鼎秀古籍全文檢索平臺” 中,通過檢索《新鐫海內(nèi)奇觀》內(nèi)的“太湖” 相關詞條發(fā)現(xiàn)太湖出現(xiàn)5 次,五湖出現(xiàn)1 次。熟聞習見的山水名勝,以文字標注名勝,細致刻繪景觀和生活元素,不僅有定位指示和記錄之效,還可引觀者臥游之興。[32]明史學家陳邦瞻在《海內(nèi)奇觀引》中言明繪圖目的:“昔宗少文自嘆足跡未遍名山,遂圖四壁以供臥游……楊子之意實仿古人,然彼僅豁之己目,此以傳之同好?!盵16]341-342即楊爾曾編纂的初衷是模仿宗炳臥游,用以欣賞。

圖11 《新鐫海內(nèi)奇觀》中惠山周邊景觀示意圖[16]391

《虎丘圖》將蘇州城門至無錫惠山的沿途風光濃縮于兩個版面,突破空間束縛,以湖景為中心,以呈散點式分布的山景表現(xiàn)湖山形勢。湖面開闊,以緊密的水波紋表現(xiàn)水流豐富,島嶼、橋亭和舟楫點綴其中。圖上景觀形象按圖說所述繪制,已入山水畫之境。景觀間以橋、建筑、廊串聯(lián),屋檐、牌匾、山的脈絡等形象刻繪。此外,區(qū)別前兩幅《吳門圖》,該圖以舟船、人物等點綴增添活力,擺脫紀游插畫古板的符號化圖示特征。故此時惠山圖像仍保持意境與示意相結合的繪圖風格。總之,《虎丘圖》雖是紀游插畫,但保留方志輿圖重視地名標注和圖文互證的傳統(tǒng),是一幅展現(xiàn)湖山風光兼具導覽指示功能的攬勝圖。

萬歷《王太初先生五岳游草·吳門圖》《三才圖會·吳門圖》與《新鐫海內(nèi)奇觀·虎丘圖》雖分屬游記和類書,但對惠山的刻繪具有諸多的共性。在此類圖中,地圖的示意性和景觀的觀賞性并重,不僅增加城墻、橋梁的刻畫,且均繪天下第二泉,凸顯惠山勝景地位;三幅圖增強景觀細節(jié)的刻繪,突出湖山風光,強調(diào)湖山意境。相比之下《王太初先生五岳游草·吳門圖》和《新鐫海內(nèi)奇觀·虎丘圖》均將景觀標注置于重要、明顯的位置的示景手法,《三才圖會·吳門圖》雖然沒有文字標注,但細節(jié)處精細刻繪,同樣具有山形變化一目了然的特征??傮w來說,此類惠山圖為平衡地圖示意性、景觀細節(jié)及山水意境,成為展現(xiàn)山川形勢、湖山風光的攬勝圖。

三、惠山圖的特征及惠山形象

形象既指肖像、塑像、偶像等外在形態(tài),又可指存在于人的意識中的虛擬形式,即精神形象。[33]基于圖像學的層次分析方法研究惠山圖,旨在通過關注繪畫的構圖、表達等藝術形式,歸納以惠山為主題的繪畫特征及視覺形象。[34]

在圖向視角上,明代惠山圖以左西右東、左東右西兩種圖向為主。惠山圖最佳圖向是以上為西,原因在于以古運河為近處,保持層次布局,可展現(xiàn)惠山整體形象。明代惠山圖的視角呈現(xiàn)從單到多的趨勢,該趨勢體現(xiàn)惠山圖從作為示意指導的圖像資料到成為表現(xiàn)惠山風光的山水畫的轉(zhuǎn)變。在畫面布局上,形塑無錫縣惠山的方志輿圖將惠山寺作為惠山的代表性景觀,突出惠山寺在惠山中的特殊地位,反映惠山因惠山寺的影響而被賦予佛教圣地的形象;刻畫惠山及周邊景觀的繪景圖引入人與舟船等,豐富畫面元素,反映惠山旅游盛況;而刻繪蘇州至無錫段水域風光類圖,則以水面為主,關注水的位置、流向及與山的關系。

在畫面內(nèi)容及表達上,主要體現(xiàn)為文字標注、山體、植物、人物和舟船等9 類。形塑無錫縣的惠山圖標示各個景觀的大致方位,故記錄性較強;刻畫全貌及周邊景觀的惠山圖側(cè)重人文景觀的細節(jié)描繪,增強畫面的意境營造,引人入勝,同時為游人提供導覽;刻繪蘇州至無錫段水域風光的惠山圖則強調(diào)地圖輔助文字導引和景觀指示功能,加強景觀的細節(jié)刻畫,使觀圖者能洞悉景象,身臨其境,感受宗炳澄懷觀道以臥游之感,證實明代惠山的勝景形象已深入人心。

明代惠山圖在主題立意各不相同,形塑無錫縣惠山的方志輿圖以無錫縣境山川城池為題材進行輿圖繪制,強調(diào)記錄性??坍嫽萆郊爸苓吘坝^的繪景圖則以惠山人文景觀為題材進行繪畫創(chuàng)作,一方面反映了惠山漸成為文人縉紳的讀書、雅集場所,另一方面表明惠山圖的指示功能減弱,而山水畫的創(chuàng)作風格增強,特別是在《惠山古今考·九龍山圖》中,惠山“九龍形勝”的勝景形象尤為凸顯;刻繪蘇州至無錫段水域風光的紀游圖主要展現(xiàn)湖山風光,逐漸演變出描繪湖山景觀的臥游圖,凸顯了惠山整體山川形勢。

明代描繪惠山整體形象的惠山圖,起源于弘治年間方志中的無錫縣輿圖?!痘凵接洝せ凵綀D》作為惠山專志的插畫從記錄性強的方志輿圖中謄入,保留文字標注并增加景觀和道路的描繪,形成以導覽為特點的示意圖。之后,惠山圖的演變可分為:一類細化了惠山代表性景觀的刻繪,采取引入人與舟船元素、減少文字表述的手法,雖然指示功能逐漸減弱,但山水畫的創(chuàng)作風格逐漸增強,且演變?yōu)槊枥L湖山景觀的繪景圖。二類強化了流域紀游圖兼具地圖的示意性和景觀的觀賞性,采取了增加景觀細節(jié)的刻繪且將景觀標注置于明顯的位置,既突出湖山風光,也凸顯惠山勝景地位,演變?yōu)檎宫F(xiàn)湖山形勢的攬勝圖。

結語

明代史志中的惠山圖塑造了明代惠山完整的視覺形象,是研究明代惠山文化的重要史料。對此類圖像解讀能夠幫助挖掘惠山形象特征及名山文化,對當下城市建設過程中歷史文脈的延續(xù)具有借鑒意義。本文通過對形塑無錫縣的惠山圖、刻畫全貌及周邊景觀的惠山圖、刻繪蘇州至無錫段水域風光的三類惠山圖分析,探尋示意性和藝術性之間的平衡點,發(fā)現(xiàn)完全表現(xiàn)山水意境的繪景圖和示意與意境相結合的臥游圖兩類并駕齊驅(qū)的惠山圖演變形式,挖掘出惠山及其景觀作為江南文脈的美學價值。惠山圖的發(fā)展過程中,惠山也漸漸發(fā)展為具備九龍勝景、宗教圣地、雅集場所和幽隱圣地多處形象的著名風景名勝地,形成惠山的文化形象。

明代“惠山圖”的演變軌跡表明,縣志、專志及紀游插畫既有共同之處也有其鮮明特征,在圖像學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只有深刻認識這些特點,才能發(fā)揮“以圖證史”“以圖補史”和“以圖明志”的作用,得以拓展對惠山整體山水及山水觀的認知,進而為惠山歷史文化景觀的組成研究與保護提供依據(jù)。

临泉县| 大竹县| 天柱县| 化州市| 达拉特旗| 甘德县| 广宁县| 清水县| 大洼县| 平乐县| 岚皋县| 疏勒县| 浦东新区| 无棣县| 黄石市| 津市市| 崇仁县| 寿宁县| 海淀区| 贵南县| 揭西县| 连云港市| 静乐县| 纳雍县| 余干县| 秦安县| 浙江省| 新和县| 襄樊市| 白朗县| 临泉县| 荃湾区| 济南市| 梓潼县| 芮城县| 嘉定区| 郸城县| 马尔康县| 囊谦县| 保亭| 安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