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國華
摘 要 詩教文化引領下的古詩詞大單元教學具有中國傳統(tǒng)的概念含義和獨有的實踐策略。就“詩教”和“單元教學”概念辨析、大單元教學與古詩詞教學的有機融合、分類實施、形式、注意事項進行討論。
關鍵詞 詩教 古詩詞 大單元教學 實施
我國是一個詩的國度,歷來重視詩歌的教化,形成了悠久的博大的詩教文化?!霸娊獭背鲎钥鬃樱砹种赋觯骸啊对姟方檀笾迹谝栽娭来?、諷喻教人,樹立好惡之心,通達事理,并運用于社會政治?!薄皢卧虒W”是一個相對系統(tǒng)的教學內容組成的教學過程模板,是教師在規(guī)定的課時內集中針對某一特定內容教學的過程閉環(huán)?!肮旁娫~單元教學”同樣是在特定時間內針對古詩詞這一特殊體裁內容進行的教學過程閉環(huán)。以詩教文化為引領,將“詩教”作為形成古詩詞單元教學的基本要素。
一、 詩教文化與古詩詞教學的有機融合
《說文解字注》中指出詩的教化“教行也。教行于上,則化成于下”,涵蓋兩種含義:一是效仿義,即“上所施下所效也”;二是覺悟義,即“學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不足所謂覺悟也”。那么詩教究竟有何功能呢?
第一, 育人文精神。古詩詞是中國文言的開端,由《詩經》起源,情、意、志、氣、理貫穿整個發(fā)展史,是儒、道、釋等中華文化的載體,化育著中國人的靈魂。中學語文教材中不僅有《出塞》《雁門太守行》《從軍行》《南國》各類昭示愛國報國情懷的詩篇,還有《夢回天姥吟留別》《月下獨酌》《《蜀相》等體現(xiàn)品性德性的詞句,更有諸多送別離情、故國懷鄉(xiāng)、懷古傷今之作。非詩詞類的還有《談中國詩》《談讀詩與趣味的培養(yǎng)》《咬文嚼字》《說“木葉”》等評詩說文的文章,將這些材料組織成大單元學習,能使學生對古詩詞產生更深的關聯(lián),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
第二, 增審美情趣。詩以美為準,從《詩經》的比興之美,到《離騷》的浪漫之美,到《登高》“律詩”的格律之美,再到《雨霖鈴(寒蟬凄切)》詞曲的通俗之美,對美的欣賞、對美的規(guī)范、對美的追求是詩歌永恒不變的主題。詩教就是讓學生能夠在看月時說“我寄愁心與明月”,在得意之時稱“功名只向馬上取”,在瞭望時贊“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愫,在教學時營造一個美的氛圍,挖掘文字美、自然美、心靈美、智慧美,塑造健全人格。
第三, 察生活現(xiàn)實。詩是生活的藝術。有《氓》的婚姻嫁娶,有《歸園田居》“種豆南山下”的凡塵,有《天凈沙·秋思》小橋流水人家的閑暇,有《江南逢李龜年》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的落寞,有《相思》里此物最相思的眷戀,是形形色色的生活構成了詩的語言世界。詩歌中我們可以看到生活的現(xiàn)實與力量,從《氓》中看到與人相交的品性要求,從《定風波》中覺察與無聊生活的對抗,從《兵車行》感受戰(zhàn)爭的殘忍,從《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知曉貧民的艱辛,從《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批判階級的壓迫。詩教,既讓學生從詩歌中看到詩人生活的時代,又能讓學生察古知今,悟到一些歷史的真諦。
二、 基于詩教文化的“古詩詞大單元教學”的分類實施
詩教文化引領下的“古詩詞大單元教學”的主線依舊是古詩詞的鑒賞學習,在實施的過程中,不妨把整個詩歌教學資源進行單元分割,那么必然會衍生出多種的單元教學類型。例如:
1. 別情離意系列專題。古時受限于通訊、交通不發(fā)達、安全的因素,求學、舉官、遠游、離家、貶謫等被視為人生大事,告離往往意味著生離死別。因而,以別情離意為主題的詩歌不乏少見。教師可以組建別情離意系列大單元教學,所選教材包括《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靈澈上人》《雨霖鈴》《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送元二使安西》《送友人》《蘇幕遮》等。基于詩教文化,在進行該單元學習時教師要注重學生的已有經驗與生活體驗,如在教拓展類的詩篇《詩經·陟岵》中:“陟彼屺兮,瞻望母兮。母曰:嗟!予季行役,夙夜無寐。上慎旃哉!”可以引導學生結合學過的現(xiàn)代文《秋天的懷念》的母親敏感、心細的形象,感受詩中那份將離之情。
2.建功立業(yè)系列專題。建功立業(yè)是儒學敢為天下先的精神體現(xiàn),例如“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王昌齡《出塞》)表現(xiàn)的是詩人一心鎮(zhèn)守邊關,抵御外敵的決心,“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保ㄍ踬R《南國》)寫的是開拓疆土的人生理想,教師在在組織單元教材時可以將邊塞詩并入其中,例如,《使至塞上》《關山月》《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從軍行其二》等。又因為此類詩歌帶有一種豪邁氣質,教師在教學可以組織學生多加朗誦,讀出詩歌中那股豪情壯志,感受詩歌中作者所表達的情感內容。
由此可知,每一種類型的單元教學,從主題、選文到教法都有其特色,而其中所蘊含的詩教文化是不同的,如從審美素養(yǎng)的來看,別情離意系列專題的詩歌多以新清自然美景為意象,寄托傷感、纏綿的哀情;而建功立業(yè)系列專題的詩歌多以邊塞曠野為意象,文字也更加古樸浪漫,教師在教學時不能夠一以貫之,應該處理好詩詞內部的差異,以更高效的完成教學。
三、 “古詩詞大單元教學”的基本路徑
大單元教學有其基本路徑,以“建功立業(yè)系列專題”大單元教學為例:
一確定單元目標。詩教文化與高中古詩詞大單元教學的最終落實點在核心素養(yǎng),因而,“建功立業(yè)系列專題”大單元教學目標應包括:1通過學習古詩詞,掌握古詩詞的煉字煉句,培養(yǎng)對詩歌及其意義的理解能力。2通過分析古詩詞的意境、修辭手法等,提高文學鑒賞能力。進行詩歌解讀,分析詩人的情感表達和意圖。3學習欣賞古詩詞的藝術美和文化內涵,同時進行創(chuàng)作活動。4學生了解古代文化背景,認識古代詩人的生平和作品特點,培養(yǎng)對傳統(tǒng)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二統(tǒng)領教學內容。單元目標是大方向、導向,預期的學習成果則是能夠直觀體現(xiàn)的內容。于此,教師宜利用“問題鏈”,統(tǒng)領整個教學過程。例如,在“建功立業(yè)系列專題”大單元教學中,有一個“建功立業(yè)是為誰”的主問題,這個問題輻射單元內的所有文本,是此類型詩詞所要討論的終極命題,而在此命題下,又會衍生“陸游棄筆從戎是否真的為了建功立業(yè)?”“建功立業(yè)是否真的是李白的一生所求?”等基于文本形成的子問題,在主問題的帶領下,學生的思維突破了教材的限制,形成新的具有深度的思考。
三設計學習活動。詩教文化、大單元大概念等諸多抽象的概念,讓學生難以捉摸,借助實踐活動可以將這些概念進行轉化換成學生可知可感的知識。例如,郭俊含老師在“生命的詩意”一課上,將必修上冊第三單元的三個學習任務設計為:一知人論世;二朗誦會體會詩詞音韻美;撰寫文學短評。其中文學短評是作為貫穿整個教學活動的核心任務,以此形成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三管齊下的教學格局。同樣是必修上冊第三單元教學,辜鄭馨玥老師則將“生命的詩意”設計為競賽任務,任務情境為“征文”:以“魏晉風骨”“大唐繁歌”“宋詞情韻”板塊,推薦歷史文化名人,嘗試創(chuàng)作詩歌、撰寫文學評論,設計出版面大方、作品優(yōu)秀的專欄,角逐“文曲星”的榮譽稱號。
總之,“古詩詞大單元教學”要有界限,應是基于課程內容延伸的教學過程,不是教師想當然的設計,哪一方面值得細讀、研究、拓展,需要在教學中驗證和確定。
[作者通聯(lián):湖北天門實驗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