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劉美
隨著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人們開始正式進入人工智能時代。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簡稱“雙減”),簡而言之,就是有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時代的發(fā)展要求教師不斷學習,將課堂教學與人工智能深度融合,講究課堂效率,避免“課堂不懂習題補,課上不會課后補”的現象,從根源上減輕學生的負擔。
在教學中,人工智能的運用最直觀的表現在于多媒體教學的應用,視頻、動畫互動、現場測評等教學工具的高效使用,使課堂教學靈活生動,容量更大更有深度,更使課堂教學實現全員參與,課堂教學效果也能即時反饋。
筆者以《三顧茅廬》的教學為例,談談如何將多媒體有效地運用到語文課堂教學中。
《三顧茅廬》是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故事情節(jié)曲折,人物個性更是十分鮮明。這是一篇古代的白話文小說,但由于生僻字較多,字詞學習是本課的重點之一。那如何使字詞學習更有趣呢?筆者在教學實踐中通過小練習,讓全班同學共同參與,一共準備了十道小題,題型為注音或解釋,利用自主研發(fā)的“三顧茅廬”APP及后臺服務器,將預習檢測情況即時統計并在大屏上實時展示,結合每題得分率柱狀圖分析,統計準確,即時反饋,效率翻倍。
廣州市教研員高俊說:人工智能教育質量評價體系,實行在線評估。對學生來說,通過多媒體的運用,對所學知識進行檢查,同時反饋出問題,進而幫助他們找到知識點的盲區(qū),提高學習效率。
這篇文章人物的語言描寫是一大特色,每個人的語言都彰顯了各自的性格特點。所以,通過朗讀來體會人物性格,也是本篇課文的教學重點之一。那如何進行突破呢?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結合多媒體,利用給影片配音,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張飛曰:“量此一村夫,何必哥哥自去,可使人喚來便了?!?/p>
玄德叱曰:“汝豈不聞孟子云:欲見賢而不以其道,猶欲其入而閉之門也。孔明當世大賢,豈可召乎!”
張飛曰:“天寒地凍,尚不用兵,豈宜遠見無益之人乎!不如回新野以避風雪。”
玄德曰:“吾正欲使孔明知我殷勤之意。如弟輩怕冷,可先回去。”
飛曰:“死且不怕,豈怕冷乎!但恐哥哥空勞神思?!?/p>
玄德曰:“勿多言,只相隨同去?!?/p>
此組對話,不難看出張飛的率直、魯莽,以及對大哥劉備的愛戴;劉備求賢若渴的決心和遠大的抱負。視頻的沖擊,給學生帶來無限趣味,他們爭先恐后地加入朗讀的陣營,模仿張飛的動作神情,體會劉備的用心,在繪聲繪色的朗讀中將本課的一大重點解決了。
多媒體技術為語文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為教師提供了豐富的音頻文件,使課堂充滿生機,創(chuàng)設了情境,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目的地引入一定的情緒色彩,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三顧茅廬》的難點是理解諸葛亮與劉備的“隆x中對”,諸葛亮足不出戶,對天下形勢了如指掌,一番分析令人折服。如何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到他對天下形勢的把握以及運籌帷幄的智慧?筆者采取的是思維導圖配合地圖進行講解。
先讓學生使用“三顧茅廬”APP,輸入對諸葛亮評價的關鍵詞,彈幕即時展示在大屏上,快速了解全班學生提取信息、歸納概括的能力。但學生只停留于對文本內容的分析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利用APP上傳分析“隆中對”的思維導圖,并調用平板上助學資料包中的內容論述諸葛亮“隆中對”策略的正確性。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多媒體的運用激發(fā)了學生探究的欲望,讓學生在綜合學習活動中通過自主構建完成思維訓練和知識的掌握,從低階學習走向高階學習。探究過程中配合地圖的變化,劉備所控制的地區(qū)由一開始占據的彈丸之地,隨著諸葛亮的分析利弊,引導劉備如何擴大領地范圍,學生很直觀地感受到他的智慧。而后來劉備的發(fā)展,也印證了諸葛亮當時對天下形勢的分析,可見他的確是雄才大略。
曠世奇才諸葛亮遇到了求賢若渴的劉備,從此展開了三分天下的精彩畫卷。從某種意義上講,也是諸葛亮成就了劉備的宏圖偉業(yè),如果換成其他人三顧茅廬,諸葛亮會不會出山?正方觀點:如果是其他人三顧茅廬,諸葛亮也會出山;反方觀點:如果是其他人三顧茅廬,諸葛亮不會出山。學生在“三顧茅廬”APP上表達自己的觀點,大屏幕實時展示所有學生的觀點,教師隨機抽取進行交流。
比如正方發(fā)言——
學生A:古人讀書,一是為了考取功名,二是為了救濟天下蒼生。諸葛亮讀了那么多書,如果僅僅是為了做一個山野村夫,他何必十年寒窗苦讀呢?
學生B:諸葛亮對劉備的三次考驗,一看劉備是否有誠意;二看他有沒有大志向,三看他愿意為自己的理想吃多少苦。所以我覺得他是做好出山的準備,只是還未遇到賢君而已。
學生C:我認為會,因為諸葛亮心懷天下,雖身在隆中,但對天下大事了如指掌,他是一個有抱負的人,“蛟龍豈是池中物”,所以只要時機得當,他就會出山。
反方跟帖——
學生X:諸葛亮雖有奇才,但是他離開隆中跟劉備出山時,吩咐他的弟弟要照顧好家中田產,等他歸來繼續(xù)種田,所以說他不會出去。
學生Y:因為諸葛亮本身是一個淡泊名利的人,他沒有追逐名利之心,超然物外,活得很灑脫,所以他不會。
學生Z:因為“自比管仲樂毅”的諸葛亮,既不可能到孫權那里當個三流謀士,也不會到曹操那里與郭嘉、荀彧、楊修爭寵!
學生看到自己的觀點在大屏幕上閃現,很有成就感,更激發(fā)他們思考的深度,從而提高他們對問題辯證思考的能力,有助于培養(yǎng)他們的價值觀。
思維與思維的碰撞,才會擦出智慧的火花。多媒體教學讓學生更多地參與到課堂的教學中來。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睗夂竦膶W習興趣,才能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求知欲是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會讓學生對課堂保持好奇心和高度的熱情。而多媒體教學讓學生真正參與其中,每個人都是課堂的主人,真正以生為本,很好地切合新課改的三大核心之一——以學定教。
課堂開始時檢測預習效果的柱形圖,客觀真實展現了學生的學習成果,哪些同學出現錯誤,一目了然。課堂伊始就抓住學生的心,讓學生不敢懈怠不敢摸魚,提高了學生的專注力。人物配音、思維導圖以及跟帖辯論,培養(yǎng)了學生的朗讀能力、表現能力、課堂的自信力和團隊合作意識,同時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辨能力。學習不是囫圇吞棗式的接受,而是心靈與心靈的溝通,“做一個有思想的蘆葦”,這又是新課改的另外一個核心理念——關注學生發(fā)展。而新課改的第三個核心理念就是強調教師成長,巧妙地運用多媒體不正是教師自身不斷思考、摸索的成長過程嗎?
課改和“雙減”,有著共同的目標:立德樹人,培養(yǎng)有責任擔當的時代新人。課堂教學是實現這一目標的主陣地,總的來說,多媒體教學培養(yǎng)了學生的朗讀能力、賞析能力、思辨能力,在有聲、有形、有評價的教學中感悟升華,進而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有助于推動中小學教育從“育分”向“育人”的轉變。多媒體與傳統語文教學的優(yōu)化“合作”,教師應在學習和實踐中探索前行,努力減輕學生過重負擔,提升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