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晗
《水滸傳》第四回寫魯達三拳打死了鎮(zhèn)關(guān)西以后,從渭州(今甘肅平?jīng)觯┨拥酱菅汩T縣(今山西雁門),因為官府畫影圖形,到處張貼榜文,緝捕得急,只好在五臺山出家當了和尚,起個法名叫魯智深。
在魯達出家之前,趙員外對他說:“已買下一道五花度牒在此?!闭粘@碚f,度牒是出家人的身份證,應(yīng)該由替他剃度的寺院填給,怎么在他沒有出家之前,趙員外的家里就買了一道度牒呢?度牒既是出家人的身份證,又怎么可以買賣呢?賣主又是誰呢?
原來在宋朝,度牒是可以買賣的,賣主是宋朝中央政府。宋朝政府自1067年開始出賣度牒,一直賣到宋亡。在這兩百年中,賣度牒所得的錢在政府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一道度牒的價格因時因地不等,如宋神宗時官價每道賣錢一百三十千,但在夔州路則賣到三百千,廣西路則賣到六百五十千。當時中原一帶米價每斗不過七八十文至一百文。每道度牒折合米約在一百三四十石以上。南宋時每道度牒賣錢一百二十貫至八百貫或折米一百五十石至三百石。
度牒這樣貴,什么人才能買得起?當然是財主趙員外那樣的人了。
買了度牒,只能出家當和尚、當?shù)朗?,有什么好處?花這么多錢出家,說明當時的老百姓,以至部分地主,不如當和尚、道士好。
老百姓不必說了,宋代人民負擔特別重。和尚、道士吃十方,寺院有田產(chǎn),當了和尚、道士就不必服兵役、勞役,不出身丁錢米和其他苛捐雜稅,逃避了政府的剝削,吃一碗現(xiàn)成飯,成為不勞而食的合法的游民。
地主呢?雖然對農(nóng)民來說,他是剝削者,很神氣。但在地主階級內(nèi)部來說,也有矛盾。因為地主也有官民之分,本是地主而又做了官的就有權(quán)有勢,是官戶。至于非官戶的地主,為了保全身家財產(chǎn),得想盡一切辦法變成官戶,要么子弟讀書中進士做官,如不行,也得出錢買“官告”,成為名義上的官戶。當時“官告”也可以用錢買,但比度牒更貴。再不,就買張度牒也好。因為寺院田產(chǎn)是可以免租賦的。
此外,還有許多好處,如和尚、道士在法律上受優(yōu)待,宋代法律:“僧尼道士女冠,文武官七品以下者,有罪許減贖。”
如果犯了殺人大罪,出家更是逃避法律制裁的有效手段。古時還沒有相機,一般人都留長頭發(fā),緝拿榜文上只能說這人臉黃臉黑,有須無須,像魯達那樣的軍官,剃了頭發(fā)、胡子,改穿袈裟,離開了本鄉(xiāng)本土,外地生人便很難辨認出來了。武松在鴛鴦樓殺了十五條人命,在十字坡菜園子張青家得了一張年齡相貌相當?shù)亩入?,便剪了頭發(fā),披在臉上遮蓋刺的金印,裝作行者模樣,一路上二龍山去落草。雖然到處張掛榜文要逮捕他,可是“武松已自做了行者,于路卻沒人盤詰他”??梢娪辛硕入?,就可以化裝,使人辨認不出。
正因為如此,度牒有廣大的銷路,大賣度牒成為大宋朝的生財之道,官府不但出賣,有時候還要強迫攤派呢。
【原載《領(lǐng)導(dǎo)文萃》】
插圖 / 度牒的作用 / 佚 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