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偉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已經(jīng)越來越成為人們關注的問題,目前不少學校建立了心理咨詢室,并開設心理輔導課。這說明心理健康教育已得到普遍重視,但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每周一兩節(jié)課或者搞幾次活動就能實現(xiàn)的,只有將心理健康教育落實到教師教育教學工作中去,才能真正提高學生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質水平。在眾多的學科中語文教學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高中語文教材內(nèi)容豐富有趣,包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在近幾年的教學實踐中,我充分利用語文課堂教學這個平臺,嘗試對學生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下面我結合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談談自己的做法。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 語文優(yōu)化課堂教學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
時代在發(fā)展,社會在進步,現(xiàn)在中學生學習任務重,競爭壓力加大,一些心理問題也隨之產(chǎn)生了。心理健康教育正在受到各方的日益重視,很顯然學生的心理健康不是靠單一的心理課程來支撐,而須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提高。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善于運用學科特征,將心理健康教育潤物細無聲地滲透到每一節(jié)課,浸潤到每個學生心里。
一,優(yōu)化課堂教學,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
1,在課堂上進行合作式學習,讓學生學會協(xié)作,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目前在校的學生,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因為不正確的家庭教育和不健康的社會因素的影響,許多學生養(yǎng)成了自私,我行我素,唯我獨尊的不良性格,在教學中可以組織學生組成學習小組,采取合作式學習。鼓勵學生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合作,這不僅能促進知識技能的學習,還有利于達成學習目標,形成競爭與合作并存的人際關系。
2,讓學生體驗成功,增強學習自信心。自信心是一種可貴的心理品質,它能將人的一切潛能充分調動起來,使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得到充分發(fā)揮并達到最佳狀態(tài)。在教學中應給學生多一點理解和尊重,多一點關愛和信任,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感,使他們覺得別人能做到我也行,讓他們在成功體驗中產(chǎn)生積極愉悅的情緒,增強學習的自信心。
3,形成良好的課堂心理環(huán)境。自覺進取的健康心態(tài)以及良好的課堂心理環(huán)境是學科滲透的關鍵,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氛圍,要使課堂氣氛和諧寬松,教師要縮小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把微笑帶進課堂,把激勵帶進課堂。教師走上臺的時候,如果精神煥發(fā),情感飽滿,學生聽課的情緒也會為之一振,并會以高度的注意力愉快的心情聽課,反之,若老師無精打采,隨隨便便,學生也會情緒低落,心不在焉。
總之,教師應努力營造活躍輕松的學習氣氛,注意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師生關系,重視師生之間那種積極融洽的情感交流,在這種情感交流中,中學生會對教師充滿期望和信任感,學生就較容易把這種潛在的情感轉移到教師所教的學科內(nèi)容上,從而形成一種積極的學習情緒,產(chǎn)生一種自覺進取的健康心態(tài),個性品質也會得到良好的發(fā)展。
二,充分發(fā)掘語文教材的潛在心理教育因素,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1,充分挖掘教材中有利于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一部語文教材不僅蘊含了豐富的人文精神,更是一部微型的小百科書。教師應善于在學生和文本作者之間架設一座情感交流的橋梁,在語文教學中指導學生學習這些作品,不僅可以發(fā)展學生的語言,同時對學生認識世界,了解人生,豐富知識,拓寬視野都有著重要意義。因此,語文教育教學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
挖掘教材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這應該是每一個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切實推行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只要真正樹立了在語文教育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識,就會發(fā)現(xiàn)語文課本處處暗藏心理健康教育的良機。
2,課外閱讀既是語文學習的手段,也是心理塑造的過程。依據(jù)對話理論,作者與讀者的關系在本質上體現(xiàn)了人與人之間的精神聯(lián)系,閱讀行為說到底是人和人之間確立的一種雙向的、互動的、互為依存條件的對話與交流的關系。課外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部分,教師應首先在認識上加強對課外閱讀環(huán)節(jié)的重視,結合教材精心選擇課外閱讀材料,讓學生在優(yōu)秀的課外文學作品中浸潤心靈。例如,學習《我與地壇》時可以選擇史鐵生《命若琴弦》,讓學生理解,即使一個人身體不完整,生命充滿苦難,也可以有深邃的思想,可以追求人生的快樂。再如學習《老王》時,可以選擇楊絳先生的《走在人生邊上》,聆聽一位老者對于命運、生死、鬼神等問題的深度思考,感受智者與仁者的光芒。此外,還可以在講授唐詩宋詞時選擇《唐詩鑒賞辭典》《人間詞話》等作為課外閱讀內(nèi)容,讓學生在詩詞中感受古人的山水之愛、家國情懷等,達到化育心靈的效果。
同時,很多名家名篇往往有一些短小精悍、意味雋永的名句,對此,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適當摘抄,并經(jīng)常舉辦讀書交流會、優(yōu)秀摘抄展示等,讓學生在摘抄中進一步感受優(yōu)秀文學作品的思想魅力,從而獲得正向感染與激勵。
三,通過演講、寫作等語文活動幫助學生表達內(nèi)心。
在語文教學中,演講和寫作是教師激勵、喚醒和鼓舞學生的有力抓手。高中生學習壓力巨大,同時還可能面臨家庭關系、同學關系、異性交往等多方面的問題,倘若內(nèi)心的困惑得不到及時疏導與疏通,甚至沒有渠道傾訴,久而久之就容易有焦慮、抑郁、狂躁等心理問題。在語文教學中,無論是口頭演講還是書面寫作,都是學生表達內(nèi)心、吐露心聲的方式,教師要善于抓住時機,及時引導,促其流暢表達。例如,對于課前演講,可以讓學生們先擬定一些感興趣或者感到困惑的話題,教師篩選后定為演講主題,學生可以“同題異構”,發(fā)表看法,表達思考與感受,作為聽眾的師生也可以給演講者鼓勵或提出建議。就作文而言,其私密性有時要高于演講,因此教師在給予學生這一表達渠道的同時也要注意尊重學生,保護其隱私,并及時寫評語或當面溝通以進行心理疏導,真誠地給予建議和幫助。
語文是人的生命活動,語文課程是生命的課程,語文教育對促進人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價值。同時,培養(yǎng)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的人才也是教師的首要責任,因此,高中語文教育教學與學生心理健康的融合有利于培養(yǎng)全面、和諧發(fā)展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