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華誠
曾經(jīng)有一份食物擺在你的面前,但你沒有珍惜,請不要難過,因為這不是你的錯——很多時候,一份食物給一個人造成的視覺上的愉悅感及味覺上的親近感,很可能不是由廚師的烹飪水平或原料的貴賤所決定的,而是取決于你的胃的內(nèi)空程度。換言之,你餓了,它就好吃了。
在雅典舉起一枚金牌的大力俠女唐功紅,對此貌似簡單的哲理進行過深刻的分析。她除了練肌肉力量,每天沒事還練吃,吃不下還不行。對唐功紅來說,饑餓感是一種幸福的感覺,可是它總是離這個樸實的山東姑娘那么遙遠。
美味體驗是一種與“身體寫作”極其類似的私人活動,它帶給人的記憶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且個體之間的差異性極為明顯。從一本醫(yī)學(xué)專業(yè)書上我們查到了一些證詞:“當物質(zhì)溶解于唾液中并作用于舌面、口腔黏膜和咽喉上的味覺細胞(味蕾)時,產(chǎn)生的興奮傳到大腦就產(chǎn)生了味覺。研究發(fā)現(xiàn),動物的味蕾數(shù)在1~40000個之間,嬰兒的在10000個以上,以后逐步退化,成人則只有2000~3000個?!睂<覔?jù)此指出,一個成年人愛吃的東西,多數(shù)與其年幼時的味蕾體驗有關(guān),長大后認為的美味往往是小時候愛吃的東西。這也是許多人近乎頑固地拒絕他從未品嘗過的某些食物的原因,畢竟要改變一個人的習(xí)慣和口味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從這個意義上說,年輕的爸爸媽媽們千萬不要認為寶寶的舌頭是好欺騙的。他們常常將苦苦的藥丸搗碎溶解到糖水里喂給寶寶,敏感的寶寶們總是一再地將藥水吐出來。與生俱來的防御機制,使我們一直到成年后都不會認為“苦”是一種令人愉快的味覺。除此之外,我認為,讓寶寶保持一定的饑餓感相當重要,這將影響他們一生的味覺幸福。
一個年代的人與另一個年代的人無可避免地存在著“代溝”,表現(xiàn)在吃上也有極大的差異。新人們逐步把舊人們所謂的“美食名單”中的許多東西一一剔除,縮小包圍圈后,代之以與時俱進的新鮮內(nèi)涵。越來越少的人在幼年時有機會體驗到饑餓,因此越來越多的食物對多少年后的他們來說,已經(jīng)不再是美味。在網(wǎng)絡(luò)上,我讀到過這樣一句感嘆,很能代表“先飽起來的”一部分人的心聲:“當小時候把一次能吃上30個包子當作人生理想時,每次吃包子感覺都很幸福;而如今月收入5000元以上,我卻仍然感覺不到快樂。”相信這不是無病呻吟。當事業(yè)、愛情、家庭、金錢都不缺的時候,人們經(jīng)常還缺一樣?xùn)|西——饑餓感。
保有底限的欲望是幸福的?!帮埑云叻诛枴笔侵晾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