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偉
(沿河縣泉壩鎮(zhèn)初級中學,貴州 銅仁 565313)
培養(yǎng)學生的家國情懷是歷史教育的重要目標,也是中國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在當前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家國情懷的培養(yǎng)效果并不理想,存在一系列問題,如學生缺乏歷史認知和情感認同、教學內容和方法單一、學校和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等。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本文旨在探討如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家國情懷,并提出相關的改進策略,以期能夠推動歷史教育的發(fā)展,更好地實現(xiàn)“立德樹人”育人目標。
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家國情懷培養(yǎng)是一項重要的任務。隨著時代的變遷,家國情懷的內涵也發(fā)生了變化。在當今時代,家國情懷不僅僅是對祖國的愛和忠誠,更包含了對傳統(tǒng)文化、歷史文化的認同和繼承,以及對現(xiàn)代文明的熱愛和追求。然而,目前初中歷史教學中家國情懷培養(yǎng)存在一些問題。首先,教材內容單一,缺乏足夠的歷史故事和歷史人物的介紹,學生難以感受到歷史的豐富性和深度;其次,課堂教學缺乏互動性,教師缺乏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導致學生對歷史知識的學習興趣不高;最后,家長的重視程度不夠,缺乏對孩子歷史學習的引導和關注。
針對以上問題,初中歷史教學需要進行改革和創(chuàng)新。首先,要豐富教材內容,增加歷史故事和歷史人物的介紹,幫助學生更好地感受歷史的豐富性和深度;其次,要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例如課堂互動、教學游戲等,增強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興趣和參與度;最后,要加強與家長的溝通,讓家長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引導家長參與孩子的歷史學習,提高家長對孩子歷史學習的關注度。
總之,初中歷史教學中家國情懷培養(yǎng)的現(xiàn)狀需要得到改善。只有通過創(chuàng)新和改革,才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認識歷史,培養(yǎng)家國情懷。
初中歷史教學中融入愛國主義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能夠幫助學生樹立起熱愛祖國、維護國家利益的觀念,培養(yǎng)出愛國之心,為祖國的未來發(fā)展作出貢獻。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標,需要在教學中采用一些路徑和策略。
首先,教師需要轉變教學觀念,提高業(yè)務素質。教師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和方法,采用具有啟發(fā)性的教學方式,利用教學案例等方式,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認識歷史,從而激發(fā)出學生的愛國情感。此外,教師還應該注重自身業(yè)務素質的提升,包括對歷史知識的熟練掌握和對歷史事件的深入研究,以便更好地指導學生。其次,要注重教學內容的融合和拓展。教師應該將愛國主義思想融入到歷史教學中,以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為載體,深入挖掘歷史文化中的愛國主義精神。同時,還可以拓展教學內容,涵蓋更多的內容,如戰(zhàn)爭、文化、經(jīng)濟等方面,以便更好地讓學生了解祖國的歷史和現(xiàn)狀。最后,要積極推行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方式,如課堂討論、小組活動、演講比賽等,讓學生在互動中學習,增強學生的參與感和主動性。同時,教師還可以將現(xiàn)代科技手段融入到教學中,如PPT、視頻等,以更直觀的方式展示歷史知識,提高學生對歷史教學的興趣和吸收能力。
總之,初中歷史教學中融入愛國主義教育需要采用多種滲透路徑和優(yōu)化策略。教師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和方法,提高業(yè)務素質;注重教學內容的融合和拓展,深入挖掘歷史文化中的愛國主義精神;積極推行多元化的教學方式,以增強學生的參與感和主動性。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xiàn)初中歷史教學中融入。
初中歷史教師應當深入研究現(xiàn)行的歷史教材,將其作為課堂教學的主要依據(jù),同時也是培育學生家國情懷的主要載體。歷史教材中包含了豐富的材料和內容,如史料、事件、事跡等,這些都可以為教師開展家國情懷教育提供參考。因此,教師需要對現(xiàn)行歷史教材進行全面的分析和闡釋,深入挖掘其中蘊含的“家國情懷”等教育素材,并以此為核心設計教學方案,以便讓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感受到這種教育方式的影響和啟迪,從而最終形成濃厚的家國情懷。
例如,在教學《隋朝的統(tǒng)一與滅亡》時,對相關歷史知識有深入了解后,教師可以利用課本與學生談論隋朝的歷史和隋文帝、隋煬帝的生平事跡,理解對暴政造成的災難與影響,對當今的生活彌足珍惜,進而培養(yǎng)家國情懷的意識。又如,在教學《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這節(jié)課中,教師可以在網(wǎng)上找到關于唐朝的紀錄片,并總結出最真實的部分,向學生展示一部分有關唐朝開元時期的歷史紀錄片。通過對紀錄片的講解,學生能夠明白以長安為中心的唐朝融匯了不同的文化與技術,對當時世界的發(fā)展作出了重大的貢獻。學生在觀看紀錄片的時候會感覺到古人的聰明智慧,也會覺得無比自豪與驕傲,對歷史文化產生好奇感,激發(fā)學生的求學興趣。在教學《盛唐氣象》時,就可深挖教材內容,從農業(yè)、手工業(yè)、貿易三個方面總結唐朝初期的經(jīng)濟繁榮;以文成公主入藏等史實,了解唐朝和諧的民族關系;認識唐代詩歌、繪畫和書法的代表人物,了解其藝術特質……現(xiàn)行的歷史教材中蘊含了豐富的教育素材,可以促使學生形成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因此,在進行家國情懷教育時,初中歷史教師應該加強對教材的研究,深入挖掘其中的教育素材,并以此為核心設計教學方案,從而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實現(xiàn)既定的教育目標。
實際生活和身邊的真實案例往往比教材上的內容更具有教育價值。因此,在進行“家國情懷”教育時,教師應該擺脫傳統(tǒng)的“教教材”模式,尊重歷史學科和現(xiàn)實生活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將教學內容與實際問題相結合,引導學生從歷史發(fā)展中獲取力量,從實際生活中獲得教育和啟示,最終形成濃厚的“家國情懷”。例如,在教授《原始農耕生活》時,可以利用現(xiàn)代化多媒體技術,通過影視作品展示古代文明的農業(yè)生活,讓學生了解原始農業(yè)時代的生活艱辛。同時,為了更好地培養(yǎng)家國情懷這一育人目標,教師可以將課程內容與當前社會熱點結合起來,如利用網(wǎng)絡直播帶貨為農作物開辟新的銷售渠道,或者展示醫(yī)務工作者不顧個人安危、前往疫區(qū)的精神。通過將歷史和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教師可以顯著提高學生家國情懷的教育效果。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通過介紹一些中華民族優(yōu)秀人物的事跡,可以幫助學生了解自己民族的歷史和文化,從而強化家國情懷。教師可以從歷史中挖掘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向學生介紹優(yōu)秀人物的生平事跡,讓學生深入了解其為民族和國家作出的貢獻,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感。
例如,可以介紹孔子、屈原、李白等歷史名人,或者現(xiàn)代的一些杰出人物,如鄧稼先、錢學森、周恩來等。通過介紹這些名人的事跡,讓學生了解到這些名人為中華民族作出的貢獻和成就,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家國情懷。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組織學生參加一些名人文化體驗活動,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名人事跡的了解和認識。例如,可以組織學生去名人故居、名人紀念館等地進行實地考察,讓學生親身感受名人的生活環(huán)境,更加深入地了解名人的生平事跡,從而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家國情懷。
將真實的情境融入到初中歷史教學中,是一種有效的方式來培養(yǎng)學生的家國情懷。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分析真實的歷史事件或現(xiàn)實生活中的問題,深入探討民族精神和愛國情懷,并激發(fā)學生的家國情感。
例如,可以讓學生通過觀察社會現(xiàn)實問題,探討自己身處的社會環(huán)境和自身的責任以及如何為社會和國家作出貢獻。還可以通過探討真實的歷史事件,讓學生深刻了解自己民族的歷史,感受先輩們?yōu)閲液兔褡甯冻龅呐蜖奚?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家國情感。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組織學生參觀紀念館、革命遺址等,深入了解先烈們?yōu)槊褡搴蛧易鞒龅呢暙I,讓學生感受到民族精神和愛國情懷的力量,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家國情懷??傊?將真實的情境融入到初中歷史教學中,是一種培養(yǎng)學生家國情懷的有效方式。
在初中歷史課程中,強調人文氣息,并融入了豐富的情感元素。在進行家國情懷教育時,教師需要以學生的實際生活為基礎,選擇學生熟悉的自然生態(tài)、文化生態(tài)、風俗民情、歷史名人事跡等素材,與歷史教學相結合。這樣可以使學生在熟悉的鄉(xiāng)土資源中獲得深刻的教育和啟示,進而達到培養(yǎng)歷史核心素養(yǎng)的目標。
例如,在《蒙古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教學中,文天祥在獄中寧死不降,堅決不同意元世祖的建議,教材引用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以及文天祥 “不受誘惑,威武頑強”的不屈精神,通過具體故事的展開,讓學生充分體會到文天祥為家為國的決心,以及舍生取義、救亡圖存之心,大大地促進了學生家國情懷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文天祥所處的時代是南宋后期,不僅是反抗侵略、保衛(wèi)家園,還有勇往戰(zhàn)場救國的精神,文天祥慣有的家國情懷,在與之相關的事跡中同樣可以體現(xiàn)。比如,文天祥覺得自己是像竹子那樣的人,竹子尚未出土,竹筍就有了竹節(jié),正如小時候要有節(jié)操一樣;竹高凌云,竹竿仍然是中空的,正如許多人有了成績仍然謙虛一樣;竹子遇冷葉子不凋,正如人都具有強大的品格一樣。文天祥把“做人如竹”寫在條幅上作為座右銘告誡自己。教師在教學時,利用這些生活中的小故事,拉近與學生心靈的距離,持續(xù)提高學生的家國情懷。在教授《宋元時期的都市和文化》時,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家國情懷,通過對宋詞、元曲的欣賞,教師可以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fā),引導學生理解宋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兩宋時期中國城市發(fā)展過程中的重要階段,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家國情懷,弘揚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
教師可以將歷史與現(xiàn)實生活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在歷史課中感受到家國情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在平時的歷史課堂上可以進行訪談,閱讀課外材料等。此外,教師還可以尋找一些影像資料,例如,對抗戰(zhàn)時期的老兵進行訪談,讓學生知道先烈們是怎樣為國家和民族的幸福而奮斗的,從而讓學生明白,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中國人民是怎樣一步一步克服各種困難,實現(xiàn)了國家經(jīng)濟的發(fā)展,從而提高學生的民族責任感,讓學生意識到,要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斷地提高自己。歷史永遠在不斷前進,在課堂情境設置上,教師需要及時更新歷史知識,幫助學生構建一個更加完整的歷史體系。同時,教師的愛國之情也會被激發(fā)出來。例如,在教授抗日戰(zhàn)爭時,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抗日戰(zhàn)爭期間幾千萬人的奮不顧身和英勇頑強,以及抗日英雄的不屈不撓和犧牲精神,從而讓學生更深刻地認識到這段歷史的重要性和深遠影響,同時也促進學生的愛國情感的培養(yǎng)。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思考今天世界和平的基礎是什么,從而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歷史觀和國家觀。另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一些校外的實踐活動,例如,參觀博物館、紅色紀念館等,讓學生親身感受到歷史文化氛圍,除了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了解到歷史知識,更可以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幸福生活來自革命先輩的奮斗和犧牲,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也讓學生更加珍惜眼前的美好生活??偠灾?初中歷史教師應該增加歷史課中生活元素的出現(xiàn)頻率,用生活感染學生,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懷和國家意識,從而達到新課改要求的學習效果。
過去,歷史教師的課堂教學往往只是單純地灌輸知識,缺乏啟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方法。這種教學模式限制了學生的學習效果,也無法促進學生家國情懷的發(fā)展。為了提高初中歷史教學效果,現(xiàn)代教師需要轉變教學理念,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在課堂教學之外積極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以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感悟來更好地理解歷史知識。例如,在教學《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fā)展》時,教師可以布置實踐性作業(yè),讓學生分成小組進行實地考察、采訪等活動,并在活動結束后撰寫實踐報告。這種方法可以讓學生更深刻地了解歷史,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通過實踐活動,學生不僅能夠深入了解教學內容,還能夠獲得實踐經(jīng)驗,逐步形成濃厚的家國情懷。
在新課程的背景下,從初中歷史教學中家國情懷的培養(yǎng)現(xiàn)狀出發(fā),探討了相關問題,并提出了一系列改進策略。在當前社會背景下,培養(yǎng)學生的家國情懷已經(jīng)成為歷史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需要通過各種途徑和方法,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歷史認知和情感認同,引導學生對國家和民族的認知和了解,從而在歷史學科的教學中真正落實“立德樹人”育人目標。通過教學改進和多方面合作,能夠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家國情懷,為構建更加和諧、進步的社會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