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艷
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曾說:“比較,是一切理解和思維的基礎,我們正是通過比較來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北容^閱讀是提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一種重要方法,是指在閱讀過程中,圍繞一定的學習目標,針對某些文本材料,聯(lián)系與之相關的內容,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進行比較,經過觀察、分析、綜合、概括,使學生在頭腦中形成經過優(yōu)化的信息群的思維過程。
閱讀興趣是指學生在閱讀活動中表現(xiàn)出的一種積極心理狀態(tài)和重復參與閱讀活動的心理傾向。有學者提出,興趣的每個發(fā)展階段都可通過個體在情感體驗、價值認知、知識掌握和參與行為四個方面的表現(xiàn)加以區(qū)分。其中情感體驗指個體對特定事物的喜愛程度,價值認知指個體對事物功用的認知,知識掌握指個體對事物或信息、技能等的掌握,參與行為指個體對事物的參與投入。筆者認為,情感體驗和參與行為,是學生閱讀的高層級體現(xiàn)。
1.在比較閱讀中加深情感體驗?!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語文標準”)明確指出:“開展文學閱讀和創(chuàng)意表達活動,引導學生感受文學之美、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促進學生的精神成長。”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教師應加強對學生閱讀的指導,引領和點撥學生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地閱讀,而不應以自己的閱讀體驗去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更不應以模式化的解讀來代替學生的體驗和思考。
為了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體會反戰(zhàn)主題,北京的于松建老師在教學《在柏林》一課時,借助這樣的比較閱讀來推進教學:“提到戰(zhàn)爭,你會想到哪些詞語?讀讀課文,再讀讀你們寫在黑板上的關于戰(zhàn)爭的詞語。比較一下,都是寫戰(zhàn)爭,它們有什么不一樣?!睂W生通過對比,深切感受到作者運用小事件、微鏡頭來表現(xiàn)戰(zhàn)爭和災難的獨特視角。借助思考,學生加深了情感體驗,體會到了閱讀的樂趣。
2.在比較閱讀中促進主動參與。語文課標指出:“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在興趣、能力和學習基礎等方面的個體差異?!痹诮虒W中,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秉持“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的教學理念,努力創(chuàng)設探究學習的氛圍,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
為了讓學生感受課文的語言風格,感受課文的表達智慧,江蘇南通姜樹華老師在教學《松鼠》一課時,設計了這樣的環(huán)節(jié):將課文與資料對比閱讀,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把你的發(fā)現(xiàn)說給同桌聽。
松鼠亦稱“灰鼠”,哺乳動物。體長20~28厘米。尾蓬松,體毛多為灰色。林棲,用樹葉、草苔筑巢。喜歡吃松子和橡栗等果實。
這段資料選自《辭?!分袑λ墒蟮拿枋?。通過與課文對比,學生一下子發(fā)現(xiàn)了《辭海》中介紹的是松鼠的特點,沒有情感色彩;而布封筆下的松鼠是鮮活的,是會跑會跳、聰明機敏、討人喜歡的。在姜老師的引導下,學生還發(fā)現(xiàn):兩個文本語言風格不同,是因為讀者的不同;對待不同的讀者,需要采用不同的表達。這樣的設計讓學生積極探究,主動發(fā)現(xiàn),大大提升了學生的閱讀參與度,培養(yǎng)了學生主動閱讀的熱情。
閱讀能力是閱讀素養(yǎng)的核心。借鑒國際閱讀素養(yǎng)進展研究(PIRLS)項目對閱讀素養(yǎng)的定義,閱讀能力可以分為五個層級:檢索—理解—運用—評價與鑒賞—質疑與創(chuàng)新。思維品質逐級而上,文本利用程度越來越小。所以,教師要提升學生思維品質和閱讀素養(yǎng),就要培養(yǎng)學生評價與鑒賞、質疑與創(chuàng)新等一系列高階閱讀能力。
1.在比較閱讀中提升評價與鑒賞能力。評價與鑒賞能力是指學生能夠根據(jù)文本的含義、內容做出適當?shù)脑u論以及判斷,并能夠分辨出文本各自的特點,從而促進對作品的分析和感悟。比較閱讀能夠加強學生的認知、理解和分析鑒賞能力,使學生的思維變得更開闊、深刻、敏捷、靈活,讓學生在審視和鑒別中真正領略作品藝術境界的無限風光。
為了引導學生體會《在柏林》一文側面描寫、以小見大的寫作特色,杭州虞大明老師另辟蹊徑,提出問題:
控訴戰(zhàn)爭罪惡這種主題的作品,你們應該見識過很多,有電影,有詩歌,那為什么這篇360字的小說堪稱經典呢?
接著,虞老師引導學生通過比較來研究。他推薦給學生進行比較的同主題作品,已經跳出了文本甚至文字的范疇,引入了音樂藝術。在播放的音樂視頻中,有一幅幅令人心痛的戰(zhàn)爭畫面,小男孩稚嫩而又充滿力量的聲音和他幽怨而又充滿希冀的眼神,深深地令人震撼。詩歌《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中,戰(zhàn)艦、水雷、坦克、大炮等戰(zhàn)爭的元素,無不沖擊著讀者的心靈。
藝術是相通的。在小說、歌曲、詩歌的藝術形式變換中,在聲音、畫面、文字帶來的聽覺、視覺的沖擊下,學生學會了多維度、多層次地去評析、鑒賞作品的內涵,去思考、評價小說《在柏林》的藝術價值。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對《在柏林》寫作特色的理解準確到位,側面描寫、以小見大、設置懸念……他們甚至學會了利用教師所提供的作品中的藝術元素,去品讀課文的“小說之眼”,探索課文留下的巨大想象空間,他們思維的廣度、深度都有了質的飛躍。
2.在比較閱讀中提升質疑與創(chuàng)新能力。在信息質量參差不齊、形式復雜多樣的現(xiàn)代社會,學生必須學會辨別文本中論據(jù)的真實性,掌握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選擇與閱讀目的相關性高的文本,才能夠對所獲得的信息進行鑒別篩選,并進行批判性、創(chuàng)新性地吸收運用。這就是反思與創(chuàng)新能力,它需要學生通過調動文本之外的知識、觀點和態(tài)度等內容,與文本內的信息建立聯(lián)系,是一種高階閱讀能力。這種能力的關鍵在于比較。反思的過程是把文本信息和自身的經驗或知識進行對比,創(chuàng)新的過程是在文本內容與自身經驗基礎上進行提升。
在揭示《在柏林》小說結尾之前,虞大明老師提供了四句話,讓學生猜測哪一句才是小說真正的結尾。四句話分別是:
(1)車廂里一片寂靜,靜得可怕。
(2)車廂里一片寂靜,唯有老婦人的“一、二、三”仍在不時響起。
(3)車廂里頓時安靜了。不一會兒,老婦人又開始數(shù)了:“一、二、三、四。”
(4)讓所有可怕的戰(zhàn)爭早日停止吧!
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在自己的斟酌中感受每句話的優(yōu)缺點。他們先是排除了口號式的句子(4),因為它與小說語言風格不符;然后排除了句子(3),增加的“四”不符合老婦人神志不清的情況。在句子(1)和句子(2)中,學生不約而同地選擇了(2),認為它與小說內容相呼應。答案句子(1)揭曉后,虞老師引導學生體會這種表達的好處,深化了學生對文章主旨的感悟,讓學生從車廂的“靜”聯(lián)想到戰(zhàn)爭必將使整個世界“死靜”,那才是真正“靜得可怕”。在把四句話和文本信息、自身經驗進行對比的過程中,學生的質疑能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了提升。
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根據(jù)不同的文本類型、內容、任務等,自主靈活地選擇能夠有效習得閱讀理解的方法和技巧,體現(xiàn)了閱讀者的主觀選擇與閱讀方法的配合。策略的運用取決于學生擁有的關于世界的常識性知識,策略執(zhí)行過程中就包括了運用相關的已有知識和經驗。所以,閱讀策略本身就屬于高階閱讀素養(yǎng)。王榮生教授提煉出八種策略:預測、聯(lián)結、提問、推斷、圖像化、確定重點、釋疑、綜合。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編排了預測、提問、閱讀要有一定的速度、有目的地閱讀四種閱讀策略。本文選取提問、預測、圖像化等策略進行研究。
1.在比較閱讀中進行提問、預測。提問是人類獲取新知的基本手段之一。這種閱讀策略主要是引導學生從閱讀理解和意義建構的角度,嘗試從不同角度去提出問題。預測本來是一種天然的閱讀心理,如轉化為一種有意識的閱讀策略,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期待,提升學生的閱讀參與度。
虞大明老師的《在柏林》是零起點教學。他先出示課文第1自然段,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進行比較、思考。
在教師的啟發(fā)下,學生提出問題:
這是一個身體虛弱的老婦人,而火車車輪的聲音是很響的,她發(fā)出的聲音怎么能蓋過車輪咔嚓咔嚓的聲音呢?
虞老師并沒有給出答案,也不急著讓學生看下文,而是進一步引導學生猜測問題的答案。學生因為沒有看過課文,所以回答明顯不合理。虞老師沒有糾正與講解,而是出示課文第2~3自然段,讓學生通過自主閱讀探究,找到了問題的答案。
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都處于積極興奮的思維狀態(tài)中,不斷地猜測,不斷地對比,不斷地提升思維品質。提問、預測,就是學生積極主動思考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既是閱讀的積極參與者,又是閱讀過程中的發(fā)現(xiàn)者和創(chuàng)造者。
2.在比較閱讀中將思維圖像化。圖像化,即在閱讀過程中,由其“思維之眼”創(chuàng)造出思維導圖或多重感官圖像,從而促進對文本的理解。語文學習的過程也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過程。教師以思維導圖為支架開展教學活動,按照文本、語境等建構知識網絡,有助于學生建立思維框架,培養(yǎng)思維能力。
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語文要素為:“分清內容的主次,體會作者是如何詳寫主要部分的。”為了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內容的主次,體會作者詳略得當?shù)膶懽鞣椒ǎ?zhèn)江的丁維潔老師在執(zhí)教本單元第二課《臘八粥》時,用魚骨圖將文中“等粥”“喝粥”的過程進行了直觀的展示,并且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等粥的過程寫得這么詳細,卻只用一句話寫喝粥?通過詳略的對比和圖像化展示,學生理清了文本結構,把課文內容、寫作手法融為一體,形成了一個知識網絡。
在比較閱讀教學中,學生增強了情感體驗和參與意識,培養(yǎng)了閱讀興趣;評價與鑒賞、質疑與創(chuàng)新等高階閱讀能力得到提升;提問、預測、圖像化等閱讀策略得到了培養(yǎng)。當然,在比較閱讀的具體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對文本內容精心選擇,對比較時機精心安排,對比較話題精心設計,才能提高比較閱讀的有效性,讓學生的高階閱讀素養(yǎng)得到提升?!?/p>
(作者單位:江蘇省靖江市教師發(fā)展中心)