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慈
10歲的法蘭克得了斑疹傷寒,被緊急送進醫(yī)院。在昏睡中幾度經(jīng)歷險境,經(jīng)過大量輸血后,他終于度過了危險期。
他獨自待在有三張床位的病房里。
有一天早晨,隔壁病房住進了一個得了白喉的13歲女孩,名叫派翠霞。
這兩人就如此隔空談話進而熟識起來。
派翠霞是個活潑調(diào)皮而且幽默的女孩。她手邊有兩本書:一本是她喜歡的詩集,她自己要讀;另一本是《英國簡史》,她要借給法蘭克。她把書交給西馬斯。
西馬斯是醫(yī)院拖地板的清潔工。他把書從派翠霞的病房帶過來給法蘭克。
40歲的西馬斯沒有受過教育,不會讀和寫,也沒有小孩。他唯一有機會接觸到的小孩,就是在醫(yī)院里的小孩。
法蘭克在那本歷史書中,第一次接觸到莎士比亞的字句,感到非常興奮和喜悅。
派翠霞等醫(yī)院的修女和護士都不在附近的時候,就隔空誦讀一首有關(guān)Highwayman(攔路強盜)的詩給法蘭克聽。她誦讀一小段,要法蘭克記住,并且背誦給她聽,他們就如此一來一往地讀詩。這首詩讓法蘭克感到興奮。每天他都迫不及待地等著醫(yī)生和護士們離開,好讓他趕快聽派翠霞讀這首詩的下一段,以便知道故事的進展。
就在派翠霞準(zhǔn)備誦讀這首詩的最后幾句時,他們的行為被一個嚴(yán)厲的護士發(fā)現(xiàn)了。護士大罵,說隔房不準(zhǔn)說話,男、女孩之間不準(zhǔn)說話,患傷寒的和患白喉的不準(zhǔn)說話!為了處罰他們,護士命令西馬斯將法蘭克抱到二樓的一個大病房。
在路過派翠霞的病房時,法蘭克試著要看看派翠霞是什么個模樣,但他所能看到的,僅僅是派翠霞在枕上模糊的頭部。
樓上的病房有20個床位,大饑荒時期在病房死了不少人,據(jù)說在深夜還??陕牭娇蘼暫蜕胍髀暋J芴幜P的法蘭克被安置在最里邊的床位。整個大病房里,只在天花板上有兩盞燈,且在他吃完茶點后,燈就被熄滅了。法蘭克獨自一人,在那兒感到害怕;而且從護士和西馬斯的談話中,他隱約知道派翠霞將不久于人世,可是他卻無法為這個引領(lǐng)他進入一首詩的美好世界的女孩哭泣。
兩天后,西馬斯在拖地時,他的臉頰上有淚水,因為派翠霞在上廁所時,死在廁所里了。
派翠霞死了,法蘭克無法知道那首詩的結(jié)尾。他問西馬斯,但不識字的西馬斯并不知道這首詩,可是他說,等他上酒店喝酒時,可以問問其他人,如果有人知道這首詩,他可以背下來,記在腦海里,然后回到病房時,復(fù)誦給法蘭克聽。
西馬斯找到知道這首詩的人了。有一天,西馬斯站在病房中,兩手拄著拖把,將那首詩的最后一段,對法蘭克復(fù)誦起來……
西馬斯對法蘭克說,任何法蘭克想知道的詩,他都可以到酒店找人念給他聽,他會背熟了帶回病房,然后復(fù)誦給法蘭克聽。
法蘭克出院后,返校就讀。后來因嚴(yán)重的結(jié)膜炎,又被送回了醫(yī)院。在那兒,他與清潔工西馬斯重逢。此時,西馬斯因為常在酒店找人念詩,已背了很多的詩,也常在醫(yī)院里朗誦給病人聽,因而很受病人的歡迎。
當(dāng)初派翠霞為法蘭克念的第一首詩是《貓頭鷹和貓》。那時法蘭克不喜歡這首詩,說它很蠢,因此惹得派翠霞不高興,說再也不念詩給他聽了,而且說法蘭克所喜歡的莎士比亞,也沒什么了不起。
此事是由西馬斯給他們兩人打圓場,他們才和好如初的。西馬斯說,那首《貓頭鷹和貓》現(xiàn)在也存在他的腦海中了,是醫(yī)院病人很喜歡的一首詩,如果法蘭克不會覺得那是很蠢的一首詩,他愿意在此為他朗誦。
法蘭克請他朗誦。他朗誦了好幾遍,其他病人也跟著朗誦。朗誦結(jié)束時,大家都?xì)g呼和拍手。
在法蘭克出院前,有一天,西馬斯出現(xiàn)在他面前,手上沒有拖把也沒有水桶,他擔(dān)心西馬斯是因為在病房里朗誦詩篇而被解雇了。
西馬斯愉快地向法蘭克道別。他說他要去英國的工廠工作,因為那里的待遇比較好。兩個月后會接他太太過去?,F(xiàn)在他腦海中記得那么多詩篇,為了紀(jì)念那死于白喉的甜美女孩派翠霞,他要為小孩朗誦詩篇。他那么喜歡小孩,也許老天會送給他屬于他自己的小孩。也許他會去學(xué)習(xí)讀和寫,因為他不希望自己的小孩有個愚昧的父親……
上面描述的,是弗蘭克·麥考特的《安琪拉的灰燼》一書中,第八章和第九章里的故事;是我很喜歡,而且一讀再讀的故事。在第八章,剛開始是描述法蘭克的父親到病房來訪的情形。這是一段情感很細(xì)膩的好文章,把一個父親對生病的小孩那份憂心不舍,以及一個小孩依戀父親的心情,寫得栩栩如生。雖然他的父親是個不負(fù)責(zé)任的酒鬼,但在此時,他還是忍不住第一次親吻了小孩的額頭。接著是描述法蘭克與住進隔壁病房的女孩派翠霞開始接觸,以及清潔工在兩人間的傳遞書本和信息。從文中可以感受到女孩的活潑調(diào)皮和幽默、清潔工的和善、修女的一板一眼,以及護士的嚴(yán)苛。
《安琪拉的灰燼》是讓我在閱讀中,會笑中帶淚,也在淚里含笑的一本書。
我格外喜歡由作者親自誦讀他這本書的有聲書。那帶著愛爾蘭腔調(diào)的英語,娓娓訴說他凄慘、貧困,掙扎度日的幼年和少年的生活,而且是以一種幽默敏銳的心靈去回顧。
1931年出生于紐約布魯克林區(qū)的弗蘭克·麥考特,在四五歲的時候,跟著他的父母搬回愛爾蘭。18歲時,他獨自回到美國。居住在愛爾蘭時,他連初中都沒有畢業(yè),卻在因緣際會之下,念了紐約大學(xué)。
他一共寫了三本回憶錄,都是暢銷書。
第一本《安琪拉的灰燼》是在他已經(jīng)65歲時的1996年出版的;寫他父母和他出生后的生活,一直寫到他18歲要到美國的前夕。這本書讓他獲得了普利茲獎。第二本《然也》出版于1999年,寫他抵達美國后,一直到大學(xué)畢業(yè)當(dāng)老師的生活。第三本《教書匠》出版于2005年,描寫他三十年的教書生涯。
三本書我都很喜歡,但我最喜歡的一本還是《安琪拉的灰燼》。
我閱讀的是《安琪拉的灰燼》的英文版,中文譯本也曾稍微翻閱過,發(fā)現(xiàn)一些幽默精妙之處,好像被略過沒有翻譯出來。要把幽默得令人內(nèi)心發(fā)出微笑的文字,精確地翻譯出來,真的很不容易,甚至是不可能的。因為有時是一語雙關(guān);有時是只能意會,難以言傳;有時則需要了解他們特殊的文化背景或是歷史典故,才能真正體會其中的幽默和笑點。我在翻閱中文譯本時,真的沒法感受到原文中,會讓人笑中帶淚以及淚中含笑的那種幽默,還有那文字的魅力。若想要真正感受到此書文字的幽默感人,莫過于去讀原文及聆聽作者的誦讀。若是由作者來誦讀,當(dāng)然可以更真實生動地表達出書中真正的精神。對英文有興趣的人,不妨找出原著來讀讀看。
順便一提的是,《安琪拉的灰燼》曾被搬上銀幕,電影我也看過了。和翻譯本的問題非常類似。電影可以陳述發(fā)生的故事,但很難將隱含在原文中字里行間的幽默味道呈現(xiàn)在銀幕上。另外要說的是,這三本書的作者弗蘭克·麥考特,在14年前(2009年7月)他78歲時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