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艷妮
作家余秋雨說過:一個人閱讀的最大理由就是擺脫平庸。對此,我深信不疑。一個人的精神成長史,就是他的閱讀史。在此,我想聊一聊自己的閱讀經(jīng)歷,與大家共勉。
童年:唯有課本,為小人書而奮斗
我是地道的農(nóng)村娃,小時候上學只見過課本,而且只有語文書和數(shù)學書。那時候上學最開心的事就是開學發(fā)新書,我拿回去讓爸媽先用牛皮紙細細包上,再寫上我的名字,外層、里層、側面都是工整的鋼筆印跡,愛惜得很,生怕弄丟了。當時的我更偏愛語文書,里面的圖片精美、故事生動有趣,每一個字都發(fā)著光,足夠我反復咀嚼、背誦一個學期。后來學校里有個家境較好的同學拿來一本奇特的書,巴掌大小,里面全是精美的插圖,下面還配有一行行印刷的小字,這些小字解釋著畫面的故事情節(jié)。據(jù)說,那叫娃娃書(小人書),內(nèi)容和語文書不一樣,里面有抗戰(zhàn)英雄、百變的神仙,還有大俠和強盜,特別有趣。同學們都很好奇,像一窩覓食的小鳥一擁而上,紛紛拿出自己心愛的物件交換,五彩的彈珠、旋轉的陀螺、編織的蟈蟈籠等。而我呢,家里一貧如洗,什么好玩的都沒有,只能拿出學霸的“殺手锏”,幫別人寫作業(yè)來換取。沒想到還被人告密,作業(yè)是給人家寫完了,可書還沒看成,就被老師叫去單獨談話了。
記得老師語重心長地說了很久,現(xiàn)在能記起的就是這句:“別打人家的歪主意,好好學習,等你將來有出息了,掙大錢了,想要啥(什么)都會有。”我在心里默默發(fā)誓,一定要聽老師話,好好念書,將來掙錢了買好多好多娃娃書。后來,我學習真的很用功,小學畢業(yè)還考了全鎮(zhèn)第一名?,F(xiàn)在想起來,覺得太好笑,那時候點燈熬油地學習,動機竟然是為了娃娃書。
中學:除了課本,撿回一本《希臘神話》
中學時,我能讀的書依然只有課本。所幸,有一次去姥姥家發(fā)現(xiàn)了一本珍貴的破書,準確地說應該是擦屁股紙。書的四角都卷起來了,找不到封皮和頁碼,就像一個枯萎發(fā)黃的卷心菜怎么也合不攏。紙張雖然爛得掉渣子,文字卻依稀可見,內(nèi)容更是扣人心弦,讓人愛不釋手。
姥姥家有7個孩子,估計這本書已經(jīng)在他們手里傳閱了無數(shù)個來回了,現(xiàn)在早已面目全非,無人問津,姥姥只好讓它發(fā)揮一下余熱,放在茅房當手紙。后來,這本書被我偷偷地拿回了自己家,真是如獲至寶,我連讀帶蒙地看了好幾遍,每次版本都不一樣,因為缺頁嚴重,只能斷章取義地靠自己的想象補全內(nèi)容。
上了師范學校才知道,那本書叫《希臘神話》,可比娃娃書好看多了。這本書曾經(jīng)讓我如癡如醉,曾經(jīng)讓我的中學生活揚眉吐氣,曾經(jīng)讓我成了學校里的故事大王,可以在同學面前炫耀。同時也鍛煉了我在人前說話的勇氣和語言表達能力,更讓我有了向善、向上、向美而生的求知欲望。
師范求學:經(jīng)典文學作品,自我精神塑造
17歲初中畢業(yè)后我考上了師范,有了點自由支配的小錢,周末便到校門口的幾家書店借書看。借一本書看一天5毛錢,那可是我的一餐飯錢,所以借回來后我就定下目標,一定要在一兩天之內(nèi)讀完。白天除了吃飯和上廁所就是看書,嫌宿舍吵鬧就一個人躲在操場小樹林的角落里靜靜地看書。晚上熄燈后就借著廁所的燈光看,被管理員呵斥后就點起一根蠟燭躺在床上看,常常忘記了睡覺。早上起來,舍友都笑我,有時鼻子熏黑了,有時劉海燒焦了……
就這樣,我讀了上百本中外名著,《平凡的世界》《人生》《簡·愛》《巴黎圣母院》《飄》……在書的殿堂里接受著靈魂的一次次洗禮,進行著自我的精神再造。在閱讀中我精力旺盛,像打了雞血一樣刻苦勤奮,成績經(jīng)常數(shù)一數(shù)二,年年獲得學院獎勵。是啊,是閱讀點亮了我心里的那盞燈。
鄉(xiāng)村工作:雜志報紙,向往的詩與遠方
19歲畢業(yè)以后,我在一所偏遠山村的小學執(zhí)教,物資匱乏不是主要的,精神空虛才是最可怕的。教書之余,無人交流,無書可讀,一度讓我消沉,讓我迷茫。后來,在一次賽教中我遇到一位學姐,我們談天說地甚是投緣。
學姐的談吐隨意又犀利,志向美好又高遠,思想通透又浪漫,儼然是我的“靈魂教母”。談及人生,她跟我聊路遙和賈平凹;談及教育,她跟我聊蘇霍姆林斯基和陶行知;談及志向,她跟我聊偉人毛澤東和作家劉墉;談及人際交往,她跟我聊周恩來和卡耐基;談及書籍,她向我推薦了《讀者》和《青年文摘》,還說自己工作以來,一直訂閱這兩種雜志,很受啟發(fā)。她把收藏的雜志借給我,然后約定多長時間讀完,再和書友們碰面一起交流,過后再借新的給我。她擔心我糟蹋了她的藏書,更擔心我荒廢了自己。還好,我堅持了下去。
我在鄉(xiāng)村一邊努力工作,一邊讀書提升,曾經(jīng)那顆無處安放的靈魂有了歸屬就踏實了很多。后來,我和學姐一起自學??疲黄鹑ノ靼餐鈬Z大學進修本科。我們經(jīng)常泡在圖書館里,一邊享受著漢語言文字帶來的精神盛宴,一邊拼命啃著難嚼的英文符號,夢想著有一天能夠成為文化大使,將中國的文化帶到國外,再走出國門,將外國的教育理念帶到中國。
那個時候,朋友們都笑我倆能折騰,上班掙的錢光交學費和書費了??晌覀儓?zhí)著又倔強,那時候看的最多的是雙語言書籍,了解了中外文化的差異,以及包羅萬象的世界文化。雖然,在書的海洋里折騰那么久,最終還是中學英語老師,但我從不后悔。
中年轉型:專業(yè)學術類書籍,重拾信心成就自我
機緣巧遇下我參加了一次招聘考試,被選調(diào)到西安路小學,擔任語文教師兼班主任工作。雖然我已經(jīng)從教十多年了,可是在小學語文和小學班主任方面還是一個新手。
這樣的轉型對我來說是艱辛的,一切都要重新來過。這樣的“脫胎換骨”是要靠大量的學習來“止痛”和“緩解”的。我從《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開始讀起,把握專業(yè)方向,接著我還研讀了大量的語文教學案例和課堂實錄等,拜讀了一些語文大咖們的教學專著,以此來轉變觀念,使自己能勝任新的崗位。讀著讀著就領悟了,教著教著就用上了。兩年過后,我獲得了區(qū)教學能手稱號,這是對自己堅持學習的嘉獎,也是對轉向語文學科的認可。
為了提升自己的班主任管理能力,我拜讀了管建剛老師的《一線帶班》這本書。書中為班主任管理支了很多招,比如如何與家長打交道,如何管理班級,如何召開家長會,如何跟問題學生的家長交流,以及怎樣對待后進生等,都給我提供了一些解決方案,非常實用。在與問題學生家長交談的時候,我們老師不能一味地批評指責,給這些家長制造壓力和尷尬。管老師建議:老師們要向這類家長們多多報喜,說說孩子的優(yōu)點,聊聊孩子的小小進步,感謝他們?yōu)楹⒆拥母淖兏冻龅呐?。這樣做,家長們既對老師和學校有了好印象,又對自家的孩子有了信心,會贏得這些家長的配合。我覺得這種做法很獨到,就想試試靈不靈。
一次偶然,我讀到了王悅薇老師的作品《一個很好很好的小孩》。書中王老師用充滿愛的目光看待自己身邊那些可愛的孩子,寫出曾經(jīng)觸動過她心理的生活片段。我將書里的故事分享給自己的孩子和班里的學生,這些講述校園生活的故事和鮮活的人物形象引起了孩子們的共鳴,他們聽得激動不已。有人提議:“老師你也寫寫我們吧,一定很有意思,編成一本書會大賣的!”我一笑而過,可轉念一想,我身邊有這么多很好很好的孩子,有一天會長成大人,而我走過他們的生命,擁有他們的童年,為什么不留下點回憶寫點東西呢?于是《暖心的禮物》《小紙條的教育啟示》《兩顆板栗》《調(diào)皮的尿墊子》《沫沫課堂》等教育故事“完工”了,發(fā)表于省市級公開刊物。這些額外的收獲一定跟我曾經(jīng)讀過的那些書有關。
我說這么多,并不是想要炫耀自己,標榜自我,而是想告訴大家:讀書讓人精神富足,生活中可以擺脫平庸;閱讀讓人思想頓悟,工作中可以厚積薄發(fā);教育寫作讓人持續(xù)思考,成就自我,留住過往,照見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