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文明
★寫作是21世紀重要的技能之一,但很多同學面對寫作往往低下了高昂的頭,倒不是說它有多難,而是在實際考試中,總不能得高分,明明胸中有千言萬語,偏不能將自己心中所想一一訴諸筆端為人所知,這成為學生時代很多同學最大的遺憾。 “聞寫作色變”,對考場作文持應付了事、淺嘗輒止的態(tài)度,這似乎是大家的“共鳴”??偠灾紙鲎魑牟恢绾翁幚?,是尷尬,更是遺憾!其實大可不必如此,作文高分的獲得是有一定技巧的。
一、材料內容要得當
高考作文普遍要求要達到800字,如果沒有一定的內容作為支撐,無疑就是一篇流水賬,更是毫無中心、毫無新意、毫無內容的“三無”作文,這樣的作文如何能得高分呢?在閱卷老師眼里,也不過是一篇敷衍了事的作文罷了,更為糟糕的是有可能會被認為是語文素養(yǎng)“不及格”的表現。也就是說,高分作文的第一個要求,是作文呈現的材料內容要得當。不妨先看2023年高考新課標I卷作文:
“好的故事,可以幫我們更好地表達和溝通,可以觸動心靈、啟迪智慧;好的故事,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可以展現一個民族的形象……故事是有力量的。
以上材料引發(fā)了你怎樣的聯(lián)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p>
細細說來,可以分幾個部分:其一,素材要緊跟材料。這是針對材料作文而言的,隨著高考語文試卷往縱深發(fā)展的大趨勢,材料作文所占篇幅較大,成為高中階段作文的重要訓練題型。以此作文為例,我們要審清題干中關于“故事有力量”的材料內容進行作文。
其二,中心要明確突出。關于作文的中心,應該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了,不妨按照文體特征來講,我們所寫的文體如是記敘文,則要事件完整、人物具體、圍繞中心選材;如是議論文則要觀點明確、論據充足、論證得當;如是說明文,則要把事物的屬性介紹清楚??偠灾?,要把作文的中心作為自己執(zhí)筆的方向且貫穿全文,統(tǒng)率所有材料。
其三,內容要豐富新穎。作為一篇近千字的作文,如果不能在內容上做到具體,如何滿足字數要求?這幾乎是無解的。因此,我們的作文一定要做到內容豐富,比方說,寫記敘文時,在一個明確的中心思想之下,不妨為這個人物形象增加一些事件。以《荷花淀》為例:文章為了寫以水生嫂為代表的婦女們積極抗日的故事,特意加入一段洗衣服時的對話,不但增強了文章的生活味兒,更體現了她們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當然,我們也不能為了故意增加文章內容而畫蛇添足,要做到詳略得當。另外,作文的內容更要創(chuàng)新。雷同的人或事肯定會讓閱卷老師感到審美疲勞,如何做到新穎呢?筆者認為應該選擇一些具有時代氣息的新人、新事、新變化、新氣象等來寫,比方說一個考生用2023年度“5·12感動在身邊”的例子來寫“五月的故事”,顯得及時而充滿臨景性。還可以選擇自己的親身體驗和切身經歷等來寫,筆者認為只有選擇“人無我有”的切題內容,才能牢牢吸引住閱卷人的目光,從而展示出我們材料積累之豐富、具體、鮮明。
二、語言表達要規(guī)范
從小學到高中,老師要求我們作文的語言表達要規(guī)范。何謂規(guī)范?至少滿足以下幾個條件:第一,準確。運用的語言不管是觀點的表述還是事件的描述都應該準確無誤,不能模棱兩可,要精準反映題意的要求。第二,連貫。作文的句子與句子、段落與段落之間的語意是貫通的,順序是合理的,能夠前后照應和相互銜接,沒有任何漏洞。第三,得體。所謂得體就是我們作文當中的語言能夠適應不同語境下的需要和語體要求,更要使用正確的普通話,不能出現亂用方言的現象。試想一下,一位閱卷老師拿到一篇前后不連貫、語法表述完全錯誤的作文,該如何給分呢?所以,語言表達規(guī)范要切實體現到自己的作文當中。當然,說起來仿佛太過理論化,實則也不是太難做到,我們只需要多讀一些經典文章,多融會貫通,就能將這個要求內化于心,就能成為我們寫作過程中潛意識的行為了。
比方說下面這段:
為新時代續(xù)航,因為我們雖然已經取得了偉大成就,但是卻有著更大的抱負理想,所以要牢記使命繼續(xù)前行。那么,就讓我們新時代的新鮮血液,迸發(fā)新的朝氣與新的動力,推動個人與集體續(xù)航到新的歷史紀元吧!從現在開始,從此刻開始!
這段節(jié)選自2023年北京卷某位考生的作文《續(xù)航》,作為總結的段落,無非是對自己作文中心思想的升華,但是,表述是不是太啰嗦了?多種關系的關聯(lián)詞用到了一個句子中,讓本來明了的意思變得枯澀無味,而且在搭配上完全不對。應該這樣來修改:
為新時代續(xù)航,這是我們每個人內心的驅動力。雖然,我們已經取得了偉大成就,但是我們心中那更大的抱負和理想其實還沒有實現,我們應該牢記使命繼續(xù)前行。那么,就讓我們的朝氣和動力溶解在新時代發(fā)展的新鮮血液中,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推動個人與集體續(xù)航到新的歷史紀元……
這樣,表述上不需要給人太多的思考,直截了當。誠然,很多同學都會犯一個毛病——不顧實際,追求所謂的文采。文采好的文章當然會得高分,但是如果沒有基本的語言運用基礎,其實達不到所謂的“文采”,不如先立足實際,從點滴做起,所謂“九層之臺,起于壘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有對語言千錘百煉才能成就文采非凡的作文。
三、表達方式要正確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逐步推進,高考的作文命題將會更加開放,不管是在選題上還是形式上都給大家更多自由的選擇,這也符合人的個性化發(fā)展。近年來,在高考作文中,題干都出現了“文體不限”的限定詞,為考生的自由發(fā)揮提供了空間。從出發(fā)點上來看,明顯是一件好事,同學們不會受到太多束縛。但現實是,很多同學對“文體不限”的理解雖然準確,卻沒有跟作文題干的要求相吻合,更沒有與自己即將寫就的作文內容相吻合,于是出現了隨意運用表達方式的情況,一種既非議論文,又非記敘文,也非散文的“四不像”作文誕生了。這種現象非常普遍,非常值得我們深思。表達方式運用不正確的另外一個極端,就是寫自己本來不熟悉的文體,這個更糟糕,這也是部分同學硬要創(chuàng)新的心理在作祟。于是,一些寓言故事、話劇、詩歌、采訪錄、情景作文出現在2023年的高考作文中。想法是好的,但結果很令人痛心,同學們并沒有這些文體的規(guī)范意識,更不知曉其特征,貿然下筆只能“敗興而歸”。如何才能做到表達方式運用正確呢?第一,要選擇合適的表達方式。這一點無須贅言,畢竟作文要求用什么表達方式,就要用什么方式,這個絕不能含糊;另外,題干適合用什么表達方式,就用什么方式,這個要結合自身實際。比方說2023年新課標II卷中“安靜一下不被打擾”的話題,似乎更適合寫記敘文,那么就選擇現實的某件事來寫,做到“以事感人”。第二,表達方式要突出。就是說,我們在寫作文時,要堅決“執(zhí)行”自己選擇的文體特征,將其貫穿全文,這樣才能保證作文的語言風格、語言邏輯保持高度一致而不至于混亂。
四、文章結構當嚴謹
正如一個人有自己的骨架一樣,“穩(wěn)妥走四方”,我們的作文也要有嚴謹的結構,才能讓它讀起來環(huán)環(huán)相扣,渾然一體。簡單來講,就是要做到兩點:第一,段落布局有層次。有的同學的作文,全文就只有兩個段落,顯得拘束,有堆砌文字之嫌,不可取。第二,思路線索有邏輯。這個也是老生常談了,本文限于篇幅不展開論述,我們應該要做到:如是記敘文,要明確寫哪一件事,來龍去脈是怎樣的,把它說清楚即可;如是議論文,要明確一個觀點,為了論證這個觀點需要設置怎樣的分論點和選擇怎樣的論據,所謂“心中有溝壑,筆下自成文”,自然之理也。
誠然,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把尺子,但作文,在每一個評委心中幾乎都一樣,是低分的,誰也不能“姑息”,更不能蒙混過關;是高分的,誰也不能落下,一定榜上有名。這才是考場作文的本來面貌,評卷老師要做的就是保證每一篇作文都在公平、公正的狀態(tài)下打分,使其符合自身的價值。希望同學們在考場執(zhí)筆寫作時,不要著急動筆,認真審清題干要求,明確作文的中心指向和文體類型,甚至細小到明確字數范圍,這樣我們就能站在更高的維度去思考自己作文的走向,再結合本文提及的高分作文的要求,融合題干多種信息,確保高分作文不會與我們擦肩而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