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藝銘,馮 嬌,薛艷玲
(江蘇衛(wèi)生健康職業(yè)學院 江蘇 南京 211800)
隨著《高校思政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和《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的相繼出臺,高校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不斷加深。我國大學生人數眾多,在快速發(fā)展和變化的環(huán)境中成長的大學生對心理輔導有著迫切的需求,而我國高校心理輔導工作起步較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人力稍顯不足,因此朋輩互助的心理輔導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補充[1]。許多高校在已有心理工作的基礎上,逐步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三級或四級網絡體系,而班級心理委員作為第三級網絡力量,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盡管心理委員制度已在全國高校普遍推行,但在日常工作中如何切實規(guī)范工作行為、切實體現工作成效,還存在許多問題亟待解決。本文立足當前高校心理委員制度的現狀,深入探討心理委員隊伍建設和培養(yǎng)體系的實施策略,力求增強心理委員工作的系統(tǒng)性、針對性和實效性。
心理委員的工作職責在于落實好班級內部的朋輩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包含心理知識的普及、心理班會的召開、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開展以及心理異常學生的關注和信息反饋等。盡管各高校在班級內部設置了心理委員一職,也在其入職前進行了相關培訓,但心理委員制度在實施過程中仍凸顯出如下問題。
一支綜合素質能力強的心理委員隊伍是開展班級朋輩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必要前提。掌握基礎的心理健康知識和朋輩心理輔導技能是心理委員工作的硬性指標。此外,心理委員還應具備純潔的競選動機和積極的個人特質,并具備較強的共情能力和溝通能力。然而,部分高校在心理委員選拔時就彰顯出某些問題,一是選拔標準不夠明確,具體體現在標準的制訂缺乏針對性和具體性;二是選拔程序不夠規(guī)范,忽視民主推薦、組織考查等重要環(huán)節(jié),導致過程簡化,考查結果失真;三是選拔時機不夠合理,盡管新生入學需要班級各班委及時履行職能,但新生入學需要時間來適應,此時的生活、學習和人際關系都不夠穩(wěn)定,故倉促地進行班委選舉不夠合理[2-3]。以上原因導致了目前部分高校心理委員隊伍素質參差不齊,工作積極性不高,心理委員甚至形同虛設的現象發(fā)生。
心理委員作為非專業(yè)性朋輩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必須經過嚴格、專業(yè)和系統(tǒng)的培訓才能上崗。然而當前心理委員的培訓工作仍處于探索階段,尚存在許多問題。 “大班填鴨式” 的心理委員培訓模式為當前許多高校所采用。這類培訓方式以陳述性知識灌輸為主,模式較為單一,看似 “短時高效” ,實則效果堪憂。培訓內容中實操課程、團輔活動和倫理培訓較少,缺乏系統(tǒng)性和階段性,尤其是針對心理委員工作的后期實踐指導缺失,僅僅依靠一次性的 “速成培訓” ,導致實際工作的開展效果并不佳[4]。
近年來,國內高校在不斷提升心理健康教育人員的師資配備和職業(yè)能力,但仍存在較大缺口,從業(yè)人員的數量和資質還是難以適應大學生對心理援助日益增多的需求。目前在許多高校,尤其是職業(yè)院校,心理委員的培訓仍然由校心理中心負責,心理中心專職教師數量有限,在師少生多的情況下,心理委員不僅要接受體系龐大的培訓內容,還需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平時工作中去,難免有些吃力。而各二級學院具有心理學和心理健康教育專業(yè)背景的輔導員等師資力量更為有限,且這些教師要兼顧其他行政、教學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此外,心理委員的培訓應該是系統(tǒng)和連續(xù)的,師資的有限性和非專業(yè)性導致更為重要的心理委員的日常培訓常被忽略,因而心理委員工作的實效性可見一斑[5]。
由于存在以上問題,心理委員在班級中常常處于邊緣狀態(tài),學生對其認同感不強,心理委員工作的積極性和成就感也不強,進而導致心理委員對其自身工作也存在較低的認同感。此外,在評價心理委員的工作時,缺少明確和多元的評價機制和激勵機制,尤其是缺乏具體的能力評分制度、過程性評價制度以及表彰制度等。缺乏明確的評價和激勵機制,心理委員也就很難有顯著的工作成效,很難彰顯其工作優(yōu)勢。
中共中央、國務院于2017 年出臺的《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中提出,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三全育人” )要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三全育人” 體系的構建和實施,為進一步提升高校心理委員隊伍建設和培養(yǎng)提供了制度依據。 “三全育人” 理念強調高校應充分調動各部門、各學院以及不同角色教師的引領和參與作用,切實幫助心理委員實現個人能力的發(fā)展,提升工作實效性,真正實現全員參與、全程重視、全方位滲透的培養(yǎng)模式。
首先,高校應從知識儲備、人格特質、自我概念等方面綜合考量心理委員的選拔標準,統(tǒng)一制訂選拔方案。輔導員和班主任要在選拔之前與班級學生全方位談心談話,并充分明晰心理委員的角色定位和工作職責。其次,嚴控選拔程序,采取自主競選和教師推薦的方式,并設置試用期進行考查。最后,選擇合適的時間節(jié)點。班委選拔不宜過早,以入學后兩個月左右為宜,在此期間可以在班級內部結合心理健康教育開展相關主題班會等活動,幫助學生之間互相了解,進而選拔適宜人選[3-6]。
高校心理委員的培訓、管理與考核機制應具體且量化,并適合學校發(fā)展規(guī)律和學生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各二級學院應充分了解心理委員在心理健康知識宣傳、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開展、心理危機事件干預處理以及朋輩心理輔導等方面的詳細職能,以此為依據制訂符合學校標準又富有學院工作特色的心理委員培訓制度與管理考評體系。制度與體系建設應具備可操作性,且能進行量化考評,有詳盡的材料支撐,例如班級心理健康周報、月報,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反饋記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開展情況匯總表以及班級同學對其服務的評價反饋表等。同時,制訂心理委員工作倫理規(guī)范,確保心理委員工作有章可循。
在組織管理方面,高校應充分考慮心理委員工作的連續(xù)性。班級心理委員因其工作特殊性,原則上不輕易更換班委人選。若因特殊情況無法繼續(xù)任職,學院與班級應啟動應急管理預案,提前謀劃,減少因更換班委帶來的不利影響。且為防止不利影響擴散,建議每班設置兩名心理委員,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設置男女生心理委員各一名,一方面可以為不同性別的學生提供更多的求助選擇,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在需要更換心理委員時所面臨的工作交接。
此外,健全合理恰當的考評與激勵機制是促進心理委員工作良性開展的重要舉措??荚u機制應由校級心理工作分管部門統(tǒng)一制訂,并由各學院、各班級嚴格執(zhí)行??荚u可從主、客觀評定兩個方面同時展開,主觀評定包括個人述職和班級民主評選,客觀評定主要指班級日常心理工作開展情況的量化考核指標的評定,并由院級心理老師和校級心理中心共同出具考評意見。不同考評指標下分別設置不同的權重和分值,每學期期末總結考核,每學年結束時,綜合兩個學期的客觀考核結果和個人述職情況評選優(yōu)秀心理委員,校內表彰并宣傳。
高校應廣泛關注并應用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培訓模式,如案例教學、角色扮演、團體輔導、實操工作坊等。尤其是通過團體輔導和工作坊的形式,心理專業(yè)教師提供案例,學生以角色扮演和小組討論相結合的形式,進行實操演練,心理委員親身參與其中,深入了解朋輩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重點與難點。此外,心理委員應結合各二級學院工作特色,以小班化和精細化教學為主、大班化和灌輸式教學為輔,并依據學生普遍關注的熱點話題和各階段心理動態(tài)變化對講授內容進行調整。
另外,心理委員培訓內容中不僅應包括專業(yè)理論知識,還應涵蓋對策劃、組織、交流等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傾聽、鼓勵、觀察、分析、識別、共情等技巧,是心理委員開展朋輩心理輔導工作的必備技能,各高校應配備專業(yè)教師和專業(yè)教材,對心理委員實踐能力進行系統(tǒng)性提升。各二級學院還可以借助 “3·20 心理健康周” 和 “5·25 心理健康月” 等活動開展心理主題班會競賽,鍛煉心理委員的組織策劃和語言表達能力,還可以通過朋輩心理服務工作站為心理委員互相交流與經驗分享提供渠道,形成良性互動。
各高校要充分關心心理委員個人心理動態(tài)和心理健康狀況,做到有問題能夠及時調整。一是注意平衡心理委員與管理人數的比例,避免工作量過大,產生疲勞效應;二是院級心理教師需聯合班主任定期了解心理委員思想與心理動態(tài)并做好及時評估與反饋,必要時對其進行心理疏導,尤其是個人或者身邊同學發(fā)生重大創(chuàng)傷或危機事件后需為心理委員提供專業(yè)的心理援助;三是定期開展朋輩心理工作專業(yè)督導、工作交流沙龍和團建活動,一方面能夠提升心理委員的工作質量,提高其能力資質,避免工作中出現重大過失,另一方面也為心理委員提供了一個朋輩傾訴與交流的渠道,釋放其工作壓力;四是輔導員與班主任要密切關注心理委員職能邊緣化的問題,及時向班級同學說明心理委員工作的重要性和工作難點,幫助心理委員創(chuàng)設風清氣正的工作環(huán)境,并樹立角色信心、提升責任意識、提高班級歸屬感與信任感。
心理委員制度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力補充。目前,許多高校心理委員工作的實踐表明,心理委員這一職務的設置成效顯著,心理委員制度優(yōu)勢不容替代。因此,對當前高校心理委員工作現狀及問題進行總結,并探討應對策略,是優(yōu)化高校心理委員制度運作、健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四級網絡體系的重要一環(huán)。
心理委員的角色定位和工作職能充分體現了 “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 的心理育人理念,增長心理健康知識、提升積極心理品質,朋輩的作用不容忽視?,F階段,高校心育工作要充分認識心理委員隊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適應時代特點,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和總結工作經驗,完善和創(chuàng)新心理委員培訓模式,培養(yǎng)和提高心理委員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挖掘和提升心理委員的實戰(zhàn)工作能力,進一步增強朋輩輔導的專業(yè)性、針對性和有效性,真正幫助高校實現大學生 “自助互助” 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促進校園和諧穩(wěn)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