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明富
文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
交響樂氣勢磅礴,激蕩人心。它一般由數(shù)十種樂器共同演奏,每種樂器均有獨特的表現(xiàn)方法和演奏特點,各種樂器的音色、力度等還需要調和。
以上材料對我們頗具啟示意義。請結合材料寫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感悟與思考。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寫作指導
文題的主要內容與“交響樂”有關,重在考查考生的認知水平和思辨能力。材料由兩句話構成,第一句點明交響樂“氣勢磅礴,激蕩人心”的效果,第二句交代交響樂有樂器種類很多、每種樂器均有獨特性以及各種樂器需要調和的特點。種類多,是就樂器的整體而言;獨特性,是就每種樂器個體而言;調和,是尊重個體獨特性基礎上的整體協(xié)調,既需要不同樂器的配合,又需要指揮的整體協(xié)調。交響樂演奏具有系統(tǒng)性,需要一個種類多的樂器群體,不僅離不開每一個獨特的個體,還應對其進行調和。
理解材料的“啟示意義”,需要考生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以及個人經(jīng)歷進行分析。交響樂可指不同個體的集合,如將中國改革開放比作交響樂,“種類多”可指十幾億中國人民團結一心,“獨特性”可指他們在不同領域奉獻各自的力量,而“調和”指讓社會和時代高質量協(xié)調發(fā)展的舉措;交響樂也可指激越多彩的人生,“種類多”指豐富的理想、經(jīng)歷,“獨特性”指每一種個性的彰顯,“調和”指讓個體生命包容協(xié)同。
例文
堅守獨特,融于合奏
□河南省潢川高級中學 周梓萱
交響樂的大氣磅礴,在于各種樂器獨特的音色與其相互融合的和諧統(tǒng)一,這說明演奏交響樂時各樂器既要發(fā)揮自身特色,又要顧及整體,完美融于合奏中。生活也如同一場演奏會,我們既要有獨特的個人風格,又不能過于特立獨行,成為社會的“局外人”。一言以蔽之,我們當堅守獨特,融于合奏,讓“個性”與“大眾”共彩。
所謂“個性”,即具有自我意識,不隨波逐流。只有這樣,才能不忘初心。
《儒林外史》中的匡超人和杜少卿便是證明上述所言“獨特”之妙處的絕佳例子。其實,他們最初都是良善之輩,為何最終性格天差地別?因為前者被環(huán)境影響,沒有秉持自己的善心,而后者在社會這交響樂中很好地完成了屬于自己的部分,在人際交往中尊重他人,不斷深入對自己的認知,最終實現(xiàn)個人的人生價值。既融入世界,又保持自我,才是個體獲得歸屬感與自我價值感的最好方式。
所謂“大眾”,即具有團隊意識,不縱容小我。只有這樣,才能完美融入社會。
當下對陶淵明的贊譽是很高的,但是在陶淵明生前,他的詩文卻不被世人贊頌。這個現(xiàn)象背后,其實就是因為他不“大眾”。在人們追求入世時,他道“守拙歸園田”;在人們追求“大都市”時,他道“采菊東籬下”。這并非批判陶淵明,而是說在時代的交響樂中,過于突出的音色是不和諧的,自然,在社會中也是不被大眾理解和接受的。固守在自我的狹小逼仄中,必將與多樣性的世界難以和諧共處,更遑論達成圓融之境。因此,我們要找到一個合適的“支點”,在此基礎上充分彰顯自己的個性,這樣才更有利于團隊的融合。
所謂“堅守獨特,融于合奏”,便要將個性與大眾相結合,在團結中發(fā)揮個人的光和熱,不人云亦云,同時接納他人,懂得合作,把自己的發(fā)展融入到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yè)中。
舞蹈《只此青綠》中,舞者孟慶旸的“青綠腰”成功出圈,但她突出自身的前提是該動作很好地融入了整體,同時,該舞蹈也因這一動作而更加精彩。在《登高》一詩中,首聯(lián)“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每個意象各有特色,但又都共同助力于詩歌情感的表達?!都t樓夢》中,每個人物、每段情節(jié)、每條故事線都講述著不同的故事,但都圍繞著封建家族的興衰、封建思想的腐朽展開。作為青少年,其實我們也一樣,處于一個班級集體中,都有獨特的思想和個性。班級集體的發(fā)展離不開我們每個成員的努力,集體的品格也是由所有個體共同塑造的;集體會給予個體以力量,個體只有在集體中才能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
交響樂之激蕩,在于其音樂的獨特與合奏之和諧;舞劇之振奮,在于獨舞之驚艷與群舞之整齊;人之發(fā)展,在于個性之獨特和團隊之融洽。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應堅守獨特,融于合奏,在調和融通中實現(xiàn)人生跨越。
評點:文章用一句話概括材料啟示所在,然后分別形成三個獨立而又具有內在聯(lián)系的小觀點,每個觀點之下,作者根據(jù)情況進行有效擴展,彰顯議論文的文體特征,顯現(xiàn)把握作文基礎等級的行動自覺。在擴展中,作者注意彰顯“寫得豐富”“寫得深刻”的特征,自覺歷練自己的考試素養(yǎng)。
(編輯:王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