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彥
閱讀和寫作密不可分。良好的閱讀能夠擴展學生的認知范圍,增長學生的見識,讓學生經歷從積累到創(chuàng)作的過程;高質量的寫作,則能夠促使學生用文字將腦海中對事物的感悟記錄下來,再通過大量閱讀,將自己的思想同他人進行對比,自我反思,實現(xiàn)情感和認知的升華。因此,廣泛開展課外閱讀,以讀促寫,能夠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單元是根據(jù)某一具體主題編排和設計教學內容的模塊,是課程的基本單位。教材每個單元的文章是同一類型的,或者使用了同一種寫作手法,能夠幫助學生認識不同寫作手法的特點和技巧,通過讀寫結合,促使學生在寫作時更加得心應手。
進入小學五年級后,學生開始接觸并嘗試寫作各種類型作文。類型作文對結構的要求較高,從傳統(tǒng)的“鳳頭、豬肚、豹尾”的結構要求,到“總分”“并列”等結構類型,都反映出小學高年級作文的高要求。因此,教師有必要幫助學生學習并掌握各種類型作文的結構,讓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練習。
從文章的結構入手
說明文的特點是邏輯性較強,文章結構具有整體性。最簡單的結構為,文章初始進行總體描述,然后分幾個特征進行闡述和描寫。部編版小學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松鼠》一課就是按照這個結構來寫的,先總體描述松鼠的特點,然后對松鼠的活動范圍和時間、警覺性、在樹杈搭窩、胎生幾個方面展開描述。
教學了《松鼠》一課,我布置作業(yè),讓學生學習課文的結構描寫一種動物。有的學生查閱資料,寫了一篇說明文,詳細介紹金毛和哈士奇的區(qū)別。除了描述兩者的毛發(fā)、樣貌、習性,學生還提出了一個觀點——對寵物的養(yǎng)育會因為主人的性格而產生差異??梢钥闯?,掌握了說明文的結構,學生可以更好地進行說明文寫作。
抓關鍵詞句進行分析
盡管說明文的結構較為簡單,但并非將事物進行特征分析就能夠寫出好的文章,學生還需要抓住每個關鍵段落的關鍵詞句。部編版小學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習作例文《鯨》可以提煉出關鍵詞“哺乳”“胎生”,這兩個詞語將鯨的特點概括出來,具有“說明”的含義。掌握這些關鍵詞,學生就能夠更清楚、準確地理解文章,也能夠更好地寫作說明文。
有針對性地設計課后作業(yè)
教師可以就同一單元的教學內容設計不同內容、不同形式、不同難度的作業(yè),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能力水平和興趣選擇不同的作業(yè)。例如,部編版小學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以“父母之愛”為主題,編排了《慈母情深》《父愛之舟》等課文。針對這一單元設計作業(yè)時,除了傳統(tǒng)的命題作文,教師還可以設計如下表所示的作業(yè)內容和形式。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興趣、特長從“詩歌”“攝影”“電影”和“一分鐘演講”四個作業(yè)類型中自主選擇,在充分發(fā)揮主體性的前提下完成作業(yè)。
除了在課堂上指導學生練習寫作,教師還應當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寫作習慣,及時將周圍發(fā)生的新鮮事記下來,將讀到的好詞好句積累下來,堅持每天寫日記。通過課上與課下寫作的有機結合,學生能夠多實踐,多應用,多總結。這對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有明顯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